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23年12月2日,在捷克斯洛伐克一個名叫奧斯特里茨的地方,爆發了一場有16萬軍隊參加的戰略性會戰。經過這一仗,拿破崙徹底粉碎了俄奧聯軍的進攻,法蘭西帝國依然巍然屹立著。
90年後,在美國羅德島海軍學院的講臺上,一個名叫阿爾弗雷德·馬漢的海軍戰略講師正侃侃而談:
「拿破崙戰爭證明,大規模會戰是決定陸上戰爭勝負的最有效手段。那麼海戰呢?同樣需要這種傾其軍力的會戰,惟有如此,才能奪取制海權!
我相信,總有一天,會出現一個『海上的奧斯特里茨』!」
馬漢的聲音不高,但卻震動了世界。「海上的奧斯特里茨」成為穿著不同國家軍服的海軍元帥、海軍上將們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標。又過了21年,在人類有史以來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馬漢的願望終於變成了現實。
不過,這壯觀的會戰不是發生在其理論的誕生地美國海域,而是在歐洲北海的一角,一個名聲並不十分響亮的地點——日德蘭。就是因為這場會戰,使日德蘭的名字永垂史冊,也使馬漢的理論開始廣為人知。
起源於海洋文明的西方國家很早就重視海洋的意義,2000多年前的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就說:「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世界。」幾百年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乃至今天的美國在世界上的優勢力量都是以海權為基礎的。
阿爾弗雷德·馬漢(1840—2023年)是美國歷史學家、海軍軍官。他發現,人類在海上的機動性超過了陸地。他在研究了英帝國長期稱霸世界的歷史後,於2023年出版了《制海權對歷史的影響》一書,提出了「海洋中心」說。
馬漢認為,商船隊是海上軍事力量的基礎;海上力量決定國家力量,誰能有效控制海洋,誰就能成為世界強國;要控制海洋,就要有強大的海軍和足夠的海軍基地,以確保對世界重要戰略海道的控制;對美國來說,最重要的是夏威夷群島和巴拿馬海峽,海軍必須以「集中」為戰略法則,同時要重視「海上交通線」、「**位置」和「內線」;海軍必須積極出擊,不能消極防禦。馬漢的《制海權對歷史的影響》一書在美國再版了30多次,並在全世界廣泛流傳。馬漢也被後人公認為是海權論的鼻祖。
他的突出貢獻尤其在於對海權這一概念的建立和廓清,經受了時間的考驗,體現了巨大的理論價值,對當時的世界和後世歷史均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說,馬漢是一個順應時代而起又推動了時代發展的偉人。
馬漢的有關海權的理論著作有20多部。馬漢認為,不可能再有哪一個國家能像過去那樣獨霸海洋,美國應與有共同血緣關係的英國合作,確立同一種族對海洋的支配。馬漢明確表示,他的海權論是要為美國的外交和軍事戰略提供理論基礎,並公開稱「強權即公理」。
馬漢曾任美國**西奧多·羅斯福的海軍顧問,他的理論成了美國海軍發展和海上擴張的理論根據。2023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海軍法案》,美國開始大規模發展海軍。19世紀最後10年,美國的海軍實力由世界第12位躍升為第3位,僅次於英、法兩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強的海權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美國完全控制了太平洋,把太平洋當作自己的「內湖」。冷戰結束後,美國在海外仍有700多個軍事基地,4個作戰艦隊,13個航空母艦戰鬥群,各型艦艇468艘。
鑑於馬漢對美國海軍戰略的重要影響,富蘭克林·羅斯福**說:馬漢是「美國生活中最偉大、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直至今天,強大的海權仍是美國全球戰略的基礎,馬漢的海權思想仍然深深影響著美國和世界許多政治家和軍事家。
20世紀90年代末,西方大國用於海軍建設的開支佔國防開支的比例很大,美國為30%,日本23%,法國14%,義大利13%,德國12%。海軍如此被重視,歸根結底,不得不歸功於馬漢海權論的開山之功。
阿爾弗雷德·馬漢一生都做出了怎樣的貢獻?
2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23年12月2日,在捷克斯洛伐克一個名叫奧斯特里茨的地方,爆發了一場有16萬軍隊參加的戰略性會戰。經過這一仗,拿破崙徹底粉碎了俄奧聯軍的進攻,法蘭西帝國依然巍然屹立著。
90年後,在美國羅德島海軍學院的講臺上,一個名叫阿爾弗雷德·馬漢的海軍戰略講師正侃侃而談:
「拿破崙戰爭證明,大規模會戰是決定陸上戰爭勝負的最有效手段。那麼海戰呢?同樣需要這種傾其軍力的會戰,惟有如此,才能奪取制海權!
我相信,總有一天,會出現一個『海上的奧斯特里茨』!」
馬漢的聲音不高,但卻震動了世界。「海上的奧斯特里茨」成為穿著不同國家軍服的海軍元帥、海軍上將們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標。又過了21年,在人類有史以來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馬漢的願望終於變成了現實。
不過,這壯觀的會戰不是發生在其理論的誕生地美國海域,而是在歐洲北海的一角,一個名聲並不十分響亮的地點——日德蘭。就是因為這場會戰,使日德蘭的名字永垂史冊,也使馬漢的理論開始廣為人知。
起源於海洋文明的西方國家很早就重視海洋的意義,2000多年前的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就說:「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世界。」幾百年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乃至今天的美國在世界上的優勢力量都是以海權為基礎的。
阿爾弗雷德·馬漢(1840—2023年)是美國歷史學家、海軍軍官。他發現,人類在海上的機動性超過了陸地。他在研究了英帝國長期稱霸世界的歷史後,於2023年出版了《制海權對歷史的影響》一書,提出了「海洋中心」說。
馬漢認為,商船隊是海上軍事力量的基礎;海上力量決定國家力量,誰能有效控制海洋,誰就能成為世界強國;要控制海洋,就要有強大的海軍和足夠的海軍基地,以確保對世界重要戰略海道的控制;對美國來說,最重要的是夏威夷群島和巴拿馬海峽,海軍必須以「集中」為戰略法則,同時要重視「海上交通線」、「**位置」和「內線」;海軍必須積極出擊,不能消極防禦。馬漢的《制海權對歷史的影響》一書在美國再版了30多次,並在全世界廣泛流傳。馬漢也被後人公認為是海權論的鼻祖。
他的突出貢獻尤其在於對海權這一概念的建立和廓清,經受了時間的考驗,體現了巨大的理論價值,對當時的世界和後世歷史均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說,馬漢是一個順應時代而起又推動了時代發展的偉人。
馬漢的有關海權的理論著作有20多部。馬漢認為,不可能再有哪一個國家能像過去那樣獨霸海洋,美國應與有共同血緣關係的英國合作,確立同一種族對海洋的支配。馬漢明確表示,他的海權論是要為美國的外交和軍事戰略提供理論基礎,並公開稱「強權即公理」。
馬漢曾任美國**西奧多·羅斯福的海軍顧問,他的理論成了美國海軍發展和海上擴張的理論根據。2023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海軍法案》,美國開始大規模發展海軍。19世紀最後10年,美國的海軍實力由世界第12位躍升為第3位,僅次於英、法兩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強的海權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美國完全控制了太平洋,把太平洋當作自己的「內湖」。冷戰結束後,美國在海外仍有700多個軍事基地,4個作戰艦隊,13個航空母艦戰鬥群,各型艦艇468艘。
鑑於馬漢對美國海軍戰略的重要影響,富蘭克林·羅斯福**說:馬漢是「美國生活中最偉大、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直至今天,強大的海權仍是美國全球戰略的基礎,馬漢的海權思想仍然深深影響著美國和世界許多政治家和軍事家。
20世紀90年代末,西方大國用於海軍建設的開支佔國防開支的比例很大,美國為30%,日本23%,法國14%,義大利13%,德國12%。海軍如此被重視,歸根結底,不得不歸功於馬漢海權論的開山之功。
阿爾弗雷德·賽耶·馬漢的海權論
馬漢認為海軍戰略運用要貫徹集中原則還是聯合原則
3樓:楊子電影
集中原則,馬漢提來出源,要擁有和運用優勢的海軍bai和其他海上力量去控du制海洋,
zhi以實現本方戰略目的。建dao立和發展強大的海上力量對促使國家經濟的繁榮和財富的積累、奪取制海權和打贏海上戰爭以及維護國家國際政治地位具有重要的意義。
海權不僅標誌著一個國家利用海洋和控制海洋的總體能力,同時也決定著一個國家和民族能否成為一個偉大民族。因此,馬漢的海權論實際上是論述如何通過奪取制海權以達到控制世界的理論。
馬漢認為必須擁有龐大之商船、港口及順暢之海上航路,並有海外商業及經濟關係。從海權的意義來看,海權乃為控制海洋及利用海洋,以達成國家目標之能力,而拓展海權之主要工具為海軍武力及商漁船隊,武力用以制海以保障海上商漁船隊與交通線(海上航路)之安全。
而商漁船隊可開發海外商業及經濟利益,厚植國力,平時商業船隊可賺取大量經濟利益,戰時可支援海**隊作戰,如馬島(即馬爾維納斯群島,英方稱為福克蘭群島)戰爭,英國即徵調很多油輪、貨輪、客輪、協助運 補兵力及戰略物資。
4樓:匿名使用者
馬漢的以"海權..."迅速集中以形成區域性優勢
阿爾弗雷德·賽耶·馬漢版(alfred thayer mahan,2023年9月27日-2023年12月1日)。馬權漢的思想深受古希臘雅典海軍統帥地米斯托克利及政治家伯里克利的影響,主要著述有《海權對歷史的影響》,《海權對法國革命及帝國的影響,1793-1812》,《海權的影響與2023年戰爭的關係》,《海軍戰略》等。
馬漢建議美國開挖那個運河?
馬漢提出了影響國家發展海權的( )個因素。
5樓:匿名使用者
馬漢提出了影響國家發展海權的(6 )個因素。
6樓:znzn星期八
是不是還漏了幾個選項呢?要不然我不知道你在說什麼呀。
馬漢最初認為是在對( )研究的基礎上萌發了海權論的思想
7樓:爽朗的
馬漢最初是在對布匿戰爭研究的基礎上萌發了海權論思想。
擴充套件資料:
布匿戰爭(punic wars,或譯布匿克戰爭)是在古羅馬和古迦太基兩個古代奴隸制國家之間為爭奪地中海西部統治權而進行的一場著名戰爭,名字來自當時羅馬對迦太基的稱呼punici(布匿庫斯)。
羅馬於公元前509年建立共和國,在向地中海擴張過程中,公元前264~前146年與迦太基之間的3次戰爭。
羅馬人稱腓尼基人為「布匿」(punici),迦太基曾是腓尼基人在北非建立的殖民地,因此,羅馬與迦太基之間的戰爭被稱為布匿戰爭(the punic wars)。第
一、二次布匿戰爭是作戰雙方為爭奪西部地中海霸權而進行的擴張戰爭,第三次布匿戰爭則是羅馬以強凌弱的侵略戰爭。
羅馬發祥於義大利半島,是一個不大的城邦。公元前3世紀早期,羅馬統一了義大利半島,成為地中海一大強國。其後,羅馬便把擴張矛頭轉向了西地中海的迦太基。
迦太基位於今天北非的突尼西亞,由腓尼基人移民建成。公元前3世紀已發展為一個富庶的強大國家,佔有北非明部沿海、西班牙南部沿海、西西里的大部、科西嘉、撒丁、巴利阿里群島等地,成為羅馬向海外擴張的勁敵。雙方爭奪的焦點是盛產穀物的西西里。
羅馬軍隊分為4個軍團,每個軍團約4200—6000人,基本屬於常備軍,具有較強的戰鬥力。迦太基的軍事力量也很強大,特別是海軍,在地中海地區屬一流。
公元前264~前146年,兩國為爭奪地中海沿岸霸權發生了三次戰爭。
第一次布匿戰爭中,交戰雙方的戰略特點,就在於其根本問題都是為爭奪地中海西部的統治權。羅馬人不斷的創新以及無比頑強的信念以及奮進的精神成就了第一次的完勝。第二次布匿戰爭中,爭取同盟者,建立和瓦解反羅馬同盟是戰略上的決定性因素。
布匿戰爭在古代軍事學術發展上顯示了一個新的高峰。陸上強國羅馬為戰勝海上強國迦太基而建立了海軍;迦太基統帥漢尼拔在不擁有制海權的情況下,從陸上翻越天險阿爾卑斯山深入羅馬腹地,這是影響戰局的兩大決策。漢尼拔以劣勢兵力圍殲優勢之敵和羅馬海軍創造的「烏鴉吊」,是古代戰爭史上的一大創新。
布匿戰爭是羅馬征服地中海世界最為關鍵的戰爭,是羅馬由弱轉強的重大轉折,使羅馬成為地中海的霸主,也是導致羅馬共和國興旺的最終原因。一方面,布匿戰爭以及布匿戰爭期間羅馬的勝利使羅馬佔領了歐、亞、非的廣大地區,掠奪了大量奴隸和戰利品,羅馬變得空前強大和繁榮;另一方面,引起了羅馬經濟結構、階級關係和道德風尚等領域的重大變化。這對羅馬奴隸佔有制社會內部階級關係的變化、經濟的發展以及地中海地區後來的歷史命運,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阿爾弗雷德伯納德諾貝爾在歷史的貢獻都有什麼記載?
阿爾弗雷德 伯納德 諾貝爾 alfredbernhardnobel,1833年10月21日 1896年12月10日 瑞典化學家 工程師 發明家 實業家 軍工裝備製造商和炸藥的發明者。1833年10月21日出生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他一生致力於炸藥的研究,在代拿邁炸藥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曾擁有bo...
為什麼阿爾沙文選擇了阿森納,阿爾沙文在阿森納表現怎麼樣了
因為這兩年阿森納的年輕球員和傷病員太多,所以主力陣容不穩定,有了阿爾沙文可以讓他當絕對的中場核心。而阿爾沙文也想當主力,現在只有阿森納可以給他這麼一個位置 1.他想踢英超 2.他的風格很適合打控球,地面進攻,打進攻足球的阿森納,這裡是每個有才華的好球員所向往的世界一流足球豪門俱樂部 3.他在採訪中說...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是怎麼克服自卑心理的?他說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由於身體缺陷引或其它原因引起的自卑,有可能催毀一個人,使其自甘墮落或發生精神病,但另一方面有可能使人發憤圖強,力求振作,以補償自己的弱點。生命的意思,就是克服自己的恐懼,戰勝自己。心理學家阿德勒在他的名著 自卑與超越 中特別指出了發展 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填 個人價值觀 自卑與超越 是個體心理學的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