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古代,人們把用竹片寫的書叫是麼

2021-06-03 20:21:40 字數 3350 閱讀 5117

1樓:魅

研究證明,我國商代已知道竹子的各種用途,其中之一就是用作竹簡,即把字寫在竹片(有時用木片)上,再把它們用繩子串在一起就成了“書”,漢字“冊”即由此而來。竹簡和木簡為我們儲存了東漢以前的大批珍貴文獻,如《尚書》、《禮記》和《論語》等都是寫在竹簡和木簡上的。殷商時代用竹簡寫的書叫“竹書”,用竹簡寫的信叫“竹報”。

竹筆的發明在文化史上也具有開拓性的一頁,在殷代文化遺蹟出土的甲骨、玉片和陶器上都可以看出毛筆書寫的朱墨字跡。湖北曾侯乙墓和汀鄂出土的春秋戰國墓的文物中也有佐證。利用竹子的另一項偉大成果是造紙。

早在9世紀我國已開始用竹造紙,比歐洲約早2023年。當然竹紙的大發展還是此以後。關於用竹造紙,明代《天工開物》中作了詳細記載,並附有竹紙製造圖。

用竹造紙,標誌著我國古代造紙技術的巨大發展和成就,促進了中國文化的繁榮。實際上在竹紙出現以前,製紙工具也離不開竹子。

2樓:納薇

用竹片寫的書叫“簡策”,用木板寫的叫“版牘”,簡牘,則是對寫有文字的竹簡和木牘(簡)的統稱。

古代在竹子上寫字的那個是什麼書,是叫竹籤嗎?

3樓:離我遠點

竹簡。竹簡,古代用來寫字的竹片,也指寫了字的竹片。戰國至魏晉時代的書寫材料。是削製成的狹長竹片(也有木片,稱木簡),牘比簡寬厚,竹製稱竹牘,木製稱木牘。

均用毛筆墨書。冊的長度,如寫詔書律令的長三尺(約67.5cm),抄寫經書的長二尺四寸(約56cm),民間寫書信的長一尺(約23cm),因此人們又稱信為“尺牘”。

4樓:

竹簡,簡牘。

竹簡,戰國至魏晉時代的書寫材料

。是削製成的狹長竹片(也有木片),竹片稱簡,木片稱札或牘,統稱為簡,現在一般說竹簡。均用毛筆墨書。

冊的長度,如寫詔書律令的長三尺(約67.5cm),抄寫經書的長二尺四寸(約56cm),民間寫書信的長一尺(約23cm)。在湖南長沙、湖北荊州、山東臨沂和西北地區如敦煌、居延、武威等地都有過重要發現,其中居延出土過編綴成冊的東漢文書。

簡牘實際是幾種東西的總稱,指的是竹簡、木簡、竹牘和木牘. 在紙發明以前,簡牘是我國書籍的最主要形式,對後世書籍制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直到今日,有關圖書的名詞術語、書寫格式及寫作方法,依然承襲了簡牘時期形成的傳統。

5樓:匿名使用者

開始是刻字,用動物骨,龜殼,是為甲古文;後來用竹子刻;後來有了毛筆就在竹子上寫了,叫作竹簡;後來有了帛,最後有紙,書本的流通和消費就方便了.

6樓:芯芯相晞

竹簡或汗青

竹簡,簡牘。

竹簡,戰國至魏晉時代的書寫材料。是削製成的狹長竹片(也有木片),竹片稱簡,木片稱札或牘,統稱為簡,現在一般說竹簡。均用毛筆墨書。

冊的長度,如寫詔書律令的長三尺(約67.5cm),抄寫經書的長二尺四寸(約56cm),民間寫書信的長一尺(約23cm)。在湖南長沙、湖北荊州、山東臨沂和西北地區如敦煌、居延、武威等地都有過重要發現,其中居延出土過編綴成冊的東漢文書。

簡牘實際是幾種東西的總稱,指的是竹簡、木簡、竹牘和木牘. 在紙發明以前,簡牘是我國書籍的最主要形式,對後世書籍制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直到今日,有關圖書的名詞術語、書寫格式及寫作方法,依然承襲了簡牘時期形成的傳統。

汗青釋義

(1).古時在竹簡上記事,先以火烤青竹,使水分如汗滲出,便於書寫,並免蟲蛀,故稱。一說,取竹青浮滑如汗,易於改抹。

後以“汗青”指著述完成。 宋 朱熹 《答嚴時亭書》:“當時若得 時亭 諸友在近相助,當亦汗青有期也。

”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裡事·王南陔中丞恭甫上舍著述》:“卷帙繁夥,汗青恐無日也。”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一章:

“或辛勤著述而欲親覩其汗青,或經營工業而指垂成於旦夕。”參見“ 汗青頭白 ”。 (2).

借指史冊。 宋 文天祥 《過零丁洋》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元 鮮于必仁 《寨兒令》曲:“ 漢 子陵 , 晉 淵明 ,二人到今香汗青。” 清 唐孫華 《葉忠節公輓詩》:

“芳名垂汗青,千載永不滅。”

名詞**

“汗青”是史冊的意思,但是,“汗”字沒什麼其他講解,只是出汗之意;“青”也沒有太多的含義,多表示藍、黑或綠等顏色,比如青天即藍天,青布指黑布,青山即綠山。為什麼史冊同出汗、青色發生有關係了呢? 這要追溯到紙張發明之前了。

那時古人記事要用“竹簡”,亦即用上好的竹自記寫鐫刻事情和文章,此一片片的竹即稱“竹簡”。竹簡的製作並不簡單,首先要選擇上等的青竹(此“青竹”指綠色之竹),稱其為“青”;然後,削成長方形的竹片,再用火烘烤一片片的青竹,一方面是為了便於書寫,另方面也為乾燥防蟲。烘烤之時,本來新鮮溼潤的青竹片,被烤得冒出了水珠,像出汗一樣。

這道烘烤青竹的工序就叫做“汗青”了。“汗青”的原意是青竹出汗的工序,漸漸成了竹簡的代名詞了。 從出土的古代竹簡來看,長的竹簡常用於書寫儒家經典;短的竹簡常用其記載諸子事蹟及史傳。

因此“汗青”代稱竹簡再演變,人們便地一步又將其代稱竹簡所記載的“史冊”了。 “史冊”與“汗青”是同義詞,當然可以通用。不過,在正式談論歷史記載意思的時候,還是多用“史冊”。

在詩詞中,因平仄或是押韻以及亮音的需要,常有人喜用“汗青”。我國宋代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的《過零丁洋》詩中,就有家喻戶曉的名詞:“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竹籤,而是竹簡。

8樓:某某某愛你

因該是汗青

初一的歷史書上有

古時用竹片寫的東西叫什麼

9樓:青妍知識屋

古代竹片寫的東西叫竹簡。

竹簡,戰國至魏晉時代的書寫材料。是削製成的狹長竹片(也有木片,稱木簡),牘比簡寬厚,竹製稱竹牘,木製稱木牘。均用毛筆墨書。

冊的長度,如寫詔書律令的長三尺(約67.5cm),抄寫經書的長二尺四寸(約56cm),民間寫書信的長一尺(約23cm),因此人們又稱信為“尺牘”。在湖南長沙、湖北荊州、山東臨沂和西北地區如敦煌、居延、武威等地都有過重要發現,其中居延出土過編綴成冊的東漢文書。

10樓:

我們的祖先把竹片削成一條條狹長而又平整的小片片,在上面就寫字。竹子做的叫竹簡。

簡的長度不一,長的有三尺,短的只有五寸。人們寫信的時候,往往用一尺長的簡,

我們祖先在簡上寫了字,就用繩字、絲線或皮帶,把一根根簡編在一起。形成了最原始的書。”冊”是一個象形字,就象一根一根簡用繩子串起來的樣子。

古代的人們用什麼給熱水保溫,古代人有什麼盛放熱水呢

早在兩千多年的戰國時代,能工巧匠們就已發明出一種既能保溫又能儲冰的器物,被現代人形象地稱之為 古代的冰箱 在聊城新華園古玩市場,我驚奇地發現了一件不知做何用的魯繡製品。繡花圖紋美麗,周身使用紅色布做底子,上面用各色絲線繡著花鳥,底部用藍布做襯 用黑線縫製成了一個古錢形狀,內裡有厚厚的棉花和蒲草,做工...

古代人的交際用語,古代人是用什麼語言交流的?

實乃對不住 你且退下 讓我親來會他 在下久仰閣下大名 明白甚?在下帶上什物,馬上就走 若非閣下有難言之隱 硬管閒事 切勿動怒 慎重行事 斗膽進言 敢問尊駕如何稱呼。初次見面說 久仰 等候客人用 恭候 對方來信叫 惠書 請人幫忙說 勞駕 託人辦事用 拜託 請人指點用 賜教 贊人見解用 高見 求人原諒說...

古代人們在路上不準交頭接耳說話是什麼時候

出自 國語 周語上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 為民者,宣之使言。指阻止人民進行批評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還要嚴重。指不讓人民說話,必有大害。周厲王讓衛國的巫師去監視老百姓,如果發現有人談論 專利 咒罵厲王,就抓來殺頭。從此,人們雖然牢騷滿腹只好往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