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初怎麼分成國家後來秦始皇統治

2022-03-10 04:31:06 字數 6283 閱讀 1887

1樓:綠蓑江上

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東周的後半期,公元前323年五國相王后各大諸侯紛紛僭越稱王(吳、越、楚三國春秋時期已經稱王),周王權威進一步受損。經過春秋時期(前770年―前476年)的無數次兼併戰爭,諸侯國的數量大大減少。到戰國時期最強的七個諸侯國分別為秦、齊、楚、燕、韓、趙、魏,這七個國家被稱作「戰國七雄」。

由於秦國的商鞅變法的改革起到了富國強兵的作用,秦國逐一滅掉了六國,完成了「秦王掃六合」的統一大業,形成「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的統一國家。

秦始皇統一之前,七國文字差別有多大,真互相不認識嗎?

2樓:我真的是柳上惠

東漢的許慎在中國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裡說,戰國時「分為七國……言語異聲,文字異形」。清代的段玉裁給《說文解字》作注,說「言語異聲,文字異形」,就是「各用其方俗語言,用其私意省改之文字也。言語異聲則音韻歧,文字異形則體制惑,車同軌,書同文之盛於是乎變矣」。

列國的文字,在春秋晚期還能大體一致,到戰國就差別很明顯了,到秦滅六國、統一中國之後,以秦文字為標準,統一了文字。

那麼,六國之間的文字差別是不是真的很大,而至於互相不認識?

可以說,差別還是不小的,文化水平不高的一般人估計真的不怎麼認識。

西漢的景帝、武帝之際,山東曲阜孔子故宅的一面牆壁倒塌,露出戰國人藏於其中的一批珍貴古籍。這就是後來引發綿延千年的今古文之爭的古文經。古文經所用的都是秦代尚未把文字統一成小篆之前的戰國文字,這實際上是戰國文字第一次大規模的考古發現。

發現古文經之後,懂得認這些戰國文字的人已經很少,乾脆藏在了宮廷圖書館裡,外人不能輕易見到。要像孔安國、劉歆、許慎這樣的大學者,才能經過刻苦的研究後讀懂。比如說孔安國,他得到古文《尚書》,用今文《尚書》來輔助釋讀,「隸篆推科斗」。

這說明,從秦滅六國到漢武帝在位,還沒過一百年,連學者認戰國文字都需要花一番功夫了。

六國之間的文字風格,我們外行人當然看不出來。根據專門研究這一學問的學者說,它們各自風貌不同,簡單概括,是齊之凝重、燕之峻整、晉之勁利、楚之華麗、秦之剛健,而它們之間的形體結構和聲音通假,更是具有很多變化。

3樓:愛戀吖君

秦始皇統一之前,七國的文字差別有多大,真的互相不認識嗎?

中國文字的發源可以追溯到倉頡造字,這個時候可要比七國早多了,而秦始皇統一之前,文字上的差距其實並不大,百姓對於文字的依賴程度並不高,所以文字就算差別很大,對百姓的影響也很小,時至今日,中國各地的方言種類數不勝數,一些人說的話,外地人根本就聽不懂。所以在七國時期,語言交流佔據主流。下面就和筆者一起回到七國時期,他們的文字差別到底有多大。

01,文字差別並不大,甚至有多國文字通用版一些文字的創造都是**於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據說倉頡造字時,是根據地上小鳥的爪印,以及動植物的體型神態創造出來的漢字,雖然僅僅是一個神話,但是也表明了我國古代人民對文字的理解,在秦始皇並沒有統一七國之前,文字在形態上,部分內容的表達文字差別也是很大的,但並不是全部都不認識。但也有一些較為特殊的族群,使用的文字確實不被外人所理解。但是這並不能阻擋與外人之間的聯絡。

翻譯工作在那個時候就已經是一份不錯的工作。

02,個人並不能認識所有的文字,但並不影響交流古代的官職分為文官和武將,文武雙全的人可算是少之又少。我國文字發源歷史悠久,所以發展出來不同的文字很正常,但識文斷字的是秀才,舞刀弄槍的是武將。對於百姓來說,文字和武力都是不常接觸到的東西。

而當時權勢分立,但勢力內部的人員並不單一,所以說國與國之間的文字差別,完全都是有專門的人熟悉,國與國之間的交流,是有使者來往。

03,文字種類繁多,卻有全才我們國家歷史上的文字,可是就字典裡的漢字來說,普通人用的就少了,所以字之間的差異,在日常生活中,差異並不大,人與人交往多了,瞭解了相應意思的字,自然就會認識到不同的字,在七國時代,國家還沒有統一,而商人做生意,可以做**,完全顯示出彼此認識字的鐵證,所以差異的大小並不妨礙國家間的交流。

語言與文字都是對事情的表述,語言是聽覺上的表達,而文字是視覺上的交流,所以文字差別再大,也會有通識的人。國與國之間的交流,不能理解別人的表達豈不是讓人笑話,所以文字的差別並不會很大,而且還有專門從事翻譯的人員,所以當時的文字差別並不能影響到日常的交流。而七國文字,跟隨天下大勢,差別並不大。

4樓:輕靈觸動

是真的,秦始皇統一之前七國都用的不是統一的文字,許多人都不認識別的國家的文字。

5樓:夏末秋涼

即使七國之間文字差別很大,但並沒有達到互不相識和互不相通的地步,春秋時期韓、趙、魏所用的字本身差異不大 。

6樓:書谷之

在秦朝之前他們的文字基本上都是從金文發展而來的。七國之間的文字差異也不是太大,但是細微的差異還是有的。如果差特別多的話,當時很多著名的謀士都是從一個國家到另一個國家去發展的,可見他文字之間的差異是可以突破的。

他們之間是有差異,但是共同點很多。

7樓:聽世界的聲音

差別還是挺大的,就比如說隸書和小篆的這樣的差別,但是應該認識的,還是能認識。

8樓:匿名使用者

秦始皇統一之前,七國的文字確實相差比較大,只有趙、魏、韓這三個國家的比較接近能互相認識。

9樓:歷史分析解讀

在混亂的戰國時代,的確是這樣的,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和文字。

10樓:小蘭說的那些事

七國文字差別大,但是還有認識別國文字的人,不然七國之間是無法交流的。

秦始皇一統天下前,七國文字的差別有多大?

11樓:雞湧勝

秦朝統一之前,這七個國家有不同的語言。事實上,差異相當大。然而,無論差異有多大,都不如目前的漢語、日語和韓語之間的差異大,後者仍然比簡體漢字和繁體漢字之間的差異小。

秦之前,商周時期,國家文字已經統一甚至規範。同樣的文字在全國各地使用,顯示了中國文化繁榮的氛圍。

事實上,中國文化不一定是從文明發展而來的,中國文化的起源是多樣的,中國文化有五千多年曆史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中國文化有很強的寬容能力。它擁抱所有的河流,並有寬容,中國文化的基礎是語言。在秦國統一之前,漢語詞彙幾乎是四分五裂的,但幸運的是,它們最終恢復了統一。

戰國時期,不同國家使用的語言不相同,但三國的語言總是非常相近。也就是說,趙、魏、漢三國以前屬於金國,在一個統一的國家裡相互分離。因此,戰國時期的三國在語言上最為相似。

春秋戰國時期,許多學者誕生了。他們在不同的國家旅行,傳播不同國家的文化和他們的理想。春秋戰國時期,雖然不同國家的文字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仍接近於標準文字。

不同國家有不同文化的人可以認出不同國家的作品。

中國文化經五千年而不倒,傳承五千年而不滅,但在春秋時期確實經歷了一場巨大的危機。如果這七個國家的文化繼續傳播,那麼中國文化肯定會分崩離析。秦始皇統一了世界,雖然它給整個世界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但它卻把文化帶回了統一,這也是一件好事。

中國文化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發展起來的。如果這七個國家的角色真的變到了彼此無法辨認的程度,那才是真正的大問題。

12樓:

秦統一之前,七國文字各異,差別其實還是挺大的,但差別再大,也沒有現在的中日韓這種文字差別那麼大,比之簡體字和繁體字的差異,還是小了一些。

13樓:夜影行

秦始皇一統天下前,七國文字的差別非常的大,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14樓:cinder佳

看地緣和血緣關係,有的國家差別很大,有的國家差別比較小。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七國文字都是不統一的。

15樓:職場沐川

有很多種語言吧,而且完全一樣,都沒有辦法交流和溝通,區別真的是非常大的。

16樓:惕惕啼啼

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前,文字有很多種,每一個諸侯國有自己記錄的一套方式。

17樓:愛扣jiojio的小居居

各自各異基本上沒有什麼相同的,畢竟文化是不相同的,種族也是不相同的,所以漢字的創造也是不相同的。

18樓:你會上班

差別大到,秦皇統一了六國後,他開始往桂林送詔書,但是當地的人並不明白大王這是什麼意思,上面的字他們也完全是看不懂得。

19樓:職場雞湯小達人

差別是非常大的,每個國家的文字形狀都是不一樣的,為了改變這一情況,最後秦始皇直接規定了統一的文字。

20樓:四時風月一閒身

各國之間的文字不相通,無法交流。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繁榮,各地都有不同的學派文化的興起,慢慢地在文字上便出現了一些差別。當然因為文化之間存在共通性,所以這些差別不會很明顯,基本可以猜出各國之間的文字。

可是隨著文化的不斷髮展,各國之間又屬於隔絕的狀態,文字的發展也就往著不同的方向去了,導致戰國後期各國之間的文字差異很大。當然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就發現了文字不統一的弊端。

秦始皇釋出詔書,地方**竟然看不懂。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當然不可避免的,會經常釋出詔書、文書到地方各縣。然而卻遇到了一些尷尬的問題,地方**完全看不懂文書上的文字。

這連地方**都看不懂,那更別是平民了。秦始皇很快發現,這個情況不是偶然的,而是各國之間的文字不統一,導致地方的很多**都看不懂秦國的字。這也不能怪**們,但看不懂文字和文盲也差不多了,所以秦始皇只能儘快統一文字。

統一文字,更促進了文化的交流。雖然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成果很豐富,但因為各國之間的文字限制,其實文化的交流還是比較少的。而秦始皇統一了六國,這就等於這一片土地都是秦始皇的,首先原來國家的文字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其次為了便於管理秦始皇一定要統一文字。

同時文字的統一,能夠促進原本封閉的六國文化重新活躍起來,促進文化的交流和傳承。這對後世的朝代來說是一項了不起的政績。因為中原的領土很大,問題不統一,對後世研究歷史來說也是一件難事。

綜上所述,秦始皇統一文字是為了消除各地區之間的文化壁壘,也是為了讓帝國的管理更加順暢。

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前,七國文字差異有多大?

21樓:蛋蛋獸影視娛樂

這個差異其實就像方言差異,對於不同的人來說: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其實七國文字差異,是在戰國前期才逐漸形成的。

因為春秋戰國混亂之前,中原也是一個統一的奴隸王朝,大家以周天子為尊。當時中原文化以周天子的領地為中心播撒,各國之間有共同的「字型」,那就是著名的「大篆」。

22樓:培培美好心願

字的書寫風格均不同,例如楚國文字字形比較飄逸,字型比較頎長。而晉系的文字筆畫細勁。

23樓:小自信

我個人覺得他們各有各的地方風俗,還有就是每個地方的說話語氣和語調都不同等等。

秦始皇統一之前,七國的文字差別有多大,真的互相不認識嗎?

24樓:自報調查

據我所知,秦始皇統一之前,七國的文字是有差別,但是並沒有到互相不認識的地步。

文化碎片

秦始皇統一之前,七國性格的差異真的達到了彼此不認識的程度嗎?

有證據證明漢字的起源是多源的,但到了商周時期,漢字基本上是統一的。畢竟,能寫能讀的人很少。當時雖有大量的異體字,但仍以「標準字」為主。

到了公元前五世紀,戰爭成為當時的常態,所有的諸侯國都脫離了周天子的統治。漢代徐慎在《說文解字》的序文中說:「過去諸侯的權力不統一,邪教禮樂害己,但都以不同的衣服、不同的聲音、不同的人物走向他們的經典。

」也就是說,諸侯不僅在政治上擺脫了周王室,而且在服飾、語言、文字等方面形成了獨立的制度。

五大派系

秦始皇統一之前,七國性格的差異真的達到了彼此不認識的程度嗎?

古代文字學家何臨沂先生將戰國六國文字分為齊、燕、金、楚四大流派。另一個獨立的體系是以秦國為代表的周秦文字。眾所周知,秦國一直是一個文化相對落後的西方小國。

但後來,周平王東移,西周舊地逐漸歸秦國所有。因此,秦國和東周都繼承了西周的「本位詞」。

差別不大

秦始皇統一之前,七國性格的差異真的達到了彼此不認識的程度嗎?

儘管世界上的漢字分為許多派別,但漢字同源,雖然七國之間經常爆發戰爭,但文化交流非常頻繁。以蘇秦、張頤為代表的戰略家周遊世界,甚至戴著六國印章,可見當時的語言文字差別不大。此外,越來越多的考古資料也證明,七國文字之間的差異遠小於簡體字與繁體字之間的差異。

秦朝的七個國家之間的差異真的達到了彼此統一之前的水平嗎?

即使不同國家的語言之間差別不大,但在當時已經顯露出文化大分化的趨勢。如果秦始皇不統一,後果不堪設想!

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不發達國家英語怎麼說

developing country.developed country.undeveloped country 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不發達國家英語怎麼說?developing country 發展中國家 developed country發達國家 underdeveloped country不發...

中國國家博物館 的繁體字怎麼寫

國 gu 有土地 人民 主權的政體 古代指諸侯所受封的地域 國家。國土。國體 a 國家的性質 b 國家的體面 國號。國度 指國家 國策。國情。國法。國力。國防。國威。國寶 a 國家的寶物 b 喻對國家有特殊貢獻的人 國格。國魂。國是 國家大計,如 共商國國 特指中國的 國產。國貨。國粹。國樂 yu ...

中國國家博物館到科技館怎麼走,中國科技館到國家博物館怎麼走

公交線路 地鐵1號線 地鐵5號線 地鐵15號線,全程約16.7公里 1 從中國國家博物館步行約550米,到達天安門東站2 乘坐地鐵1號線,經過2站,到達東單站3 步行約250米,換乘地鐵5號線 4 乘坐地鐵5號線,經過10站,到達大屯路東站5 步行約370米,換乘地鐵15號線 6 乘坐地鐵15號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