職業宇航員需要培訓的時間為幾年,職業航天員要接受一些什麼樣的訓練?

2021-04-20 00:20:26 字數 4564 閱讀 3297

1樓:手機使用者

一名職業航天員訓練一般需要3年半到4年的時間,而載荷專家的訓練一般在兩年半左右。訓練分3個階段進行,基礎理論訓練階段、航天專業技術訓練階段、飛行程式與任務模擬訓練階段。

一、航天基礎理論知識及相關基礎課程:為期一年左右。 包括:

空氣動力學、飛船設計原理及其艙載系統等與航天技術有關的課程;天文學等與航天環境有關的課程;解剖生理學、航天醫學、心理學等醫學類課程,幫助瞭解航天特殊環境因素帶給身體的影響,訂出應對措施;提高航天員文化知識水平的一般性課程:如高等數學、力學基礎、電工學、電子學、英語、哲學等等。

二、體質訓練和心理訓練:貫穿航天員幾年訓練的全過程。 體質訓練時間和課程設定很有講究。

剛開始為恢復訓練者的體質,訓練密度高一些,之後保持每週3次,每次訓練2個小時。 一般體質訓練:為提高身體素質,保持耐力,改善形體、柔韌性、靈活性的專案,有田徑、球類、體操、游泳等常規的訓練內容。

特殊體訓:有針對性地提高航天員對航天環境因素耐力的訓練。如利用旋梯、滾輪、蹦床、浪木、旋轉鞦韆等器材來提高前庭功能的訓練。

還有為提高超重耐力專門進行的胸、腹部和四肢肌肉的訓練,提高低壓缺氧耐力的游泳、攀援等。根據每個人不同情況制定的訓練計劃也不一樣。 心理訓練:

包括航天心理學基礎和心理健康教育、放鬆訓練、表象訓練等。講授自我心理調節方法,提高協作相容能力。所有航天員職業訓練科目,本身就是培養航天員勇敢、沉著、堅強、果斷等良好心理素質的機會,比如航空飛行訓練、跳傘訓練、野外生存與救生訓練都有這樣的特點。

記得采納啊

2樓:血礦

三、航天環境適應性訓練:根據不同科目,隔一段時間安排訓練和考核。 超重耐力適應性訓練:

一般採用載人離心機配合,讓航天員掌握正確的呼吸對抗動作,提高抗擊能力。在執行太空飛行任務前的兩到三個月,還要按真實的飛船上升和返回的超重曲線進行訓練,讓航天員進行實際體驗。經過這樣的嚴格訓練的人,比一般沒有經過訓練的普通人,對抗超重的耐力要大許多倍。

前庭功能訓練:主要是為減少太空飛行過程中易發的空間運動病。空間運動病是目前航天界懸而未決的難題,發病率高達30%到50%,而多數學者認為空間運動病起源於前庭系統。

各國對前庭功能訓練的認識不一,俄羅斯非常重視前庭功能訓練,把它當做一種經常性的訓練內容。而美國目前已取消了這項訓練,他們採用給航天員注射藥物的方法來防止空間運動病的發生。我國則採取折衷方法,一方面進行訓練,也研製了幾種預防空間運動病的藥物。

失重適應性訓練:讓航天員熟悉和掌握失重環境下運動和各種操作的技巧。 利用高效能失重飛機做連續的開普勒拋物線飛行,可產生重複的失重環境。

俄羅斯的伊爾-76失重飛機一個起落可飛15至20個拋物線,每個拋物線可產生25至28秒的失重時間,美國的 kc-135失重飛機一個起落可飛20到30個拋物線,每個拋物線可產生25秒左右的失重時間。我國在20世紀70年代曾研製改裝過一架殲5失重飛機,這也是國際上第三架失重飛機。它曾經完成了許多科學實驗論證,並在70年代選拔航天員時立下功勞,但是因空間小、年代久遠,現已放棄使用。

在目前的航天員訓練中,我國航天員是赴俄羅斯做的失重飛機體驗訓練。 失重飛機通常是由高效能的噴氣式飛機改裝而成,艙內寬敞,能容納20餘人同時進行訓練。兩邊裝有把杆,並在地上鋪有厚厚的軟墊,為防萬一飛機上備有降落傘。

訓練分為兩類,一般感受的體驗性訓練如飄浮訓練、定向能力訓練,使航天員從心理、生理和身體運動方面適應失重環境;操作技能訓練是包括航天服穿脫、進食飲水、轉移物體、拋接重物、閱讀書寫、攝影錄影、儀器裝置操作等各種航天中經常進行的操作訓練,提高航天員的生活、工作技能與效率。由於失重飛機做拋物線飛行時,是失重和超重交替進行的,航天員身體負荷大,操作難度高,對航天員身體和意志都是一種考驗。 失重時,人的血液常往頭部轉移,要適應這種失重條件下的血液重新分佈,還要用立位轉床進行訓練,一般人想像床總是一個讓人舒適放鬆的地方,而這張床有點特殊,躺上去的滋味比站著要難受得多。

訓練時,航天員也是仰臥在床上,立位轉床則幾分鐘改變一下角度,一會頭朝下,一會朝上,身體傾斜,反覆幾次。脖子上青筋怒張,鼻塞、頭痛統統襲來。通過這樣反覆刺激心血管的訓練,航天員大大增強了適應能力。

失重水槽訓練:它是為航天員出艙活動訓練的重要設施。我國航天員在「神舟」五號飛船載人飛行任務順利完成後,將進行這項訓練。

航空飛行訓練:航天員的「老本行」。不論是美俄兩國載人航天初期,還是我國的航天員選拔,航天員都是從空軍優秀的飛行員或試飛員中挑選的。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飛行員具有高空作業的能力和經驗,在緊急情況下有快速反應和處理問題的應變能力。 俄羅斯加加林航天員培訓中心現行的《航天員訓練大綱》明確規定,指令長每年要進行70多小時的飛行訓練,隨船工程師每年也要進行10多個小時的飛行訓練。 美國的航天員(主要是指令長和駕駛員)必須掌握太空梭駕駛技術,對他們來說保持飛行技能非常重要。

在基礎訓練階段,駕駛員每月飛行15小時,任務專家則每月至少飛行4小時。在一年考察期結束後,還要利用商用噴氣式飛機進行大量的航天飛行駕駛技能訓練,尤其是練習著陸技術。這種飛機經過改裝後,能像真的太空梭一樣滑行。

它的駕駛艙有儀表板、駕駛杆和制動閘,跟真的太空梭駕駛艙完全相同,一位航天員要成為指令長,必須進行800次著陸訓練,以保證太空梭能平衡著陸。 我國的飛行訓練一般用殲擊機進行。因為飛船駕駛與太空梭駕駛不同,對駕駛要求相對低一些,所以訓練時間要比美俄少。

航空飛行訓練是一項風險訓練,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已有16名航天員在航空飛行訓練中喪生,加加林就是其中之一。儘管如此,這項對太空飛行發揮著重要作用的訓練依舊進行著。

四、航天專業技術訓練:航天員訓練中最繁重也是最關鍵的時期。 它分兩大類。

首先是掌握航天器的駕駛和艙內各種裝備、儀器的操作。不同航天器的技術訓練是不同的。如果要參加空間站飛行,還必須增加空間站技術訓練。

隨著載人航天技術的日臻成熟,航天員在空間站進行科學實驗,對航天器進行連線以及出艙活動等,都要進行相應的飛行任務訓練,如有效載荷訓練、出艙活動訓練、交會對接訓練等。在我國,載人航天計劃中期將進行這些內容的訓練。 僅僅掌握了各種操作技能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進行嫻熟的飛行程式訓練。

所謂飛行程式就是從發射前航天員進艙開始一直到返回著陸全過程經歷的事,航天員要非常熟練地做到什麼時候幹什麼事,要對所有程式都很清楚才行。飛行並不一定都會順利,意外和緊急狀況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所以訓練也有針對性地設為正常飛行程式訓練、應急飛行程式訓練和故障程式訓練。 模擬器是飛行程式訓練的主要裝置,它的內部結構與佈局和真實的航天器相同,能夠模擬航天器飛行時的視景、振動和噪聲效果,還可以模擬飛行運動效果。

在每一個飛行時段,航天員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都不一樣,它能**太空飛行的情景。航天員要根據程式相應地做檢查和操作。教員也可任意設定故障,讓航天員識別、判斷和處理故障。

模擬器訓練時間較長,航天員訓練的中後期,模擬器訓練佔了很大比重,直到航天員對飛行中一切情況出現的反應成為本能,處置起來像呼吸一樣自然。

五、緊急救生訓練。 載人航天的風險自不待言,因此如何避免險情,危險到來時如何進行救生和生存,就成為一項重要的訓練內容。從飛行器待發段、上升段、軌道執行段、返回段、著陸各個時期都精心備有救生措施。

如果在待發段,火箭和航天器出現故障危及航天員生命,航天員就通過緊急撤離防爆電梯、緊急撤離滑道等措施撤離轉移到安全地帶。我國的神舟飛船還專門設有逃逸塔裝置。 如發射前火箭燃料發生洩漏,因燃料有劇毒會威脅航天員的生命,此時通過電梯下降到火箭基座是不明智的。

我國採用了緊急撤離滑道,它是由高彈力抗靜電的織物做成一條布套索道,航天員進入其中,用兩肘關節支撐,控制下滑速度,僅需短短不到30秒的時間,航天員就可撤離到遠離發射塔架的安全地帶。 跳傘訓練:航天器在上升執行過程中出現險情,就採用跳傘救生。

跳傘訓練也是一項培養良好心理素質的訓練。 陸上、水上出艙訓練:航天器返回,什麼時候出艙、出艙前準備工作,怎樣出艙、出艙後如何等待救援都是航天員必須掌握的訓練內容。

野外生存訓練:航天員應急返回時,可能著陸點在非預定區域。可能是沙漠等無人居住的不毛之地,或是原始森林,或是汪洋大海,致使航天員無法與營救人員聯絡上,得不到及時救援。

這裡航天員就要依靠自己和攜帶的個人救生物品維持生存。他們要學會聯絡求救,確定方位,利用手邊器材建造臨時住所,進行狩獵,釣魚和採摘可食用的野生植物等來補充食品和飲水儲備,防備野獸、害蟲和毒蛇的襲擊。 訓練時選擇氣候和地域都需要典型惡劣,比如在高寒地區、沙漠、海上等環境進行野外生存訓練,讓航天員在那裡呆上一天兩天不等,以此來考驗他們的生存能力。

當然這種訓練以保證安全為前提。

六、大型聯合演練。 讓航天員與地面支援人員都能真實體驗飛行實施過程,加強配合協調。我國和美俄兩國都非常重視這項演練,在執行任務前要反覆演練。

包括航天員、航天器、火箭、發射場,指揮控制中心的合練和航天員與著陸場系統**營救人員之間的合練,就像一場正式演出前的彩排。 航天員的訓練是系統和完整的,時間安排也是科學的。我國第一批航天員的訓練經歷了五年半的時間,接近兩個研究生學習期。

3樓:剛穹板泰初

王志:當航天員需要什麼條件呢?

楊利偉:飛行基本上要在1000小時以上,最少在800小時以上。當時我們來的時候在30歲左右,只有這個年齡段的人才能有這個空中經歷,才會飛這麼長時間。

王志:也就是說選拔只有「飛行時間」這一道槓。

4樓:禰騫聞人華婉

失重訓練(為應對失重的太空)

離心力訓練(為應對發射是強大的離心力)

心理素質訓練(臨危不亂)

應急訓練

逃生訓練(降落時出事故時)

基本訓練(穿宇航服,艙內運動,吃飯等)

太空漫步訓練(如何操控飛船進出口以及掛繩進出等)

宇航員在太空是怎樣生活的,宇航員怎樣在太空生活?

睡覺一定要幫在睡袋裡。2 喝水 一定要用帶吸管的杯子 3 走路 一定要穿鞋底帶鉤的鞋子 4 洗澡 一定要用特殊的淋浴裝備 5 任務 宇航員走出太空艙都是執行任務,他有嚴格的工作標準。還有一個 就是可能會得太空綜合症 所以要休息幾天才能出艙工作 航天食品從本質上講與地面普通食品是一樣的,都是為人體提供...

宇航員在太空是怎樣與地面通訊的,宇航員在太空怎樣通話?

在我國,空間站與地面通訊主要依靠地面測控站 數傳接收站和天鏈中繼衛星,其中天鏈中繼衛星能保證不間斷通訊。簡單明瞭地說,要實現空間站與地面進行網路互聯,那麼就需要靠人造衛星以及其它輔助裝置來實現。中國空間站的出艙活動的通訊方法 2021年7月4日,航天員在萬眾矚目之下迎來了 太空之家 空間站天和核心艙...

「航天員」需要什麼條件,宇航員應具備哪些條件

宇航員所須具備的條件 要成為宇航員,必須有強健的體魄,良好的教育水平,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早期的宇航員都是從空軍的飛行員或試驗飛行員中挑選出來的。隨著飛船的設計逐步改進對宇航員體格的要求亦相應地降低。現時,宇航員可分為駕駛員 任務專家和載荷專家 駕駛員的任務是駕駛飛船,而任務專家和載荷專家則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