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和孫權的關係如何?為何孫策要把自己打下來的江山送給孫權而不是他的兒子

2022-01-31 12:37:51 字數 5513 閱讀 9845

1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留給孫權是對的,孫策兒子年紀小,那麼必然要母親輔助,所以就容易變成後宮干政的狀態,孫權當時十八歲,正好成年,加上一班忠臣輔佐,才能最快穩定住換了君主的不穩定狀態,其實最合適

2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孫策和大喬並無子,在天下還未大定之時,孫策遭人刺殺,不得已將自己的弟弟推向了政治舞臺。也就是這樣才有了後來的東吳大業

3樓:匿名使用者

也許出於政治上的無賴,看出了孫權很有野心,是不會安於本分的,索信這樣江東還可以儲存,最主要還是要內部團結,他們當時的實力也不是很強大!

4樓:匿名使用者

孫策膝下無子,而且與幼第孫權感情深厚,所以將大位傳之孫權,並且也符合了孫策母親的意願.

5樓:匿名使用者

是可以輔佐,但真正拍板時問誰?

就像赤壁前夕,周瑜魯肅主張打,張昭主張投降,請主公定奪——孫紹這個小孩子懂什麼?小孩不懂給誰,吳國太?這不扯淡麼?

而且孫權善於結交士人,政治能力超強,無疑是繼承江東最好的選擇(孫策三弟孫翊就免了,竟然被自己寵信的屬下殺死,暈)

6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孫策知道兒子小坐不穩

孫策臨終前,為何要把家業傳給弟弟孫權,而不是親兒子?

7樓:職場摸魚的貓

因為當時三國鼎立,自己的兒子還小,並不能處理這樣的情況。

8樓:小菜哦

因為弟弟可以守住家業,而兒子沒有辦法。

9樓:來自大明寺害羞的跳跳虎

因為他知道,他的兒子還太小沒有辦法守住家業,所以傳給弟弟孫權,還可以博得一個好名聲。

10樓:善良的

因為那時候孫策的兒子太小了,不傳給孫權的話可能會發生政變。

東吳是孫策打下來的,為何孫權稱帝后,只追封孫策為長沙桓王?

11樓:職場飛人

孫權可能是出於個人私心和皇位繼承上的考慮。畢竟自己已經稱帝了,要考慮的問題很多,處理不好的話很容易引起皇室內部鬥爭的出現,因此就算知道自己會被世人所唾罵,孫權也堅決地只給哥哥孫策一個長沙恆王的稱號而已。

眾所周知,東吳江山基本都是孫策一手打下來的,並且臨死前把王位傳給弟弟孫權,而不是傳給兒子,可謂是仁至義盡。撇開兄弟情義不談,單憑孫策傳位之舉動,足以讓孫權沒齒難忘,假如沒有孫策,以孫權的能力,幾乎不可能擁有江東之地。因此追尊哥哥孫策為皇帝絕不為過。

只是孫權並沒有這麼做,因為他也有自己的顧慮。

孫權之所以這麼做,並不是刻意忽略或貶低孫策,而是基於古代禮制的考慮,既然追尊父親孫堅為皇帝,只能委屈一下哥哥。不過這種觀點似乎有些站不住腳,比如晉武帝司馬炎,一口氣把爺爺司馬懿、父親司馬昭和伯父司馬師都追尊為皇帝,比孫權就顯得爽快多了。

當然也有另外一種可能性,那就是孫權的私心比較重。如果他真的追封孫策為皇帝,孫策的獨子也就有資格可以繼承皇位,如此一來,事情就會變得特別的尷尬了。畢竟作為一個父親,孫權肯定是想把皇位傳給自己兒子的,而不是自己的侄子,所以他才會在追封孫策這件事上留了一手,從而保證自己的子孫能夠順利地當上皇帝。

12樓:老賈先聲

孫權稱帝后為何不追封奠定江東基業的哥哥孫策為帝?

13樓:

權之所以這麼做,並不是刻意忽略或貶低孫策,而是基於古代禮制的考慮,既然追尊父親孫堅為皇帝,只能委屈一下哥哥。所以追封孫策為長沙桓王。

14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因為古代遺傳下來的規矩,這些要求都是非常嚴格的,只能追封到這個稱呼,要不然的話,連這個稱呼也是沒有的。

15樓:d**id烏拉拉

孫權稱帝后也只能封孫策為王了。再往上就封無可封了,難道還要他做皇帝嗎?

16樓:阿拉哥阿羅醐

因為最高只能封到這個位置了。否則的話就有可能威脅到孫權的皇權。

17樓:tio丶

基於古代禮制的考慮,既然追尊父親孫堅為皇帝,只能委屈一下哥哥。所以追封孫策為長沙桓王。

孫策為何把江東權力交給孫權?

18樓:涅沙橷

中國古代的權利是世襲的,父親死後把位子傳給兒子,似乎是天經地義。不過在封建王朝中有兩個人比較特殊,一個是雄才大略的劉備,白帝城託孤的時候,對諸葛亮說:「若嗣子可輔,輔之;若其不才,君可自取。

」康熙皇帝認為這是劉備的權術,以此來約束諸葛亮;另外一個便是孫策,臨死時把自己的位子傳給弟弟孫權,而不是留給兒子孫韶。

孫權為什麼要這麼做?把兒子交給兒子孫韶為何不妥,而且周瑜太史慈等人是自己的左膀右臂。

其一,孫策的孩子太小,當時江東雖然被自己打下來了,自己兒子的肩膀稚嫩,未必能扛得起來江東六郡八十一州的重任。自古守江山遠遠比打江山更難。

其二,孫策害怕外戚當政。歷史上一旦兒子小,往往母親的勢力過大。這樣有可能重蹈東漢後期的覆轍。孫策是個有本事的人,對當時的情況洞若觀火,他不想讓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付之一炬。

其三,為自己留下一條後路。孫權知道孫策是什麼人,孫策臨死時這樣評價自己的弟弟:孫策臨死前對孫權說過這樣一句話:

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其實鳥之將死,其言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孫策這句話其實是讓孫權給自己的弟弟留下一條生路。

歷史上皇室從來無父子手足親情。假如自己不把位子傳給弟弟孫權,肯定會引來蕭薔之禍。

孫權是什麼人,孫策非常瞭解。孫策起兵的時候,孫權善養賓客。孫權常參與商議計謀,孫策感到特別驚奇,自認為不如他。

每當宴請賓客時,孫策常常回頭看著孫權說:「這些人,以後都會是你的手下。」其實不是驚奇,而是害怕,孫權是一個什麼人,當哥哥的自然知曉。

其四,孫策之死有些蹊蹺。孫策死,三國志及三國演義都認為是許貢門客所為。這事情值得推敲,像孫策這人,整年在外帶兵征戰,行止不定、刺客怎知他的行蹤。

再說孫策出外打獵。外人很難知曉,許家三客又怎麼會在那裡守株待兔呢?孫家五兄弟中,孫策、孫翊被人刺殺,孫匡死得不明不白,孫朗被孫權囚禁終生,這事情明顯孫權做了手腳。

孫策之死有可能是孫權暗害的結果。東吳聚集文武大臣有兩個高峰時期:

一是孫策借兵起家,到佔據江東這段時期,來投奔的文人有朱治、呂範、張昭、張?、虞翻等人;周瑜、蔣欽、周泰、陳武、董襲、太史慈、凌操等良將也紛紛前來效力。

二是孫策死後到孫權征討黃祖一段時期,先後有魯肅、諸葛瑾、顧雍、闞澤、嚴唆、步騭、程秉、薛綜、陸績、張溫、朱桓等文士來投;還招收了呂蒙、陸遜、徐盛、潘璋、丁奉、甘寧等將士。孫權很受收買人心,從孫權用人來看。朝廷內外大權基本上是掌握在後一批人手中。

把權力交給弟弟,相信這些人不再會找兒子妻子的麻煩。

孫策故交僅有周瑜周公瑾,可惜孤掌難鳴。此人雖有經天緯地之才,也很難保全孫策之家小。天下人都知道周瑜和孫策的關係,至於太史慈不過匹夫之勇,想要對付孫權更是勝算很小。

孫策為何把權力交給弟弟孫權?其一是避免了無謂的家庭紛爭,其二是繼續延續了江東的孫氏統治地位,其三是為自己的妻小留了一條後路。要知道戰場上所向披靡的小霸王臨死也要對自己低頭,該有多麼的心不甘情不願。

孫策辛苦打下的江山為什麼傳給兄弟不傳給兒子?

19樓:宋安之

因為孫策死的時候兒子還小,根本壓不住場面。所以孫策只能傳位給弟弟孫權,只能說這是沒有選擇的最好選擇。

接下來宋安之來具體說說。

孫策是漢末群雄之一,有著「小霸王」之稱。父親是破虜將軍孫堅,弟弟則是三分天下的吳大帝孫權。

孫策可以說為弟弟孫權三分天下打下很好的基礎,在195年孫策徵得袁術同意以後,率領父親孫堅的舊部一千多人渡過長江,前往江東打天下,經過幾年的征戰孫策在亂世之中殺出一條血路,初步統一了江東。

孫策在有了一番基業以後,還沒來得及再度施展抱負,在丹徒狩獵之時被許貢門客所傷,不久後身亡。

孫策之所以在臨死的時候將事業交給弟弟孫權呢,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是孫策身亡之時是26歲,雖然有一個兒子,但很明顯不可能有多大,也就是幾歲,指望這個兒子肯定不可能鎮壓住當時局面。

畢竟當時局面很不穩定,尤其是孫策其實跟江東的世家大族相處的並不是那麼融洽,本身關係緊張,再加上自己遇刺命不久矣,肯定是暗潮湧動。

所以孫策只能在自己四個弟弟中尋找繼承人,來繼承自己的事業,保住他的成果,很明顯他最後選擇了孫權。

二是孫權能力很不錯。

孫策很瞭解自己的弟弟孫權,說道打天下弟弟孫權不如自己,若是治天下,自己是不如弟弟孫權的。

所以孫策綜合考慮之下,最後自然是傳位於弟弟孫權。不然傳位給幼子,以當時的局勢,那麼自己的心血很可能付之一炬,而且自己的兒子肯定不會有好下場,所以不如干脆傳位於弟弟孫權,可以說是最好的選擇了。

謝謝**宋安之獨家原創回答,歡迎吐槽、點贊、關注~

20樓:魁哥說歷史

公元200年,江東小霸王孫策在丹徒狩獵之時,遭到刺客襲擊,重傷。他自知不久於人世,便把年僅十七歲的胞弟孫權叫到身旁,語重心長地囑咐了幾句,讓其繼承自己的霸業,便一命嗚呼。孫策怎麼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拱手送給了兄弟孫權,而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

個人認為有下面三個原因。

其一,孫策的親生兒子不滿十歲。

孫策,出生於175年,到公元200年遇刺身亡時才25歲,即使他十五六結婚,也才不到10歲。事實上,當時,孫策名義上還是東漢的臣子,官拜討逆將軍,爵位是吳侯。如果他把江東託付給他的兒子孫紹,漢獻帝會承認嗎?

一個不滿十歲的小孩還是無民事行為人,無法勝任討逆將軍,更無法管理江東八十一州。

其二,孫策的基業還包含他父親孫堅的遺產,傳給兄弟孫權比他兒子更合適。

孫堅去世時,他的軍隊也散了,年僅20歲的孫策只能屈尊給袁術打工。可是他在袁術手下打工,沒有受到重用,便產生了獨自創業的想法。自主創業是需要兵馬糧草的,孫策一無所有,只能把他父親孫文臺遺留下的金鑲玉璽典押給袁術,才總算借出三千兵馬,五百馬匹,作為創業的啟動資本。

孫堅領著借來的三千精兵,又召集父親的舊部,如黃蓋、韓當、程普等大將,經過幾年征戰,平定江東。

從這裡看,孫策的手下,中堅力量大部分是其父親孫堅的舊部。他們是看在孫堅的面子,才跟隨孫策開疆拓土,讓他們忠於和孫堅隔了兩代的孫紹,估計不會太信服吧。而孫權同樣是孫堅的兒子,和孫堅地位相當,黃蓋、韓當、程普等大將從心裡上更願意接受孫權。

其三,孫權善於識人用人,能坐穩江山。孫策在統一江東時,極其蠻橫,得罪了很多人。如他就是被自己所殺的吳郡太守許貢的三個門客刺殺的,身負重傷,回到府內,脾氣暴躁,一命嗚呼的。

因此,江東需要一個能坐江山的君主,不是像自己一樣盲目擴張的君主,而這恰恰是孫權的強項。

「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總結:孫策死後,她傳給兄弟孫權,而不是自己的幼子,是非常明智的,使得東吳基業發揚光大, 最後建國,孫權稱帝。

孫策對孫權的評價 或 你如何評價孫權

孫策對孫權說,如果只在於兩軍陣前,你不如我,如果讓手下的人扶著你,保衛江東,我不如你。孫權是個守江山的人。善於用人,有抱負,有本事。你對孫權作何評價?再就是孫權掌握權力以後便開始不斷集中自己的權利,在周瑜死後,東吳可以說麵臨著群龍無首的地步,但是周瑜的威望很高,即使孫權是主公也不能過多的將權利集中在...

三國時期的孫家四兄弟孫權孫策孫匡孫語請問誰是四兄弟中的老二為

孫策 孫權 孫翊 孫匡 孫朗 孫策字伯符 孫權字仲謀 孫翊字叔弼 孫匡字季佐 伯仲叔季,按順序。是孫權 三國時期的孫家四兄弟中誰是老二 為什麼 孫權孫仲謀是老二。孫策,江東之虎,三國孫吳奠基者。孫權,孫策次弟,孫吳開國皇帝。孫翊,孫策三弟,漢末丹陽太守。孫匡,孫策四弟,舉茂才。孫策 孫權 孫翊 孫匡...

揭祕歷史上真正的大喬,她和孫策真的相愛嗎

常言 江東有二喬,河北甄宓俏。大小喬在我國是知名的歷史人物,她們的出名是因為美貌,而這一對姐妹也恰巧嫁給了孫策周瑜這一對情同手足的摯友,成為了當時的一段佳話。許多人對大小喬的美貌都一直有所想象,三國演義 裡面諸葛亮甚至還說曹操之所以要攻打東吳,實際上就是為了大小喬。但這一切都只是演義上的敘述,我國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