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116貝貝愛
是餎字的繁體字寫法,讀音為: gē 、 le ,讀音和意思與餎字完全相同,此字打出來也不顯示,如下圖:
餎拼音:gē 、le,注音:ㄍㄜ、 ˙ㄌㄜ,部首:飠部,部外筆畫:6畫,總筆畫:9畫
五筆:qntk,倉頡:nvher,鄭碼:oxrj,四角:27764,結構:左右,電碼:7397
統一碼:9979,筆順:ノフフノフ丶丨フ一
釋義:[ gē ]
一種食品,用豆麵做成餅形,切成塊炸著吃或炒菜吃:綠豆~。
[ le ]
用餄餎床子(做餄餎的工具,底有漏孔)把和(huó)好的蕎麥麵、高粱面等軋成的長條,煮著吃。也作合餎。也叫河漏。
漢字演變:
1.餄餎 [ hé le ]
用餄餎床子把和好的蕎麥麵、高粱面等軋成的長條,煮著吃。2.餎餷 [ gē zha ]
一種食品,用豆麵做成餅形,切成塊炸著吃或炒菜吃:綠豆~。3.合餎 [ hé le ]
把和好的蕎麥麵、高粱面等軋成的長條,煮著吃。
4.餎瘩 [ gē dá ]
麵疙瘩。一種麵食。
2樓:惲好
餎是餎的繁體字。是多音字。 gē 另見le 餎瘩gēda 麵疙瘩。
一種麵食 餄餎 是中國北方最常見的麵食吃法之一。傳統的做法是用一種木頭做的“床子”,架在鍋臺上,把和好的面(經常餄餎用的是蕎麵)塞入餄餎床子帶眼兒的空腔裡,人坐在餄餎床子的木柄上使勁壓,將餄餎直接壓入燒沸的鍋內,等水燒滾了,一邊用筷子攪,一邊加入冷水,滾過兩次,就可以撈出來,澆上事先用豆腐或者肉、紅白蘿蔔等做好的“噪子”,就可以吃了。餄餎廣泛的流傳在山西,河北,內蒙,甘肅,陝西,寧夏,青海,新疆,河南一帶。
由於其美味可口,香氣逸鼻,在西北各地頗為時尚。
一個食字旁,右邊一個各字,念什麼?
3樓:曉龍修理
是餎字,讀音為:gē 、 le
部首:飠,部外筆畫:6,總筆畫:9,五筆86:qntk,五筆98:qntk,倉頡:nvher
四角號碼:27764 ,結構:左右,電碼:7397,統一碼:9979
筆順編號:355354251,筆順:ノ、フ、フ、ノ、フ、丶、丨、フ、一
釋義:[ gē ]
1.一種食品,用豆麵做成餅形,切成塊炸著吃或炒菜吃:綠豆~。
2.逃跑、逃亡。
[ le ]
1.用餄餎床子(做餄餎的工具,底有漏孔)把和(huó)好的蕎麥麵、高粱面等軋成的長條,煮著吃。也作合餎。
2.麵疙瘩,一種麵食。
漢字演變:
1.合餎 [ hé le ]
用餄餎床子(做餄餎的工具,底有漏孔)把和(huó)好的蕎麥麵、高粱面等軋成的長條,煮著吃。也作合餎。也叫河漏 (hé·lou)。
2.餎餷 [ gē zha ]
一種食品,用豆麵做成餅形,切成塊炸著吃或炒菜吃:綠豆~。3.餎瘩 [ gē dá ]
麵疙瘩。一種麵食。
4樓:小小芝麻大大夢
一個食字旁,右邊一個各字是:餎,讀:[ gē ]或者[ le ]。
餎[ gē ]
一種食品,用豆麵做成餅形,切成塊炸著吃或炒菜吃:綠豆餎。
餎[ le ]
見“餄餎”。餄餎[ hé le ]用餄餎床子(做餄餎的工具,底有漏孔)把和(huó)好的蕎麥麵、高粱面等軋成的長條,煮著吃。也作合餎。
5樓:包詏頸
“餎”的繁體字。
1、gē 。餎瘩,一種麵食。
2、le 。餄餎,一種煮著吃的條狀食品,多用蕎麥麵軋成。
馬字旁過來個交念什麼字,馬字旁加個念是什麼字
駁 b 1.傳說中的一種形似馬而能吃虎豹的野獸。2.古同 駁 馬字旁加個念是什麼字 yan四聲 是 驗 的繁體字 是檢查 察看的意思 如 驗收 驗血等。騐 拼音 y n 字義 1.同 驗 那不是字,要不然就是外國的 馬字旁加個交念什麼 駁 b 一種怪獸,類似獨角獸,吼聲如雷,能吃虎豹,出自山海經,古...
食字旁加它是什麼字,食字旁加一個它是什麼字
飠它 是一個字,讀sh sh 這個讀音是根據語音規律摺合出來的。相同的情況還有一個 蛇 字,老派的徐州話裡說sh 因為 蛇 與 啥 同音,徐州還有 啥 長蟲 的習語。飠它 湯 是江蘇徐州特有的早餐名點,傳說起源於彭祖的 雉羹 味鮮香辣,深受人們喜愛。關於飠它湯的得名有一個有趣的故事 乾隆皇帝南巡經過...
食字旁餘是什麼字,“一個食字旁一個餘是什麼字”
餘,就是餘。讀音 y 釋義 字從食從餘。餘 本意為 剩下的 食 和 餘 聯合起來表示 用餐後剩下的食物 本義 吃剩的食物。餘 同 餘 簡體 用 餘 意義可能混淆時,用 餘 以區分,多見古文。常見於文言文 古詩詞中,以代替 餘 字,其它 如現代文 均簡化為 餘 餘 和 餘 不是 餘 字,僅是古 餘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