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海灣戰爭共有13個國家參戰。
參戰國家有:科威特 美國 英國 沙烏地阿拉伯 埃及 卡達 法國 加拿大 義大利 澳大利亞 韓國 阿聯酋;伊拉克共和國 。其中以美國為首的11個國家,共同對抗伊拉克。
美軍是主要參與方,其他國家主要是以聯合軍隊為主。在聯合軍隊中還有很多13個國家之外的軍隊,但是這些軍隊都沒有直接參戰。
擴充套件資料海灣戰爭的中亞洲的參戰國有6個;美洲參戰國2個;歐洲參戰國3個;大洋洲參戰國1個;非洲參戰國1個。
戰爭背景
1、伊拉克爆發大規模財務危機,科威特成為其重要債務國。
2、伊拉克希望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降低石油產量,**石油**,獲利後償還債務。但科威特提高了其產量,造成油價下降,希望以此來迫使伊拉克解決它們之間的邊境爭執。
3、伊拉克想要同阿拉伯國家建立中間緩衝地帶,企圖佔領科威特。
2樓:因緣法
海灣戰爭參戰的國家計有13個:
反伊聯軍12個國家:科威特 美國 英國 沙烏地阿拉伯 埃及 卡達 法國 加拿大 義大利 澳大利亞 韓國 阿聯酋;對手只有一個國家:伊拉克。
海灣戰爭,是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於2023年1月17日~2月28日在聯合國安理會授權下,為恢復科威特領土完整而對伊拉克進行的區域性戰爭。海灣戰爭主要戰鬥包括歷時42天的空襲;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烏地阿拉伯邊境地帶的歷時100小時的陸戰。多國部隊以較小的代價取得決定性勝利,重創伊拉克軍隊。
伊拉克最終接受聯合國660號決議,並從科威特撤軍。
雙方參戰方兵力:聯軍 66萬人 ,伊拉克 86萬人。
**情況:聯軍**1378人, 伊拉克**10萬人。
美國組織了一個反伊拉克的34國聯盟:阿富汗、阿根廷、澳大利亞、巴林、孟加拉國、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丹麥、埃及、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宏都拉斯、義大利、科威特、摩洛哥、荷蘭、尼日、挪威、阿曼、巴基斯坦、波蘭、葡萄牙、卡達、沙烏地阿拉伯、塞內加爾、韓國、西班牙、敘利亞、土耳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英國和美國。但最終只有十二個國家參戰。
在這場戰爭中的66萬人軍隊中美軍佔74%。
3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爆發,美國發動.大部分是北約成員國,另外包括些阿拉伯國家,如科威特等.行動代號被稱做為"沙漠風暴"~!
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678號決議,限定伊拉克在2023年1月15日前撤出科威特,並授權聯合國成員國在1月15日後可使用武力將伊拉克逐出科威特。1月16日海灣戰爭全面爆發。 以美軍為首的多國部隊共由28個國家派兵組成,兵力不下80萬人。
其中美軍有52.7萬,英國3.7萬,法國1.
2萬,海灣合作委員會6國(沙特、科威特、巴林、卡達、阿聯酋、阿曼)15萬人。此外,派有少量兵員或只提供後勤保障(不直接參戰)的國家還有加拿大、義大利、比利時、阿根廷、埃及、敘利亞、摩洛哥、巴基斯坦、孟加拉、塞內加爾、尼日、西班牙、澳大利亞、丹麥、希臘、挪威、葡萄牙、荷蘭和捷克斯洛伐克。
美國空軍出動了f-15e「鷹」、f-14「雄貓」、f-16「隼」、a-10「雷電」(也有叫「疣豬」的)、f-117a「夜鷹」、fe-111和u-2、ea-63「徘徊者」等型號飛機200架。在後來的地面戰爭中,美軍還出動了大量的「阿帕奇」武裝***,使伊拉克地面裝甲部隊損失慘重。美國海軍出動了一支以「獨立」號航母為主的艦隊,該艦隊由19艘**組成。
此外,在紅海還有6艘**待命,在地中海有一艘「薩拉託加」號航母待命。
英國空軍則派遣了6架「旋風」(27日飛抵沙特)、5架c-130「大力神」運輸機和2架vc-10「勝利者」空中加油機(26日飛抵沙特)。此外,英國還在土耳其南部和塞普勒斯的北約空軍基地分別部署了6架「美洲虎」戰鬥機和「旋風」戰鬥機。
法國空軍出動了10架「幻影2000」戰鬥機,法國也在土耳其南部的北約空軍基地裡部署了8架「幻影」偵察機,在吉布提的紅海基地,還部署了10架「幻影2000」戰鬥機,1架補給專用飛機和3架軍用***
第二次是在2023年爆發的.
4樓:匿名使用者
停火[編輯本段]
暫時停火以後,伊拉克表示接受美國提出的停火條件和願意履行聯合國安理會歷次 通過的有關各項決議。在此基礎上,聯合國安理會於4月3自以12票贊成、1票反對、2票棄權通過了海灣正式停火決議,即687號決議。海灣戰爭至此宣告結束。
據戰後統計, 在這場戰爭中,伊拉克方面參戰的43個師共有38個師被重創或殲滅,6.2萬人被俘, 3847輛坦克、1450輛裝甲輸送車、2917門火炮被擊毀或繳獲。107架飛機被擊落、擊毀 或繳獲。多國部隊方面共有126人陣亡(其中美軍74人),300餘人受傷,12人失蹤。
影響[編輯本段]
海灣戰爭是世界兩極體系瓦解、冷戰結束後的第一場大規模區域性戰爭。它深刻地反 映了世界在向新格局過渡時各種矛盾的變化,是這些矛盾區域性激化的結果。它體現了人類社會生產力特別是科學技術的發展所引起的戰爭特徵的革命性變化,主要是:
**裝 備建立在高度密集的技術基礎之上;打擊方式已不再以大規模毀傷為主,而是在破壞力 相對降低的基礎上突出打擊的精確性;整個戰爭的範圍與過程被視為一個完整的系統, 戰爭的協同性和時間性空前突出。它也展示了新的作戰手段和作戰思想運用於戰爭而產 生的作戰樣式的諸多新特點,主要包括:空中作戰已成為一種獨立作戰樣式; 機動作戰是進攻作戰的基本方式;遠端火力戰是主要的交戰手段;電子戰是伴隨 「硬殺傷」所不可缺少的作戰方式;夜戰是一種富有新內涵的戰鬥方式。
海灣戰爭因多國部隊在質量和技術方面佔據的絕對優勢,使其以高技術區域性戰爭的代名詞載入戰爭史冊。在海灣戰爭中,美國動用了12類50多顆各種軍用和商用衛星構成戰略偵察網,為多國部隊提供了70%的戰略情報;多國部隊集結了2790架現代化的固定翼飛機、1700多架旋翼飛機(其中600多架攻擊***),6500餘輛坦克裝甲車輛以及大量自行火炮、火箭發射車、工程技術保障車輛等;多國部隊雖然與伊軍在數量對比上不佔優勢,人員比為1/2.4,火炮數量比為1/2.4,坦克數量比為1/1.44,但多國部隊調集的現代化裝備數量卻超過伊軍許多倍:新式飛機數量比為13/1,攻擊***數量比為16/1,在精確制導**上多國部隊擁有絕對優勢。
在海灣戰爭空中作戰投擲的8萬多噸彈藥中,精確制導**僅佔總投彈量的7%,但命中率卻高達90%;伊軍共被摧毀、被俘坦克3700多輛,裝甲車2000多輛。海灣戰爭中所體現出的技術對戰爭的強烈影響使海灣戰爭預示了另一個新時代的到來:在擁有質量優勢的部隊面前,單純的數量對比已失去了意義;各種軍事高技術應用導致的對資訊的大量獲取,也使與之對陣的敵人在戰術運用方面困難重重。
海灣戰爭參與了41個國家分別是哪些.
5樓:haytt凱悅
只有39個國家參與海灣戰爭。
西方15國: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義大利、比利時、澳大利亞、丹麥、希臘、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挪威、德國和荷蘭;
阿拉伯9國:沙特、科威特、阿曼、卡達、阿聯酋、巴林、埃及、敘利亞和摩洛哥;
東歐3國:匈牙利、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
其它12國:土耳其、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塞內加爾、尼日、獅子山、阿根廷、宏都拉斯、紐西蘭、韓國、新加坡。
海灣戰爭前,參戰雙方的軍事力量對比?
海灣戰爭有哪些國家參戰
海灣戰爭共有13個國家參戰。參戰國家有 科威特 美國 英國 沙烏地阿拉伯 埃及 卡達 法國加拿大 義大利 澳大利亞 韓國 阿聯酋 伊拉克共和國 其中以美國為首的11個國家,共同對抗伊拉克。美軍是主要參與方,其他國家主要是以聯合軍隊為主。在聯合軍隊中還有很多13個國家之外的軍隊,但是這些軍隊都沒有直接...
導致海灣戰爭的起因是什麼,海灣戰爭發生的原因 經過 結果和影響
1990年海灣戰爭爆發的背後原因是什麼?海灣戰爭發生的原因 經過 結果和影響 海灣戰爭的原因,經過,結果是什麼?海灣戰爭原因 是由伊拉克對科威特的入侵而引發的。歷史上,由於種種原因,伊 科兩國圍繞主權和邊界問題存有爭端。80年代末,隨著兩伊戰爭的結束和世界兩極體系的瓦解,伊 科爭端又突出起來。從伊拉...
第一次海灣戰爭和第二次海灣戰爭分別是哪個國家和哪個國家打的
第一次是伊拉克打科威特,美國打伊拉克,第二次是美國打伊拉克 第二次海灣戰爭應該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第二次海灣戰爭的時間是什麼時候?2003年3月20日 2011年12月18日。美國以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 並暗中支援 為由 內,繞開聯合國容安理會,單方面對伊拉克實施軍事打擊。伊拉克戰爭實質上是美國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