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生活能手小璐
最早提出空城計的是孫武,在三國中使用過空城計的有呂布,趙雲等,但似乎沒有提到孔明。
空城計,這是一種心理戰。在己方無力守城的情況下,故意向敵人暴露我城內空虛,就是所謂「虛者虛之」。敵方產生懷疑,更會猶豫不前,就是所謂「疑中生疑」。
敵人怕城內有埋伏,怕陷進埋伏圈內。但這是懸而又懸的「險策」。使用此計的關鍵,是要清楚地瞭解並掌握敵方將帥的心理狀況和性格特徵。
諸葛亮使用空城計解圍,就是他充分地瞭解司馬懿謹慎多疑的性格特點才敢出此險策。諸葛亮的空城計名聞天下。此事雖是**家演義,其實,早在春秋時期,真的出現過用空城計的出色戰例。
2樓:符昭
看了小哥白尼才知道漢中之戰趙雲用的是空城計
3樓:鄰家有桑
春秋時期有過一次,還被孫武寫兵法時引入。但這個是極具風險,需要其他動作配合,只能當作兵家的「奇」招。
三國時期其實是趙雲的事情,同樣被張冠李戴到諸葛亮身上。畢竟是**,私貨和戲劇誇張處理太多了。
而且空城計只能說是短暫性作為緩兵之計爭取時間,像提到的這兩例都是在很短的時間將兵力補充至缺口,並沒有像**那樣扯。
現代戰爭中類似空城計這種緩兵之計和虛張聲勢的例子也有很多。都是在短時間內利用敵方情報不足的短暫優勢做出調整從而取得區域勝勢。(比如二戰)
真實歷史中,諸葛亮是否用過空城計?
4樓:頓金生才癸
諸葛亮沒有用過空城計,最早的空城計發生在春秋時代
5樓:茹青芬郝黛
在正月十五的《百家講壇》開篇之講中,易中天認為「空城計的故事是有的,但不是發生在諸葛亮的身上,而是發生在曹操的身上。」據易教授介紹,「空城計」其實是曹操在與呂布的一次交戰中,因兵力奇缺而急中生智「發明」的。《三國演義》實行貶抑曹操的方針,這才讓諸葛亮搶了功勞。
歷史上諸葛亮是否真的有擺過空城計?
6樓:楊子電影
沒有,街亭之役,魏方主帥是張郃,而非司馬懿,孔明根本無法以「空城計」嚇退遠在數千里之外的司馬懿。空城計發生在陽平,司馬懿官居荊州都督,駐節宛城,不可能出現在陽平戰場。
民間最有名的空城計故事取自《三國演義》,作者根據三國志裴松之注「郭衝三事」改編的一段故事。後被用於三十六計,意指虛虛實實,兵無常勢。
空城計,這是一種心理戰。在己方無力守城的情況下,故意向敵人暴露我城內空虛,就是所謂「實者實之,虛者虛之」。敵方產生懷疑,更會猶豫不前,就是所謂「疑中生疑」。
敵人怕城內有埋伏,怕陷進埋伏圈內。
但這是懸而又懸的「險策」。使用此計的關鍵,是要清楚地瞭解並掌握敵方將帥的心理狀況和性格特徵。諸葛亮使用空城計解圍,就是他充分地瞭解司馬懿謹慎多疑的性格特點才敢出此險策。
諸葛亮的空城計名聞天下。
7樓:殘鳶灬
沒有,就算是有也是曹操的謀事郭嘉乾的,以諸葛亮的性格,謹慎著稱,是幹不出空城計這種事的. 另外,按三國演義之空城計發生時,司馬懿是荊州某個郡的太守(具體哪個忘了),是不可能出現在諸葛亮這裡的.再說,司馬懿不敢進城,無非是怕城中有埋伏,那麼,派個小分隊進城偵察行不行?
或者圍而不打行不行?何故掉頭就跑呢?還有,當時諸葛在城上彈琴,城下聽的見琴聲,說明距離不是很遠,那麼,派個狙擊手把諸葛亮打下來行不行?
從以上看,空城計是靠不住的.不過從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描寫的太精彩了,人們也就都當真了..
8樓:仉訪文
諸葛亮是否「唱」過「空城計」,在歷史上是個疑案。雖然它並非羅貫中的杜撰,這一情節本出於《三國志》諸葛亮本傳中由裴松之「注」中所引的《郭衝三事》,但是裴松之在引文之後隨即予以辨證,認為這是子虛烏有的事。因為諸葛亮「一出祁山」時,司馬懿尚為荊州都督,駐宛城。
在街亭大敗馬謖的雖是張__,但當時魏方的總指揮是曹真而不是司馬懿。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從開始連連告捷到後來失利退卻,戰役的全過程司馬懿都未參與。那他怎麼可能率15萬大軍來到西城與諸葛亮合「唱」「空城計」呢?
再者,就事論事從**所描述的情節看也經不住仔細的推敲:西城不過是彈丸之地,縱有埋伏又能埋伏多少人馬,它能超過司馬懿的15萬大軍嗎?如果司馬懿先派一個梯隊比如一萬人吧,先打進城去,再繼之以二梯隊,以大本營作為後援,那諸葛亮又怎麼辦呢?
即使司馬懿拿不準暫不突進城去,他將15萬人馬在城外形成包圍之勢以相持觀望那諸葛亮又將怎麼辦?……無論是「郭衝三事」還是**的細節,以它們所提供的軍力對比和作戰場地看都有許多不合理之處。 諸葛亮的「空城計」或為虛構,可三國中文聘所「唱」的空城計情節倒更可信些。
文聘原為劉表部將,未盡其才,歸曹操後得到重用,任江夏太守,《三國志》稱他「在江夏數十年,有威恩,名敵國,賊不敢侵」。據《魏略》所記:孫權曾親自率領幾萬人突然襲擊江夏的石陽,因為連日大雨,城牆和工事都淋壞了,丁壯散佈在田野未及修補。
文聘聽到敵人到來,集結兵力,整修城柵已來不及了,倉促間他就演出了「空城計」。孫權見到,他覺得文聘是敵方名將,「今我至而不動,此不有密圖,必當有外救」,結果未敢進攻,乃撤兵而去。 三國之後,南北朝時北魏進攻劉宋,濟南太守蕭承之,也用空城計退過敵兵。
直到現代,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紅軍在反「圍剿」鬥爭中,也有效地使用過「空城計」。 另附:歷史上的三個空城計。
第一個最有名,是《三國演義》記載的,「發明者」是西晉一個叫郭衝的人。他說,諸葛亮駐守陽平關時,派魏延領大軍東出攻魏,自己留萬人守城。不料司馬懿帶著二十萬大軍要迎魏敵時,卻同魏延兵馬對不上陣,從旁邊過去了,一直來到陽平關前,離城只有六十里,諸葛亮才發覺。
這是候,要把魏延追回來已無可能,自己趕往魏延軍中也來不及,於是諸葛亮就叫軍中偃旗息鼓,大開城門,令軍士數人出城灑掃。司馬懿領兵來到,看見這情況,認為孔明平日謹慎持重,城內必有伏兵,便引兵退守山間。到了次日,孔明大笑對部下說,司馬懿怕我的伏兵,已經退走了。
探子外出打探,果然魏軍都走了。 這個故事有漏洞,司馬懿若懷疑有伏兵,可以駐留附近,觀察虛實,何至於馬上就走?**究竟不是史書。
它大可以作為民間傳說,為人欣賞。 第二個是《三國演義》裡沒有,而在《魏略》裡真實記載的故事,也在三國時代,它的可信程度,似乎比諸葛亮的要多些。 曹丕的位的時候,大將文聘鎮守在江夏一帶地區。
有一回,孫權以五萬兵馬,親自包圍文聘於石陽。石陽由文聘據守已久,孫權突然來攻,剛好在連綿大雨之後,防禦工事受到破壞,還未修補;壯丁也在田間勞動,未及返回。文聘認為,出城應戰固不可能,閉城死守也難拒敵。
他苦思之下,呼得奇計,就吩咐城裡人都躲起來,讓城中死寂一片,他自己又躲在官衙裡,不在露面。孫權仔細度量一番,覺得非常可疑,就對部將說:「此人是曹操信賴的將領,自然非比等閒之輩。
如今知我來攻,卻毫不防備,必然其中大有狡詐,否則便是外面埋伏奇兵了。還是撤退為好。」於是引兵走了。
這段傳聞,真假亦不可知。不管怎樣,同樣是空城計,放在文聘身上,**加是堅決不幹的,意義不大,反而畫蛇添足。 再說南北朝時代,也有一個空城計。
那是宋文帝劉義隆在位的元嘉七年(公元430年)。那時,佔據北方的是北魏拓拔氏貴族,在南方的是劉裕建立的宋朝。在如今山東省北部,沿著黃河,便是北魏和宋的邊界,黃河南岸的濟南郡則是邊境的要地。
這一年,北魏出兵突然進攻濟南,濟南太守蕭承之手下只有幾百士兵,因為敵人來得意外,召請救兵已來不及。蕭承之忽生一計,便叫開啟城門,藏匿士兵,故意裝出一片神祕的氣氛。城中人說:
「賊人勢眾,我軍兵少,怎能如此輕敵?」蕭承之說:「如今孤城一座,兵微將寡,勢難抵敵。
假如再向敵人示弱,後禍不堪設想;只有使敵人疑我埋伏,不敢進迫,才是上策。」果然唯兵大至,看見城外這般模樣,十分疑惑,於是撤走了。看來英雄所見略同啊。
這事記載於《資治通鑑.宋紀》。有人說,也許蕭承之是看過郭衝寫的空城計,也未可料。
即使說蕭承之從文聘的故事
歷史上到底有沒有「空城計」?這是否和諸葛亮有關?
9樓:天地遊魂
有,從戰國時期就有類似的計策,但是沒有諸葛亮的。你可以上百科裡搜尋空城計看看。
10樓:正宗刀郎
諸葛亮沒有使用過,漢代的李廣使用過空城計
11樓:匿名使用者
有;但和孔明無關。。
歷史上真實的岳飛是怎樣的人,歷史上真實的岳飛是怎樣的一個人
岳飛直至最後一戰,都是身先士卒。官職不高時自不必說,升任通泰鎮撫使後,為掩護大隊和百姓過江,親率後衛死拒南灞橋頭,擋住金兵唯一去路,此役岳飛身被數十創,岳家軍後衛戰死無數 直到死前最後一場惡戰 郾城之戰時,還親率鐵騎突出陣前,都訓練霍堅怕有閃失,上前勸阻 相公為國重臣,安危所繫,奈何輕敵!岳飛回答 ...
歷史上倉頡真實存在嗎,耶穌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一個人嗎
歷史上有倉頡這個人。1.倉頡,原姓侯岡,名頡,俗稱倉頡先師 又史皇氏。說文解字 記載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左史官,見鳥獸的足跡受啟發,分類別異,加以蒐集 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為 造字聖人 2.據 河圖玉版 禪通記 記載,倉頡曾經自立為帝,號倉帝,是上古時期的一部落首領。倉頡...
請問諸葛亮真實的個人詳細歷史,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諸葛亮此人的大缺點是有的,最主要的有,1。事無鉅細必親為之,身為國家輔政重臣,手握軍政大權,很多下屬做的事就應該放手讓下屬做,自己應該把重點放在戰略和大政上,但諸葛同志事事插手,件件操心,這實際上打亂了國家的行政。2。諸葛治蜀,只能做到以已之表率服眾,不能做到團結 融合蜀國人才。更不能為蜀國的長遠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