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太上皇是皇帝父親的尊號(只有武則天是皇帝母親),多指尚未去世但是已經內禪的皇帝,簡稱上皇。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太上皇是秦始皇嬴政的父親—秦莊襄王嬴異人,不過秦莊襄王未曾稱帝,生前也並未稱太上皇,其太上皇之號是秦始皇稱帝后追尊的,自此之後就沒有死後被追尊為太上皇之例;第二位太上皇是漢高帝劉邦之父劉太公,他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未曾為帝王而被尊為太上皇的人。而武則天則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性太上皇。
如果皇帝內禪沒有真正冊封,仍不是太上皇,如西夏桓宗李純佑等。不過,除了部分被以武力逐離帝位的皇帝以外,一般內禪皇帝大都能得到太上皇之號。
在中國歷史上,不少內禪看似以和平方式進行,實際上皇帝卻是迫於形勢而非自願退位的,如唐高祖、武則天、唐玄宗、明英宗等;只有少部分的太上皇雖已內禪,但手中仍擁有實權,如北周宣帝、宋高宗、清高宗。
2樓:匿名使用者
唐朝開始的,玄武門事變後,唐太宗李世民逼唐高祖李淵退位,他自己登基為皇帝,李淵稱太上皇
中國各朝代皇帝以上的稱呼,如太上皇,太后,太皇太后這些還有哪些?
3樓:wade韋德
太皇太后~太上皇~太后~皇上~皇后
4樓:月夜剋星
皇上 太上皇 代王 皇后 王后 太皇太后 太后 雪主 公主 太子 皇子 太公主 長公主 雲主 大臣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個太上皇?分別是哪個朝代?什麼尊號?
5樓:匿名使用者
8個 唐高祖李淵 睿宗李旦 唐玄宗李隆基 宋徽宗趙佶 南宋時期的宋高宗趙構 宋孝宗趙昚 明英宗朱祁鎮 清高宗弘曆(即乾隆)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太上皇是誰!是哪個朝代地,他的真名叫什麼名字!
6樓:七落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曾追尊其父莊襄王為太上皇,但這不過是有太上皇稱號的開始;真正做了太上皇的,漢高祖劉邦的父親劉太公在中國歷史上是第一位。 公元前202年,劉邦戰敗項羽,建立漢朝,做了皇帝。每當朝會,皇帝一到,百官山呼,依次奉賀。
在起兵前只做過亭長(管理十里地方的小官)的劉邦,此時也擺起了天下至尊的架子。不過,有一件事卻有損他的皇帝尊嚴。那就是礙於封建的孝道,劉邦在家中對自己的父親劉太公,「五日一朝(看望)」,而且要拜見,「如家人父子禮」。
太公的管家覺得不妥,對太公說:現在皇帝雖然是您的兒子,但卻是天下萬民之主;您儘管是皇帝的父親,可也還是個臣子,怎麼能讓皇帝拜見臣子呢?這樣下去,皇帝就失去了權威。
太公認為這話不錯,等到劉邦再來看望時,就恭敬地拿著掃帚站到門口,又向後倒退,好像奴僕迎接主人。劉邦見狀吃了一驚,急忙攙扶太公。太公於是把管家講的道理說了一遍。
劉邦聽了自然高興,便重賞管家,尊太公為太上皇。
唐朝289年間出現了六位太上皇,那麼它是不是歷史上太上皇最多的朝代?
7樓:社會在我心中
唐朝289年間出現了六位太上皇,它是歷史上太上皇最多的朝代,唐朝在中國古代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對後世的影響甚遠。確實唐朝出現的太上皇比歷朝都多,高祖李淵、武則天、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順宗李誦、昭宗李曄。但這幾位當太上皇一定都不是心甘情願當的,被當太上皇的原因有:
奪謫、逼宮、兵變等。
每個太上皇的原因並不是一樣的,藩鎮割據是相當重要的原因之一。但僅此一條無法解釋唐朝這麼多太上皇的產生原因。因為藩鎮敢於割據不稟**是唐晚期才有的。
要全面理解唐朝就必須要談佛教,說唐朝不談佛教等於抽菸不點火。所以我們先聊聊佛教的那些事。佛教是一個外來宗教,唐朝的歷代皇帝卻極為推崇,侍佛之事甚興,全民重金禮佛以致影響到社會的經濟發展及引起儒佛之爭。
通過皇帝對佛教的態度說明,唐朝的皇帝普遍願意接受外來事物,不封閉。唐朝社會相對開放和包容,以致社會昌盛經濟繁榮。這也是289年的唐朝歷史能統稱為「大唐盛世」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然,會昌中興時的唐武宗有一段「會昌滅佛」,但其目的是為了擴大府稅,鞏固權力,只是一個小插曲而已。因為到了大中之治的唐宣宗時期又香火鼎盛得不得了。也正是因為對宗教的沉迷,才有了短短兩百多年時間有著6位太上皇的出現。
唐朝是中國古代相對具有存在感的朝代,它有著這麼多太上皇的出現也確實讓人驚訝和納悶。
8樓:少跟俺來這套
唐朝既是令人懷念的朝代,也是歷史上出太上皇最多的朝代
唐朝,既是最值得中國人懷念的朝代,也是中國歷史上出太上皇最多的朝代。
從楊堅算計北周的孤兒寡母,奪得北周政權後,於開皇元年(公元581年)正式建立隋朝算起,到唐公李淵擁立楊侑為傀儡皇帝為止,隋朝只存在了三十七年。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烽煙四起,群雄逐鹿。太原留守唐公李淵,乘機起兵反隋,而打出的旗號卻是「志在尊隋」,頗有點當代政治術語中「打著紅旗反紅旗」的味道。隋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十一月,李淵攻下長安,隨即迎立十三歲的隋煬帝之孫代王楊侑為帝,改元為義寧元年,遙尊尚在江都(今揚州)的隋煬帝為太上皇,李淵則「謙遜」地稱自己為唐王。
而此時的隋煬帝楊廣,還遠在幾千里之外的江南,正在醒生夢死地等著別人來砍腦袋,對頭上又多了一頂「太上皇」的帽子,卻是渾然不知。這是李淵及其謀士導演的一場典型的政治「秀」。第二年三月,隋煬帝被部下所殺。
訊息傳來,李淵還假惺惺地痛哭一場,說:「吾北面事人,失道不能救,敢忘哀乎?」(見《資治通鑑.
唐紀一》)可是,到了五月,便逼隋恭帝楊侑禪位,自己做了皇帝,建國號為唐,建元為武德元年(公元618年)。
李淵能夠滅隋建唐,橫掃群雄,統一天下,要數次子秦王李世民的功勞最大,而且大到有些功高震主了。由是,父子之間難免有了一些芥蒂猜疑,而李世民與其兄太子李建成、其弟齊王李元吉的權力之爭也日趨白熱化。儲位之爭,你死我活,由於兄弟之間嫌隙日深,勢同水火,終於在武德九年(626年)六月,李世民率秦王府將士伏兵於玄武門,殺了李建成、李元吉,史稱玄武門之變。
迫於秦王府將士咄咄逼人之勢,李淵隨即立秦王李世民為太子。由於李世民己控制軍政大局,僅過了兩個月,李淵便很識相地禪位於太子李世民,自稱為太上皇。歷史就是這樣輪迴的,這時候,離李淵立隋煬帝為「太上皇」僅過九年,他自己也變成了「太上皇」。
第二年正月,李世民改元為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史稱李世民為唐太宗。可就是這個從父、兄手中奪得皇位的唐太宗,卻開創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大唐盛世,史稱「貞觀之治」。不過,李淵這個太上皇也當得不錯,直至貞觀九年(公元635年)五月,七十一歲的太上皇才崩於垂拱前殿,廟號為高祖,史稱唐高祖。
唐朝的第二個太上皇是李淵的重孫唐睿宗李旦。李旦能當上皇帝,應歸功於其子李隆基與其妹太平公主。
景龍四年(公元710年)六月,韋皇后與其女安樂公主合謀毒死了唐中宗李顯,扶殤帝即位,韋后臨朝稱制。相王李旦之第三子李隆基與太平公主之子薛崇簡密結皇苑總監鍾紹京等,先潛入皇苑,又兵攻玄武門,李隆基遂與眾將合兵皇苑後,殺了韋后、安樂公主及上官婉兒,擁立相王李旦即位,是為唐睿宗。第三子李隆基因功高被唐睿宗立為太子。
由於太平公主有其母武則天喜掌權力的遺風,因而與李隆基姑侄鬥法,爭權矛盾日益凸現,朝臣亦分為對立兩派,雙方明爭暗鬥,不可開交。面對親人、重臣之間的紛爭,睿宗無所適從、深感煩惱。最後,他採納了一位道士「無為」的建言,在當了兩年皇帝后,便一退了之。
於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八月,將皇位傳給太子李隆基,而自己做了太上皇。李隆基即位後,改元開元,李隆基史稱唐玄宗。當了皇帝的李隆基,於開元元年(713年)七月,以太平公主謀反之名,賜其自盡於府中。
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六月,太上皇李旦崩於百福殿,享年五十五歲。
從唐玄宗改元為開元元年(公元713年)算起,至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祿山叛亂為止,李隆基當了四十三年的「太平天子」。前期,他勵精圖治,將大唐王朝帶進了無比繁榮的「開元盛世」;後期,他耽於聲色,被詩人形容為「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又任用權奸,致使政治腐敗,終致天寶十四年的「安、史之亂」。
戰鬥幾經拉鋸,安、史叛軍攻陷京師屏障潼關,在此危急關頭,唐玄宗倉皇出逃,欲西行成都,隨即叛軍攻佔都城長安。西逃隊伍行至興平馬嵬驛,禁軍譁變,殺了楊國忠,玄宗再也無法保護「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楊貴妃了,楊氏兄妹皆死於馬嵬驛,史稱「馬嵬驛之變」。事變後,玄宗一行繼續向西,沿途百姓攔道挽留,玄宗不得己,令太子李亨留下,宣慰百姓。
是年七月,李亨達到靈武(今寧夏靈武)。為了安定人心,李亨接受了大臣們的建議,即皇帝位於靈武,是為唐肅宗。肅宗一面佈告天下,一面遣使上表,尊唐玄宗為上皇天帝(太上皇),並大赦天下,改元為至德。
避難在成都的李隆基,面對毀於自己的破碎山河和風雨如晦的動盪政局,面對皇位更替的既成事實,只能順水推舟,接受太上皇尊號,交出傳國玉璽。當了太上皇的李隆基,於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十月回到京師,回京後的太上皇,日子過得並不舒心,因為,兒子時刻要防著老子復辟。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太上皇李隆基被徙居西內甘露殿,而自幼跟隨他的心腹老太監高力士,則被流放到巫州(今湘西的黔陽地區),其餘親隨,如大將軍陳玄禮,內侍王承恩等均被或解職、或流放,宮人也全部更換。
也就在這一年,孤獨的太上皇李隆基終於走完了他大起大落的一生,崩於神龍殿,享年七十八歲。這就是帶領大唐王朝走向盛世,又造成盛世大唐走向衰落的唐玄宗。
唐朝的第四位太上皇是唐順宗李誦。李誦是唐德宗李適的長子,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九月,還是太子的李誦就因中風而失語。貞元二十一年正月,德宗駕崩,李誦即位,是為唐順宗。
可是,因為身體不好,且口不能言,委實無法處理軍國大事,繼位僅八個月,便傳位於太子李純,自己做了太上皇。身體不好,退居二線將養身體,不失為明智之舉;不過,皇帝的家天下,皇帝要是硬撐著不退,別人也是沒有辦法的。有的人不是死去活來後,仍然還硬撐著垂暮之身眷戀權力嗎?
遺憾的是,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正月,當唐憲宗李純率群臣給太上皇上尊號為應乾聖壽太上皇時,壽命不長的應乾聖壽太上皇於當月便駕崩了,享年四十六歲。
唐朝的第五位太上皇李曄,是在宦官專權、藩鎮做大的情勢下出現的。唐昭宗李曄是在宦官劉季述等的擁戴下而當上了皇帝,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十一月,又是以宦官劉季述等以「廢昏立明」為由,發動宮廷政變,將昭宗與皇后鎖在少陽院,飲食均從牆穴中傳送。宦官們擁立太子李裕繼位,尊昭宗李曄為太上皇,這個「太上皇」其實與囚徒無異。
一個多月後,左神策軍指揮使孫德昭起兵討亂,誅殺了劉季述等,擁戴昭宗重新復位,詔令太子重回東宮。這就是從皇帝而太上皇,又從太上皇而皇帝的李曄。四年後,唐昭宗李曄被唐朝叛將朱全忠殺害,終年三十八歲。
又三年後(公元907年),大唐王朝終於在風雨飄搖中覆滅了,國祚二百九十年。
古代有幾個太上皇,中國歷史上有幾個太上皇?
太上皇有 1 劉執嘉 劉邦的父親。2 北魏拓跋弘 顯祖獻文帝。這個皇帝成為太上皇時只有十八歲,被迫傳位於其子高祖孝文帝元巨集。年號天安 皇興。公元476年被毒死,年僅二十三。3 北齊高湛 世祖武成帝。也是二十九歲的年輕太上皇。年號太寧 河清。4 北周宇文贇 宣帝 天元皇帝 還是一個二十一歲的太上皇。...
唐高祖李淵退位之後貴為太上皇,但他為何受盡了委屈
唐高祖李淵退位以後雖然貴為太上皇,但他是被迫成為太上皇的,是因為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以後,被迫把皇位讓給了李世民 並非自願,而且成為太上皇以後,經常受到李世民的數落。在古代太上皇就是在為皇帝的父親,一般都是用在尚在人世但是已經禪位的皇帝身上的一個稱號,有的皇帝禪位以後變成太上皇,但是手裡的實權還在...
為專心享樂自願放棄皇位,29歲就當了太上皇的高湛是什麼樣的存在
這位29歲就將皇位傳為於自己兒子的太上皇高湛就是一個荒淫無道,暴戾成性的暴君。也可能是存在報應,這位帝王當了三年的太上皇之後就在鄴宮乾壽堂去世,當時的他才32歲。文宣帝高洋的皇后也就是高湛的皇嫂,叫做李祖娥。因為李祖娥長得美麗,高湛就想要佔有她。於是就用李祖娥的兒子要挾她,無奈之下李祖娥只能屈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