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氣怎麼形成的,「二十四節氣」是怎麼形成的

2022-01-29 20:12:03 字數 5888 閱讀 6500

1樓:小胖子大娛樂

24節氣的形成:是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確定,斗柄繞東、南、西、北旋轉一圈,為一週期,謂之一「歲」;每一旋轉週期,始於立春,終於大寒。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採用的是「定氣法」劃分,即每一個節氣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執行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定氣法」把太陽週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15°為一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

「二十四節氣」表達了人與自然宇宙之間獨特的時間觀念,蘊含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澱。

二十四節氣含義: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對地球產生的影響,屬陽曆範疇。它是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觀念。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太陽的週年視運動,所以在公曆中它們的日期是相對固定的,上半年的節氣在6日,中氣在21日,下半年的節氣在8日,中氣在23日,二者前後不差1~2日。

二十四節氣:

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2樓:匿名使用者

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在環繞太陽執行的軌道上所處位置劃定的,屬於陽曆的範疇。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為360度,以春分時為0度,清明時為15度,以後每隔15度為一個節氣,其日期在陽曆中是基本固定的。二十四節氣是中國曆法的獨創,是我國古代科學文化的輝煌成就之一。

24節氣的由來

據悉,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就已經能用土圭(在平面上豎一根杆子)來測量正午太陽影子的長短,以確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個節氣。1年中,土圭在正午時分影子最短的1天為夏至,最長的1天為冬至,影子長度適中的為春分或秋分。到秦漢時期,已經形成了完整的24節氣的概念。

在古代,1年分為12個月紀,每個月紀有2個節氣。在前的為節氣,在後的為中氣,後人就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從24節氣的命名可以看出,節氣的劃分充分考慮了季節、氣候、物候等自然現象的變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來反映季節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從天文角度來劃分的,反映了太陽高度變化的轉折點。

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則反映了四季的開始。

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等5個節氣反映氣溫的變化。雨水、穀雨、小雪、大雪4個節氣反映了降水現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時間和強度。白露、寒露、霜降3個節氣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結、凝華現象,但實質上反映出了氣溫逐漸下降的過程和程度:

氣溫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現凝露現象。氣溫繼續下降,不僅凝露增多,而且越來越涼。當溫度降至零攝氏度以下,水汽凝華為霜。

小滿、芒種則反映有關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況;驚蟄、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現象,尤其是驚蟄,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蟄蟲的復甦,來預示春天的迴歸。

立春:東風解凍 蟄蟲始振 魚上冰

雨水:桃始花 食庚鳴 鷹化為鳩

驚蜇:獺祭魚 鴻雁來 草木萌動

春風:玄鳥至 雷乃發聲 始電

清明:蘋始生 鳴鳩扶其羽 戴勝降於桑

穀雨:桐始生 田鼠化為 虹始見

立夏:螻蟈鳴 蚯蚓出 王瓜生

小滿:苦菜秀 靡草死 小暑至

芒種:螳螂生 鶰始鳴 反舌無聲

夏至:鹿角解 蜩始鳴 半夏生

小暑:溫風至 蟋蟀居闢 鷹乃學習

大暑:腐草為蠲 土潤溽暑 大雨時行

立秋:涼風至 白露降 寒蟬鳴

處暑:鷹乃祭鳥 天地始肅 禾乃登

白露:鴻雁來 玄鳥歸 群鳥養羞

秋分:雷始收聲 蟄蟲培戶 水始涸

寒露:鴻雁來賓 雀人大水為蛤 菊有黃華

霜降:豺乃祭獸 草木黃落 蟄蟲鹹俯

立冬:水始冰 地始凍 雉如大水為脣

小雪:虹藏不見 天氣上騰地氣下降 閉塞而成冬

大雪:鶡旦不鳴 虎始交 荔挺生

冬至:蚯蚓結 麋角解 水泉動

小寒:雁北向 鵲始巢 雉始雊

大寒:雞始乳 鷙鳥厲疾 水澤腹堅

3樓:匿名使用者

地球每365天5時48分46秒,圍繞太陽公轉一週,每24小時還要自轉一次。由於地球旋轉的軌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陽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以北半球來講,太陽直射在北緯23.

5度時,天文上就稱為夏至;太陽直射在南緯23.5度時稱為冬至;夏至和冬至即指已經到了夏、冬兩季的中間了。一年中太陽兩次直射在赤道上時,就分別為春分和秋分,這也就到了春、秋兩季的中間,這兩天白晝和黑夜一樣長。

反映四季變化的節氣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個節氣。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叫做「四立」,表示四季開始的意思。

反映溫度變化的有: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5個節氣。反映天氣現象的有:

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個節氣。反映物候現象的有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四個節氣。

4樓:懂啦

為什麼會有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怎麼形成的

5樓:匿名使用者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在環繞太陽執行的軌道上所處位置劃定的,屬於陽曆的範疇。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為360度,以春分時為0度,清明時為15度,以後每隔15度為一個節氣,其日期在陽曆中是基本固定的。二十四節氣是中國曆法的獨創,是我國古代科學文化的輝煌成就之一。

24節氣的由來

據悉,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就已經能用土圭(在平面上豎一根杆子)來測量正午太陽影子的長短,以確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個節氣。1年中,土圭在正午時分影子最短的1天為夏至,最長的1天為冬至,影子長度適中的為春分或秋分。到秦漢時期,已經形成了完整的24節氣的概念。

在古代,1年分為12個月紀,每個月紀有2個節氣。在前的為節氣,在後的為中氣,後人就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從24節氣的命名可以看出,節氣的劃分充分考慮了季節、氣候、物候等自然現象的變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來反映季節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從天文角度來劃分的,反映了太陽高度變化的轉折點。

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則反映了四季的開始。

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等5個節氣反映氣溫的變化。雨水、穀雨、小雪、大雪4個節氣反映了降水現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時間和強度。白露、寒露、霜降3個節氣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結、凝華現象,但實質上反映出了氣溫逐漸下降的過程和程度:

氣溫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現凝露現象。氣溫繼續下降,不僅凝露增多,而且越來越涼。當溫度降至零攝氏度以下,水汽凝華為霜。

小滿、芒種則反映有關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況;驚蟄、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現象,尤其是驚蟄,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蟄蟲的復甦,來預示春天的迴歸。

6樓:懂啦

為什麼會有二十四節氣

24節氣怎麼產生的?

7樓:四舍**入

24節氣萌生於三千多年前,它的產生於太陽有關。古人經過日積月累的觀察,發現每年臘月的某一天日影最長,六月的某一天日影最短。日影最長的那一天被稱為日長至,也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最短的那一天被稱為日短至,就是夏至。

日影最長的那一天被稱為日長至,也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最短的那一天被稱為日短至,就是夏至。後來,在此基礎上,人們又發現了春分和秋分。

這樣,人們就最先確定了四個節氣。

另一種解釋:

二十四節氣,是古人依據黃道面劃分制定,反映了太陽對地球產生的影響,屬太陽曆範疇。它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精華。二十四節氣在上古時代已訂立,到漢代吸收入《太初曆》作為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

二十四節氣既是歷代官府頒佈的時間準繩,也是指導農業生產的指南針,日常生活中人們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

24節氣萌生於三千多年前,它的產生於太陽有關。古人經過日積月累的觀察,發現每年臘月的某一天日影最長,六月的某一天日影最短。日影最長的那一天被稱為日長至,也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最短的那一天被稱為日短至,就是夏至。

後來,在此基礎上,人們又發現了春分和秋分。這樣,人們就最先確定了四個節氣。

8樓:妖怪咕嚕咕嚕

二十四節氣(24 solar terms),是指干支歷(太陽曆)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是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每一個節氣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二十四節氣是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把太陽週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

[1]二十四節氣,是古人依據黃道面劃分制定,反映了太陽對地球產生的影響,屬太陽曆範疇。它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精華。二十四節氣在上古時代已訂立,到漢代吸收入《太初曆》作為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

二十四節氣既是歷代官府頒佈的時間準繩,也是指導農業生產的指南針,日常生活中人們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2]

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當今使用的農曆吸收了干支歷「二十四節氣」成分作為曆法補充,並通過「置閏法」調整來符合迴歸年,形成陰陽合曆。2023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9樓:楊光映的天文學發現

二十四節氣是古人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產生的節候變化表。

10樓:李欣洋

24節氣萌生於3000多年前,與太陽有關。

11樓:懂啦

為什麼會有二十四節氣

12樓:匿名使用者

24節氣的由來

據悉,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就已經能用土圭(在平面上豎一根杆子)來測量正午太陽影子的長短,以確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個節氣。1年中,土圭在正午時分影子最短的1天為夏至,最長的1天為冬至,影子長度適中的為春分或秋分。到秦漢時期,已經形成了完整的24節氣的概念。

在古代,1年分為12個月紀,每個月紀有2個節氣。在前的為節氣,在後的為中氣,後人就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從24節氣的命名可以看出,節氣的劃分充分考慮了季節、氣候、物候等自然現象的變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來反映季節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從天文角度來劃分的,反映了太陽高度變化的轉折點。

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則反映了四季的開始。

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等5個節氣反映氣溫的變化。雨水、穀雨、小雪、大雪4個節氣反映了降水現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時間和強度。白露、寒露、霜降3個節氣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結、凝華現象,但實質上反映出了氣溫逐漸下降的過程和程度:

氣溫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現凝露現象。氣溫繼續下降,不僅凝露增多,而且越來越涼。當溫度降至零攝氏度以下,水汽凝華為霜。

小滿、芒種則反映有關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況;驚蟄、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現象,尤其是驚蟄,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蟄蟲的復甦,來預示春天的迴歸。

立春:東風解凍 蟄蟲始振 魚上冰

雨水:桃始花 食庚鳴 鷹化為鳩

驚蜇:獺祭魚 鴻雁來 草木萌動

春風:玄鳥至 雷乃發聲 始電

清明:蘋始生 鳴鳩扶其羽 戴勝降於桑

穀雨:桐始生 田鼠化為 虹始見

立夏:螻蟈鳴 蚯蚓出 王瓜生

小滿:苦菜秀 靡草死 小暑至

芒種:螳螂生 鶰始鳴 反舌無聲

夏至:鹿角解 蜩始鳴 半夏生

小暑:溫風至 蟋蟀居闢 鷹乃學習

大暑:腐草為蠲 土潤溽暑 大雨時行

立秋:涼風至 白露降 寒蟬鳴

處暑:鷹乃祭鳥 天地始肅 禾乃登

白露:鴻雁來 玄鳥歸 群鳥養羞

秋分:雷始收聲 蟄蟲培戶 水始涸

寒露:鴻雁來賓 雀人大水為蛤 菊有黃華

霜降:豺乃祭獸 草木黃落 蟄蟲鹹俯

立冬:水始冰 地始凍 雉如大水為脣

小雪:虹藏不見 天氣上騰地氣下降 閉塞而成冬

大雪:鶡旦不鳴 虎始交 荔挺生

冬至:蚯蚓結 麋角解 水泉動

小寒:雁北向 鵲始巢 雉始雊

大寒:雞始乳 鷙鳥厲疾 水澤腹堅

二十四節氣是怎麼排序的中國的24節氣正確排列順序是怎樣的?

二十四節氣的排序為 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在黃道 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 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每一個節氣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運動15 所到達的一定位置。...

24節氣的精確時分是怎麼確定的,二十四節氣的具體時間是怎麼確定的呢?

按照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來精確劃分的。當太陽垂直照射赤道時定為 黃經零度 即春分點。從這裡出發,每前進15度就為一個節氣,從春分往下依次順延,清明 穀雨 立夏等等。待執行一週後就又回到春分點,此為一迴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24節氣其實是一個 時刻 24節氣準確時間 而非 一日 在地球的...

二十四節氣是哪些節氣,二十四節氣都有哪些?

二十四節氣是什麼。二十四節氣都有哪些?一分鐘瞭解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有 冬至 小寒 大寒 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名稱含義。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 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 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