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有哪些民間習俗,過春節有哪些民間習俗?

2022-01-06 07:45:28 字數 3870 閱讀 7704

1樓:季子娛天下

春節的民間習俗有:

1.貼門神。

門神像左右戶各一張,後代常把一對門神畫成一文一武。

2.放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

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3.貼福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

4.貼窗花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

5.貼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

6.貼掛千。

掛千,就是用吉祥語鐫於紅紙之上,長尺有咫,粘之門前,與桃符相輝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為佛前所掛;掛千民戶多用;世家大族用的較少;其黃紙長三寸,紅紙長寸餘,是「小掛千」,為市肆所用。最早的掛千當是以制錢(銅錢)串掛的,與壓歲錢一樣,有壓勝的作用。

7.吃年飯團圓飯。

在北方,有的人家還要供一盆飯,年前燒好,要供過年,叫作「隔年飯」,是年年有剩飯,一年到頭吃不完,今年還吃昔年糧的意思。這盆隔年飯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來煮,北京俗話叫「二米子飯」,是為了有黃有白,這叫作「有金有銀,金銀滿盆」的「金銀飯」。

2樓:社會觀察員劉老師

回答您好,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傳統節日。在夏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新年」。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

春節習俗有掃塵、貼春聯、守歲、 拜年。

掃塵「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貼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樑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守歲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拜年春節裡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鄰那裡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漢族拜年之風,漢代已有。唐宋之後十分盛行,有些不必親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賀。

東漢時稱為"刺",故名片又稱"名刺"。明代之後,許多人家在門口貼一個紅紙袋,專收名帖,叫"門簿"。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於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後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來後來的「賀年片」。

更多7條

3樓:吳三歲朋友

春節民俗有貼年畫、窗花、對聯、貼門神、剪窗花、吃餃子、拜年、猜燈謎、賞燈花、老人還小朋友壓歲錢、守歲等,這些都是古時候流傳下來的。

4樓:勵永思

春節的民俗每個地方都不一樣,比如我們客家人春節一般會年前炸一些肉類或者曾堆及蒸甜板,打掃房子及洗晒被子,年三十會張貼對聯及洗香水樹葉澡。

5樓:劉哇噻

春節的習俗就我們現在已知的,主要就是貼對聯,吃餃子,放煙花爆竹,穿新衣當然還有最重要的就是守歲,如今大部分的春節習俗都是從古時候傳承下來的,但古時候的春節因為技術限制並不會放煙花

6樓:千紙鸖

春節的習俗非常的多,一般有祭祖國際灶神,放鞭炮,掛燈籠,古代時候的春節,非常的熱鬧,也會吃年夜飯,大家會放孔明燈,家家戶戶會掛上燈籠。

7樓:藍藍藍胖子

拜年、貼對聯、發紅包、放鞭炮等。古時候的春節和現在的春節其實都差不多了,畢竟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古時候的就是祭祀、貼春聯這些比較多了。

8樓:123柚子茶

春節的起源是在商時期,那個時候要進行祭祀祖先的活動,祈求明年能夠豐收,從而形成的習俗。受到我們的影響,周圍一些國家也是有慶祝的習俗。 古時候的人們在忙活了一年以後在臘月要準備許多的好吃的,例如年糕,意思吃過以後民年可以萬事如意,年年升高的意思,年糕在北方是有黃米糕,白糕飥等,南方則是有水磨年糕,西南則是糯耙耙。

在明清的時候這是一種在市面上經常**的小食物,北方主要是蒸、炸兩種,而南方還有湯煮等辦法。還有餃子也是必定要準備的食物,餃子的形狀就好像一個金元寶一樣,包住就象徵著包住了好運,包住了福運,吃餃子就象徵著生活是富裕的。春捲也是過春節要準備的美食。

晉代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到了唐宋的時候風氣更甚,皇帝還會把這種食物當做賞賜送給大臣百官,民間的時候也是當作禮品相互贈送的。

9樓:匿名使用者

gfdttf鄰居kujt過氧化苯不錯。吧??!.

春節的習俗,春節有哪些民間習俗

春節過年還有哪些民間習俗

10樓:芬明卓

貼年紅:「年紅」是春聯、門神、年畫、「福」字等過年時所貼的紅色喜慶元素的統稱。過年貼年紅,是中國傳統的過年習俗,增添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並寄予著人們對新年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壓歲錢:給壓歲錢也是年俗之一,年夜飯後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派發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接下來的一年。

放鞭炮:中國民間有「開門炮仗」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以噼裡啪啦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炮竹的原始目的是迎神與驅逐鬼怪。後來以其強烈的喜慶色彩發展為辭舊迎新的象徵符號。

年夜飯:年夜飯,又稱年晚飯、團年飯、團圓飯等,特指歲末除夕的闔家聚餐。年夜飯源於古代的年終祭祀儀,拜祭神靈與祖先後團圓聚餐。

年夜飯是年前的重頭戲,不但豐富多彩,而且很講究意頭。吃團年飯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儀式完畢後才開飯。中國人的年夜飯是家人的團圓聚餐,這頓是年尾最豐盛、最重要的一頓晚餐。

中國幅員遼闊,各地的傳統習俗也或多或少有些細微的差別。除上面這些傳統習俗外,過了大年三十,正月初一還要開始挨家挨戶地拜年,這時候少不了的就是要穿新衣服了~

小編小的時候過年就一定要穿新衣服,從裡到外都要又新又喜慶。聽說穿得喜慶的小朋友壓歲錢都能拿的多一點

當然今年比較特殊,大家如果不能出門拜年的話也可以在自己家裡穿新衣服哦~新年的儀式感還是要有的

看看我們給你準備了哪些新衣服吧~

南方春節的時候還比較冷,室內沒有暖氣,需要穿厚一點。長袖改良旗袍裡面還可以加件保暖內衣,時尚保暖兩不誤

11樓:平凡百度

春節過年還有哪些民間習俗?在春節前。有很多。習俗比如說。27把其殺28把面發。29。掃掃塵。30貼對子。唉。

12樓:

放鞭炮,吃團圓飯,發壓歲錢,還要守歲

春節的習俗有哪些,關於春節的習俗有哪些?

春節習俗春節的習俗有很多,如貼春紅 守歲 吃團年飯 拜年 祭祖等。除夕這天,全家歡聚一堂,吃罷 團年飯 長輩給孩子們派發 壓歲錢 然後 守歲 迎接新年到來。在農曆新年第一天,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恭祝新年大吉大利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疑問。春節的習俗有 貼春聯 掛年畫...

濰坊春節習俗,山東的春節習俗有哪些?

新衣裡塞紅包。過年穿新衣是濰坊城區的年俗傳統之一。在春節裡,不僅要備年貨 買新花,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外,還會追求新的服飾。正月初一走出家門拜年,首先展示的就是那一身新行頭。古時候,這種習俗也寄託了勞動人民辟邪除災 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其實,新春穿新衣在春節是有講究的。不少濰坊人過年為了圖個吉利,選擇...

過春節的民間習俗 臘祭 的介紹,過春節的民間習俗 臘祭 的介紹

秋收以後人們都要祭祖一番,酬謝神靈的保佑 祖先的蔭庇,祈求來年再獲豐收。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種風俗。堯舜時候起,人們就開始過春節了。原始社會有 臘祭 的儀式 秋收以後人們都要祭祖一番,酬謝神靈的保佑 祖先的蔭庇,祈求來年再獲豐收。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種風俗。堯舜時候起,人們就開始過春節了。春節有哪些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