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之間的距離是如何測量的,怎樣測量星際間的距離?

2022-02-12 03:38:47 字數 3549 閱讀 5073

1樓:匿名使用者

三角視差法

測量天體之間的距離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天文學家把需要測量的天體按遠近不同分成好幾個等級。離我們比較近的天體,它們離我們最遠不超過100光年(1光年=9.

461012千米),天文學家用三角視差法測量它們的距離。三角視差法是把被測的那個天體置於一個特大三角形的頂點,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直徑的兩端是這個三角形的另外二個頂點,通過測量地球到那個天體的視角,再用到已知的地球繞太陽公轉軌道的直徑,依靠三角公式就能推算出那個天體到我們的距離了。稍遠一點的天體我們無法用三角視差法測量它和地球之間的距離,因為在地球上再也不能精確地測定他它們的視差了。

移動星團法

這時我們要用運動學的方法來測量距離,運動學的方法在天文學中也叫移動星團法,根據它們的運動速度來確定距離。不過在用運動學方法時還必須假定移動星團中所有的恆星是以相等和平行的速度在銀河系中移動的。在銀河系之外的天體,運動學的方法也不能測定它們與地球之間的距離。

造父視差法(標準燭光法)

物理學中有一個關於光度、亮度和距離關係的公式。s∝l0/r2

測量出天體的光度l0和亮度s,然後利用這個公式就知道天體的距離r。光度和亮度的含義是不一樣的,亮度是指我們所看到的發光體有多亮,這是我們在地球上可直接測量的。光度是指發光物體本身的發光本領,關鍵是設法知道它就能得到距離。

天文學家勒維特發現「造父變星」,它們的光變週期與光度之間存在著確定的關係。於是可以通過測量它的光變週期來定出廣度,再求出距離。如果銀河系外的星系中有顆造父變星,那麼我們就可以知道這個星系與我們之間的距離了。

那些連其中有沒有造父變星都無法觀測到的更遙遠星系,當然要另外想辦法。

三角視差法和造父視差法是最常用的兩種測距方法,前一支的尺度是幾百光年,後一支是幾百萬光年。在中間地帶則使用統計方法和間接方法。最大的量天尺是哈勃定律方法,尺度達100億光年數量級。

哈勃定律方法

2023年哈勃(edwin hubble)對河外星系的視向速度與距離的關係進行了研究。當時只有46個河外星系的視向速度可以利用,而其中僅有24個有推算出的距離,哈勃得出了視向速度與距離之間大致的線性正比關係。現代精確觀測已證實這種線性正比關係

v = h0×d

其中v為退行速度,d為星系距離,h0=100h0km.s-1mpc(h0的值為0

利用哈勃定律,可以先測得紅移δν/ν通過多普勒效應δν/ν=v/c求出v,再求出d。

哈勃定律揭示宇宙是在不斷膨脹的。這種膨脹是一種全空間的均勻膨脹。因此,在任何一點的觀測者都會看到完全一樣的膨脹,從任何一個星系來看,一切星系都以它為中心向四面散開,越遠的星系間彼此散開的速度越大。

2樓:你不知道的科學

科學家如何測量星體之間的距離?難道靠猜嗎?

怎樣測量星際間的距離?

3樓:懶散設計師

我們知道光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從地球到月球,光只需要一秒鐘就能夠到達,而在浩瀚的宇宙裡,那些距離我們非常遙遠的天體,天文學家們是如何完成測量的呢?

怎麼測量星球和星球之間的距離

4樓:雅兮

具體如下:

一般是用三角法,比如說地球在春分點和秋分點時分別觀測一顆恆星對地球的角度,然後以公轉軌道半徑為基線,算出它距地球的距離。

2.測量較近處的恆星,我們可以把地球繞太陽運動軌道的直徑作為已知距離的基線。

地球繞太陽一週的時間是一年,半年繞行半周。在相隔半年的那兩天裡,地球正好處在地球軌道直徑的兩端。在相隔半年的那兩天分別觀測同一顆恆星,其方向是不同的,這就是它的視差角。

由視差角和地球的軌道直徑(3億千米),便可以計算出恆星的距離了。利用這種方法只能測量二三百光年以內的恆星的距離。

3.更遠處的恆星,因為它們的視差角太小了,無法測準,只能尋找其他方法。其中一個著名的方法是利用造父變星的周光關係來推算遙遠天體的距離,造父變星因此而獲得了「量天尺」的美稱。

一般是用三角法,比如說地球在春分點和秋分點時分別觀測一顆恆星對地球的角度,然後以公轉軌道半徑為基線,算出它距地球的距離。

4.譜線紅移測距法:譜線紅移的流行解釋是大**宇宙學說。

哈勃指出天體紅移與距離有關:z = h*d /c,這就是著名的哈勃定律,式中z為紅移量;c為光速;d為距離;h為哈勃常數,其值為50~80千米/(秒·兆秒差距)。

根據這個定律,只要測出河外星系譜線的紅移量z,便可算出星系的距離d。用譜線紅移法可以測定遠達百億光年計的距離。

星際之間的距離----光年是怎樣被測量出來的?

5樓:

三角視差法

測量天體之間的距離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天文學家把需要測量的天體按遠近不同分成好幾個等級。離我們比較近的天體,它們離我們最遠不超過100光年(1光年=9.

461012千米),天文學家用三角視差法測量它們的距離。三角視差法是把被測的那個天體置於一個特大三角形的頂點,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直徑的兩端是這個三角形的另外二個頂點,通過測量地球到那個天體的視角,再用到已知的地球繞太陽公轉軌道的直徑,依靠三角公式就能推算出那個天體到我們的距離了。稍遠一點的天體我們無法用三角視差法測量它和地球之間的距離,因為在地球上再也不能精確地測定他它們的視差了。

移動星團法

這時我們要用運動學的方法來測量距離,運動學的方法在天文學中也叫移動星團法,根據它們的運動速度來確定距離。不過在用運動學方法時還必須假定移動星團中所有的恆星是以相等和平行的速度在銀河系中移動的。在銀河系之外的天體,運動學的方法也不能測定它們與地球之間的距離。

造父視差法(標準燭光法)

物理學中有一個關於光度、亮度和距離關係的公式。s∝l0/r2

測量出天體的光度l0和亮度s,然後利用這個公式就知道天體的距離r。光度和亮度的含義是不一樣的,亮度是指我們所看到的發光體有多亮,這是我們在地球上可直接測量的。光度是指發光物體本身的發光本領,關鍵是設法知道它就能得到距離。

天文學家勒維特發現「造父變星」,它們的光變週期與光度之間存在著確定的關係。於是可以通過測量它的光變週期來定出廣度,再求出距離。如果銀河系外的星系中有顆造父變星,那麼我們就可以知道這個星系與我們之間的距離了。

那些連其中有沒有造父變星都無法觀測到的更遙遠星系,當然要另外想辦法。

三角視差法和造父視差法是最常用的兩種測距方法,前一支的尺度是幾百光年,後一支是幾百萬光年。在中間地帶則使用統計方法和間接方法。最大的量天尺是哈勃定律方法,尺度達100億光年數量級。

哈勃定律方法

2023年哈勃(edwin hubble)對河外星系的視向速度與距離的關係進行了研究。當時只有46個河外星系的視向速度可以利用,而其中僅有24個有推算出的距離,哈勃得出了視向速度與距離之間大致的線性正比關係。現代精確觀測已證實這種線性正比關係

v = h0×d

其中v為退行速度,d為星系距離,h0=100h0km.s-1mpc(h0的值為0

利用哈勃定律,可以先測得紅移δν/ν通過多普勒效應δν/ν=v/c求出v,再求出d。

哈勃定律揭示宇宙是在不斷膨脹的。這種膨脹是一種全空間的均勻膨脹。因此,在任何一點的觀測者都會看到完全一樣的膨脹,從任何一個星系來看,一切星系都以它為中心向四面散開,越遠的星系間彼此散開的速度越大。

科學家是如何測量出「行星」之間距離的?

主要是通過傳送無線電波來測量的。因為無線電波接觸到阻礙時會反射回來,然後根據無線電波的傳播速度,就能夠確定行星的距離。科學家是通過雷達遙測的方式來進行測量的,而且也會通過一些科技手段來進行輔助測量,這樣就可以精準的測量出行星之間的距離。科學家是如何測量天體間的距離的?有什麼依據?科學家是怎麼測量星系...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是怎樣產生的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滿意的話記得采納哦。謝謝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 而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而是明明知道彼此相愛,卻不能在一起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明明知道彼此相愛,卻不能在一起 而是明明無法抵擋這一股氣息,...

我們應該怎樣測量太陽與地球的距離呢?

太陽和地球之間的距離是不能直接測量的,也就是說,通過雷達反射測距是不能用在太陽上的,因為太陽本身是一個等離子體,不能反射可測量的雷達波,所以我們只能通過間接的方法來測量太陽和地球之間的距離,科學家一般採用金星過境法,但是在使用這種方法之前我們需要一些已知的條件。地球軌道半徑與金星軌道半徑的比例,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