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乀檸檬最萌
古代十二時辰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更,是古代人夜間用來計時的單位。 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等於一個時辰.
晝夜時辰
地球自轉一週為一晝夜,稱為「太陽日」,晝夜的形成即由此。其向陽之地面為晝
,背陽地面則為夜。春分以後,日照北半球漸多,因此北半球夜短晝長,南半球則相反
;秋分以後,日照南半球漸多,故北半球晝短夜長,南半球乃相反。
晝夜的劃分方法
中國傳統以十二個時辰來計算晝夜,以子,醜,寅,卯,辰,巳,午,申,酉,戌
,亥十二地支來表示,每時辰分為八刻,又區分為上四刻,下四刻。這樣,每個時辰相
當於現代的兩個小時,如巳時相當於9時到11時。那時候,白天靠測量太陽的影子,夜晚
用漏壺(計時工具)滴水測時。但這不是最早的測時法。在這以前,如下表的俗稱所反
映的情況。表內的俗稱,是指十二時辰在古代的一種通俗叫法。這種俗稱,就是中國古
人藉助一些自然特徵和生物特徵來計時的。「雞鳴」「人定」,藉助於半夜雞叫和人入
夜睡覺的特徵。「食時」「晡時」,藉助吃飯時刻表示時間。古人一日兩餐,早飯在日
出以後,隅中以前,所以稱這段時間為「食時」;晚飯在「日昳(太陽偏西)以後,日
入以前,所以稱這段時間為「晡時」。其餘八個時間以太陽位置為主要特徵來命名的。
由於季節的不同,具體的時間差竟達兩小時,因此後來被十二地支計時所替代。
另外,還有報更(又叫打更)的計時法。把夜間分為五更:相當於現代的
晚上7點到9點為一更,9點到11點為二更,午夜11點到1點為三更,凌晨1點到3點為四更
,凌晨3點到5點為五更。
2樓:匿名使用者
根據沙漏來掌握時間.一漏沙漏下去多少,就代表多長時間.看過漢武大帝沒有?上面就演到了這個.
古代沒有鐘錶,那人們是如何看時間的?
3樓:吃瓜群眾你是嗎
在現在我們看時間很方便,可以看手錶,也可以看手機,古代人沒有這些智慧的東西,但是他們也有他們的妙招。
一開始人們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都是看太陽來判斷時間點的。在古代一炷香大概就是兩刻鐘,而且非常容易操作,並且便宜,所以他們經常用這種方式簡單計算時間。
後來人們發明了一種時間儀器—日晷,這個東西是利用太陽投射在地上的影子來作測定和劃分時間的,就是用一個圓圓的石頭,並且上面劃分好了時間刻度,在石頭的中間立一條棍子,太陽照在木棍上,木棍的影子在哪個刻度上,就是幾點了。
還有一個東西叫做圭表,這個東西的原理也是依靠太陽的影子來判斷時間的,是把一根杆子立在地上,在正午的時候測量它的影子的長度,以此來判斷時間和節氣。還有一個特別有名的東西也可以用來判斷時間,那就是東漢天文學家張衡所制的渾天儀。
是由渾儀和渾象兩部分組成,前者是測量天體球面座標的,後者是用來演示天象的。其實就是利用齒輪和水力帶動渾象繞軸旋轉,這樣渾象每轉一圈就相當於天體自轉一圈,也就是一天過去了,而渾儀則有日和月兩個環,同樣使用水力轉動渾象,渾象每轉一週,日環就會轉1/365周,也就是說等日環轉了一週也就是一年,這樣不僅可以判斷一天是否結束了,還可以判斷一年是否結束了。可以說古人的智慧真的是博大精深,簡直是太佩服古人了。
4樓:啊洋
古代雖然沒有鐘錶,但是,多年的祖輩經驗,也讓他們能夠知道時間,比如說日冕等。
5樓:
以前絕大部分應該是根據太陽的位置來知道大體時間的,有些重要場所在後來才會用到沙漏等計時器。
6樓:那就
古代沒有鐘錶,但他們大部分都是通過太陽來看時間,或者古代有專門敲鐘的,會說到幾點到幾點了,還有的會燒香來測試通過了幾個時辰。
7樓:樓上老易
根據天上的太陽位置來判斷的,古代的時候時間分為12個時辰,一般用那個來計算時間。
8樓:啊罷哈哈哈
古時候人們把一晝夜分成了十二個時辰,一時辰就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十二個時辰分別是子時、丑時、寅時、卯時、辰時、巳時、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戌時、亥時。
9樓:笑飲孤鴻
古代沒有鐘錶,人們是通過日軌看時間的,通過太陽光,改變指標的方向來看時間,
10樓:驚鴻壹面
古代有種東西叫做日晷,它可以根據太陽日照的變化來看時間,還有古代不是也有打更的。
11樓:小玉聊社會
他們有很多種方法,有一種就是專門找一個打更的人告訴他們時間,他們用燃燒一炷香的時間來計算時間
12樓:小陳閒談文化
根據太陽的照射,把一些家裡固定的建築物照射的影子來判斷時間,時間不是很明確。
13樓:少奶奶
古代雖然沒有中表,但是他們也有自己判斷時間方法,而且也有那種打鐘人,他們也會提醒你。
古時候沒有鐘錶看時間,他們是如何知道具體時間的?
14樓:小小萃
一、 古代人們是沒有鐘錶來看時間的,所以他們看時間是也有他們的一套辦法,那麼所看時間就選用日來看時間,日晷是一個圓形的實盤,實盤中間有一個特別長的針,實盤的表面刻上12個時辰的名稱,通過不同時間太陽照射的不同位置來計算時間。
一般人家是沒有日晷的大戶人家才會出現,或者是一個村子只有一個日晷,所以看時間他們不是特別的方便,普通人家都是用燒錄來計算時間的,其實日晷他也有一個弊端,他只有晴天才可以使用,如果到了陰天他是沒有辦法使用的。
二、 其實普通人家使用的漏壺就是古時候一種計時的工具,它是分為上下兩部分的印,部分叫做播水壺和受水壺,受水壺只有一個而播水壺是可以有兩層或者是4層的,每層的播水壺都有一個小孔可以往下滴水,滴下來的水會流到手水壺的湖裡,所以受水壺裡面有一個箭,箭身上刻有數字,隨著從播水壺裡滴下來的水越多立箭就會往上升根據他的這個刻度來計算時間。
三、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點燃時辰香,也就是我們在影視作品看到的,裡面的香就是計算時辰的香,然後點完後下來的時間就是計算時辰的,所以沒有日晷和漏壺的時候用來是最方便的。
在古代根本沒有像我們所使用的手錶和鬧鐘之類的時間的東西,所以在看時間的時候就要想各種各樣的辦法來判斷時間,有的人還可以根據太陽的影子來判斷時間。
15樓:匿名使用者
現代人的生活,時間都精確到了秒,可謂是分秒必爭。時間,已經成為了現代人生活中最重要的概念。手機、手錶、時鐘,看時間非常簡單,極大的方便了人們。
即使在沒有鐘錶的古代,時間依然是非常重要。比如念著「天乾物燥,小心火燭」的更夫,打更其實就是報時。晚上七點打「落更」,「二更」為晚上九點,「三更」為晚上十一點,「四更」為凌晨一點,「五更」為凌晨三點。
不過在古代,沒有鐘錶,更夫是怎麼看時間的?
其實,古人雖然沒有鐘錶,但是也有著自己的計時儀器,除了通過沙漏、燃香等來計時,古人還發明瞭日晷、漏刻、水運渾動儀、水運儀象臺等。這些計時器相輔相成,與時俱進,為古人提供更為準確的時間,也是後來鐘錶的雛形。
最早的計時工具:日晷
日晷,又稱「日規」,是最早的計時工具之一。日晷通過太陽投影的移動方向來確定並劃分時刻。當太陽照過來的時候,指標的影子會映在面上,當太陽東昇西落的時候,影子就會不斷轉動,這樣人們就可以根據影子的轉動來計錄時間。
日晷由晷面和晷針組成,晷面上刻有刻度。日晷有水平式日晷、赤道式日晷、子午式日晷以及卯酉式日晷等。
應用最廣的計時器:稱漏(漏刻)
雖然日晷的使用非常簡單,通過「立竿見影」就能讀時,但是侷限性也不小,沒有太陽的陰雨天就沒辦法看時間了。為了克服日晷的侷限性,古人又發明了漏刻來計時。
漏刻,漏是指帶孔的壺,刻是指附有刻度的標尺。漏刻由漏壺和標尺構成。漏壺用於洩水或盛水。
標尺用於標記時刻。它的原理是利用水從漏壺中滴出,水位下降,壺中的箭刻也下降,從而確定時間;或者滴水進壺中,水位上升,箭刻上升來指示時間。
工藝先進的計時器:水運儀象臺
雖然漏刻是古代應用最廣的計時器,但是漏刻也有著侷限性。水容易受到溫度和空氣溼度影響,這些引數的改變都會影響記錄的精度。後來的古人又發明了更先進更緊密的水運儀象臺。
水運儀象臺由北宋著名天文學家蘇頌與天文儀器製造家韓公廉合作製造,是一部集觀測天相、計時和報時功能於一身的機械天文計時儀器。外形上狹下廣,共分三層,頂部裝有渾儀,第二層設有渾象一座,第三層設有動力驅動裝置及報時系統。三個層次之間相互連線,通過兩級洩水壺提供動力,不僅可以自動計時、報時及演示天象,而且可以驅動渾儀自動跟蹤天體,以便觀測。
看到這些古代緊密的計時儀器,不得不歎服古人的智慧與創
16樓:
古代的人是看太陽來決定時間的,也有些老人說,古時候人們看時間的時候是聽公雞打鳴來決定時間的。
17樓:啦啦啦啦小樂
之前我聽他們說過,是通過天氣的變化來看的,比如看太陽的位置就能知道是幾點,的確是這樣的。
18樓:
古代有那個計時的一個工具,好多**上都有那個,就像一個大磨盤上面放了一根針。
19樓:
他們都看物體的影子,就是太陽照射到物體的時候會流出影子,他們來憑這個分辨時間。
20樓:倔強小樂兒
他們主要是通過看太陽,如果陰天的話估計就是靠猜了,因為看不到太陽。
21樓:呆呆聊雜談
古人可聰明瞭,古人什麼都能發明出來,**一樣,還有造紙術啊,看看時間不太簡單了
22樓:
最早最早的時候他們是沒有時間概念的,後來從漢朝的時候有計時工具了。
23樓:月月月月
他們都是看太陽的,而且他們的時間估摸的特別的準確,只要看一眼太陽,就知道是什麼樣的時辰。
時間是怎麼過去的,以前的時間是怎麼計算的
時間只是一個概念,用來使原本不能量化的時間量化的,所以就是這樣過去的 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時間是流水,在你不經意間,就悄悄地跑掉了。因為我們看到的都是過去的 以為光的傳播也是要時間的 所以我們是生活在在現在 去看著過去 所以時間就被定義成為過去的了 你來不及眨眼就過去了 how time fl...
古時人們是怎麼表達幾月幾日的?比如說八月八日,古人是怎麼表達的?不是直接說八月八日,因為這是公
古代是按農曆的 初一到三十,說法就是八月初八,如果是初十以後直接說八月十一,如此類推,少了一個 日 字 某某年 就是天干地支 幾月初幾或者 皇帝的年號多少年幾月初幾 古人表示日期的方式除了普遍地用干支來表示以外,就是用某月某日的方式。但是我想古代應該用的是 農曆 表示日期的方式應該是 幾月初幾 如 ...
現在人們都會英語,很久以前的英漢互譯怎麼來的呢?誰發明的?研
偶有這樣的經驗 完全不會一種語言 但是生活在那個國家很久很久 在具體的環境裡版 反覆聽到某一些話權 基本上可以猜到那些話的意思 時間更久了以後 就慢慢地會說 甚至時間更久了以後 有一些情況 外語裡有些詞表達的意思 只會用外語說 在漢語裡反而找不到對應的詞來表達 而且別說是人了 動物也會對人類的語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