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因具樹木的汁液凝固而成的結塊呈黑褐色,堅實而重,入水即沉,故稱沉香。又因種植沉香以東莞最盛,故稱莞香。 莞香生於黃泥沙石相雜的土地中,葉似黃楊,其籽如連翹,落地即生,種至四五年把樹身斬掉,只留尺許用泥土掩蓋,讓它抽旁枝兩三年即可開土鑿香頭,每年十月鑿幾片。
老香頭堅硬如石,即使受到雨水侵蝕也不容易腐爛。有些老香頭由於日月之光所射,霜露之華所滯,生出一些香脂結塊,此稱為生結。一些香樹經數百年後,木本腐朽,用手揉之如爛泥,則士中必有光黑如漆質地堅硬的結塊,此稱為熟結。
清代督學李調元所著的《粵東筆記》稱,香結的價值比**還貴。此外,莞香的樹皮色白質細,纖維柔韌,自古以來就是製造高階紙張的原料,用莞香樹作原料製成的紙統稱蜜香紙、香皮紙。莞香是古代很多香料製品的原料,占人「薰衣靜坐」,所燒的就是這種香。
莞香樹在東莞有著悠久的歷史,至今北京故宮博物院仍保留著東莞縣進貢的莞香。據史書記載:唐代時,莞香由國外傳入。
宋代吋,廣東各地已普遍種植,尤以莞邑為甚。清末史學家陳伯陶編著的《東莞縣誌》記載: 「莞香至明代始重於世。
」因東莞一帶的:土質特別適合莞香樹的生長,因此出土的香料品質最好,聞名全國,是上貢的佳品。莞香自明朝直至清朝中葉,都是當地一大名特產。
據《東莞縣誌》記載:「莞香、先辨士宜,土宜正者。白石嶺、雞翅嶺、百花洞、牛眠石諸處不失為正,若烏石坑、寮步則斯下矣。
」寮步也是莞香的產地之一,雖不以產香著稱,卻因其依寒溪河為商埠,在當時形成了最大的莞香集散地。那時外銷的莞香多數先在寮步集中,再運到九龍的尖沙咀,通過專供運香的碼頭,用小船運往廣州,遠銷當時的蘇杭和京師一帶,甚至遠銷到南洋及阿拉伯等國。明清時期,寮步曾形成十三條專業街,其中一條名叫牙香街,是當時莞香的集市所在地,這個名字仍沿用至今。
《廣東新語》記載莞香盛時遠銷至北方的情形道: 「莞香度嶺而北,雖至劣亦有馥芬,以霜雪之氣沾焉故也。當莞香盛行時,歲售逾數萬金,蘇鬆一帶,每歲中秋夕,以黃熟徹旦焚燒,號為薰月,莞香之積閶門者,一夕而盡,故莞人多以香起家。
」可想而知,當時寮步的莞香**何其繁榮。 解放前後,莞香遭濫砍濫伐,致使東莞曾經滿山披綠的盛況不再,並瀕臨絕跡。目前在東莞,莞香這種標誌性植物已難覓其蹤,除在個別村落風水林和原始次生林中尚有少量野生莞香外,就連許多土生土長的東莞人都是隻聞其名,而無法一睹其芳容。
2023年末,一株上百年樹齡的莞香樹在虎門鎮懷德雅瑤村被發現,它是目前該鎮發現的唯一一株土生土長的百年莞香。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東莞確立了建設現代製造業名城、生態綠城、文化新城的戰略目標,興起文化建設新高潮,不斷挖掘歷史文化資源,沉寂多年的莞香樹又逢生機。目前,莞香的育種、培植等研究進行得如火如荼,在東莞市植物園內特設了一個莞香園,專門進行莞香育種培植,目前已成功育種培植4000 多株莞香苗,並有意向與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聯合進行莞香的有關科研課題研究, 「綠色世界」植物公園附近大量種植了莞香樹作為行道樹。
為儘快解決莞香大批量快速培植技術問題,東莞市林業科學研究所已經開始組織科研力量對莞香進行組織培養的研究。黨和國家領導人在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區手植莞香樹、鎮區的文化廣場、城市道路、綠化小區紛紛種植莞香樹。被譽為東莞特色和驕傲的「莞香」,不久將再度香飄莞邑大地。
'莞香"是什麼東西?可以用來幹什麼?
2樓:血刺█好好
莞香,常用名土沉香,學名aquilaria sinensis(loun)gilg,別名白木香、女兒香、崖香、牙香樹、密香樹、六麻樹,為瑞香科土沉香屬常綠喬木,屬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和特有珍貴藥用植物,被譽為「植物中的鑽石」,價值不菲。莞香葉有大小兩種,大者稱大葉香,為長卵形,小者稱細葉香,為披針形,互生,兩端尖,全葉長二寸許,青綠色。莞香的文字記載,可追溯千年以前。
莞香不僅是東莞的寵兒,還與香港的地名有關:香港,「芳香之海港」,因作為運莞香、販莞香的港口而得名。足見莞香在近代經濟史上的地位。
莞香價值 (一) 藥用:莞香的枝幹或根部受蟲蛀或砍傷後,被真菌侵人寄生,在菌體內酶的作用下,使木薄壁細胞貯存的澱粉產生一系列變化,最後形成瘤狀的香脂。香脂呈黑褐色,堅實而重,入水即沉,故名沉香。
(二) 香料:莞香樹結出來的香脂有特別的香氣,人們等莞香樹生長六七年後,把它連根挖出,加工成塊狀**。每家在逢年過節的時候,都會買一些香塊放在香爐裡,莞香塊不起明火,慢慢燃燒變黑炭化,薰出的嫋嫋白煙香氣四溢,據說還有防蚊蟲、防潮等功效,因此備受人們青睞。
也有伐其主幹後儲存五六年,鑿香頭如馬牙狀,通稱「牙香」,燃燒之供清賞及祀神,有去潮避穢之功。傳說,莞香的洗晒由姑娘們負責,她們常將最好的香塊偷藏胸中,以換脂粉,香中極品「女兒香」由此得名。 (三) 造紙:
莞香的樹皮色白質細,纖維柔韌,自古以來便是製造高階紙張的原料,用莞香樹作原料製成的紙統稱蜜香紙、香皮紙。 (四) 繁殖和栽培 莞香一般用種子繁殖。於6月份採摘成熟果實,晾乾,種子壽命短,晾乾後應立即播種。
播種宜條播或撒播。
莞香樹植物上山遇見如何辯認方法
3樓:匿名使用者
莞香bai(aquilaria sinensis)別名:牙香樹、女du兒香,為瑞香zhi科沉香屬喬木,屬國家二級保dao護植物。
莞香樹是內常綠喬木,樹皮容暗褐色,易剝落。葉薄,草質,光亮,卵形,通常不超過10釐米,有兩種大小。大者稱大葉香,為長卵形;小葉稱細葉香,為披針形,互生,兩端尖,長五釐米許,青綠色。
花白色。種子圓形、黑色。花莞香樹種子馬牙狀莞香成品期三月份至四月份,種子成熟期六月份。
本種生長
六、七年後伐其正幹,後越
五、六年,乃鑿香頭如馬牙狀,通稱「牙香」。花小,芳香,黃綠色,幾朵或多朵結成腋生傘形狀花序。蒴果似連翹,長約2釐米。
花期為每年3月至4月,種子成熟期在6月。成熟種子圓形,黑色。從育種、培植,到小苗長大成樹,須6至7年時間。
莞香長成大樹一般為8米至15米高,枝繁葉茂,鬱鬱蔥蔥。
中國沉香文化博物館要不要門票
4樓:魯胖哥
中國首座最具規模的沉香文化博物館,中國(寮步)沉香文化博物館於2023年12月18日正式開館。據悉,該館位於寮步鎮香市公園內,運用先進技術,重現香市歷史,介紹沉香(莞香)的種植、香具的使用及展示沉香實物、各類香用品等,致力打造中國沉香文化傳播的重要基地。而沉香文化博物館也體現了中國沉香文化的史上的「三最」。
「一最」:世界最大香盒。博物館佔地面積8199平方米,建築總面積8800平方米,由上海世博會中國館何鏡堂院士主持設計。
設計構思源於古時盛裝貢品莞香的「香盒」,博物館外觀上宛如一個做工精美、玲瓏剔透的香盒,寓意深長,美觀大氣。[2]
「二最」:最具價值題字。博物館牌匾「中國沉香文化博物館」為國寶級國學大師饒宗頤親筆題寫,端莊厚重,氣韻非凡,體現了饒老先生對寮步打造沉香文化品牌的高度肯定和支援。[2]
「三最」:亞洲最大香爐。館內珍品包括於乾隆年代鑄造、當時亞洲最大的沉[3] 香香爐,乃鎮館之寶,價值連城。[2]
展廳介紹
格物知香
沉香,瑞香科植物,主產於中國、越南、柬埔寨、寮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群島等地。在受到電閃雷劈、強風吹折斷、或者獸蟲啃咬、人為砍伐等形式的創傷後,自身會分泌樹脂修補受傷部位。樹脂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經年累月最終形成沉香。
品意識香
沉香,物雖微而位高。古來常說的"沉檀龍麝"之"沉",就是指沉香。它香品高雅,而且十分難得,自古以來即被列為眾香之首,更是集保健、收藏等眾多價值於一身。
沉香是一種珍貴的中藥材,具有通關開竅、暢通氣脈、養生治病等神奇的功效,即可內用也可外服,其藥用已有悠久的歷史。
擷韻尋香
中國用香歷史久遠,萌發於先秦、初成於秦漢、成長於六朝、完備於隋唐、鼎盛於宋元、廣行於明清。他邀天集靈、祀先供聖。是敬天畏人的體現,又是禮制儀法的表述;是頤養性情、啟迪才思的妙物,又是祛疫闢穢、安神正魄的良藥。
歷代帝王將相、文人墨客、僧道大德、平民百姓,無不以香為伴。回顧中華民族的文化史,無不縈繞著沉檀龍麝的青煙翠霧。
韻漫香江
明清時期,久負盛名的「莞香」集散於此,藉助既近原材料產地,又近港口的地理優勢而形成全國香料**的中心,本土香料經廣州、香港遠銷珠三角地區、內陸城市以及東南亞等地,莞香的種植和加工促進了莞香**的形成,莞香在寮步成行成市,莞香業是當時的重要經濟支柱。寮步因此被譽為「香市」,與廣州花市、廉州珠市、羅浮藥市並稱為「四大名市」而揚名天下。2023年,廣東省東莞市的「寮步香市」和「莞香製作技藝」成功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
紅花的栽培技術,甘草的栽培技術
種植紅花應選擇地勢高燥 土層深厚 肥力中等 灌排方便的沙壤土及輕黏土,因忌連作。南方地區種植,前作物一般選玉米 棉花 高粱 水稻等,在前作物收穫後整地。北方地區種植,前作物一般選花生 大豆 小麥等,春季播種前整地。紅花地需深耕25釐米以上,每667米施堆肥或圈肥2000 2500千克作為基肥,耕翻耙...
白芷的栽培技術,石竹的栽培技術
白芷用種子繁殖,可春播或秋播,通常採用秋播,在8月下旬至9月初播種 春播於4月中下旬進行,產量和質量較差。白芷不宜育苗移栽,採用大田直播,移栽的側根多,主根生長不良,質量差。選地勢平坦 耕層深厚 土質疏鬆肥沃 排水良好的沙土或沙壤土。前茬作物收穫後,每667米施農家肥2000 3000千克,過磷酸鈣...
李子栽培技術,李子樹的栽培技術
栽培技術 李子樹多以山毛桃作砧木嫁接繁育,也可插條繁殖。定植定植前苗木準備 無論是自育苗還是外調苗木,栽植前要按質分級,保證優苗栽植,要求苗木根系完整,健壯,芽質飽滿,無檢疫物件和嚴重病蟲害。定植密度和方式 由於李子的自花授粉坐果率低,因此,栽植時必須考慮配置授粉樹。栽植株行距因地勢 土壤 品種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