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以前好像沒有棉花,窮人靠什麼禦寒

2021-10-11 15:14:06 字數 4581 閱讀 1220

1樓:雪村千鶴

宋朝以前有棉花,

只是棉紡織技術跟落後罷了。

2樓:夢之tsubasa翼

棉花推廣以前,一般就用麻織品和動物皮毛禦寒。

3樓:朝辭白帝彩雲間

棉花前面的紡織原料是絲麻,在棉花出現之前,被子便是用絲麻做的.

中國古代的絲麻棉

自夏、商、週三代以來約四千年的中國文明史中,人們的衣料大致在前三千年以絲麻為主,後一千年逐漸轉變為以棉花為主.當然,現代又興起了人造纖維,則不在本文介紹之列.

自三代至唐宋的三千三百年間,中原大地除栽種粟、麥、稻等糧食作物外,主要是栽種桑、柘、**、苧麻等.白居易《秦中吟·重賦》詩說:「厚地植桑麻,所用濟生民.

」[1]隨著人口的繁衍,土地的墾殖,處處有綠廕庇野的桑樹和柘樹,此處景象,今日已不易設想,更無以復原了.

絲麻不僅作為紡織品的原料,麻可以製作麻繩之類,絲絮是製作被褥、冬服等的原料.《重賦》詩描寫「官庫」內「繒帛如山積,絲絮似雲屯」,[2]官府向民間徵收大量絲綿,即是供**、軍人作冬服之用.李白《子夜吳歌》說:

「明朝驛使發,一夜絮徵袍.素手抽針冷,那堪把剪刀.裁縫寄遠道,幾日到臨洮?

」[3]就是生動地描繪一個女子為征夫趕製冬袍之情景.古時所謂布,一般是指麻布,人們用「布衣」一詞形容平民百姓,是因為窮人穿不起絲織品,只能以麻布蔽體.杜甫《北征》詩說:

「床前兩小女,補綻才過膝.海圖拆波濤,舊繡移曲折,天吳及紫鳳,顛倒在短褐.」[4]反映在安史之亂時,其家生計艱窘,不得不將舊剩的高貴刺繡絲織物,補衲麻織短褐.

陸游《霜風》詩說:「十月霜風吼屋邊,布裘未辦一銖綿.」[5]另一《泛舟過金家埂贈賣薪王翁》詩說:

「軟炊豆飯可支日,厚絮布襦聊過冬.」[6]反映當時尚可飽暖的生活水平,是麻布作面料的絲綿冬服.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說:

「布衾多年冷似鐵,驕兒惡臥踏裡裂.」[7]這是指絲綿為絮的麻布被,因使用多年,「驕兒惡臥」,已喪失保暖作用.宋徽宗時設居養院,類似今日之養老院,規定八十歲以上老人「夏月支布衣,冬月衲衣絮被」,即「布絮衲被」.

有一位一百零一歲的老人鹹通「冬月給綿絹衣被,夏單絹衫袴」,[⑧]作為特殊優待.

自秦漢迄唐宋一千五百年間,絲麻維繫著數千萬,甚至上億中國人的衣著、被褥等生活必需.當時固然有衣不蔽體者,但也有浪費綾羅綢緞,用之如泥沙不惜者.兩者相抵,尚有部份絲綢經海路和陸路出口,馳譽古代並不發達的國際市場.

絲麻自給有餘,這在技術落後的古代絕非易事.正如司馬光所說:「蠶婦育蠶治繭,績麻紡緯,縷縷而積之,寸寸而成之,其勤極矣.

」[9]我們緬懷燦爛華夏古文明時,就絕不應當忘卻成千上萬史冊中無名的農婦們的勞績,她們也同樣是古文明的支柱.

古代主要是男耕女織式的自然家庭經濟,全國的絲麻總產量決不可能有官府的統計數字.列入官府統計者,只有賦稅和財政收支.漢武帝時,曾一次「均輸帛五百萬匹」,[10]這正反映了當時絲織品產量之多.

宋英宗時,主管財政的三司使蔡襄上奏,說一年內通過和買、徵稅等途徑,共收入絲麻織品8,745,535匹.[11]宋朝沿用後周之制,規定繳納官府者,一匹紬絹幅闊2尺5分,重12兩,長42尺.[12]依1宋尺為31釐米計,約摺合113,866,866米.

宋朝官府的布帛主要供軍隊和**之用,北宋中期,禁軍將士平均每年春冬發放紬絹6匹,綿12兩,[13]6匹紬絹約摺合78米.南宋有軍士每年發放絹4匹和2匹的記錄,約摺合52米和26米.因為絲織紬絹不耐穿,必須每年發放.

北宋人口最多時約有1億.按1億人的衣裝、被褥、帳幔等用品估計,還須考慮到部份絲綢出口,人們的衣裝盛行寬體,衣料的使用並不經濟等情況,將絲麻織品依平均每人每年消費2匹估算,則絲麻織品總產量為26·04億米.

但是,光是以紡織品尚不足以包括古代絲麻的總產量,另的絲綿之類,是不能不估計的.宋神宗時,官府兩稅收入中有絲綿一項,為5,850,356兩,[14]按16兩為1斤,1宋斤約合0·6公斤估算,約摺合219噸.若以1億人口,每人平均每年耗費絲綿4兩的保守估計,絲綿年產量亦須1·5萬噸.

棉花古稱木綿、吉貝等,最早在新疆、雲南、海南等地種植.至元明時代,棉花逐漸部份取代絲麻,成為中國重要的天然纖維作物.近年來,著名學者漆俠先生著有《宋代植棉考》,[15]指出宋朝閩廣地區廣泛種植木綿,吉貝布的生產已不限於海南島,到南宋時,兩浙和江南路的植棉已有推廣的趨勢.

此文對內地植棉業發展始於元代之舊說,有所突破.本文在此基礎上另外補充若干史料.

早在宋太宗時,據《宋會要》食貨37之2,令川陝各州罷織各種精緻絲織品上貢,「只織買綾、羅、紬、絹、駞布、木綿等」,可知西川已有棉布生產.北宋末年亡遼後,宋金兩國商定每年向金輸納歲幣,《三朝北盟會編》卷16《北征紀實》載:「虜人每喜南貨,故雖木綿亦二萬段.

」後宋金對峙時,據《宋會要》食貨38之41記載,「虔(州)布、木綿」等都是南方對北方的一項重要**物資.宋高宗時,葉夢得上奏說,「朝廷見收買木綿、虔布萬數不少」,「木綿系福建路出產,虔布系江西路出產」.[16]樓鑰《攻愧集》卷112《北行日錄》下記載宋使赴金,「如木綿之類,覆載至汴京」.

《永樂大典》卷5343《三陽志》載廣東路連州韓山書院廩田中有「沒官木綿田,稅錢四貫五百足」.這是專門的棉田,並且已納入官府的賦稅徵收,折納稅錢.正如漆俠先生《宋代植棉考》引《元典章》卷24的考證表明,至少在南宋晚期,夏稅事實上已開始輸納棉布.

種植不普遍,是不可能納入官府的賦稅徵收系統的.隨著木棉布的的推廣,自古相傳的麻布即布的概念也發生變化,南宋後期的謝維新說:「今世俗所謂布者,乃用木綿或細葛、麻苧、花卉等物為之.

」[17]

南宋後期的方大琮在一篇《勸織吉貝布》的文章中,提供了有趣的記錄,「吉貝布自海南及泉州來,以供廣人衣著」,「泉亦自種收花,然多資南花」.福建人依靠廣東路生產的棉花織布,再返銷廣東路.方大琮說,「近聞南婦能繰,能紡以為紗,則織而為布甚易」,「敢勸織婦」,「雖不必仰泉可也」,主張自產自銷,不必仰賴泉州的棉布**.

[18]《永東大典》卷7890《臨汀志》記載福建路汀州的「土產」,「帛之屬」有「綾、紬、布」,而布則有「苧、葛、蕉、麻、綦花、吉貝」六種.趙汝回《送盧五方春分教端州》:「中州近年栽木綿,春寒秋熱氣已偏.

我心憂國身甚便,編排失手安足言.敵窺淮漢蹂兩川,君相不得髙枕眠.古人度嶺悲南遷,今人度嶺如登仙.

」[19]也同樣反映了棉花栽種區的北移.

宋代木綿已開始成為絲麻之下的第三位天然纖維作物,但產量尚少,故被人們視為稀珍.南宋陸游《家居》詩說:「黎布敵純綿.

」他在詩下自注說:「客有遺黎布者,甚輕暖.」[20]當時海南島黎族婦女善織棉布,便稱「黎布」.

棉布自然比絲綢保暖,其實卻不敵「純綿」.他的另一《天氣作雪戲作》詩說:「奇溫吉貝裘.

」[21]其實,依今人的穿著感受,棉花袍不如絲綿袍輕暖舒適.陸游的詩還是印證了一句老話,物以稀為貴.

宋代木綿在日益推廣的情勢下,自然也被做成各種用品.蘇籀《閩中秩滿》詩說:「徑從南浦攜書笈,吉貝裳衣皁帽帷.

」[22]北宋蘇軾《金山夢中作》說:「江東賈客木綿裘.」[23]其弟蘇轍《益昌除夕感懷》詩:

「永漏侵春已數籌,地爐猶擁木綿裘.」[24]北宋和南宋之交的張元幹詩《和楊聰父聞雨書懐》:「回思風雪圍爐夜,何處聯裘擁木綿.

」[25]朱熹在信中說,「借請餘錢卻還,盡數為買吉貝,並附來」,「但吉貝早得,御冬為幸耳」.[26]這也應是指用棉花袍禦寒.金朝中期進士樑仲新《江天暮雪圖》詩:

「南雪不到地,霏霏滿竹樓.沙河燈市裡,春在木綿裘.」[27]上引史料都是指冬季的棉花袍.

樑仲新作為北方人,在為南方雪景圖題詩時用「木綿裘」一詞,足見棉花袍已有某種普遍性.背子是宋時流行的衣裝,宋徽宗時的《宜州乙酉家乘》就記載有「吉貝背子」.蘇轍流放嶺南時的詩作說:

「欠伸吉貝重衾裡.」[28]張鎡《曉寢喜成》詩:「木綿衾暖足慵移.

」[29]可知已有棉花作被絮者.南宋初鄭剛中詩《有客致木綿椅坐為山齋之用》:「臨溪汲水下藍碧,為染吉貝包木綿.

長針引線作方衲,軟暖厚薄無一偏.」另有《客至木綿坐已為長韻又成四韻》詩:「就溫嫌冷性同然,況是冬深凜冽天.

莫訝塵生楊綰席,都縁坐少席文氈.感君四坐平分暖,為我長針細衲綿.」[30]這是用木綿做椅墊.

總之,宋、元、明三代實為棉花取代絲麻之過渡期.東漢時的《說文解字》尚無「棉」字,隋代《廣韻》卷2的仙韻下始有「棉」字,釋義為「棉也,又木綿樹名」.木綿樹是一種樹,與棉花完全不同.

如前所述,宋代一般稱棉花為木綿或吉貝,但如《鐵圍山叢談》卷5也稱「木棉布」.由於古書經後人輾轉傳抄或翻刻,或有竄改,故「木棉」與「木綿」兩詞開始通用的時限不易確定.元明仍舊行用「木綿」一詞,如《至元嘉禾志》卷6,《農桑輯要》卷2,王禎《農書》卷36等都稱「木棉」,成廷珪《居竹軒詩集》卷2《夜泊青蒲村》有「蘆花紉被暖如棉」之句.

此後「棉」字逐漸取代了古詞「木綿」.生活在明朝前半期的丘浚《大學衍義補》卷22說,在元初,植棉業推廣至陝西,「至我國朝,其種乃遍佈於天下,地無南北皆宜之,人無貧富皆賴之,其利視絲枲蓋百倍焉」.

在西方歷史上,曾出現棉花排擠羊毛和亞麻的情況.這是植棉所需勞動量少,**低廉之故.有人甚至認為,棉花是近代文明的奠基石之一,因為使世界為之改觀的工業革命,即是從棉織業發軔的.

中國出現棉花排擠絲麻的情況,其時間也較西方為早,除了相同的原因外,棉織品比絲織品堅韌耐穿,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丘浚稱植棉之利「視絲枲蓋百倍」,雖為誇張之詞,卻不無道理.

絲麻與棉花易位可能是更晚的事,此後中國絲綢產量銳減,產區狹小,已不能恢復古代之盛觀.宋時棉花和棉織品尚為稀世之珍,自明以後,絲綿和絲織品反而成為稀世之珍.所可慶幸者,曾作為中華古文明重要標誌之一的絲綢,衰而不失傳,至今仍作為一種名貴的衣料,行銷於國內外,享譽全球.

(原載臺灣《歷史月刊》第39期)

宋朝有沒有姓夏的丞相,宋朝有沒有一個姓夏的丞相

夏竦 985 1051 北宋大臣,古文字學家 文學家。德安縣 今屬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 車橋鎮 原白水街鄉 長慶村人。夏承皓次子,派名文喬,字子喬,行 hang 第十。生於北宋太宗雍熙二年乙酉 公元985年 太宗至道丙申年 公元996年 拜進士姚鉉為師,為水賦,姚鉉認為 可教矣 北宋真宗景德甲辰年 即...

宋朝為什麼沒有高水平的農民起義,為何宋朝沒有爆發全國規模的農民起義?

因為宋朝跟其他朝代不同,其他朝代都有一個很強勢然後慢慢衰弱的過程,就算短命的秦朝和隋朝都有威震四方的時候,宋朝從建國就受到周邊國家的欺凌,皇帝被抓了遷個都繼續受欺負,這樣的王朝民眾能夠感受到的壓力大部分會來自於外族。有記載的宋朝前後300餘年中經歷了433次農民起義,除了很開明的那幾年其他年份就是一...

我想在網上購物,但以前沒有買過,好像開通網上銀行還要開通支付寶?請問下大家,支付寶是什麼?安全嗎

支付寶是個賬號 你需要去 上申請的 然後帶上身份證 和支付寶賬號 去一般是工行或者建行這些大一點的銀行 申請關聯支付寶賬號 你跟銀行的人說 他們就懂的 網上買東西很安全 至於質量 只能說是一分錢一分貨 總體上還是物美價廉的 只要做足要求的!肯定安全!如果你是新手,那就要學習多點網購知識,防騙知識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