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葡式蛋撻(葡撻)是澳門小吃中最有名的,特別講究烘焙技巧。深受食客喜愛。
最早的葡式蛋撻來自英國人andrew stow,他在葡萄牙吃到里斯本附近城市belem的傳統點心pasteis de nata後,決定在傳統食譜上加進自己的創意,於是2023年在澳門路環島開設安德魯餅店,用豬油、麵粉、水和蛋,以及英國式的糕點做法,創作出廣受歡迎的葡式蛋撻。
葡撻雖然是安特魯所創,然而揚名卻是拜安德魯和妻子的婚變所賜。2023年,安德魯和妻子瑪嘉烈婚姻破裂。
瑪嘉烈離開安德魯另起爐灶,把原先屬於自己名下的店子改名「瑪嘉烈」,又落戶香港和臺灣,不經意地捲起了一陣葡撻旋風。
正宗的瑪嘉烈葡式蛋撻必須用手製作:精緻圓潤的撻皮、金黃的蛋液,還有焦糖比例,都經過專業廚師的道道把關,才臻於普通蛋撻難以達到的完美。上桌的瑪嘉烈蛋撻的底座就像剛出爐的牛角麵包,口感鬆軟香酥,內餡豐厚,奶味蛋香也很濃郁,雖然味道一層又一層,卻甜而不膩。
原料:低筋麵粉270克,高筋麵粉30克,酥油45克,片狀麥淇淋250克,牛奶500ml、砂糖適量、雞蛋2個。
做法:1、撻皮材料:低筋麵粉270克,高筋麵粉30克,酥油45克,片狀麥淇淋(包入用,可以用植物黃油代替)250克,水150克。
家裡沒有高粉,也沒有現成的低粉。就用的中粉:(普通麵粉)270g+玉米澱粉50g(大概20%,降低麵粉筋度)配的低粉。
也沒酥油,就用的色拉油。
2、以上材料混合揉成光滑的麵糰,醒20分鐘;讓麥淇淋在室溫軟化,放入保險袋擀成0.6cm薄片;面擀成長片,麥淇淋放在中間是面片長度的1/3。
3、然後把面片折三折後,用面片包住麥淇淋,小心的擀成長條。再將長條四折(就像疊被子)。再重複一次以上步驟(擀長,疊四折)。然後用保鮮膜包住,鬆弛20分鐘。
4、鬆弛結束,擀成0.6cm左右的大片(小心不要擀漏了,如果用植物黃油代替,要很小心的擀哦,很容易漏油);然後將面片捲起來,用保鮮膜包住放冰箱鬆弛30分鐘。
5、把牛奶、砂糖、雞蛋2個、低粉15g混合成為撻水;從冰箱取出鬆弛好的面,切成1cm左右的段;然後在其中的一面沾少許麵粉;沾麵粉面朝上,放在模子裡壓出形狀。
6、倒入撻水,七分滿就好;然後放入烤箱,置於220度烤15分鐘,香噴噴的葡式蛋撻就新鮮出爐了。
2樓:小小蔥素偶
蛋塔即蛋餡餅,英文名:egg tart,音譯為:蛋塔(撻)。
蛋塔以蛋漿為餡料,做法是把餅皮放進小圓盆狀的餅模中,倒入由砂糖及雞蛋混合面成之蛋漿,然後放入烤爐;烤出的蛋塔外罷為鬆脆之塔皮,內層則為香甜的黃色凝固蛋漿。
蛋撻起源於葡萄牙,是一種香甜可口的葡萄牙人的傳統食品,故稱為「葡式蛋塔」。
蛋撻的來歷
3樓:匿名使用者
蛋撻,英文叫custard tart,custard是一種用牛奶雞蛋和糖做成的凍,中國人稱其為蛋,tart則取其音專
。這種蛋撻早在中世紀屬就出現了,不過看上去跟現在的蛋撻會很不一樣。按照現在的做法,皮會很軟;中世紀做蛋撻是既沒有蛋撻模又沒有齒輪切割器,蛋撻皮要用手捏起來,所以蛋撻皮發得很硬,吃中世紀的蛋撻其實是在吃蛋汁而不是吃皮。
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做蛋撻皮要放不少糖,中世紀糖很貴,所以有糖也只是加到蛋汁裡,至於外面的殼則給窮人和乞丐吃或者扔掉。
中國人知道蛋撻這個東西是在香港被割讓後,英國人的蛋撻傳到了香港,香港人便開始仿製,甚至比英國人做得更好。
蛋撻皮有兩種:一種是酥皮,英文叫puff pastry,是一種一咬下去面渣四濺的蛋撻皮;另外一種便是牛油皮,英文叫shortcrust pastry,要加很多黃油,因此有一種曲奇的味道。
葡式蛋撻的熱量及多少克,一個葡式蛋撻的熱量及多少克?
一個葡式蛋撻熱量 375 卡 100克 一個蛋撻相當於吃下一碗飯!又酥又軟,很容易兩 三口就一個的葡式蛋撻,每個平均熱量約是300卡左右,而普通一碗飯的熱量是280卡,所以你吃一個葡式蛋撻已經超過一碗米飯的熱量,如果你體重約60公斤,啪啦啪啦5分鐘吃下三個蛋撻,就要慢跑一小時才能消耗這些熱量。但是蛋...
杭州雷峰塔名字的由來,雷峰塔的來歷
雷峰其實就是現在杭州的夕 照山。雷峰塔原本是一處建在西湖南屏山北脈一個小山峰上的人文景觀,因夕照山小山峰謂之雷峰而得名。雷峰塔原塔為樓閣式塔。塔建於公元975年,為吳越王錢弘俶因慶賀其寵妃黃氏得子而建,所以曾被稱作 黃妃塔 又有 西關磚塔 之名。但這些名稱都被人們逐漸遺忘,而雷峰塔之名則以西湖十景之...
埃及名字的由來和含義各是什麼,金字塔的名字由來?
埃及是音譯過來的,意思是阿拉伯埃及共和國。阿拉伯埃及共和國 阿拉伯語 英語 the arab republic of egypt 簡稱 埃及 位於非洲東北部,地處歐亞非三大洲的交通要衝,是大西洋與印度洋之間海上航線的捷徑。南接蘇丹,西連利比亞,東臨紅海與巴勒斯坦 以色列接壤,北經地中海與歐洲隔海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