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傑仔悠悠
這是一個小故事,說是有一個壽星141歲,乾隆皇帝在他過生日的時候讓眾人做對聯給他賀壽,紀曉嵐就出了這麼一幅對聯。內容很巧妙,六十歲是花甲,花甲重逢就是120歲,三七歲月就是21年,加在一起141。下聯七十為古稀,古稀雙慶,就是140,更多一度春秋,也就是一年,加在一起也是141,所以很巧妙。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歲月 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
2樓:成蹊樓主
乾隆五十年正月初六,乾隆皇帝在乾清宮賜下千叟宴,62歲的紀曉嵐也奉詔參加。
千叟宴是怎麼來的呢?原來聖祖康熙皇帝為了顯示文治武功、天下太平,並慶祝多民族大融合,設千叟宴,大凡德高望重、年齡在65歲以上、不論官民都可參加,依年齡大小分梯次大宴3天,熱鬧非凡。宴會總共舉辦過4回,第一回是康熙52年,第二回是康熙60年。
第二回舉辦千叟宴時,恰逢康熙登基一個甲子。除神話傳說中的三皇五帝外,康熙帝統治天下開創了空前紀錄,漢武帝也不過55年。當時,乾隆皇帝才12歲。
看到宴會場面這樣盛大,他記憶深刻,所以到他在位50年時,他也學康熙爺舉辦千叟宴,宴請全國耆老,而縣城規定60歲以上者均可參加。
那天,3000多人出席了宴會。君臣聯吟,作詩唱和,多達3400餘首。凡參加宴會者,皇上都有賞賜。
禮品中有如意壽杖、繒綺、貂皮、文玩、銀牌等物,參加此次宴會的年齡最高者是一位141歲的老壽星。乾隆帝見到這老壽星,一時興起,即吟出上聯:「古稀雙慶又添一度春秋。
」讓眾**吟出下聯,但當時個個張口結舌,無以對答。正在這時,紀曉嵐慢慢走上前來,高聲吟道:「花甲重逢外加三七歲月。
」眾人嘖嘖稱讚。乾隆帝非常高興,當即頒下賜品。紀曉嵐馬上跪下嗑頭謝恩。
對聯註解:
「古稀雙慶又添一度春秋」中「古稀」即為70歲,「雙慶」是兩個「古稀」,再加「一度春秋」就是加一歲,共計141歲。「花甲重逢外加三七歲月」,60歲為「花甲」,「重逢」就是兩個「花甲」,外加三七歲月就是21歲,共計141歲,上下聯都說出老翁高齡為141歲。
3樓:匿名使用者
中意思相近的兩個詞是(花甲)和(古稀),意思是(60歲)和(70歲).還有重逢和雙慶意思是花甲重開為120歲,三七歲月為21歲,一共141歲。
「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出處應為乾隆皇帝出的對聯,乾隆五十年,皇帝在乾清宮召開千叟大宴,赴宴人數近四千人,其中一位老者有141歲,乾隆便以此為題與大臣們對句,乾隆出的上聯為:「花甲重逢,增加三七歲月」,而其中一位大臣也是才思敏捷,片刻即對出了下聯:「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都說的是這老者有141歲的佳話。
兩個或者兩倍,是141歲了。
4樓:舊一一對應
古稀就是70歲,古稀雙慶就是140歲,一度春秋等於1年,140加1就等於141歲。
花甲是60歲,重逢指120歲,增加三七歲月等於3乘7等於21,120加21就是141歲。
5樓:匿名使用者
141歲。
古稀就是70歲,古稀雙慶就是140歲,一度春秋等於1年,140加1就等於141歲。
花甲是60歲,重逢指120歲,增加三七歲月等於3乘7等於21,120加21就是141歲。
6樓:宗景襲飛薇
花甲重放:60*2=120
三七歲月:3*7=21
120+21=141
古稀雙慶:70*2=140
多一個冬秋:1
140+1=141
所以應為141歲
乾隆五十大慶時,在乾清宮舉行千叟宴。參加者有位一百四十一歲的老人。乾隆以其年齒為題出句雲:
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
紀曉嵐對道:
古稀雙慶,又多一個春秋。
花甲,指六十歲。重開,指兩個花甲,一百二十歲。三七為二十一歲。
上聯加起來共一百四十一歲。古稀,指七十歲。雙慶,指兩個古稀,一百四十歲。
一個春秋,即一歲。下聯加起來也是一百四十一歲。聯語的特點在巧於用數。
60為一"花甲","花甲"重逢即120,三七二十一,再加三七,即141歲.
70為一"古稀",古稀雙慶即140,再加一,即141歲.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歲月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
7樓:肉絲
上下聯的數字分別都是141,此聯出處是有典故的。
原文是「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古稀雙慶又多一個春秋」,是原自乾隆皇帝千叟宴的那個老人141歲,花甲,專指六十歲。古稀,專指七十歲。這兩個都是習語。
這副對聯是乾隆皇帝與紀曉嵐在乾清宮開千叟宴時,為賀一位老人一百四十一歲而作,除習語而外,還用了積算。花甲重開,即兩個六十。三七,即二十一。
古稀雙慶,即兩個七十。兩聯說的都是一百四十一歲。
乾隆五十年正月初六,乾隆皇帝在乾清宮賜下千叟宴,62歲的紀曉嵐也奉詔參加。
千叟宴是怎麼來的呢?原來聖祖康熙皇帝為了顯示文治武功、天下太平,並慶祝多民族大融合,設千叟宴,大凡德高望重、年齡在65歲以上、不論官民都可參加,依年齡大小分梯次大宴3天,熱鬧非凡。宴會總共舉辦過4回,第一回是康熙52年,第二回是康熙60年。
第二回舉辦千叟宴時,恰逢康熙登基一個甲子。除神話傳說中的三皇五帝外,康熙帝統治天下開創了空前紀錄,漢武帝也不過55年。當時,乾隆皇帝才12歲。
看到宴會場面這樣盛大,他記憶深刻,所以到他在位50年時,他也學康熙爺舉辦千叟宴,宴請全國耆老,而縣城規定60歲以上者均可參加。
那天,3000多人出席了宴會。君臣聯吟,作詩唱和,多達3400餘首。凡參加宴會者,皇上都有賞賜。
禮品中有如意壽杖、繒綺、貂皮、文玩、銀牌等物,參加此次宴會的年齡最高者是一位141歲的老壽星。乾隆帝見到這老壽星,一時興起,即吟出上聯:「古稀雙慶又添一度春秋。
」讓眾**吟出下聯,但當時個個張口結舌,無以對答。正在這時,紀曉嵐慢慢走上前來,高聲吟道:「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古稀雙慶又多一個春秋。
」眾人嘖嘖稱讚。乾隆帝非常高興,當即頒下賜品。
以上回答你滿意麼?
8樓:匿名使用者
上聯:花甲為60歲,重逢為又一個60歲,三七為做乘法21,即60+60+21=141;下聯:古稀為70歲,雙慶為70歲,一度為1歲,即70+701=141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歲月古稀雙慶更多1度春秋這副對聯
9樓:匿名使用者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歲月
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
乾隆五十年(公元2023年)正月初六日,四海承平,天下富足。適逢乾隆喜添五世元孫,乾隆帝為表示其皇
恩浩蕩,在乾清宮如期舉行了千叟宴。宴會場面之大,實為空前。
自宗室王貝勒以下,內外文武大臣**、致仕大臣**、受封文武官階:士農工商、外藩、蒙古王公、臺吉、回部、**代表、西南土官及朝鮮賀正陪臣之年過60者約有3000餘人,共聚一堂。
整個宮內觥籌交錯,熙熙攘攘,殿廊下布50席,丹墀內244席,甬道左右124席,丹墀外左右382席,計800席之多。這些人中有皇親國戚,有前朝老臣,也有從民間奉詔進京的老人。
席間,乾隆召一品大臣及90歲以上者至御前,親賜飲酒。又命皇子、皇孫、皇曾孫在殿內依次敬酒。賜予大家詩刻、如意、壽杖、朝珠、繒綺、貂皮、文玩、銀牌等。
當時推為上座的是一位最長壽的百歲老人郭鍾嶽倍受賞齎。據說已有141歲。乾隆和紀曉嵐還為這位老人作了一個對子:
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
古稀雙慶,內多一個春秋。
根據上聯的意思,兩個甲子年120歲再加三七二十一,正好141歲。下聯是古稀雙慶,兩個七十,再加一,正好141歲。堪稱絕對。
花甲重逢還長三七歲月 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是什麼對聯
10樓:熙苒
這是一副對仗工整,構思奇妙的祝壽妙聯。
乾隆五十年,乾隆皇帝在「乾清宮」開千叟宴,應邀赴宴的人達三千九百多人。其中有一老叟一百四十一歲,乾隆皇帝便以此為題,與紀曉嵐對句。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歲月。」乾隆出了上聯。
紀曉嵐思索片刻,當即對出下聯:「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
我國俗語「人生七十古來稀。」古稀雙慶,就是兩個七十為一百四十歲,再加一度春秋,就是一百四十歲加一歲,也是一百四十一歲。對句絕妙。
這是個說一老者年紀的對聯 上下聯都是指141歲.
60為花甲,花甲重逢為120,三七21,共141歲.60*2+3*7=141;
古稀為70歲,古稀雙慶為140,一度春秋為1歲,共141歲.70*2+1=141。
按我國古代紀年法,六十為花甲。「花甲重逢」,即兩個「花甲」,為一百二十歲,三七歲月,即三七為二十一歲。這樣一百二十歲,加上二十一歲,共為一百四十一歲。出聯稱奇。
對聯形式
顧名思義,對聯是要成「對」的,即由上聯和下聯所組成。上下聯字數必須相等,內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聯能「聯」起來(平仄相對),兩句不相關聯的句子隨便組合在一起不能成為對聯。
對聯一般都是豎寫,上聯末字(仄聲)貼在右邊(上手),下聯末字(平聲)貼在左邊(下手)。
對聯的對仗,雖然與詩有相同之處,但它比詩要求更嚴。對聯有寬對和狹對之分。寬對只要求上下聯內容有聯絡即可成聯,而狹對則要嚴格按《笠翁對韻》的標準來撰寫。
不過在實用對聯中,採用寬對較多,而狹對則往往因為對仗的要求太嚴,束縛了人們的思維,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應用。
對聯的平仄規律,與詩基本相同,一般套用律詩的 一三**論,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則。
如何斷定對聯的上下聯呢?除從聯文的內容中去辨別,更為重要的是從聯文字尾的平仄聲去判定。對聯嚴格規定上聯末字用仄聲,下聯末字用平聲。
後人稱這種規則為仄起平落。必須注意的是: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的「四聲」有些不同。
自從推廣漢語拼音化,和以北京語音為全國通用語言以後,同一漢字的平仄發生了變化。
11樓:匿名使用者
上下聯講的是同一個年齡,都是141歲。
花甲為60歲,重逢就是兩個60歲,再加三七二十一歲,為141歲,古稀為70歲,雙慶為兩個70歲,再加一度春秋也就是一歲,為141歲 。
花甲,指60歲。花甲一詞出自中國古代曆法,以六十年為一迴圈,一迴圈稱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號繁多且相互交錯,又稱花甲。
古稀,稱人年七十。古稀,原有古來稀少,而今也不多含義;但是解作古來稀少,與過去不同了。醫學保健昌明,閱報見過百歲老人還侍奉著高堂老母的事,將來這有可能就不再是新聞了。
擴充套件資料:一些其他年齡的叫法:
襁褓指未滿週歲的嬰兒
孩提指指2——3歲的兒童
垂髫指指幼年兒童(又叫「總角」)
豆蔻指指女子十三歲
及笄指指女子十五歲
加冠指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指三十歲
不惑之年指指四十歲
知命之年指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花甲之年指指六十歲
古稀之年指指七十歲
耄耋之年指指
八、九十歲
期頤之年指一百歲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歲月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
上下聯的數字分別都是141,此聯出處是有典故的。原文是 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 古稀雙慶又多一個春秋 是原自乾隆皇帝千叟宴的那個老人141歲,花甲,專指六十歲。古稀,專指七十歲。這兩個都是習語。這副對聯是乾隆皇帝與紀曉嵐在乾清宮開千叟宴時,為賀一位老人一百四十一歲而作,除習語而外,還用了積算。花甲重開...
上聯 花甲重開,又加三七歲月。下聯 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
花甲 指六十歲,三七歲月 指二十一年。古稀 指七十歲,一度春秋 為一年。至於,重開 雙慶 都有 雙 的意思。因此,2 60 21 2 70 1 141.所以年齡就是一百四十一歲啦。上聯是,花甲重開,又加三七歲月。下聯是,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請問老壽星的年齡是幾歲 這副對聯說明老壽星141歲 上聯...
花甲重開,又加三七歲月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是寫年齡的,是指多大啊
141歲,因為花甲重開花甲,古稀雙慶。是指60歲而古稀是指70歲。花甲重開,又加三七歲月 是寫141歲 花甲指60歲,兩個是120歲,再加三七二十一就是141歲 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 還是寫141歲 古稀是70歲,兩個就是140歲再加一就是141歲 這是紀曉嵐為乾隆祝壽時寫的 花甲重開 60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