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憑箜篌引中描寫了李憑彈箜篌產生的藝術效果,試說說產生了怎樣的效果?2 李憑彈奏時的樂聲有何特點

2021-07-26 22:33:50 字數 5661 閱讀 5295

1樓:來自江郎山脣紅齒白的美羊羊

吳絲蜀桐張高秋, 空山凝雲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憑中國彈箜篌。

崑山玉碎鳳凰叫, 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 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 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 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 露腳斜飛溼寒兔。

此詩大約作於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當時,李賀在京城長安,任奉禮郎。李憑是梨園**,因善彈箜篌,名噪一時。「天子一日一回見,王侯將相立馬迎」,身價之高,似乎遠遠超過盛唐時期的著名歌手李龜年。

他的精湛技藝,受到詩人們的熱情讚賞。李賀此篇想象豐富,設色瑰麗,藝術感染力很強。清人方扶南把它與白居易的《琵琶行》、韓愈的《聽穎師彈琴》相提並論,推許為「摹寫聲音至文」(見方扶南《李長吉詩集批註》卷一)。

詩的起句開門見山,「吳絲蜀桐」寫箜篌構造精良,藉以襯托演奏者技藝的高超,寫物亦即寫人,收到一箭雙鵰的功效。「高秋」一語,除了表明時間是九月深秋,還含有「秋高氣爽」的意思,與「深秋」、「暮秋」之類相比,更富含蘊。

二、三兩句寫樂聲。詩人故意避開無形無色、難以捉摸的主體(箜篌聲),從客體(「空山凝雲」之類)落筆,以實寫虛,亦真亦幻,極富表現力。

優美悅耳的絃歌聲一經傳出,空曠山野上的浮雲便頹然為之凝滯,彷彿在俯首諦聽;善於鼓瑟的湘娥與素女,也被這樂聲觸動了愁懷,潸然淚下。「空山」句移情於物,把雲寫成具有人的聽覺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銅仙人辭漢歌》)更進一層。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補充,極力烘托箜篌聲神奇美妙,具有「驚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第四句「李憑中國彈箜篌」,用「賦」筆點出演奏者的名姓,並且交代了演奏的地點。前四句,詩人故意突破按順序交待人物、時間、地點的一般寫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寫琴,寫聲,然後寫人,時間和地點一前一後,穿插其中。這樣,突出了樂聲,有著先聲奪人的藝術力量。

五、六兩句正面寫樂聲,而又各具特色。「崑山」句是以聲寫聲,著重表現樂聲的起伏多變;「芙蓉」句則是以形寫聲,刻意渲染樂聲的優美動聽。「崑山玉碎鳳凰叫」,那箜篌,時而眾弦齊鳴,嘈嘈雜雜,彷彿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時而又一弦獨響,宛如鳳凰鳴叫,聲振林木,響遏行雲。

「芙蓉泣露香蘭笑」,構思奇特。帶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屢見不鮮的,盛開的蘭花也確實給人以張口欲笑的印象。它們都是美的化身。

詩人用「芙蓉泣露」摹寫琴聲的悲抑,而以「香蘭笑」顯示琴聲的歡快,不僅可以耳聞,而且可以目睹。這種表現方法,真有形神兼備之妙。

從第七句起到篇終,都是寫音響效果。先寫近處,長安十二道城門前的冷氣寒光,全被箜篌聲所消融。其實,冷氣寒光是無法消融的,因為李憑箜篌彈得特別好,人們陶醉在他那美妙的絃歌聲中,以致連深秋時節的風寒露冷也感覺不到了。

雖然用語浪漫誇張,表達的卻是一種真情實感。「紫皇」是雙關語,兼指天帝和當時的皇帝。詩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單是遣詞造句上追求新奇,而且是一種巧妙的過渡手法,承上啟下,比較自然地把詩歌的意境由人寰擴大到仙府。

以下六句,詩人憑藉想象的翅膀,飛向天庭,飛上神山,把讀者帶進更為遼闊深廣、神奇瑰麗的境界。「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樂聲傳到天上,正在補天的女媧聽得入了迷,竟然忘記了自己的職守,結果石破天驚,秋雨傾瀉。這種想象是何等大膽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

一個「逗」字,把**的強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緊緊聯絡起來了。而且,石破天驚、秋雨煅霈的景象,也可視作**形象的示現。

第五聯,詩人又從天庭描寫到神山。那美妙絕倫的樂聲傳入神山,教令神嫗也為之感動不已;樂聲感物至深,致使「老魚跳波瘦蛟舞」。詩人用「老」和「瘦」這兩個似平乾枯的字眼修飾魚龍,卻有著完全相反的藝術效果,使**形象更加豐滿。

老魚和瘦蛟本來羸弱乏力,行動艱難,現在竟然伴隨著**的旋律騰躍起舞,這種出奇不意的形象描寫,使那無形美妙的箜篌聲浮雕般地呈現在讀者的眼前了。

以上八句以形寫聲,攝取的多是運動著的物象,它們聯翩而至,新奇瑰麗,令人目不暇接。結末兩句改用靜物,作進一步烘托:成天伐桂、勞累不堪的吳剛倚著桂樹,久久地立在那兒,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憑深夜的露水不停在灑落在身上,把毛衣浸溼,也不肯離去。

這些飽含思想感情的優美形象,深深印在讀者心中,就象皎潔的月亮投影於水,顯得幽深渺遠,逗人情思,發人聯想。

這首詩的最大特點是想象奇特,形象鮮明,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詩人致力於把自己對於箜篌聲的抽象感覺、感情與思想借助聯想轉化成具體的物象,使之可見可感。詩歌沒有對李憑的技藝作直接的評判,也沒有直接描述詩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對於樂聲及其效果的摹繪。

然而縱觀全篇,又無處不寄託著詩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達了他對樂曲的感受和評價。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內在的情思融為一體,構成可以悅目賞心的藝術境界。

《李憑箜篌引》中描寫**具有怎樣的獨到之處

2樓:幽燕白日

最大的特點就是將聽覺視覺化,即將聽覺轉化成視覺,形象化。使人彷彿是看到了**。同時也大量運用典故。

吳絲蜀桐張高秋⑵,空山凝雲頹不流⑶。

江娥啼竹素女愁⑷,李憑中國彈箜篌⑸。

崑山玉碎鳳凰叫⑹,芙蓉泣露香蘭笑⑺。

十二門前融冷光⑻,二十三絲動紫皇⑼。

女媧煉石補天處⑽,石破天驚逗秋雨⑾。

夢入神山教神嫗⑿,老魚跳波瘦蛟舞⒀。

吳質不眠倚桂樹⒁,露腳斜飛溼寒兔⒂。

除了(5)基本上都是將聽覺轉化為視覺。

3、4、9、10、12、13、14、15為用典。

3空山句:《列子·湯問》:「秦青撫節悲歌,響遏行雲」。

4「江娥」:一作「湘娥」,李衎《竹譜詳錄》卷六:「淚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異記》雲:

『舜南巡,葬於蒼梧,堯二女娥皇、女英淚下沾竹,文悉為之斑。』一名湘妃竹。」「素女」也是傳說中的神女。

《漢書·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絃」這句說樂聲使江娥、素女都感動了。

9「二十三絲」:《通典》卷一百四十四:「豎箜篌,胡樂也,漢靈帝好之,體曲而長,二十二絃。

豎抱於懷中,用兩手齊奏,俗謂之擘箜篌。」「紫皇」:道教稱天上最尊的神為「紫皇」。

這裡用來指皇帝。

10女媧:《淮南子·覽冥訓》和《列子·天問》載女媧煉五色石補天故事。

12神嫗:《搜神記》卷四:「永嘉中,有神現兗州,自稱樊道基。

有嫗號成夫人。夫人好**,能彈箜篌,聞人絃歌,輒便起舞。」所謂「神嫗」,疑用此典。

從這句以下寫李憑在夢中將他的絕藝教給神仙,驚動了仙界。

13老魚跳波:《列子·湯問》:「瓠巴鼓琴而鳥舞魚躍」。

14吳質:即吳剛。《酉陽雜俎》卷一:「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

15寒兔:月兔的傳說產生很早,《楚辭·天問》中已提到月中「顧兔」。

3樓:來自波爾多儉樸的夏侯惇

常言道,千金易得,知音難覓。劉勰就曾感慨地說過:「得其知音,千載其一乎?

」但**家李憑總算遇到了李賀這樣的「知音」;詩人不但有一副**的耳朵,更有一支把**美轉化為詩美的神筆!這的確是李憑的幸運。然而,在當時真正能夠欣賞李憑絕技的人,恐怕也正象能夠賞識李賀的人一樣稀少吧?

深受壓抑的心情和對理想的執著追求,這可能正是形成李賀這位浪漫主義詩人奇峭風格的一個重要原因。

詩的起句開門見山,「吳絲蜀桐」寫箜篌構造精良,藉以襯托演奏者技藝的高超,寫物亦即寫人,收到一箭雙鵰的功效。「高秋」一語,除了表明時間是九月深秋,還含有「秋高氣爽」的意思,與「深秋」、「暮秋」之類相比,更富含蘊。二、三兩句寫樂聲。

詩人故意避開無形無色、難以捉摸的主體(箜篌聲),從客體(「空山凝雲」之類)落筆,以實寫虛,亦真亦幻,極富表現力。

優美悅耳的絃歌聲一經傳出,空曠山野上的浮雲便頹然為之凝滯,彷彿在俯首諦聽;善於鼓瑟的湘娥與素女,也被這樂聲觸動了愁懷,潸然淚下。「空山」句移情於物,把雲寫成具有人的聽覺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銅仙人辭漢歌》)更進一層。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補充,極力烘托箜篌聲神奇美妙,具有「驚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第四句「李憑中國彈箜篌」,用「賦」筆點出演奏者的名姓,並且交代了演奏的地點。前四句,詩人故意突破按順序交待人物、時間、地點的一般寫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寫琴,寫聲,然後寫人,時間和地點一前一後,穿插其中。這樣,突出了樂聲,有著先聲奪人的藝術力量。

五、六兩句正面寫樂聲,而又各具特色。「崑山」句是以聲寫聲,著重表現樂聲的起伏多變;「芙蓉」句則是以形寫聲,刻意渲染樂聲的優美動聽。「崑山玉碎鳳凰叫」,那箜篌,時而眾弦齊鳴,嘈嘈雜雜,彷彿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時而又一弦獨響,宛如鳳凰鳴叫,聲振林木,響遏行雲。

「芙蓉泣露香蘭笑」,構思奇特。帶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屢見不鮮的,盛開的蘭花也確實給人以張口欲笑的印象。它們都是美的化身。

詩人用「芙蓉泣露」摹寫琴聲的悲抑,而以「香蘭笑」顯示琴聲的歡快,不僅可以耳聞,而且可以目睹。這種表現方法,真有形神兼備之妙。

從第七句起到篇終,都是寫音響效果。先寫近處,長安十二道城門前的冷氣寒光,全被箜篌聲所消融。其實,冷氣寒光是無法消融的,因為李憑箜篌彈得特別好,人們陶醉在他那美妙的絃歌聲中,以致連深秋時節的風寒露冷也感覺不到了。

雖然用語浪漫誇張,表達的卻是一種真情實感。「紫皇」是雙關語,兼指天帝和當時的皇帝。詩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單是遣詞造句上追求新奇,而且是一種巧妙的過渡手法,承上啟下,比較自然地把詩歌的意境由人寰擴大到仙府。

以上八句以形寫聲,攝取的多是運動著的物象,它們聯翩而至,新奇瑰麗,令人目不暇接。結末兩句改用靜物,作進一步烘托:成天伐桂、勞累不堪的吳剛倚著桂樹,久久地立在那兒,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憑深夜的露水不停在灑落在身上,把毛衣浸溼,也不肯離去。

這些飽含思想感情的優美形象,深深印在讀者心中,就象皎潔的月亮投影於水,顯得幽深渺遠,逗人情思,發人聯想。

詩的最後六句是全詩的第三個結構段。詩人在前面四句較現實的描寫之後,忽然又隨著那美妙的樂曲,讓自己的想象飛向了更加神奇的境界,那奇妙的**這時竟穿過天空中的凝聚的烏雲,直上九霄,致使女媧娘娘當年採用五色石補過的那塊天壁也為之震撼破裂,終於「石破天驚」,秋雨大作了!這**的偉力是何等的強大啊!

把**的感染力描寫到這樣神奇,達到了這樣「異想天開」的地步,真可以說是「筆補造化天無功」了!一個「逗」字,把**的強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緊緊聯絡起來了。而且,石破天驚、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視作**形象的示現。

在這樣奇特的想象面前,我們能不發出由衷的驚讚麼?詩寫到這裡,似乎已經登峰造極,難以為繼了,誰知詩人的筆鋒陡然一轉,又把我們從九天之上引入深山大澤之中,「夢入神山教神嫗」——使我們彷彿看到了李憑正在雲霧縹緲的海上仙山中向神仙展示他的絕技,那位傳說中最善於彈箜篌的年老的女神成夫人也不得不為李憑的絕技所傾倒甘願向他學習;甚至連江河海湖中的魚龍聽了這美妙的**也樂不可支,以致它們當中的那些「老魚瘦蛟」都不顧自己的年邁體弱,也隨著這優美的樂曲在水波中翩翩起舞了!這是何等奇特的景象啊!

或許,這本來就是從李憑那支單純的絃樂器中幻化出來的一幅水光波影,龍騰魚躍的圖畫吧?或許,這一切也並非純粹的神話和幻想;現代科學不是已經證實了嗎?優美和諧的輕**不但有益人的身心,而且真的可以使母雞多下蛋,西紅柿多結果,連那俏皮的海豚,有時也會在**聲中不停地跳躍嬉戲……然而,正當我們神往於這美麗的遐想,這**與人和大自然關係的無窮奧妙,想要在這裡流連一下之時,詩人突然又把我們引向了一個更加想象不到的世界。

這神妙無窮、無遠弗屆的**,忽然又從深山大澤中一躍而起,直上藍天,帶著我們一起飛向了那皎潔的月亮。

這首詩的最大特點是想象奇特,形象鮮明,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詩人致力於把自己對於箜篌聲的抽象感覺、感情與思想借助聯想轉化成具體的物象,使之可見可感。詩歌沒有對李憑的技藝作直接的評判,也沒有直接描述詩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對於樂聲及其效果的摹繪。

然而縱觀全篇,又無處不寄託著詩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達了他對樂曲的感受和評價。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內在的情思融為一體,構成可以悅目賞心的藝術境界。

李憑中國彈箜篌上一句,李憑中國彈箜篌中 中國 是什麼意思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出自 李憑箜篌引 作者 李賀 朝代 唐代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溼寒兔。李...

亮劍 李雲龍的形象描寫,亮劍中對李雲龍的描寫

喜歡 亮劍 的觀眾認為,亮劍 主人公李雲龍性格最為鮮明。他在渴望嗜血的拼殺中,在為戰友之死的復仇中,表現出一種鐵血軍人不計生死 壓倒一切的霸氣 但李雲龍又絕非一介武夫,他有大智大勇的一面,又有中國農民式的狡猾與狹隘的一面。許多觀眾說,從 激情燃燒的歲月 的石光榮,到 歷史的天空 的姜大牙,再到如今的...

Excel中R1C1引用樣式了,取消掉又會變回來,求解

左上角新建 空白頁 那個圖示旁邊有個下拉標誌點開 其他命令 m excel選項 公式 使用公式 第一個打鉤的去掉。在開啟excel的時候,開啟一個非空白的模板,就發現excel的選項,公式選項中自動去掉了r1c1前面的勾。點左上角綠色按鈕,開啟excel選項,公式中去掉r1c1前面的勾 同求啊,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