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二十四史」和《清史稿新元史》這些紀傳體的正史之外,還有哪些史書採用紀傳體的體例來書寫

2021-05-01 02:52:47 字數 6904 閱讀 1109

1樓:小皮皮狗樂樂

(一)清朝及以前朝代的人編寫的紀傳體史書:

(1)《東觀漢記》,述自東漢光武帝至靈帝之間的歷史,作者為班固、陳宗、尹敏、孟異、劉珍、李尤、劉騊駼等;

(2)《續後漢書》,述三國時事,認為蜀漢為東漢的延續,故以蜀漢為正統,魏、吳為載記,作者為宋朝人蕭常;

(3)《續後漢書》,述三國時事,認為蜀漢為東漢的延續,故以蜀漢為正統,魏、吳為列傳,作者為元朝人郝經;

(4)《十六國春秋》,述十六國曆史,作者為北朝北魏人崔鴻;

(5)《三十國春秋》,述自曹魏至北魏之間大混亂時期的歷史,作者為南朝梁朝人蕭方等;

(6)《罪惟錄》,也稱《明書》,述自明太祖至南明朱本鉉之間的歷史,作者為清朝人査繼佐;

(7)《西夏書》,述西夏曆史,作者為清朝人周春;

(8)《江南野史》,述自南唐至宋朝初年的歷史,作者為宋朝人龍袞;

(9)《十國春秋》,述十國曆史,作者為清朝人吳任臣;

(10)《南唐書》,述南唐歷史,作者為宋朝人陸游;

(11)《南唐書》,述南唐歷史,作者為宋朝人馬令;

(12)《南漢書》,述南漢歷史,作者為清朝人樑廷枏;

(13)《元史新編》,述元朝歷史,作者為清朝人魏源;

(14)《南宋書》,單獨敘述南宋歷史,作者為明朝人錢士升;

(15)《東都事略》,單獨敘述北宋歷史,作者為宋朝人王稱;

(16)《續唐書》,述五代十國曆史,認為後唐、南唐為唐朝的延續,故以後唐、南唐為正統,樑、晉、漢、周及其他諸國列入世家,作者為清朝人陳鱣;

(17)《明書》,述自明太祖至崇禎皇帝時的歷史,作者為清朝人傅維鱗;

(18)《通志》,述從傳說中的三皇五帝至隋朝時的歷史,作者為宋朝人鄭樵。

(二)**及今人編寫的紀傳體史書:

(1)《新元史》,述元朝歷史,**時期被列入正史,作者為柯劭忞;

(2)《清史稿》,述清朝歷史,作者為趙爾巽等;

(3)《蒙兀兒史記》,述元朝歷史,作者為屠寄;

(4)《臺灣通史》,述臺灣自隋煬帝至被日本吞併前的歷史,作者為連橫;

(5)《西夏紀》,述西夏諸帝,作者為戴錫章;

(6)《南明史》,述南明各朝歷史,作者為錢海嶽;

(7)《秦史》,述自秦國初建至子嬰投降的歷史,作者為王蘧常;

(8)《中華**史》,述**時期的歷史,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現代文書寫的所謂的紀傳體史書;

(9)《太平天國野史》,述太平天國的歷史,作者為凌善清,現代文書寫的所謂的紀傳體史書。

(三)《清史列傳》,清朝人編寫,其中《貳臣傳》最為著名。

(四)受我國中原文化影響深遠的周邊國家,也有一些紀傳體史書:

(1)《三國史記》,述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並立到統一新羅覆滅的歷史,作者為高麗王朝時人金富軾;

(2)《高麗史》,述王氏高麗王朝的歷史,作者為朝鮮王朝時人鄭麟趾;

(3)《大日本史》,也稱《日本史記》,述自傳說中的神武天皇至日本南北朝統一的歷史,作者為日本江戶時代人德川光圀;

(4)《日本外史》,述自源平之戰到江戶德川幕府末期的歷史,作者為日本江戶時代人賴襄。

2樓:千茉

你列出來的,二十四史和後兩部加起來本來就叫紀傳二十六史,基本已經包括了古往今來的大部分紀傳體史書了,其他的可能研究歷史文學的學者知道多點,這個專業性比較強。

3樓:忠山

二十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遼史》《宋史》《金史》《元史》《明史》。

除了所謂二十四史之外,還有許多史書也都採用紀傳體,當然這些有的被認為是野史,有的被稱為霸史。

4樓:

《東觀漢記》,述自東漢光武帝至靈帝之間的歷史,作者為班固、陳宗、尹敏、孟異、劉珍、李尤、劉騊駼等;

5樓:仍懷慕

司馬遷《史記》,班固《漢書》。

不屬於二十四史的史書是:

6樓:酷我

清史稿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由於《史記》的寫法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式的歷史寫作手法,故將和《史記》一樣用紀傳體寫作的史書稱「正史」。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約前2023年),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2023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

不屬於二十四史的史書是?

7樓:世博海寶

▪ 史記 ( 漢·司馬遷 ) ▪ 漢書 ( 漢·班固 ) ▪ 後漢書 ( 南朝宋·范曄 )

▪ 三國志 ( 晉·陳壽 ) ▪ 晉書 ( 唐·房玄齡等 ) ▪ 宋書 ( 南朝梁·沈約 )

▪ 南齊書 ( 南朝梁·蕭子顯 ) ▪ 梁書 ( 唐·姚思廉 ) ▪ 陳書 ( 唐·姚思廉 )

▪ 魏書 ( 北齊·魏收 ) ▪ 北齊書 ( 唐·李百藥 ) ▪ 周書 ( 唐·令狐德棻等 )

▪ 隋書 ( 唐·魏徵等 ) ▪ 南史 ( 唐·李延壽 ) ▪ 北史 ( 唐·李延壽 )

▪ 舊唐書 ( 後晉·劉昫等 ) ▪ 新唐書 ( 宋·歐陽修、宋祁 ) ▪ 舊五代史 ( 宋·薛居正等 )

▪ 新五代史 ( 宋·歐陽修 ) ▪ 宋史 ( 元·脫脫等 ) ▪ 遼史 ( 元·脫脫等 )

▪ 金史 ( 元·脫脫等 ) ▪ 元史 ( 明·宋濂等 ) ▪ 明史 ( 清·張廷玉等 )

這些是二十四史,其餘都不是

順便提一下:2023年,中華**大**徐世昌下令將《新元史》列入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為「二十五史」,而多數地方不將新元史列入,而改將《清史稿》列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將兩書都列入正史,則形成了「二十六史」。

8樓:匿名使用者

二十四史,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是被歷來的朝代納

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正史」。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前2023年),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2023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2023年,中華**大**徐世昌下令將《新元史》列入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為「二十五史」,而多數地方不將新元史列入,而改將《清史稿》列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將兩書都列入正史,則形成了「二十六史」。

9樓:匿名使用者

二十四史是我國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總稱。即:《史記》(漢·司馬遷)、《漢書》(漢·班固)、《後漢書》(南朝宋·范曄)、《三國志》(晉·陳壽)、《晉書》(唐·房玄齡等)、《宋書》(南朝梁·沈約)、《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梁書》(唐·姚思廉)、《陳書》(唐·姚思廉)、《魏書》(北齊·魏收)、《北齊書》(唐·李百藥)、《周書》(唐·令狐德棻等)、《隋書》(唐·魏徵等)、《南史》(唐·李延壽)、《北史》(唐·李延壽)、《舊唐書》(後晉·劉昫等)、《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歐陽修)、《宋史》(元·脫脫等)、《遼史》(元·脫脫等)、《金史》(元·脫脫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張廷玉等)。

其它都不是廿四史。

10樓:匿名使用者

《資治通鑑》、《續資治通鑑》、《清史稿》、《新元史》等都不屬於二十四史。

11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為了東哥,量身定做的。想著,想著,我就笑了

二十四史都是紀傳體嗎?

12樓:賀顯華老師

是的,都是紀傳體史書。

一、【二十四史】從《史記》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紀傳體史書,被稱為「正史」,清代乾隆年間編定。全書總計三幹二百二十九卷,記載了從黃帝到明末共四千餘年的史事,是史學研究的重要資料,也常以之代稱中國歷史。其中《史記》是通史,其餘的都是斷代史。

二、二十四史,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公元前2023年),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公元2023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紀傳體編寫。

2023年,中華****徐世昌下令將《新元史》列入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為「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將新元史列入,而改將《清史稿》列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將兩書都列入正史,就形成了後世通常所說的「二十六史」。

二十四史的歷史

三國時社會上已有「三史」之稱。「三史」通常是指《史記》、《漢書》和東漢劉珍等寫的《東觀漢記》。《後漢書》出現後,取代了《東觀漢記》,列為「三史」之一。

「三史」加上《三國志》,稱為「前四史」。

歷史上還有「十史」之稱,它是記載三國、晉朝、宋、齊、樑、陳、北魏、北齊、北周、隋朝十個王朝的史書的合稱。後來又出現了「十三代史」。「十三代史」包括了《史記》、《漢書》、《後漢書》和「十史」。

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礎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書》、《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明代又增以《宋史》、《遼史》、《金史》、《元史》,合稱「二十一史」。清朝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加先前各史,總名「二十二史」。

後來又增加了《舊唐書》,成為「二十三史」。從《永樂大典》中輯錄出來的《舊五代史》也被列入。乾隆四年(公元2023年),經乾隆皇帝欽定,合稱「二十四史」。

並刊「武英殿本」。

在中國古代,「二十四史」被稱為「正史」。「正史」這個名稱見於《隋書·經籍志》:「世有著述,皆擬班、馬,以為正史。

」當乾隆皇帝欽定「二十四史」以後,「正史」一稱就被「二十四史」所專有,取得了「正統」史書的地位。

**十年(2023年)大**徐世昌以《新元史》為「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二十五史」。

13樓:言之午

二十四史,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公元前2023年),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公元2023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紀傳體編寫。

14樓:鄭莊公

史記——記傳體

漢書等23史——斷代體

二十四史有清史稿嗎?

15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二十四史

序號 |書名|作者|卷數

1 史記 西漢 司馬遷

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234313935 130

2 漢書 東漢 班固 100

3 後漢書 南朝 范曄 120

4 三國志 西晉 陳壽 65

5 晉書 唐朝 房玄齡等 130

6 宋書 南朝 樑沈約 100

7 南齊書 南朝 樑蕭子顯 59

8 梁書 唐朝 姚思廉 56

9 陳書 唐朝 姚思廉 36

10 魏書 北齊 魏收 114

11 北齊書 唐朝 李百藥 50

12 周書 唐 令狐德棻等 50

13 隋書 唐 魏徵等 85

14 南史 唐 李延壽 80

15 北史 唐 李延壽 100

16 舊唐書 後晉 劉昫等 200

17 新唐書 宋朝 歐陽修、宋祁 225

18 舊五代史 宋 薛居正等 150

19 新五代史 宋 歐陽修 74

20 宋史 元朝 脫脫等 496

21 遼史 元 脫脫等 116

22 金史 元 脫脫等 135

23 元史 明朝 宋濂等 210

24 明史 清朝 張廷玉等 332

二十四史,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前2023年),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2023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

2023年,中華****徐世昌下令將《新元史》列入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為「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將新元史列入,而改將《清史稿》列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如果將兩書都列入正史,則形成了「二十六史」。

二十四史的歷史

三國時社會上已有「三史」之稱。「三史」通常是指《史記》、《漢書》和東漢劉珍等寫的《東觀漢記》。《後漢書》出現後,取代了《東觀漢記》,列為「三史」之一。

「三史」加上《三國志》,稱為「前四史」。

歷史上還有「十史」之稱,它是記載三國、晉朝、宋、齊、樑、陳、北魏、北齊、北周、隋朝十個王朝的史書的合稱。後來又出現了「十三代史」。「十三代史」包括了《史記》、《漢書》、《後漢書》和「十史」。

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礎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書》、《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明代又增以《宋史》、《遼史》、《金史》、《元史》,合稱「二十一史」。清朝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加先前各史,總名「二十二史」。

後來又增加了《舊唐書》,成為「二十三史」。從《永樂大典》中輯錄出來的《舊五代史》也被列入。乾隆四年(公元2023年),經乾隆皇帝欽定,合稱「二十四史」。

並刊「武英殿本」。

在中國古代,「二十四史」被稱為「正史」。「正史」這個名稱見於《隋書·經籍志》:「世有著述,皆擬班、馬,以為正史。

」當乾隆皇帝欽定「二十四史」以後,「正史」一稱就被「二十四史」所專有,取得了「正統」史書的地位。

2023年,柯劭忞撰《新元史》脫稿,**十年(2023年)大**徐世昌以《新元史》為「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二十五史」。

二十四史不包括下列哪個不史書《二十四史》不包括下列哪部史書?1《史記》2《清史》3《金史》4《明史》

1 史記 西漢 司馬遷 130 2 漢書東漢 班固 100 3 後漢書 南朝宋 范曄 120 4 三國志 西晉 陳壽 65 5 晉書 唐 房玄齡等 130 6 宋書 南朝梁 沈約 100 7 南齊書 南朝梁 蕭子顯 59 8 梁書 唐 姚思廉 56 9 陳書 唐 姚思廉 36 10 魏書 北齊 魏收...

二十四史包括哪些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由於 史記 的寫法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式的歷史寫作手法,故將和 史記 一樣用紀傳體寫作的史書稱 正史 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 約前2550年 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 1644年 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 列傳的紀傳體編寫。1,史記 漢 司馬...

自古通今二十四史,可史記為何成為二十四史之首呢

二十四史當中,史記居於重要地位,被稱為二十四史當中的第一史,這當然是有原因的!首先是因為史記開創了紀傳體的先河,很多人不太理解什麼是紀傳體,它其實只是一種記載歷史的方法手段罷了,以往的史書在記載歷史的時候,採用的方法都是編年體,就比如春秋,還有國別體,比如戰國史!它們都有什麼區別呢?史記作為紀傳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