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羌族建築以碉樓、石砌房、索撟、棧道和水利築堰等最著名。
歷盡滄桑
羌語稱碉樓為「鄧籠」。早在2023年前《後漢書'西南夷傳》就有羌族人「依山居止,壘石為屋,高者至十餘丈」的記載。碉樓多建於村寨住房旁,高度在10至30米之間,用以禦敵和貯存糧食柴草。
碉樓有四角、六角、八角幾形式。有的高達十三四層。建築材料是石片和黃泥土。
牆基深135米,以石片砌成。石牆內側與地面垂直,外側由下而上向內稍傾斜。修建時不繪圖、吊線、柱架支撐,全憑高超的技藝與經驗。
建築穩固牢靠,經久不衰。2023年在四川省北川縣羌族鄉永安村發現的一處明代古城堡遺址「永平堡」,歷經數百年風雨滄桑仍儲存完好。
技藝精湛
羌族民居為石片砌成的平頂房,呈方形,多數為3層,每層高3米餘。房頂平臺的最下面是木板或石板,伸出牆外成屋簷。木板或石板上密覆樹丫或竹枝,再壓蓋黃土和雞糞夯實,厚約035米,有洞槽引水,不漏雨雪,冬暖夏涼。
房頂平臺是脫粒、晒糧、做針線活及孩子老人遊戲休歇的場地。有些樓間修有過街樓(騎樓),以便往來。
羌族地區山高水險,為便利交通,1400多年前羌民就創造了索撟(繩撟)。兩岸建石砌的洞門,門內立石礎或大木柱,礎與柱上掛胳膊般粗的竹繩,少則數根,多則數10根。竹索上鋪木板,兩旁設高出撟面1米多的竹索扶手。
棧道有木棧與石棧兩。木棧建於密林,鋪木為路,雜以土石;石棧施於絕壁懸崖,綠巖鑿孔,插木為撟。
羌族民間石匠農閒時常外出做工。舉世聞名的四川灌縣都江堰工程,至今已有200o多年的歷史,仍在造福利民,其中就凝聚有古代蕪人的血汗和智慧。
淳厚的古遺風悠久的歷史與長期閉塞的生活環境,使羌族的精神文化中保留了不少淳樸厚重的古代遺風。
少數民族的民居
少數民族的民居
2樓:
建築壯族喜歡依山傍水而居。在青山綠水之間,點綴著一棟棟木樓,這就是壯族人的傳統民居。木樓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
無論是什麼房子,都要把神龕放在整個房子的中軸線上。前廳用來舉行慶典和社交活動,兩邊廂房住人,後廳為生活區。屋內的生活以火塘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邊進行。
少數民族的民居資料
少數民族特色,少數民族特色民居
侗族 吊腳樓 鼓樓風雨橋 傣族 竹編工藝 潑水節 竹樓 回族 清真寺 龍眼包子手抓肉 滿族 大清花餃子 朝鮮族 朝鮮舞 蒙古族 那達慕大會 哈薩克族 姑娘追 苗族 苗族分佈較廣,支系眾多,服飾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婦女較典型的裝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苗族衣料過去以麻織土布為主,普遍使用獨具特色的蠟染 刺繡...
中國少數民族的特色民居介紹,少數民族特色民居
您好 有哈尼族蘑菇房。因為蘑菇房隔熱避暑,哈尼族發現並利用它。分三層,一層關牲畜,二層住人,三層放雜物,有時頂樓晒糧食。有哈尼bai族蘑菇房。因為蘑du菇房隔熱避暑,哈尼zhi族發現並利用它。分三層,dao一層關牲畜回,二層住人,三層放雜物答 有時頂樓晒糧食。皖南民居 皖南民居是指位於安徽省長江以南...
少數民族的 ,少數民族的資料 50字
納西族納西族,有人口2 7萬多人。主要聚居在雲南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其餘散佈於維西 中甸 德欽 寧蒗 永勝等縣。納西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其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由於與漢族來往密切,自元 明以後,納西族主要使用漢語文。至於古老的象形文字,主要由巫師 東巴 用來書寫經典,故又稱 東巴文 另有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