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你想的不對啊。
摩擦力做的功有2部分,斜面上的和木板上的。看上去,你在說摩擦力做的功=木板增加的動能
的時候,混淆了兩部分功。
而且,看上去應該是這樣,滑塊滑上木板的動能-滑塊以1m/s運動的動能=斜面部分摩擦力的功+木板上的功+木板動能
克服摩擦力的功是什麼東西?是熱量嗎?
很久不玩物理了快忘光了
2樓:金牛指彈
注意審題,它讓求的是滑塊 沿弧面下滑 過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一個高一物理題(功能關係)
3樓:匿名使用者
功能關係指的是:對一個物體或一個系統,外力做的功,等於其能量變化。在中學階段,這種關係的中心是第一條功能關係:
1動能定理:外力對物體做的總功=物體動能的增量——變化(末位置動能減去初位置的動能); 2重力做功=物體重力勢能增量的負值(初位置勢能減去末位置勢能)類似的,有彈力做功=彈性勢能增量的負值,電場力對電荷做的功=電荷電勢能的增量負值;分子力對分子做功=分子勢能增量負值,。。。 3、除了重力彈力外,外力對物體做功=物體機械能增量(末減初) 4、滑動摩擦力與相對滑行路徑的乘積=摩擦產生的熱=內能的變化上述關係中,左邊是功,右邊是能量變化,即:
功是能量變化的量度——這句話深刻揭示了功能關係的含義。
高中物理 功能關係
4樓:匿名使用者
重力做負功,勢能增加。
拉力做正功,因此物體總能量增加,就體現在物體重力勢能增加上了。
功能關係分析的時候應該以物體為研究物件,對於物體來說,外力——拉力做功了,能量增加。重力是保守力,不能和拉力一起看總功。
5樓:你不懂錢嘉嘉
首先物體向上豎直運動了一段位移,我們無法得知它是否為勻速運動或變速運動、即此力可能為恆力或變力,但是題目已給出拉力做功與重力做功均為0,設拉力做功為wf、重力做功為mgs,即有mgs+wf=0、即有wf=-mgs. 由功能關係可知:重力做的功對應重力勢能的改變、即-mgs=e1-e2=e=wf,這裡e的符號為「+」指增加的重力勢能、前面-mgs為重力做負功,且由前面等式兩邊可知、wf=e.
即拉力做的功為重力勢能的增加量.
6樓:夜月思君
做功的多少可以用能量的變化來量度,重力做負功重力勢能增加,重力做正功重力勢能減少,做功w與勢能的增加量△ep之間有個負號,即 w=-△ep
該物體受兩個力,分別為豎直向上的拉力和豎直向下的重力,總功為零說明拉力做的功與重力做的功大小相等。如果該物體向上運動了一段位移,則拉力做正功,重力做負功,重力勢能增加;如果向下運動了一段位移,則拉力做負功,重力做正功,重力勢能減少。
這題重力勢能增加說明該物體是向上運動了一段位移。
7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先對題目所描述的狀態進行分析,物體是從a點垂直移動到b點這個一段位移,也就是物體在a點時是靜止的,在b點時也是靜止的,一向上的力說明這個力大小不變,不能說明在a、b這段距離是勻速運動的。
定義:物體的重力fg,向上的拉力fs。
在a點時fg=fs(物體保持原有的慣性狀態,移動的方向不發生任何改變)。
在b點時fg=fs(為了要讓物體在b點停止,必須減小向上的拉力fs,當fg=fs時物體停止在b點。由於fg是保持不變的,所以fs的減小相當於fg的增大。可理解為物體被自身重力改變了其原有向上的慣性狀態,移動的方向不再向上既發生改變)。
那麼在a、b這段距離,狀態是如何改變的呢?首先要讓物體由靜止狀態改變為垂直向上的狀態,fs必須要大於fg,有一個加速的過程(好比汽車不能夠一啟動就能達到100km/h一樣需要有一段時間的過度)在這段時間裡fs也是大於fg的。
另外還好考慮到物體的初始受力的大小與移動的距離有關係,初始受力越大,物體上升的距離越大。所以重力勢能的增加因素是在從a點向b點移動的過程中產生的,即fs>fg時。
8樓:匿名使用者
拉力與重力相等,勻速向上運動的情況
9樓:匿名使用者
重力對物體做的負功,就是重力勢能的增量
10樓:手機使用者
拉力所做的功 表現為重力勢能
高中物理功能關係
11樓:發發
的確漏了點東西
(1) 速度=長度/時間 (根據這個公式 可以把水坑理解為一個圓柱形的 長度都是圓柱的高)
長度l=sh/(π r 方)
v =l/t
(2)用重心等效替代
w=mgh=pshgh/2(p為水的密度)
12樓:冷盤弱受
你想的不對啊。
摩擦力做的功有2部分,斜面上的和木板上的。看上去,你在說摩擦力做的功=木板增加的動能
的時候,混淆了兩部分功。
而且,看上去應該是這樣,滑塊滑上木板的動能-滑塊以1m/s運動的動能=斜面部分摩擦力的功+木板上的功+木板動能
克服摩擦力的功是什麼東西?是熱量嗎?
很久不玩物理了快忘光了
高中物理 功能關係?
13樓:神州的蘭天
依題意有 物體到達 某點,
動能損失 (mg+f)h=50
機械能損失 fh=10
所以空氣阻力 f=mg/4
物體上升到最高點(mg+f)h=mv方/2解得h=4米
空氣阻力在上升與下落過程所做總功=(mg/4)*2h=(2*10/4)*8=40 此即機械能損失
所以物體加到原點動能=mv方/2-(mg/4)*2h=100-40=60
選 b如對你有幫助就採納吧。
14樓:匿名使用者
是,沒法做下去了,因為考慮空氣阻力的話,是不能達到5m高度的,從一開始就錯了。
15樓:醬不等於大媽
首先記阻力是f
物體上升到某點的時候 動能已經損失了一半了,可見動能變成了重力勢能和阻力產生的內能,計算一下這個時候的能量轉化就是fx和mgx也就是(f+mg)x=50j,f和mg是不變的,可見損失的動能與x,也就是上升的高度呈正比,當到達損失一半的點的時候,這時的x位於總高度h的一半高度。所以一半距離是10j,那麼在上升另一半距離就是20j,對應的再下降到a就是20+20=40j,所以機械能就剩下60j這個時候是地面,重力勢能是0,所以動能大小就是總機械能大小就是60j
高中物理的幾種功能關係
16樓:騰禧嚴時
重力做的功等於重力勢能的減小量
合外力做的功等於動能增加量
克服安培力做的的功等於電能增加量
電流做的功等於電能的減小量
一對摩擦力做的功等於內能的增加量
電場力做的功等於電勢能的減小量
高中物理所有功能關係
17樓: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1.重力做功等於重力勢能的減少量。
2.電場力做功等於電勢能的減少量。
3.分子力做功等於分子勢能的減少量。
4.彈簧彈力做功等於彈性勢能的減少量。
5.合外力做功等於動能的增加量。
6.除重力和系統內彈力之外的力的功等於機械能的增加量。
7.一對滑動摩擦力的功等於內能的增加量。
8.安培力的功等於電能的變化量。
18樓:200912春
你自己總結,相信在此過程中可以得到更多。
在高中物理中「功能關係」是怎樣的
19樓:匿名使用者
功能關係指的是:對一個物體或一個系統,外力做的功,等於其能量變化。在中學階段,這種關係的中心是第一條功能關係:
1動能定理:外力對物體做的總功=物體動能的增量——變化(末位置動能減去初位置的動能);
2重力做功=物體重力勢能增量的負值(初位置勢能減去末位置勢能)
類似的,有彈力做功=彈性勢能增量的負值,電場力對電荷做的功=電荷電勢能的增量負值;分子力對分子做功=分子勢能增量負值,。。。
3、除了重力彈力外,外力對物體做功=物體機械能增量(末減初)
4、滑動摩擦力與相對滑行路徑的乘積=摩擦產生的熱=內能的變化
上述關係中,左邊是功,右邊是能量變化,即:功是能量變化的量度——這句話深刻揭示了功能關係的含義。
高中物理 怎樣 理解 功能關係
20樓:匿名使用者
1 能量守恆定律 所有能量(動能勢能熱能等)不會憑空產生(或消失) 必須由其他能量轉化而來(去)
2有個定理叫什麼守恆來著。。 忘了 當系統僅在重力作用下運動時 動能變化量等於勢能變化量 ½mv²(末動能)-½mv²(初動能)=mgh(初)-mgh(末)
僅僅列了一下公式 如有需要 請追問 我會詳細解釋 謝謝
求助一道高一物理題,求助一道高中物理題
路程s 72 20 60 24 勻變速運動路程s1 勻速運動路程s2 v 20 4 60 4 15 vs s1 s2 即24 1 30 v 4 15 v 得v 80km h 根據平均速度的定義式v s t 得到s vt 72 設勻速時的速度度為v。因為面積就是位移所以 s 1200 240 1200...
高一物理題,快快,詳細,求解,高一物理題,求解
1.加速度a 2,初速度v0 0,1秒後的速度v1 at 2m s,位移s1 at 2 2 1m 即第1秒內位移 然後勻速運動t 1秒,速度是v2 v1 2,位移s2 v2 t 2m 即第2秒內位移 同理 第3秒內加速,第3秒末的速度v3 v2 at 2 2 4m s 第3秒內的位移s3 v2 t ...
高一物理題
1 1 當v警 2v超 時,警車能追上超速車。此時警車在此段位移的平均速度 超速車的速度 所以v警此時 180km h 50m s,t v a 50m s 2.5m s 20s 2 見上式,50m s。3 當v警 v超時有最大距離。這個不懂再來問吧 90km h 25m h,t v a 10sx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