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的國君到底姓什麼

2021-06-18 08:14:24 字數 5313 閱讀 9688

1樓:牙牙的弟弟

姓嬴。嬴姓是秦國國姓,周朝時,大費的十四代孫非子,居住在犬丘,善於養馬。犬丘人把這件事告訴了當時在位的周孝王,於是孝王命非子在千水、渭水之間匯合處(今陝西寶雞一帶)放馬。

馬得到大量繁殖,非子也因此立下大功。於是孝王將非子養馬的地方賜給了他,並賜姓贏,這就是秦國王室姓氏的由來。

2樓:匿名使用者

在兩週和先秦時期,中國的貴州們不僅有姓另外還有氏。姓與氏是並立的,各有其用,只說姓而不說氏是不完整的。事實上秦國的君主是嬴姓趙氏,單從姓來講,說秦國君主姓嬴肯定是正確的,但同時還有說明他是氏趙的。

如果說姓秦君姓趙,其實是把古代的姓和現代的姓混為一談了,按當時的說法,只能說他氏趙而不能說姓趙。但現代的姓是後世將上古時期的姓和氏混而合一形成的。所以如果說的是今姓,那麼說秦國君主姓趙也是對的。

嬴是其古姓,趙是其今姓(其實是氏)。

嬴姓的始祖是舜的名臣伯益,因為幫助大禹治水有功,自己又很擅長馴化鳥獸,主管畜牧成績巨大,所以舜重賞他,不僅將自己的女兒(也可能是同族之女)嫁給他,還賜他「嬴」姓。伯益的後代繁衍眾多,嬴姓大家族在夏商兩代分化出以李、江、黃、徐等十四氏為代表的很多氏族。

趙姓(氏)的始祖是造父。造父是伯益的嫡系後裔。因為在眾所周知的平定徐偃王叛亂戰爭中功勳顯赫,周穆王將趙城賜予他做為食邑,造父因此以趙為氏,同時他的族人(包含其高祖的另一支後裔(惡來系))都成為趙氏家族成員。

贏姓趙氏即由此而來。

造父的高祖是蜚廉(伯益第十代孫)。蜚廉的兒子中主要的有兩個(也可能只有兩個)。因長子惡來早死且家庭敗落,蜚廉的嬴家家主身份由幼子季勝繼承。

其後代歸附周朝,世代均為周天子朝臣,世襲貴族,嬴姓宗主。季勝的曾孫造父在平徐戰爭中立下戰功受封得趙氏,其直系後裔歷經十幾代發展成為趙國。而蜚廉的長子惡來則是秦國君主的祖先,因為是紂的親信,周武王伐紂時殺之,其後裔淪為奴隸,境況悽慘。

只能世代依附季勝家族求生。當身為嬴家族長的造父受封得趙氏時,作為族屬,他們也隨之成為趙氏成員。這就是秦國為何與趙國一樣同為嬴姓趙氏的緣由。

說簡單點,就是哥倒黴死得早,遺孤跟著弟弟家混。

在季勝-造父家族的庇護下,惡來後裔不但得以繼續生存和繁衍,而且漸漸擺脫奴隸身份,到非子時,因擅長養馬而受封秦亭,其後裔以此為根基逐漸發展為秦國。

所以不論趙國還是秦國,都是贏姓趙氏,只不過趙國是正統,秦國是旁支。晉國的權臣趙盾,是造父第十三代孫,正統的嬴姓趙氏,名盾,宣子是其諡號。趙盾第七代孫趙籍當政時,晉國三分為趙、魏、韓三國。

趙家由晉卿升格成為諸侯。

周天子和諸侯君主都不直接稱呼名字,一般稱為「某王某某」,或以諡號代稱。例如「趙王遷」、「秦王政」,如果一定要按今天的習慣直呼其名那就是趙遷、趙政。秦莊公即趙其,秦穆公即趙任好,秦昭王即趙稷。

漢代是距離先秦最近的朝代,對於先秦的規章禮法和社會習俗瞭解掌握得最為準確,所以漢代史書仍然以先秦的宗法規範稱秦國君主為趙氏。然而隨著社會發展,漢之後的朝代已經不瞭解先秦的情況,秦國趙氏這一史實漸漸不為一般人所知。

3樓:一薰茶坯

明確是贏姓秦氏。

1、史料明確記載了秦國開國幾任君主的名字

《史記.秦本記》秦嬴生秦侯。秦侯立十年,卒。生秦公伯。公伯立三年,卒。生秦仲。

無一例外都是秦氏,除非出現齊國王室被替換的情況,國氏不改。

《國語·秦後子謂趙孟將死》,春秋時期左丘明老先生原文在此,稱呼趙國祖先為趙孟的同時,稱呼秦王室後子為秦後子。先秦史料是當代人的記錄,豈是漢代亂寫可比的?

2、至於說到秦國趙氏的來由,無非史書說秦始皇趙氏,其實這是極大的胡說。

史記記載秦始皇趙氏,其實那是秦始皇的曾用名,也是特殊情況下的特例。

按王室規矩,國君的兒子稱公子*,孫子成公孫*,而政出生時是秦昭襄王在位,政只能算重孫快跌出王室的邊界了,還是一個被丟在敵人國家做人質不被待見的,當時咸陽根本就不知道也沒拿他當王室對待,這樣情況下以地取名趙政,一個方面以示區別,另一個方面減少趙國人的敵視,這是權宜之際的小名,如果趙政不回秦國,他愛叫一輩子都無所謂。

但當他返回秦國,特別是即位秦王后,必須遵從歷代秦王的規矩,改氏為秦,所以秦始皇的正式名字必然也必須是秦政。

即使秦始皇強要趙氏,後續秦王室依然還是秦氏,比如秦子嬰。

查所有史書,除了漢代史書秦始皇這個特例有記載趙政這個曾用名外,先秦那麼多史書整個秦國600多年曆史33代秦王沒有另外一處寫到秦王趙氏,這就非常說明問題了。

3、至於漢代人寫秦始皇趙氏還有原因

漢人痛恨秦朝,尤其是秦始皇,存在用趙政這個名字加油添醋詆譭秦朝血統的用意。

4、趙氏從來和秦王室一族只有一毛錢關係

趙氏是贏姓的庶出,在周王封造父這一族於趙城,於是有了趙氏,先在周朝當大夫,後來去晉國當大夫,最後在戰國時才升級到諸侯有了趙國。

而秦氏其實是贏姓的嫡出,是贏姓的宗主,因為周朝開國時候抵抗而被廢,造父受封於趙城時曾經來投奔趙氏,不久秦非子自己也被周王封於秦,周王一併恢復了贏姓的主祭,於是秦一族正式變成贏姓秦氏,等周王東遷後,秦被正式封為諸侯,比趙國早500年就開國了。

所以秦趙有拐彎抹角的關係,有共同八百代前的祖先,都是贏姓的分支,秦氏曾依附過趙氏,秦氏和趙的關係也僅限於這一毛錢關係,此外毫無瓜葛,非得相信一個開國500年的王室去使用一個大夫的氏簡直會讓天下人笑掉下巴。

4樓:匿名使用者

先秦時期姓表示血緣所出,氏則是以封地和官職等所獲家族稱號,實際上是姓的分支,秦國是嬴姓固然不假,但是他們稱趙氏,而「氏」等同於我們今天所說的「姓」。先秦時期女子 「稱姓不稱氏」,且稱姓時要放在名字之後。而氏僅供男子使用,男子「稱氏不稱姓」,並且稱氏時要放在名字之前。

查遍《左傳》、《國語》、《戰國策》、《呂氏春秋》、《史記》,未見有人叫「嬴某」或「嬴某某」者,在《漢書》中才出現了一個叫「嬴公」的人。現在人們都把秦始皇叫「嬴政」,其實是開歷史的玩笑。

⒈司馬遷認為「秦為趙氏」 司馬遷在《史記》中多次強調秦國和趙國王室同姓同氏。秦和趙源出於嬴姓同一祖先,遠祖是女修(為嬴姓女祖先),近祖是蜚廉。「蜚廉有子二人,而命其一子曰惡來,事紂,為周所殺,其後為秦。

惡來弟曰季勝,其後為趙。」(《趙世家》)。季勝的曾孫造父幸於周穆王,「徐偃王作亂,造父為繆王御,長驅歸周,一日千里以救亂。

繆王以趙城封造父,造父族由此為趙氏。」惡來的曾孫是太幾,「太幾生大駱,大駱生非子。以造父之寵,皆蒙趙城,姓趙氏。

」(《秦本紀》)

這就是秦趙同氏的原因。

《史記》中還有兩處記載直接稱秦始皇為「趙政」:

——及生,名為政。姓趙氏。(《秦始皇本紀》)

——秦莊襄王卒,秦王趙政立。(《楚世家》)

司馬遷在《秦本紀》最後一段總結性地指出:「秦之先為嬴姓,其後分封,以國為姓,…秦以其先造父封趙城,為趙氏。」特別強調秦朝並非以國為姓(氏)。

⒉「秦為趙氏」是漢代人的共識 《淮南子》:「秦王趙政兼吞天下而亡。」、「趙政晝決獄而夜理書,御史冠蓋接於郡縣,復稽趨留,戍五嶺以備越,築修城以守胡,然奸邪萌生,盜賊群居,事愈煩而亂愈生。

」《漢書》:「秦任刑法不變,卒滅趙氏。」、「昔秦據南面之位,制一世之命,威服四夷,輕弱骨肉,顯重異族,廢道任刑,無恩宗室。

其後尉佗入南夷,陳涉呼楚澤,近狎作亂,內外俱發,趙氏無炊火矣。」

趙姓前世系表(至造父)

黃帝(前2697—前2599)—→昌意—→顓頊(前2514—前2437)—→仲容—→夷—→武恆—→伯辛—→女修—→皋陶—→伯益(嬴姓)—→大廉—→武—→琪—→建—→弘—→奎臨—→遷—→宣—→永通—→彥翔—→軒—→子能—→費昌—→仲衍—→玉珍—→道寧—→興—→犍—→大順—→茂榮—→克和—→達—→胥軒—→中潏—→蜚廉—→季勝—→孟增(皋狼)—→衡父—→造父(趙姓始祖)。

趙國世系表(至趙奢)

造父—→叔觀(宜父)—→趙璋(仲父)—→趙登(季父)—→爾成(公仲)—→趙高—→奄父—→叔帶—→趙麟(守仁)—→子豐(知義)—→趙射(慧明)—→趙壯(公明)—→趙夙—→趙衰(?—前622年,趙成子)—→趙盾(?—前601年,趙宣子)—→趙朔(?

—前597年,趙莊子)—→趙武(?—前541年,趙文子)—→趙成(趙景叔、趙景子)—→趙鞅(?—前458年,趙簡子)—→趙毋恤(?

—前425年,趙襄子)——伯魯—→趙周(代成君)—→趙浣(?—前409年,趙獻子,趙獻侯)—→趙籍(?—前400年,趙烈侯,正式建趙國)—→趙章(?

—前375年,趙敬侯)—→趙種(?—前350年,趙成侯)—→趙語(?—前326年,趙肅侯)—→趙雍(?

—前295年,趙武靈王)—→趙奢(趙武靈王第九子,馬服君,馬氏始祖)。

秦國世系表(至趙政)

蜚廉—→惡來—→女防—→旁皋—→太幾—→大駱—→非子—→秦侯—→秦公伯—→秦仲—→趙其(秦莊公)—→趙開(秦襄公)—→秦文公—→秦靜公—→趙立(秦憲公)—→趙嘉(秦德公)—→趙任好(秦穆公)—→趙罃(秦康公)—→趙稻(秦共公)—→趙榮(秦桓公)—→趙石(秦景公)—→秦哀公—→秦夷公—→秦惠公—→秦悼公—→趙刺(秦厲共公)—→趙封(秦懷公)—→趙昭子—→趙肅(秦靈公)—→趙師隰(秦獻公)—→趙渠樑(秦孝公)—→趙駟(秦惠文王)—→趙稷(秦昭王)—→趙柱(秦孝文王)—→趙楚(秦莊襄王)—→趙政(秦始皇)

5樓:

2。 伯益的9世孫,是西周善御者,傳說他在桃林一帶得到8匹駿馬,調訓好後獻給周穆王。周穆王配備了上好的馬車,讓造父為他駕駛,經常外出打獵、遊玩,有一次西行至崑崙山,見到西王母,樂而忘歸,而正在這時聽到徐國徐偃王造反的訊息,周穆王非常著急,在此關鍵時刻,造父駕車日馳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鎬京,及時發兵打敗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亂。

由於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趙城賜給他,自此以後,造父族就稱為趙氏,為趙國始族。幾十年後,造父的侄孫子非子又因功封於犬丘,為之後秦國始祖。

資料

3.嬴姓趙氏到底指的是秦國還是趙國?

上面說了 ,秦氏、趙氏都是從嬴姓中分出來的。

造父的祖先是伯益,而伯益是古代東夷族首領少昊之後,嬴姓諸國的受姓始祖。所以造父是姓贏,造父被周穆王封趙氏後,他就是贏姓趙氏,他是趙國的始祖。

造父的侄孫子非子,應該是贏姓趙氏。後又因功封於犬丘,為之後秦國始祖.

史學家也要考證人物的祖先,那當然會涉及到姓氏,史書叫秦君為趙氏是可以理解的 。

現在,你明白 很多史書上諸如史記、漢書都稱秦為趙氏;晉國的趙宣子為什麼是嬴姓,趙氏,名盾 了 吧。

秦穆公叫贏任好,屬趙氏。

注:我只是用現代人的習慣叫法來回答這個問題,當時的古人肯定不會叫秦穆公為贏任好,他是秦公的兒子,地位高貴,那樣叫也太沒有禮貌了,在他即位前很可能稱他公子任好。根本就沒有人叫過他贏任好,這裡突然提出來肯定很彆扭,史官也知道這個禮數,他也不會去對一個君王直抒其名。

難道當時有人叫他秦穆公嗎?也沒有,後人喊慣了,我們現在喊著也感覺不彆扭了 。假如他像姜子牙(尊稱為「姜太公」)那樣,從布衣崛起,很可能,史書也習慣稱他贏任好,不會光流傳下來只有一個尊稱。

像這種例子還是比較多的,如:百里溪,管夷吾都是從卑微的地位過來的,他們的名字古人都叫著朗朗順口,當然,你叫「仲父」,我們也知道是管夷吾。你覺得呢?

秦昭王叫贏則,也屬趙氏。

為什麼嬴姓趙氏的秦國國君稱嬴X而不是趙X

姓為血緣,氏為封地,秦趙同姓但不同氏。稱嬴政為趙政,要麼是司馬遷疏忽,要麼是司馬遷別有用心,故意噁心始皇帝。因為,秦趙的距離最近的共祖是蠻廉,蠻廉生惡來和季勝,秦公室始祖非子是惡來後人 後五世孫 趙氏得氏始祖造父是季勝後人 後三世孫 造父給穆王駕車有功,獲封趙城,重新列為貴族。非子給孝王養馬有功,獲...

商朝的國君姓什麼

史記卷三 殷本紀第三 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 百姓不親,五品不訓,汝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寬。封於商,賜姓子氏。契興於唐 虞 大禹之際,功業著於百姓,百姓以平。契卒,子昭明立。昭明卒,子相土立。相土卒,...

贏稷是怎樣當秦國國君的,大秦帝國贏稷死後誰當的皇帝

曾祖父,爺爺的爸爸 秦惠文王前337年 前311年在位27年 秦武王前310年 前307年在位4年 秦昭襄王前306年 前251年在位56年 秦孝文王前250年 前250年在位1年 秦莊襄王前249年 前247年在位3年 秦始皇帝前246年 前222年 秦昭襄王 嬴稷 怎麼當上皇帝的 他當的不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