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意思是:我心中的憂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出自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後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詞《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全詩如下: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譯文如下:
這年的時光什麼時候才能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
精雕細刻的欄杆、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2樓:
意思問你的愁怨有多少啊,就如同那一江向東流去的春水一般長。全句是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是南唐後主李煜的千古名句,浪漫纏綿,讀來展現於眼前的是一幅塗滿了懷舊以及略帶淡淡感傷的唯美之景,如此悽麗絕塵的意景,不禁令人想起了一段段執迷不悔的傳奇。仿如逝水一般東去的,不僅僅只有豔美的夜色裡,披著寒風為它們唱一支輓歌。
愁,是一種抽象的感情,李煜以實擬虛,把難見的情變作了可視的物,使人可以切實感受。江河之大莫過於長江,南唐都城南京又緊靠長江,所以亡國之君李煜用長江之水喻思念故國之痛,寓意深刻,給人印象強烈。
「一江」,有盈滿之意,春天冰化雪消,江河水量最大,以「春水」喻愁,更是浩蕩不息。一江春水東流,前浪後浪層層疊疊,猶如新愁壓舊愁。李煜的愁不是纏綿的愛情相思之苦,而是社稷傾覆的家國之恨,因之用氣勢磅礴的一江春水作比更為恰當,有一種與天地山河同在的厚重感。
原文內容: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白話翻譯:
這年的時光什麼時候才能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
精雕細刻的欄杆、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3樓:雨說情感
「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的意思。
出自後唐李煜詞《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譯文:這年的時光什麼時候才能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
精雕細刻的欄杆、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擴充套件資料創作背景
此詞與《浪淘沙·簾外雨潺潺》均作於李煜被毒死之前,為北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年),是時李煜歸宋已近三年。太平興國三年,徐鉉奉宋太宗之命探視李煜,李煜對徐鉉嘆曰:「當初我錯殺潘佑、李平,悔之不已!
」大概是在這種心境下,李煜寫下了這首《虞美人》詞。
4樓:每週看一部電影
這一句以水喻愁,含蓄地將愁思的長流不斷,無窮無盡與滔滔水勢聯絡在一起,既富哀怨亦蘊大氣,讓人不由自主的陷入了這奔湧而出的憂鬱之中。
詩句出處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2.詩文釋義
這年的時光什麼時候才能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
精雕細刻的欄杆、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3.詩文鑑賞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後主的絕命詞。相傳他於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樂,唱新作《虞美人》詞,聲聞於外。宋太宗聞之大怒,命人賜藥酒,將他毒死。
這首詞通過今昔交錯對比,表現了一個亡國之君的無窮的哀怨。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什麼意思?
5樓:一彈戲牡丹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意思是: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一、原文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二、譯文
這年的時光什麼時候才能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精雕細刻的欄杆、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
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三、作者出處
【作者】李煜 【朝代】 五代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作品賞析
「春花秋月何時了」表明詞人身為階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傷懷。回首往昔,身為國君,過去許許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麼會弄到今天這步田地?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國卻早已被滅亡。詩人身居囚屋,聽著春風,望著明月,觸景生情,愁緒萬千,夜不能寐。
這裡暗含著李後主對國土更姓,山河變色的感慨!「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詩人先用發人深思的設問,點明抽象的本體「愁」,接著用生動的喻體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滿江的春水來比喻滿腹的愁恨,極為貼切形象,不僅顯示了愁恨的悠長深遠,而且顯示了愁恨的洶湧翻騰,充分體現出奔騰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全詞以明淨、凝練、優美、清新的語言,運用比喻、對比、設問等多種修辭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詩人的真情實感。全詞虛設回答,在問答中又緊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寫得自然而一氣流注,最後進入語盡意不盡的境界,使詞顯得闊大雄偉。
6樓:匿名使用者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是李玉說的一句話,寫出了無奈的思緒,如滾滾的。江水向東流去,因為我國地勢是西高東低,自古以來水往低處走,就是這個原理。
7樓:匿名使用者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幾乎是李煜畢生詞作的精華所在。這一句以水喻愁,含蓄地將愁思的長流不斷,無窮無盡與滔滔水勢聯絡在一起,既富哀怨亦蘊大氣,讓人不由自主的陷入了這奔湧而出的憂鬱之中。同是以水喻愁的詩句,劉禹錫的「水流無限似儂愁」稍嫌直率,而秦觀的「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則又說得過盡,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李煜於此一句中雖僅僅展示了他無盡憂愁的外部形態--「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但使讀者從中取得了心靈上的呼應,人的愁思固然內涵各異,但都可借用此句來抒發自已類似的情感。誰到憂愁之時不是覺得這愁苦便如滔滔巨浪劈面而來,無可抵擋呢?李煜於詞尾的捫心自問,通過悽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和曲折迴旋、流走自如的藝術結構,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貫穿始終,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無怪此詞能在廣泛的範圍內產生共鳴而得以千古傳誦了。
對於李煜此人,作為政治家他是完全的失敗,但是作為文學家他卻得到後世景仰,正如後人的評價:「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語始工」。由李煜,我所想的卻是政治與文藝的關係。
李煜的詞,絕少有憂國憂民的政治理念,他只講求詞的本身的美感,斷不會為強言國事而打破詞韻平仄(這也是我不喜辛詞的原因之一),因此他的詞篇篇美侖美奐,都是藝術上的精品。這種思想便是「為藝術而藝術」,這才應該是藝術者的最高理念。文為什麼一定要「載道」呢?
藝術的歷史遠比政治要早,人類尚在朦朧時便已知道了用舞蹈表達情感,說藝術出現是為政治服務那完全是狡辯。藝術的作用應該是表達人心中最真切的情感而不是表現代表著人性醜惡的政治,如果要在藝術中強加上沉重的主題,這「藝術」已不是藝術,而已淪為了醜陋的工具。倘若李煜的詞裡通篇是悲亢亡國之痛或是感慨不能與天下爭,那麼今世藝術史上的李煜,就不過是一個三流的愛國詞人罷了。
8樓:連江一點萍
這句一問一答,寫出了自己愁緒的無窮無盡。
「一江春水向東流」
春水東流,無休無止,無窮無盡。作者以此來作比喻,巧妙地表現了自己無限的愁緒。
個人理解
9樓:新賣油翁
本詞作者 李煜人稱南唐後主乃亡國之君,他的愁非常人可比、可想,所以詞中自問說:「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乃愁緒無邊也。
10樓:高魂修士
就像這春天裡的長江水向東流逝一樣,多麼美好的事物卻會流逝而去。
11樓:我就是女王
春水東流,無休無止,無窮無盡
12樓:星圖載青香
水往東流,,詩人的哀愁如江水一般,不可消除,只能眼見如東去流水不可改變一般無助。
「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什麼意思啊??
13樓:小小仙啊
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出自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後主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原文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翻譯這年的時光什麼時候才能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
精雕細刻的欄杆、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14樓:匿名使用者
原句是:問君能有幾多愁,恰如一江春水向東流。
把無形的愁苦比喻為有形的水滔滔不絕,寫出了不盡的愁苦。
不過你這裡說的是一女生對一男生說的,應該是指時間或者是感情什麼東西的如同春水流入,無法再流回,也就是無法再挽回的意思。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什麼意思
15樓:子虞
意思是: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雕欄 通:闌)
譯文這年的時光什麼時候才能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
精雕細刻的欄杆、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註釋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死後地下開出一朵鮮花,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兩平韻。
了:了結,完結。
砌:臺階。雕欄玉砌:指遠在金陵的南唐故宮。
應猶:一作「依然」。
朱顏改:指所懷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稱。能:或作「都」、「那」、「還」、「卻」。
擴充套件
資料:
賞析「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開,中秋月圓,歲月不斷更替,人生多麼美好。可我這囚犯的苦難歲月,什麼時候才能完結呢?
「春花秋月何時了」表明詞人身為階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傷懷。回首往昔,身為國君,過去許許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麼會弄到今天這步田地?
據史書記載,李煜當國君時,日日縱情聲色,不理朝政, 枉殺諫臣。 透過此詩句, 我們不難看出,這位從威赫的國君淪為階下囚的南唐後主,此時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苟且偷生的小樓又一次春風吹拂,春花又將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國卻早已被滅亡。詩人身居囚屋,聽著春風,望著明月,觸景生情,愁緒萬千,夜不能寐。一個「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現,這精神上的痛苦真讓人難以忍受。
「又」點明瞭「春花秋月」的時序變化,詞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兩句流露的愁緒,也引出詞人對故國往事的回憶。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中的春水是什麼意思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意思是 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向東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句出自李煜的 虞美人 一江春水向東流 是以水喻愁的名句,顯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傾瀉 又如春水之不捨晝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悲慨之情如衝出峽谷 奔向大海的...
小樓昨夜又東風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什麼歌
幾多愁作詞 李煜bai 虞美人du 作曲 譚健常 演唱zhi 鄧麗君 春花秋月何時了dao 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專又東風 故國不堪屬 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 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 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
前兩句是 虞美人 中的詩句。虞美人 是李煜最後的一首感懷故國的名作,作者以形象的比喻,詰問的口吻,悲憤的情懷,激宕的格調,放筆悲號,寫盡亡國君主的哀愁。上闋曲調高亢悲慨,唯有作家經歷過大災難,煉就大手筆,才能究詰人生,寫有如此深度和力度的詞作,大有負荷全人類之悲哀的氣概。下闋則用了曲筆,朱顏 暗描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