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11世紀,我國北方的契丹族和党項族分別建立了什麼政權

2021-04-20 02:30:09 字數 3329 閱讀 5241

1樓:家庭宅男一中年

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建立了遼,党項族首領李元昊建立了夏,稱為西夏

2樓:花開秀

契丹族建立了金國,党項族建立了西夏。

3樓:迴圈往復永不盡

10至11世紀時期,我國北方的契丹族和党項族分別建立了遼國和西夏。

1契丹族與党項族的興起,分別由誰在什麼地方建立什麼政權?

4樓:真誠無怨無悔

契丹的耶律阿保機的遼,党項的元昊的西夏。

古代的文字有哪幾種

5樓:喵喵喵

一、契丹文

契丹文是契丹族建立遼國的時候創立的文字,也是官方文字,當然契丹文是參照漢字創立的文字。契丹是中國古代北方的遊牧民族,契丹國建立於公元907年,後來他們創立了兩種字型,分別為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

只可惜金滅了遼之後,契丹文也被廢棄使用,從此沒有人再繼續延用,契丹文大概使用了兩三百年左右。

二、女真文

女真文是金代女真族創造的文字,創造於十二世紀。金朝建立不久之後女真文就出現了,女真文跟漢字都被當作官方文字使用。之後蒙古人把金人打敗,一些存活下來的女真人繼續使用女真文,但是後來被滿文替代。

三、突厥文

突厥文是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使用的拼音文字,最早出現在7世紀到10世紀。六世紀中的時候,突厥人到蒙古高原生活,並且創立了自己的文字,也就是突厥文。突厥文跟粟特文非常的相似,在中國的史籍中也有記載。

四、八思巴蒙文

八思巴蒙文是元朝時期,由忽必烈的國師創造的蒙古文字,因為創造者叫八思巴,所以也稱為八思巴蒙古文字。

創造八思巴文字在一定程度上將蒙古人推向了文明的歷史長河中,也使蒙古人的文明不斷的進步跟發展,只可惜蒙元帝國消亡之後,八思巴蒙文也成了廢棄文字,再也沒有人再繼續用它們。

五、佉盧文

佉盧文又叫佉樓書,佉盧文是公元前3世紀,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時期的文字,後來通過絲綢之路傳到了中國,並且在公元四世紀的時候,隨著朝代的滅亡,佉盧文也消失了。後來也沒有人認識這種文字,也沒有人繼續使用它,讓我們覺得非常的可惜。

六、粟特文

粟特文是中國西北部的商業用文字,後來粟特人被突厥人統治,到了八世紀的時候阿拉伯人又控制了粟特人。所以隨著時間的發展,慄特古國消失之後,粟特文也消失了。

七、吐火羅文

吐火羅文是在中國新疆發現的,後來經過考古學家的研究發現,吐火羅文有東西兩種方言,分別稱為焉耆語和龜茲語。從中也能夠看出古人的智慧是非常厲害的,連文字也會分成兩種方言。

八、西夏文

西夏文又叫做河西字,唐古特文,是西夏党項族的一種文字,盛行了大約有兩個世紀。只可惜現在西夏人的語言已經失傳,但是跟現在的姜語有一定關係。

九、于闐文

根據文獻記載,于闐文是闐地區的塞人使用的一種文字,也是一種拼音文字。近代的考古發掘中,在新疆和田地區發現了這種文字的記載,而新疆和田在古時候就叫于闐。

6樓:破碎的沙漏的愛

古代的文字有楔形文字、甲骨文、金文、隸書、楷書等。

1、楔形文字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楔形文字。楔形文字是生活在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爾人創造的,大約形成於公元前2023年左右。這種文字最初刻在石頭或木板上,筆畫呈楔狀,因而被稱為楔形文字。

這種文字是在圖畫文字基礎上形成的,從藉助圖形表達某種觀念到形成真正的文字經過了大約2023年的演變。蘇美爾人用黏土製作半乾的泥版作為書寫材料,用木棍、獸骨作筆,寫好後烘乾,成為記錄文字的媒介。近代發掘出來的楔形文字文獻都是抄寫在泥版上的。

2、甲骨文

甲骨是古代占卜遺物。在商代,先民們遇到疑難之事往往求神問卜,燒灼龜甲或獸骨,觀察其裂痕,藉此以定吉凶。貞人把占卜過程的記錄契刻於龜甲或獸骨之上,其內容角稱為卜辭,其文字稱為甲骨文。

雖然甲骨文並不是最早的漢字,不過毫無疑問,應該是現存最早的系統文字,具備了傳統所謂的「六書」要素,形成了完備的系統,在筆法、結體和章法方面都已經較為完善。

3、金文

在我國考古學上,青銅器主要指的是夏、商、週三代用銅錫合金鑄成的器物。當時,許多青銅器上都有銘文,最初人們把它叫做鐘鼎文,後來覺得這個名稱不能概括鐘鼎文以外的其他器物上的銘文,於是又改稱金文,表示刻鑄在所有金屬上的文字。

因此,金文可謂是甲骨文的繼承和發展。其產生於殷商時期,興盛於西周,主要內容包括祭祀典禮、賞賜錫命、訓誥臣下和頌揚先祖等方面,涉及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軍事和宗教等各個領域,為後人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史料,引起了史學家的高度重視。

同時,金文所表現出來的特定的點畫和結構形態,往往同它的物質載體一起,產生一種震懾人心的歷史韻味和氣量,不僅填補了商周時代書法歷史的空白,成為書法理論研究者的關注物件,而且為書法藝術的發展提供了臨摹和取法的物件。

4、隸書

隸書發端於週末,2023年在四川省青川縣郝家坪戰國秦墓中出土有木牘兩件,上有墨書,字型與大篆有很大不同。具有簡省盤曲、筆道改圓為方的顯著特點。且字形不像篆書那樣長方形,而呈扁方形。

用筆也不似篆書的粗細均勻,而是輕重頓挫,已經略有「蠶頭燕尾」之勢。

隸書之名的由來,有種種說法。《漢書·藝文志》:「是時始造隸書矣,起於官獄多事,苟趨省易,施之於徒隸也。

」這是說,因為施用於徒隸,所以稱為「隸書」。另一說程邈為衙獄吏,得罪,幽系雲陽,增減大篆體,去其繁複,始皇善之,出為御史.所以稱其書體為隸書。

至於程邈造隸之說,自古頗為流行。但隸書的形成是個漸變的過程,上文已經說到,戰國時一些文字就有了隸書的筆態,隸者篆之捷,趨捷趨簡是文字書寫的大趨勢,應該說,是廣大漢字使用者造就了隸書這一書休,程邈可能是曾經對它加以整理規範,而不是獨自創造了隸書。

存世的秦時隸書,以《雲夢睡虎地泰簡》為代表。其字化篆書的縱勢為橫勢,字形不是長方形而趨於正方或扁方形;它已經擺脫了篆書用筆均勻圓轉的特點,變成了橫直的筆勢。這種由篆向隸過渡的字型.書法家稱之為「古隸」。

到了漢代,隸書代替篆書而成為標準書體。字形扁平、波筆捺腳成為隸書的顯著特點。從隸書始,形體從線條轉為筆畫,標誌著漢字由「古文字」階段跨入了「今文字」階段。

5、隸書對篆書來講,是極大的進步,是漢字發展史上的—大飛躍,是今文字階段的開山書體。其書寫比盤曲詰詘的篆書簡便得多,但其形要求「蠶頭燕尾」、一波三折,寫起來仍然不很快捷。

許慎《說文·敘》中所說「漢興有草書」,就是將隸書又加以簡化而成的一種字型,因其草率而就,故稱為「草書」。草書雖書寫快捷,但書寫草率,辨識不易,且無統一標準,漫漶無紀。為糾其偏,楷書應運而生。

所謂「楷書」,意思就是可以作為典範楷模的書體。

楷書萌芽於東漢末期,《晉書·衛恆傳》:「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可惜其字今已不可得見,其「楷法」也就無從察考了。

明顯痕跡。至隋唐,楷書完全脫離隸法,發展成熟為一種新的書體。楷書形體方正,行筆平直,減省了隸書筆畫的波磔,書寫更加快捷方便。

這種橫平豎直的方塊形結構,一直保持至今,成為正體漢字的典型特徵。

20世紀50年代和70年代,我國外交方面取得哪些成就

50年代 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參加日內瓦國際會議 參加萬隆會議,提出 求同存異 方針 70年代 中國重返聯合國,美國 尼克松訪華 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中日建交 中美正式建交 50年代與東歐國家建交,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參加了萬隆會議。70年代有尼克松訪華 中美建交 中日建交 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

文學和20世紀現實主義文學的異同有哪

一 人道主義和民主主義仍然是作家們的重要思想 20世紀上半葉,羅蘭主義 是現實主義作家的基本立場.他們猛烈抨擊不人道的社會現實,批判社會對人的異化,譴責統治者的殘忍和法西斯主義的暴行,同情受侮辱受損害的下層人民,同情無產階級革命,嚮往沒有人壓迫人的美好未來.但由於把 博愛 當作出發點和終點,宣揚 愛...

17 18世紀,中國和西方都出現了新的社會思潮,黃宗羲和孟

1 以民為本 民本思想,民貴君輕 保留君主制。反對君主 君臣分治 君臣平等。17 18世紀,中國和西方都出現了新的社會思潮,黃宗羲和伏爾泰等著名思想家做出了極大的貢獻。閱讀下列 1 以民為本 民本思想 民貴君輕 保留君主制。反對君主 君主分治 君臣平等。2 主要思想主張 宗教 反對神權統治,主張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