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是,因為第一個嘗試火箭升空的就是萬戶。他是中國人
2樓:我最愛晶晶
是啊,中國是發明火藥的啊,所以說,中國是第一個發明火箭的啊!
3樓:
是孔明發明的火箭但不是現在的火箭
4樓:匿名使用者
也可以說是
也可以說不是
最原始的火箭是我國發明的。
5樓:
是!!!
以前是有那龍嘴的 那個火箭麼
很不錯還有4大發明
我在讀者上看到有很多議論
大部分都說不是我們發明的!!
我就想不明白
6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是火箭的故鄉
2023年,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2023年,美國「阿波羅」載人宇宙飛船登月成功。它們標誌著人類開始進入航天時代。
航天飛行器都是依靠火箭發射的。然而,作為發射航天飛行器的基礎技術——火箭,卻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
「火箭」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中國三國時代。蜀漢建興七年(公元229年),丞相諸葛亮率兵攻打陳倉(今陝西寶雞市東)。魏國守將郝昭指揮士兵用火箭衝架雲梯攻城的蜀軍怒射,雲梯燃燒,蜀軍受挫。
不過,魏將郝昭使用的火箭只是在箭桿上綁上易燃引火物,點燃後靠弩弓放射出去的,這還不是我們所說的火箭。我們所說的火箭,是靠自身攜帶的燃料燃燒產生的氣體噴射的反作用力推進的。它跟火藥的發明密切聯絡在一起。
火藥是舉世聞名的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是中國古代道家在煉丹過程中發明的。火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晉時期。
晉代有位著名的道士,叫葛洪。在他撰寫的《抱朴子·仙藥篇》裡有用雄黃、硝石、豬大腸油和松脂共煉丹藥的記載。雄黃含有大量的硫,硝石是強化劑,豬大腸油和松脂含有炭,硫、硝、炭是火藥的基本成份,這實際上已經是一種火藥了。
迄今為止,有可考的最早的火藥配方,儲存在唐元和三年(公元808年)清虛子撰寫的《鉛汞甲庚至寶整合》卷二之中,稱「伏火礬法」。其內容為:「硫二兩,硝二兩,馬兜鈴(草藥,燒燋即炭)三錢半。
……入藥於罐內與地平。將熟火一塊、彈子大,下放裡面,煙漸起。」中唐時期的《真元妙道要略》一書裡記載:
「以硫黃、雄黃合硝石並密燒之,焰火燒手面及燼屋舍者」;「硝石……生者不可合三黃(即硫黃、雄黃和雌黃)等燒,立見禍事。」可見當時人們已經知道火藥燃燒和**的效能。中國人民至遲在公元9世紀已發明了火藥。
火藥發明以後,很快就應用於軍事方面,相繼出現了一系列火藥**,其中之一是「火箭」。它的構造是在一支普通箭桿上綁住一個火藥筒,火藥筒後部有根引火繩,火藥燃燒產生氣體,藉助氣體後噴的反作用力,箭飛向前方。這跟現代火箭發射的原理是相同的。
這是世界上最原始的火箭。公元969年,北宋軍事機關曾經試驗過火箭。公元975年,宋太祖滅南唐,就使用火箭作戰。
公元2023年,北宋神衛水軍隊長唐福曾因製造火箭等**受到朝廷嘉獎。
火藥**的出現,受到軍事家們的高度重視,發展很快。宋朝的火箭全是單發的,點燃一根火繩發射一支火箭,叫單發箭。到了明代就出現了多發火箭,點燃一根火繩,可以發射出幾支、幾十支,甚至上百支火箭。
多發火箭種類很多,如五虎出穴箭(5支)、火弩流星箭(10支)、火龍箭(20支)、長蛇破敵箭(30支)、一窩蜂(32支)、群豹橫奔箭(40支)、百虎齊奔箭(100支)、神火箭牌(100餘支)等等。
16世紀中葉,人們又發明一種新式火箭,名叫「火龍出水」。關於「火龍出水」,在明代後期出版的《武備志》、《火龍經》等兵書中都有記載,並附有圖樣。
這種新式火箭採取龍的形象,其目的在於壯聲勢,驚敵人。據《武備志》介紹,它的製造方法:先擷取一根五尺長的毛竹,去節,刮薄,作為龍身;再用木頭雕成龍頭、龍尾,分別安裝在龍身前後,這樣就成為一條龍。
龍腹內裝有幾支單髮式火箭,把它們的引火繩總連在一起,從龍頭下面的孔洞中引出來。又在龍身的前、後兩部,分別傾斜安裝上兩支大火藥箭,把的引火繩也總連在一起。最後,把龍腹內引出的總引火繩連在前部兩個火藥筒的底部。
這樣,一個火龍出水的新式**就完成了。
火龍出水用於水戰,面對敵艦,點燃安裝在龍身上的四支火箭,這是第一級火箭,它能推動火龍在水面上飛行二三裡遠;待第一級火箭燃燒完畢,就自動引燃龍腹內的火箭,這是第二級火箭,這時,從龍口裡飛出的火箭射向敵人,焚燒敵艦。
2023年,在加拿大渥太華市舉辦的中國古代傳統工藝展覽會上展出了「火龍出水」模型。許多外國學者**之後,都驚歎中國古代軍事科學家的聰明才智,認為這種以火箭為動力,飛翔於水面上的海戰**,可以說是現代魚雷的雛型。還應當看到,火龍出水的發射原理跟現代多級火箭發射的原理是相同的,也可以說它是現代多級火箭的始祖。
在人類的歷史上,世界各民族都創造過很多飛行太空的神話故事。黃帝乘龍**和嫦娥吞藥奔月的神話,表達了古老的中華民族企圖藉助自然物的動能遨遊太空的理想。後來,戰國時期墨翟作「竹鵲」,東漢時代張衡制「木雕」,反映了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發展,人們企圖研製人工飛行器,去實現遨遊太空的理想。
然而,他們的努力都失敗了。
火箭發明以後,給人們實現遨遊太空的理想帶來了新的希望。明代中期,公元2023年左右,有個煙火工匠,名叫王古。他發明了一種可以操縱的飛行器很象兩條連在一起的飛蛇,上面有坐椅,坐椅後面緊連著一個特製的木架,木架上安裝著47支巨型火箭。
據說,有一天,王古坐在坐椅上,手持兩把大蒲扇,叫人點燃47支火箭,想借助火箭的推力和蒲扇撲動的力量飛向太空。可惜,這次試驗失敗了。一聲巨響,火箭**了。
在火光和硝煙中,這位勇敢的發明和實驗者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王古的實驗當時在中國似乎沒有引起重視。但是,當時一些在中國遊歷的外國人卻對這件事情發生了濃厚的興起,把它記錄下來。有的記載說他手裡拿著的是兩隻大風箏,有的記載說他手裡拿著的是兩把大蒲扇;有的記載說乘坐的是木椅,有的記載說他乘坐的雪橇。
但是,他們所記載的故事的基本內容是一致的。結合當時的背景去分析,中外學者都認為,這個故事是可信的。
外國學者對王古的試驗給予很高的評價,認為他的設想有很高的預見性。2023年出版的b·n費奧多古耶夫和t·б西西列夫合著的《火箭技術導論》中這樣說:「中國人不僅是火箭發明者,而且是首先企圖利用火箭將人載到空中去的的幻想者。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月面環形山命名工作小組為了永遠紀念王古這位火箭技術的發明家和開拓者,以他的名字命名了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這座山位於東方海、赫茲史普隆(外國天文學家名)環形山、科洛列夫(外國宇宙火箭專家)、阿波羅(紀念阿波羅飛船登月成功)環形山之間,居這五座環形山之首。
7樓:
發明理想(夢想)是,技術就難說了
我國是第一個研製和發明宇宙飛船的國家
8樓:宇宙幽蘭
事實上是中國人最早發明了火箭,而不是宇宙飛船。
準確地說,火箭是由中國人發明的,中國是古代火箭的故鄉。「火箭」這個詞在公元三世紀的三國時代就已出。
中國古代最早的實用火箭大約出現在唐末宋初,10世紀時就有火藥用於火箭的記載。北宋的軍官馮繼升、嶽義方、唐福等曾向朝廷獻過火箭及火箭製造方法。那時的火箭使用了火藥,但仍由弓弩射出。
中國古代火箭有箭頭、箭桿、箭羽和火藥筒四大部分。火藥筒外殼用竹筒或硬紙筒製作,裡面填充火藥,筒上端封閉,下端開口,筒側小孔引出導火線。點火後,火藥在筒中燃燒,產生大量氣體,高速向後噴射,產生向前推力。
其實這就是現代火箭的雛形。火藥筒相當於現代火箭的推進系統。鋒利的箭頭具有穿透人體的殺傷力,相當於現代火箭的戰鬥部。
尾端安裝的箭羽在飛行中起穩定作用,相當於現代火箭的穩定系統。而箭桿相當於現代火箭的箭體結構。中國古代火箭外形圖,首次記載於公元2023年茅元儀編著的《武備志》中。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時期,有一個心靈手巧的木匠叫萬戶,他和其他工匠吸取了軍用火箭的技巧,設計了會飛的「飛龍」火箭。這種木質雕刻的火箭筒可以飛行1000米。有一天他坐在一把安放在木製構架的椅子上,兩手各握一隻大風箏。
當工匠們點燃構架四周綁著的47支火箭後,「飛龍」撥地而起,但最終箭毀人亡。2023年,人們以他的名字命名了月球背面的一座環形山,美國的火箭專家赫伯特·基姆也撰文記載他的事蹟,在美國的航空和航天博物館中也標示著:「最早的飛行器是中國的風箏和火箭」。
2023年,美國火箭學家herberts。zin,在他的《rocketsandjets》一書中記述說,一位快要活到15世紀的叫「wanhoo」的中國人,自制兩個大風箏,安裝在一把椅子的兩邊,並把買來的47支最大的火箭綁在椅子背後,自己坐在椅子上,然後命僕人按口令點燃火箭,火箭隨即發出轟鳴,噴出火焰。實驗家wanhoo在火焰和煙霧中消失了。
首次進行的火箭飛行嘗試沒有成功。這位美國火箭學家把wanhoo評價為「試圖利用火箭作為交通工具的第一人」。
蘇聯兩位火箭學家費奧多西耶夫和西亞列夫也在他們的《火箭技術導論》中,說中國人不僅是火箭的發明者,而且也是「首先企圖利用固體燃料火箭將人載到空中去的幻想者」。
英國火箭專家w·麥克斯韋爾說「wanhoo的事蹟是早期火箭史中一件有趣的重大事件」。
德國火箭學家威利·李在他2023年出版的一本書中也說到,在公元2023年左右,wanhoo在「發明並試驗一種火箭飛行器時,頗為壯觀地自我犧牲了」。
20世紀70年代,國際天文聯合會將月球背面一座環形山命名為「wanhoo」。
火箭出現後,在中國被迅速地用於軍事行動和民間娛樂中。10-13世紀,在宋、金、元的戰爭中,已應用了火槍、飛火炮、震天雷炮等火藥**。那時的飛火炮和現代的火焰噴射器相似,是一種原始的火箭**。
到了元、明時代,火箭**在戰爭中又有發展,相繼出現了二虎追羊箭、九龍箭、一窩蜂等火箭,利用了火箭多級串聯或並聯(**)的技術。明代史籍中記載了多種火箭**,重要的有震天雷炮、火龍出水、神火飛鴉、飛空砂筒、萬人敵等。
飛航式火箭雛型「神火飛鴉」和「飛空擊賊震天雷炮」。都裝有鳥羽做成的翅膀,先用大火箭將飛鴉或雷炮順風送到敵陣上空,然後引燃其中的火箭或炸藥殺傷敵人。火龍出水是一種用於水戰的兩級火箭。
「火龍」有龍身、龍頭、龍尾,龍身為約1.6米長的薄竹筒製成,前邊裝一個木製龍頭,後邊裝一個木製龍尾。體內裝有神機火箭數枚,引線全部扭結一起,從龍頭下的孔中引出。
龍身下前後共裝4個火箭筒。前後兩組火箭引線各將其引線扭結在一起。前面火箭藥筒底部和龍頭引出的紐結線相連。
發射時,先點燃龍身下部的4個火藥筒,推進火龍向前飛行。火藥筒燒完後,龍身內的神機火箭點燃飛出,射向敵人。這種火箭已經應用了火箭並聯(4個火藥筒)、串聯(兩級火箭接力)原理。
它既可以射向天空,也可以用於水戰。它用於水戰時可在水面上飛行數公里遠。
中國古代火箭技術連同其他火藥兵器一同傳到了印度、阿拉伯,並經阿拉伯傳到了歐洲。18世紀末19世紀初,歐洲火箭在戰爭中得到了發展。
雖然古代火箭、火藥是中國人發明的,但由於長期的封建統治,不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致使古代火箭技術未能在中國發展為現代火箭技術,最終只停留在禮花爆竹之中。儘管歐洲人在中國發明火箭幾百年後才學會使用火箭,但最終還是從歐洲發展起現代火箭技術。這不能不說是中國歷史的遺憾。
我國是裸子植物最豐富的國家,被稱為裸子植物的故鄉
我國裸子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現代裸子植物分屬於5綱,9目,12科,71屬,近內800種 我國是裸子植物種類最多,容資源最豐富的國家,有5綱,八目,11科,41屬,236種 其中引種栽培1科,7屬,51種 有不少是第三紀孑遺植物,或稱 活化石 植物 佔世界已知種數的26.7 居全世界的首位,因此,中國素...
我國是地大物博山河壯麗的國家改為反問句
我國是一個地大物博山河壯麗的國家改為反問句可以是 1 我國難道不是一個地大物博山河壯麗的國家嗎?2 難道我國不是一個地大物博山河壯麗的國家嗎?難道我國不是一個地大物博山河壯麗的國家嗎?可愛的祖國 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山河壯麗。他像一個巨人,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我國領土廣大。1 美麗 漂亮 矗立 聳立...
為什麼我國是自衛型的國防
積極防禦就是堅守我們的防禦,在我們防禦的過程中要爭取主動 爭取有利態勢,這叫積極防禦。中國實行積極防禦軍事戰略,在戰略上堅持防禦 自衛和後發制人的原則。為適應世界軍事領域的深刻變革和國家發展戰略的要求,中國製定了新時期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方針。這一方針立足於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區域性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