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水調歌頭可以看出蘇軾是什麼樣的人

2021-08-16 13:40:33 字數 5178 閱讀 6366

1樓:匿名使用者

作者複雜有矛盾的思想,作者懷有遠大的政治抱負卻不得施展,但是他沒有陷在消極悲觀的情緒中,旋即以超然達觀的思想排除憂患,終於表現出對人間生活的熱愛

2樓:穆子說

詞的小序寫道:「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蘇軾此詞作於2023年中秋,此時正是王安石**變法高潮時期,作為反對派的領袖人物,蘇軾在政治上是壓抑的。此時蘇軾也由人間天堂的杭州調往「苦寒之地」的密州。政治上想有所作為,卻處處受排擠,想抽身世外,一顆憂國憂民之心又欲罷不能,唯一的弟弟也遠在濟南,中秋之夜只能望月興懷。

然而東坡就是東坡,本應是一首傷懷之詞,東坡寫來卻清空曠放、磊落颯爽。

兼懷之人子由便是被稱為與蘇軾為「雙子星座」的小蘇蘇轍。兄弟二人情濃於血,蘇轍也是蘇軾唯一時時不能忘懷的人。

從此詞可以讀到的蘇軾的為人是:心憂天下卻又有心無力的無奈,無奈化為清曠一問、與月同清;記掛兄弟卻又山水阻隔的憂鬱,憂鬱變為舉杯遙祝、千里寄懷。

3樓:匿名使用者

水調歌頭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水調歌頭是蘇軾四十一歲中秋節時懷念弟弟蘇轍而做的詩,當時蘇軾與其**由已經六七年不見了。蘇軾當時正任密州知府,官場失意.全篇充滿蘇軾貫有的浪漫主義色彩,一首被廣為流傳的中秋節詩歌.

這首詞是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時所作。這一時期,蘇軾因為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展轉在各地為官。他曾經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會。

到密州後,這一願望仍無法實現。這一年的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與胞弟蘇轍分別之後,轉眼已七年未得團聚了。此刻,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於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

詞前的小序交待了寫詞的過程:「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很明顯,這首詞反映了作者複雜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說明作者懷有遠大的政治抱負,當時雖已41歲,並且身處遠離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對現實、對理想仍充滿了信心;另方面,由於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實現,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對現實產生一種強烈的不滿,滋長了消極避世的思想感情。不過,貫穿始終的卻是詞中所表現出的那種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容易啟發人們的藝術聯想。一鉤新月,可聯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輪滿月,可聯想到美好的團圓生活;月亮的皎潔,讓人聯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類多少美好的憧憬與理想!

蘇軾是一位性格豪放、氣質浪漫的詩人,當他抬頭遙望中秋明月時,其思想情感猶如長上了翅膀,天上人間自由翱翔。

4樓:匿名使用者

念家,負責,愛國,有情有義之人

5樓:紅樓迢迢

蘇軾這位詩人我很喜歡,一直欣賞他的才情,這首是寫出了他的憂愁,和有心無力的苦情。

水調歌頭表達了蘇軾怎樣的人生態度

6樓:紫涵小仙

水調歌頭抒發了蘇軾對人生的感慨。這首詞反映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積極的處世態度終於戰勝了消極「遁世」的念頭,表現了他曠達的胸懷和樂觀情致的一種人生態度。

蘇軾一生佳作無數,《水調歌頭》就是代表作中的代表作,是整個中國歷史上中秋詞的最高傑作,其中展現了蘇軾對於親人的思念和他對於離人的祝願,所蘊含的超然的、積極的處世思想值得所有讀者學習和借鑑。

蘇軾水調歌頭

蘇軾一生名作眾多,其中最出名的當屬《水調歌頭》,這首詞流傳甚廣,是中秋思親的巔峰之作,有人稱之為「此詞一出,於詞盡廢」。

蘇軾《水調歌頭》畫作:

這首詞是蘇軾在密州做知州的時候寫的,當時他因為和變法的王安石政見不合,所以一直顛沛流離,不能和親人團聚,當時正值中秋佳節,思念親人的情緒湧上心頭,加之酒興正酣,於是詩興大發,潑墨揮毫,寫下了這一千古絕唱。這首詞反應了蘇軾當時的心理掙扎,一來蘇軾仕途不順,一直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所以就產生了尋仙問道、消極出世的思想。二來蘇軾依舊有著足夠的信心,對於自己的才能,對於現實有著樂觀向上的積極態度。

月亮一直以來都是人們抒情時常用的景物,當是時,蘇軾喝了點小酒,抬起頭來看到園園的月亮,想起了今天是中秋啊,於是思緒翻飛,就像是插上了羽翼一般,自由自在的翱翔在天地之間。

蘇軾水調歌頭賞析:

蘇軾是一個性格豪放、爽朗不羈的詩人,全詞的上片,寫自己賞月和產生的遐想,開局便用「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先是以問開局,然後又自比為老天的好友,其中豪情可想而知。緊接著蘇軾丟擲了自己的問題「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引發了讀者對於時空奧祕的思索,疑問不得解,就產生了自己「乘風歸去」的心思,此時的蘇軾自比謫仙,這一方面是因為蘇軾自視甚高,而且對於宇宙時空的奧祕很是好奇,另一方面是因為現實的不如意,仕途不順、親友分離,讓蘇軾產生了一探天宮的心思。之後急轉而下,「高處不勝寒」體現了蘇軾心裡的猶豫,顯現了蘇軾心中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顯示出了他闊達的胸懷。

下片借景生情,寫月光照到了房內無眠的人,月亮如此的圓,但是自己確實形單影隻,不禁悲從中來。但是這怎麼能怪罪到月亮上呢,更顯出孤身一人的愁思。但是蘇軾畢竟是蘇軾,他的闊達讓他很快從悲傷中走了出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闡述了自古以來的至理,也含蓄的表達了他對於未來的無限期待,說明了既然月有圓的時候,人自然也會有團聚的時刻。

最後兩句更是畫龍點睛,表達了蘇軾對於天下離人的祝福,和對於時空的思考。

蘇軾的《水調歌頭》是他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也是蘇軾人生歷史的一個縮影,蘇軾從一個被貶謫的**賞月思親的角度出發將整個詞昇華到了對於宇宙人生的思考上,全詞將個人的哀愁和超脫於情感之上的樂觀情緒相結合,展現了蘇軾豪放曠達的風格特色。

7樓:所才肇項

表達了作者厭倦官場的傾軋,想脫離塵世的理想,還有一種曲高和寡、高處不勝寒的慨嘆。同時表現出蘇軾心胸豁達,不以己悲,笑對人生的態度。一句「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時古難全」,表現出作者對自己政治上的失意已能泰然處之,最後一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更是表現出作者不抱怨自己的際遇,而是站在更高的層面,希望每個人都能丟開得失,笑對明月。

8樓:逍遙派掌門

這首詩圍繞中秋明月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尋之中,反映了作者複雜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現出作者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詞作上片反映執著人生,下片表現善處人生。

水調歌頭 蘇軾 當時寫作背景

9樓:

1、寫作背景

這首詞是公元2023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時所作。詞前的小序交待了寫詞的過程:「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

作此篇,兼懷子由。」蘇軾因為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輾轉在各地為官。他曾經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會。

公元2023年(熙寧七年)蘇軾差知密州。到密州後,這一願望仍無法實現。公元2023年的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詞人與胞弟蘇轍分別之後,已七年未得團聚。

此刻,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於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

2、原文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序)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qǐ]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10樓:匿名使用者

水調歌頭是蘇軾四十一歲中秋節時懷念弟弟蘇轍而做的詩,當時蘇軾與其**由已經六七年不見了。蘇軾當時正任密州知府,官場失意.全篇充滿蘇軾貫有的浪漫主義色彩,一首被廣為流傳的中秋節詩歌.

11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詞是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時所作。這一時期,蘇軾因為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展轉在各地為官。他曾經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會。

到密州後,這一願望仍無法實現。這一年的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與胞弟蘇轍分別之後,轉眼已七年未得團聚了。此刻,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於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

詞前的小序交待了寫詞的過程:「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很明顯,這首詞反映了作者複雜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說明作者懷有遠大的政治抱負,當時雖已41歲,並且身處遠離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對現實、對理想仍充滿了信心;另方面,由於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實現,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對現實產生一種強烈的不滿,滋長了消極避世的思想感情。不過,貫穿始終的卻是詞中所表現出的那種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

12樓:匿名使用者

作者蘇軾懷念自己的親弟弟蘇轍下而寫的一首懷念親人的詩歌。

13樓:匿名使用者

與朋友乘酒作興的時候寫下的

蘇軾是什麼樣的人?

14樓:球球

蘇軾是一個敢於創造的人,也是一個重視發現和培養人才的人。

蘇軾的創造性活動不侷限於文學,他在書法、繪畫等領域內的成就都很突出,對醫藥、烹飪、水利等技藝也有所貢獻。蘇軾典型地體現著宋代的文化精神。從文學史的範圍來說,蘇軾的意義主要有兩點:

首先,蘇軾的人生態度成為後代文人景仰的正規化:進退自如,寵辱不驚。由於蘇軾把封建社會中士人的兩種處世態度用同一種價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處變不驚,無往而不可。

當然,這種正規化更適用於士人遭受坎坷之時,它可以通向既堅持操守又全生養性的人生境界,這正是宋以後的歷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其次,蘇軾的審美態度為後人提供了富有啟迪意義的審美正規化,他以寬廣的審美眼光去擁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觀,到處都能發現美的的存在。這種正規化在題材內容和表現手法兩方面為後人開闢了新的世界。

蘇軾在當時文壇上享有巨大的聲譽,他繼承了歐陽修的精神,十分重視發現和培養文學人才。當時就有許多青年作家眾星拱月似的圍繞在他周圍,其中成就較大的有黃庭堅、張耒、晁錯之、秦觀四人,合稱「蘇門四學士」。再加上陳師道和李廌,又合稱「蘇門六君子」。

此外,李格非、李之儀、唐庚、張舜民、孔平仲、賀鑄等人,也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蘇軾影響。由於蘇軾的成就包括各種文學樣式,他本人的創作又沒有固定不變的規範可循,所以蘇門的作家在創作上各具面目。黃庭堅、陳師道長於詩,秦觀長於詞,李廌以古文名世,張、晁則詩文並擅。

同時,他們的藝術風貌也各具個性,例如黃詩生新,陳詩樸拙,風格都不類蘇詩,後來黃、陳還另外開宗立派。

從回憶母親裡邊可以看出朱德是什麼樣的人

我覺得應該是一個非常好的人吧我覺得他們憑著思想品質的還有吃苦耐勞的精神都是比一般人都都好的 而從回憶當中的話,那麼其實我覺得 他應該是一個呃非常善良,同時非常聰明的這樣一個人,同時他也是一個領導者。住得是一個孝敬的人,感恩的人,懂得出出寧母親的人,也可以看出他是為了國家,為了人民的利益。而捨棄一切的...

從外表可以看出人是什麼樣的嗎?你們覺得我是個什麼樣的人

長相可以的,臉上有點瑕絲。感覺性格應該開朗大方吧,我一個同學性格就這樣 你很漂亮,敢愛敢恨,注重內外兼修,缺乏點熱情與活力,應積極一些。微笑,僅作參考 外表不是能證明一個人怎樣,這不能看出什麼,只能看到性別 沒心沒肺的大姐姐,心胸開闊,性格爽朗 你的性格有點內向,心腸比較好 我感覺她很溫柔。倒是有點...

蘇軾的《水調歌頭 中秋》的全詩內容是什麼

蘇軾 水調歌頭 中秋 雅坤誦讀。蘇軾 水調歌頭 中秋 詩句全文 蘇軾 水調歌頭 中秋 詩句全文如下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