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關注職業教育
山西地域廣闊,南北狹長,因地理環境、氣候差異較大,民間烹飪技法、原材料、口味各不相同,這也決定了晉菜具有極強的地域性。晉菜形成了「四幫一派一菜一點」的地方風味組合,即太原幫、晉南幫、雁北幫、晉東南幫、五臺山齋派及清真菜和麵點。如流行於太原及晉中一帶的太原菜吸收了京、豫、魯、川、滬的烹飪之長;雁北菜烹調以燒、烤、燜、涮等為主,口味偏重,油厚鹹香;晉南菜偏重於辣、鹹,稍酸,擅長熘、炒、燴、氽及湯汁菜;晉東南菜則擅長薰、滷、燒、燜等技法。
晉菜,是以山西為發源地的菜系,基本風味以鹹香為主,甜酸為輔。晉菜選料樸實,烹飪注重火功,成菜後講究原汁原味,擅長爆、炒、熘、煨、燒、燴、扒、蒸等多種烹飪技法,地域特點明顯,風味特色各異。
晉菜名典 雖古猶新
晉菜中的傳統名菜有糖醋魚、鍋燒羊肉、蔥爆柏籽羊肉、拔絲山藥、鐵碗烤蛋、腐乳肉等。山西著名的風味小吃有「頭腦」、刀削麵、拔魚、貓耳朵、莜麵栲栳、聞喜餅等。在調味品中,清徐的老陳醋、代縣的辣椒、雁北的胡麻油、應縣的紫皮蒜均十分有名。
山西面食尤其著名,品種多,吃法別緻,風味各異,成品或筋韌或柔軟,無不滑利爽口,餘味悠長。最奇的是山西面食可以成宴,且從頭至尾不會相同。
2樓:年騫仕
晉菜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積澱,特別是在晉商的帶動下,晉菜眾取所長,體系優異,風行一時,一批晉菜也曾走出娘子關,歷史上晉菜影響勢力強勁,歷史輝煌,曾讓三晉人民引以為榮。晉菜的基本風味以鹹香為主,甜酸為輔。晉菜選料樸實,烹飪注重火功,成菜後講究原汁原味,擅長爆、炒、熘、煨、燒、燴、扒、蒸等多種烹飪技法。
地域特點明顯,風味特色各異。菜點可分為南、北、中三派。南路以運城、臨汾地區為主,菜品以海味為最,口味偏清淡。
北路以大同、五臺山為代表,菜餚講究重油重色。
中路菜以太原為主,兼收南北之長,選料精細,切配講究,以鹹味為主,酸甜為輔,菜餚具有酥爛、香嫩、重色、重味的特點。
還有一種按地域的分法:晉中菜、晉南菜、上黨菜、晉北菜。
晉中菜是以省城太原為中心,兼蓄明清兩代商業較為發達的太谷、平遙、祁縣等地的錢莊、票號等大字號的私家菜餚烹飪技藝,並吸納了其他菜系(主要是魯菜)的烹飪方法,逐步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地方特色菜餚。
晉南菜以臨汾、翼城等地為代表,菜的口味偏重於辣、甜、微酸,擅長的烹飪方法有熘、炒、氽、燴和湯汁菜餚的製作。
上黨菜是以上黨盆地的長治和晉城為代表,菜餚口味與豫菜有些相近,菜餚擅長薰、滷、燒、燜等技法。
晉北菜則以大同、忻州等地為代表,由於地域上的特殊位置,形成了以燒、烤、燉燜、涮等獨特的烹飪方法。口味偏重,油厚鹹香是晉北菜的典型特點。
晉菜名典 雖古猶新
晉菜中的傳統名菜有糖醋魚、鍋燒羊肉、蔥爆柏籽羊肉、拔絲山藥、鐵碗烤蛋、腐乳肉等。山西著名的風味小吃有「頭腦」、刀削麵、拔魚、貓耳朵、莜麵栲栳、聞喜餅等。在調味品中,清徐的老陳醋、代縣的辣椒、雁北的胡麻油、應縣的紫皮蒜均十分有名。
山西面食尤其著名,品種多,吃法別緻,風味各異,成品或筋韌或柔軟,無不滑利爽口,餘味悠長。最奇的是山西面食可以成宴,且從頭至尾不會相同。
山西有哪些美食
3樓:匿名使用者
山西美食的沒事有刀削麵、莜麵栲栳栳、過油肉、貓耳朵、剔尖面等。
1、刀削麵
刀削麵是山西美食最具代表性的名片之一。特色是麵條本身的製作方法:將麵粉和成團塊狀,左手舉麵糰,右手拿弧形刀,再將面一片一片地削到開水鍋內,出來的麵條不像正常麵條一樣細長軟,而是中厚邊薄,形似柳葉,十分有勁道。
2、莜麵栲栳栳
莜麵栲栳栳是是用莜麵精工細作的一種麵食品,因其形狀象「笆斗」,民間叫「栳栳」,是陝西高寒地區著名的傳統小吃。它的製作工藝十分講究,形成美觀和口感完美結合的典型。
3、過油肉
過油肉是山西十大名吃中最著名的傳統菜餚,過油肉在全國多個地方都有,但山西的過油肉加入了山西本地人的口味習慣,具有濃厚的山西地方特色,味道鮮鹹,口感嫩軟,加上山西的醋一起吃堪稱一絕。
4、貓耳朵
山西有貓耳朵這個特色美食,好吃,基本上去山西玩的話,這個美食是不容錯過的,我們在外面吃的貓耳朵和山西本地的貓耳朵差距還是比較大的,那邊的比較正宗。
5、剔尖面
剔尖又稱撥魚、剔撥股,原產地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是流行於晉中一帶的地方傳統經典麵食,簡單說就是「用筷子撥出的麵條」。高手剔出的剔尖,呈中間圓、兩頭尖形狀,用筷子沿盤邊剔面,筋軟爽口,易於消化。配上葷素打滷,吃起來又香又滑十分可口。
4樓:星華
1、刀削麵是一種山西的特色傳統麵食,因其風味獨特,馳名中外。刀削麵全憑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葉,中厚邊薄。稜鋒分明,形似柳葉。
2、莜麵栲栳栳是山西高寒地區著名的傳統麵食小吃,屬於晉菜。"栲栳栳"是用莜麵精工細作的一種麵食品,因其形狀象"笆斗",民間叫"栳栳"。莜麵栲栳栳是山西十大面食之一。
它工藝講究,成形美觀與口感勁道完美結合,加上"羊肉臊子臺蘑湯,一家吃著十家香",便成了地地道道的美食,就連康熙皇帝朝拜五臺山時,也以品此為人生快事。
3、剔尖又稱撥魚、剔撥股,是發源于山西運城、晉中等地,流行於晉、蒙、陝、冀等地的一種傳統麵食。剔尖的製作方便快捷,口感香滑筋道,又容易消化,因而廣受大眾青睞,是山西食中極具代表性的一種。
4、撥爛子,山西特產,流行於晉中地區,是一種粗糧食品。種類較多,有土豆、豆角、圓白菜、槐花等。大都是用饅頭或者麵食經過攪拌,放入鍋中蒸,或油炒後食用,也可以加西紅柿辣醬攪拌後食用。
5、羊雜割,為山西的一種地方小吃。據傳,山西人吃雜割始於元朝,雜割一名是忽必烈之母所賜。羊雜最開始是懷仁的名吃,在雁北一帶小有名氣。
過去懷仁和內蒙人吃羊肉的習慣不一樣,內蒙人只吃肉,而懷仁人卻在羊下水上做了一些文章,創造了一種美食叫"羊雜"。把羊的心,肺、肝、腸、血等洗淨、煮熟切碎、配上花椒、辣椒、鹽、大蒜、蔥、姜等作料,加上一些煮肉湯,做成"羊雜",加上粉條一起吃。現在發展成為山西地方美食。
6、山西油茶健脾暖胃,營養豐富秋冬季節保護腸胃的養生佳品。是冬季節餐桌必備的"暖肚湯" 製作原料為麵粉400克、核桃仁30克、花生仁30克、新疆巴旦木30克、黑芝麻30克、熟白芝麻粉30克、橄欖油40克、或者是牛油40克。油茶,傳統做法是將麵粉用牛油或羊油炒熟,後加花生仁,芝麻,小茴香。
喝的時候可加鹽,亦可加糖,鹹甜隨意,是山西晉中的一種特色小吃。
7、過油肉是山西省最著名的漢族傳統菜餚,起源於明代,原是官府中的一道名菜,後來傳到太原一帶民間,再逐漸傳播至山西其他地區。"過油肉"在江蘇、上海和浙江地區都有,而山西過油肉從選料到製作上都與眾不同,具有濃厚的山西地方特色。色澤金黃鮮豔,味道鹹鮮聞有醋意,質感外軟裡嫩,汁芡適量透明,不薄不厚,稍有明油。
5樓:我是外星人
「天下面食,盡在三晉」,山西面食從遠古走向今天,也從黃土高原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山西面食,不僅是中華民族飲食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飲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山西面食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可以考證的時間算起,至少有2000多年的歷史。以麵條為例,東漢稱之為「煮餅」;魏晉則名為「湯餅」;南北朝謂「水引」;而唐朝叫「冷淘」……。麵食名稱推陳出新,因時因地而異,俗話說嬌兒寵稱多,麵食眾多的稱謂與名堂,正說明山西人對它的重視和喜愛。
山西面食種類繁多,一般家庭主婦就能用小麥粉、高粱面、豆麵、蕎麵、莜麵做成數十種的麵食,如刀削麵、拉麵、圪培面、推窩窩、灌腸等。到了廚師手裡,更被舞弄得花樣翻新,讓人目不暇接。有據可查的麵食在山西就有280種之多。
一般家庭婦女能做幾十種,到了廚師手裡,更是花樣翻新,達到一面多樣、一面百味的境界。
刀削麵剔尖
這是山西人食譜中的精品,有白麵剔尖、高粱面剔尖、雜糧面剔尖等等。白麵剔尖要在特製的鐵板( 俗稱「剔面板子」)上用特製的筷子來剔。高手剔出的剔尖,呈中間圓、兩頭尖形狀,有的用特殊技巧還可剔出寬於鐵板2~3倍的長剔尖來。
技藝在於麵條離鐵板的一瞬間,用筷頭順勢將面拉長,用筷尾快速撥離鐵板。這種麵食操作別致,筋軟爽口,易於消化,配上大炒肉、炸醬、葷素打滷,別具一格。
擦面把和好的白麵按在扁眼擦子上,從擦子漏下掉入開水鍋裡煮熟,配上各種澆頭、打滷食用,這種麵食易咀嚼、好消化,適於老年及牙齒不良的人食用。
揪片面和好後,擀成面片切成一寸多寬的條,用手一片一片揪入開水鍋裡,煮熟後配上各種澆頭食用。這種麵食做法簡單,吃著筋滑。
河漏把和好的面投入特製的河漏床,迫使面從下方均勻的孔內下到鍋裡。待面壓到一定長度,用刀從下方把麵條截斷,煮熟配澆頭或打滷食用。
撥魚把和的很軟的面放在一個帶把面板上,一手端面板,一手用鐵製筷子或木筷子一根一根往下撥入鍋內,如小魚在水裡跳躍。這種面柔軟綿滑,易於消化,配上葷素澆頭或打滷即可食用。
貓耳朵外形酷似貓的耳朵,小巧玲瓏,吃起來有韌性,利口。做法是用白麵、莜麵或高粱面等和好,把面擀成面片。切成小方塊,用拇指按推成薄片,自然捲成貓耳朵狀,如果配以羊肉佐料,味道就更美了。
莜麵栲栳栳
用營養價值極高的莜麵做成的,將面揉精,將小莜麵團一揉、一搓,再往手指上一繞,就變出了一卷卷的莜麵栲栳栳,豎立在籠中蒸熟即成。
頭腦頭腦是太原市特有的一種名早點,為湯狀食品。在一碗湯糊裡,放上三大塊肥羊肉,一塊蓮菜,一條長山藥。湯裡的佐料有黃酒、酒糟和黃芪。
品嚐時可以感到酒、藥和羊肉的混合香味,味美可口,越吃越香。具有滋補、活血功能。每年農曆白露到立春期間,太原市各清真飯店大都有「頭腦」上市。
灌腸是武鄉的夏令小吃,它是用蕎麥麵製成的,營養豐富,性味甘平,有清熱解毒之功能。《本草綱目》載:「降氣寬腸,磨積滯,消熱腫風痛,除白濁白帶,脾積洩瀉。
」特點是色棕明亮,爽口不膩,去火充飢。因此,成為廣大人民群眾最喜愛、最常見的食品之一。
疤餅在晉中、晉南等地有—個古老的風俗,孩子做滿月,外婆家或親朋好友總是提一包酥脆的「疤餅」前去祝賀。這種鬆脆酥香的疤餅,又叫石子餅,用油和麵,將碾薄的麵餅放在爐中已經加熱的石子上,慢火烤熟,形成凸凹不平的疤痕,因而得名。其中繁峙疤餅最為有名。
碗託又名灌腸,是山西的又一風味小吃。分白麵碗託和蕎麵碗託。吃時用刀切成條狀,澆上蒜醋調味,或冷食、或油炒熱吃。
在晉西北保德、河曲、偏關及代縣街頭,隨處可見賣碗託的攤點。平遙、榆次、太原一帶以白麵碗託熱炒居多,俗叫「炒灌腸」。
蕎麵河撈
用溫水加生石灰水和好,上河撈床壓併入開水鍋中,撈入兌好的鹽醋湯水中,澆上羊肉臊子,加點陳醋,香味十分奇特。
豆腐腦又叫老豆腐,系用糖餳起色,加火燒開後,加入溼粉芡,放入泡好的油粉絲,加豆腐腦適量,蔥鹽椒調味。其色澤金紅透亮,質微稠,舀入碗中再加入海米、海帶絲、韭菜沫、胡椒粉,淋點芝麻香油,同時泡食餅饃是山西人喜愛的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