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d睿
陶淵明,字元亮。或雲潛字淵明。潯陽柴桑人也。
曾祖侃,晉大司馬。淵明少有高趣,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群,任真自得。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時人謂之實錄。
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資,遂抱羸疾。
江州刺史檀道濟往候之,偃臥瘠餒有日矣。道濟謂曰:「賢者處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對曰:「潛也何敢望賢,志不及也。」道濟饋以粱肉,麾而去之。
後為鎮軍、建威參軍,謂親朋曰:「聊欲絃歌以為三徑之資,可乎?」執事者聞之,以為彭澤令。
不以家累自隨,送一力給其子,書曰:「汝旦夕之費,自給為難,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勞。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公田悉令吏種秫,曰:「吾嘗得醉於酒足矣!」妻子固請種粳,乃使二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粳。
歲終,會郡遣督郵至,縣吏請曰:「應束帶見之。」淵明嘆曰:
「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即日解綬去職,賦《歸去來》。徵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識之,不能致也。淵明嘗往廬山,弘命淵明故人龐通之齎酒具,於半道慄裡之間邀之。淵明有腳疾,使一門生二兒舁籃輿;既至,欣然便共飲酌。
俄頃弘至,亦無迕也。先是顏延之為劉柳後軍功曹,在當陽與淵明情款,後為始安郡,經過潯陽,日造淵明飲焉。每往,必酣飲致醉。
弘欲邀延之坐,彌日不得。延之臨去,留二萬錢與淵明;淵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嘗九月九日出宅邊菊叢中坐,久之,滿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歸。
淵明不解音律,而蓄無絃琴一張,每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貴賤造之者,有酒輒設。淵明若先醉,便語客:
「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將嘗候之,值其釀熟,取頭上葛巾漉酒,漉畢,還復著之。
時周續之入廬山,事釋慧遠;彭城劉遺民亦遁跡匡山,淵明又不應徵命,謂之潯陽三隱。後刺史檀韶苦請續之出州,與學士祖企、謝景夷三人,共在城北講禮,加以讎校。所住公廨,近於馬隊。
是故淵明示其詩云:「周生述孔業,祖謝響然臻;馬隊非講肆,校書亦已勤。」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與其同志。
自以曾祖晉世宰輔,恥復屈身後代,自宋高祖王業漸隆,不復肯仕。元嘉四年將復徵命,會卒。時年六十三。
世號靖節先生。
2樓:
我沒有參考什麼文獻,憑自己理解翻譯,僅供參考!
「金銀珠玉,世間的人們都以其為貴,等到了災難的年代它們就不如菽粟之類的糧食了,這是為什麼呢?事情都有先後原因的,發展的形勢也有急有緩的,平時富貴的人家,為了得到一件玉犀象玩這種好的器物,乃至用糧食錦帛去交換,還害怕得不到它,得到後把它擺在屋中顯要的位置向別人誇耀,用來讓自己開心高興,就是這樣子。
壬午年,我在大梁那個地方的時候,大梁城被敵人包圍了好久,地方和**都缺少糧食,米價已經二兩銀子買一升,餓死的人比比皆是,那時候的人看金銀如泥土一樣不值錢,富裕的家庭,拿出平時的珠玉擺設、首飾環培、華麗的衣裳,擺在市場上,只求能換得醫生的糧食,求得一天的溫飽。我還記得我家有一皮袍,非常的緊密暖和,用它換了八斗米,金釵換了牛肉一肩。我知道,因為統治者英明,所以糧食貴而金玉賤,這是根本呀。
古人說:『柴如桂樹,米象珍珠』不是瞎說的!」
蕭統《陶淵明傳》譯文 10
3樓:天上飛
陶淵明,字元亮。有人說名潛,字淵明。(據《祭程氏妹文》等,可知陶淵明在晉時本名淵明,字元亮。入南朝宋後才更名潛,而以淵明為字。)他的曾祖父陶侃,曾做過晉國的大司馬。
陶淵明自少時便有很高的志趣,而且博學多才,文章寫得很好。且才華出眾,鋒芒畢露。為人散淡不群,任真自得。曾經著《五柳先生傳》以自解。當時看過的人都認為是他的真實寫照。
為了孝順老人照顧家庭但又家中貧困,不得不出仕做了江州祭酒。因為不能忍受官吏的職責約束,不久就自己解職回家了。江州刺史召他做主簿,他不去上任。辛勤勞作,種田自給。
餓得又瘦又病。江州刺史檀道濟去看望他,陶淵明已經因為飢餓而僵臥幾日了。檀道濟勸他說:「我聽說賢人處世,天下如果無道,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華,就歸隱山林;有道則出仕一展抱負。
當今你生活在一個文明的有道之世,怎麼能讓自己如此窮困潦倒?」陶淵明回答:「我怎麼敢奢望成為賢人,只不過是志向達不到啊。」檀道濟於是留給他米飯肉食,淵明卻揮手拒絕。
以後陶淵明做過鎮軍和建威參軍,曾經對自己的親友說:「我願意暫時去彈奏那絃歌,為將來隱居生活做準備,好嗎?」當局者聽說後,就讓他去做彭澤令。
不想讓家事拖累,就送一服役的人給兒子以助其一臂之力,家書中說:「你生活的費用,自己都很困難,現在送你這個勞力,可以幫助你解決生活的困境。他也是別人的兒子,要善待他。」
公家的田地全叫下屬種秫(shu,可制酒),說:「我只要常常能醉於酒就知足了。」家人堅持要求種秔(jing晚稻),淵明就種了二頃五十畝的秫,種了五十畝的秔。
到了年末,會郡派遣督郵來視察,縣吏請示陶淵明說:「應該穿禮服去迎接督郵」。淵明長嘆說:「我怎麼能為了五斗米的俸祿而去向鄉里小兒折腰!」
當日立即解官辭職,作《歸去來兮辭》,歸隱田園。帝上徵召他做著作郎,他也不肯就職。 江州刺史王弘非常想認識他,一直苦於沒有機會。
陶淵明曾經去廬山遊玩,王弘叫淵明的朋友龐通之準備了酒具,在中途村落中邀請陶淵明。淵明的腳有病,使一個門生和二小僮抬著竹轎。截住以後,淵明很高興,就一起飲酒。
過了一會,王弘來了,淵明也沒有反感。
顏延之(公元384——456年,字延年,當時著名文人,與謝靈運齊名。陶淵明逝世後,顏延之曾作《陶徵士誄》,當時為江州刺史)先前為劉柳後軍功曹,在潯陽的時候就與淵明交誼深厚。
後來他做了始安郡的太守,經過潯陽的時候,每天都去找陶淵明痛飲,而每次都非喝得酩酊大醉不可。王弘一心想邀請顏延之酣飲,卻沒有機會。
顏延之臨走的時候,給淵明留下兩萬文錢補貼家用,淵明卻派人全送去酒家,以為日常酒資。淵明曾經在九月九日重陽節這天出遊門外,在屋外的菊叢中小坐沉吟。
過了一會,不知不覺手中滿是菊花,正好王弘派人送酒來,索性便在菊叢中暢飲,直到醺醺微醉方歸。陶淵明不懂音律,但是卻收藏了一張無絃琴,每次喝酒喝得盡興,就撫弄無絃琴以抒己懷,遣興而已。
凡是來拜訪的人,不分貴賤,往往設酒共飲。陶淵明如果先醉了,就對客人說:「我醉了想小憩,你可以先回去了。」其待人接物竟是如此真我坦率。
郡將曾經去看他,正巧遇上新酒嬢熟,陶淵明取下頭上的扎的葛巾漉酒,漉完了以後,仍舊戴在頭上。當時周續之隱入廬山,侍奉方丈慧遠;彭城的劉遺民也遁跡匡山,陶淵明又不接受朝廷的徴命,人們稱他們為「潯陽三隱」。
後來刺史檀韶苦苦請求,才請周續之出山,與學士祖企、謝景夷三人同在城北講《周禮》,並且加以讎校。所住的公寓,離馬廄很近。所以淵明寫詩去,說:
「周生述孔業,祖、謝響然臻。馬隊非講肆,校書亦已勤」。
陶淵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於勤苦的清貧生活,和陶淵明志趣相投。陶淵明認為自己從曾祖父陶侃時已是晉朝宰輔,恥於屈身為後來的劉宋王朝做官。
自宋高祖(即宋武帝劉裕,南朝宋的建立者)王業漸隆,愈加不肯出仕。元嘉四年,正要回復朝廷的徴命,結果突然去世了。時年六十三歲。
死後世人稱他為「靖節先生」,送此諡號,是由於陶淵明有「寬樂令終」和「好廉克己」的品德。
原文:陶淵明,字元亮;或雲潛字淵明潯陽柴桑人也。曾祖侃,晉大司馬。
淵明少有高趣,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群,任真自得。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時人謂之實錄。
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
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資,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濟往候之,偃臥瘠餒有日矣。道濟謂曰:「賢者處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
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對曰:「潛也何敢望賢,志不及也。
」道濟饋以粱肉,麾而去之。 後為鎮軍、建威參軍,謂親朋曰:「聊欲絃歌,以為三徑之資可乎?
」執事者聞之,以為彭澤令。
不以家累自隨,送一力給其子,書曰:「汝旦夕之費,自給為難。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勞。
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種秫,曰:「吾常得醉於酒足矣。
」妻子固請種秔,乃使二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粳。
歲終,會郡遣督郵至,縣吏請曰:「應束帶見之。」淵明嘆曰:「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即日解綬去職,賦《歸去來》。徵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識之,不能致也。淵明嘗往廬山,弘命淵明故人龐通之齎酒具,於半道慄裡之間邀之。淵明有腳疾,使一門生、二兒舁籃輿;既至,欣然便共飲酌。
俄頃弘至,亦無忤也。先是顏延之為劉柳後軍功曹,在潯陽與淵明情款,後為始安郡,經過潯陽,日造淵明飲焉。每往必酣飲至醉。弘欲邀延之坐,彌日不得。
顏延之臨去,留二萬錢與淵明,淵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嘗九月九日出宅邊菊叢中坐,久之,滿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歸。淵明不解音律,而蓄無絃琴一張,每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
貴賤造之者,有酒輒設。淵明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將嘗候之,值其釀熱,取頭上葛巾漉酒,漉畢,還復著之。
時周續之入廬山,事釋慧遠;彭城劉遺民亦遁跡匡山,淵明又不應徵命,謂之「潯陽三隱」。後刺史檀韶苦請續之出州,與學士祖企、謝景夷三人共在城北講《禮》,加以讎校。所住公廨,近於馬隊。
是故淵明示其詩云:「周生述孔業,祖、謝響然臻。馬隊非講肆,校書亦已勤。」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與其同志。
自以曾祖晉世宰輔,恥復屈身後代,自宋高祖王業漸隆,不復肯仕。元嘉四年,將復徵命,會卒,時年六十三。世號「靖節先生」。
擴充套件資料:
陶淵明生平簡介
1、青少年時期(28歲以前)
陶淵明的曾祖父陶侃曾做過大司馬,祖父、父親也做過太守縣令一類的官。但陶淵明的父親死得早,淵明少年時,家運已衰落,「少而貧苦。」
他自述:「自餘為人,逢運之貪。簞瓢屢罄,絺綌冬陳。」(《自祭文》)但物質生活雖然貧乏,陶淵明的精神生活卻很豐富。
他學習儒家《六經》,學習《老子》、《莊子》,「猛志逸四海,鶱翮思遠翥」,頗有「佐君立業」的政治抱負。
而另一方面,匡廬山水和田園風景,也使他愛好自然,「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2、學仕時期(29-41歲)
晉代的門閥制度,使得「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在那種統治階級內部互相傾軋,爭權奪利十分激烈的年代,陶淵明根本無法實現自己的抱負。
29歲時他進入官場,當了江州祭酒,但不久便不堪吏職自解歸家閒居。以後又先後幾次出任小官,不僅無由施展濟世抱負,而且於「志意多所恥」。
最後一次為官是當彭澤令,在官八十餘日,因不堪官場黑暗,「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人」辭官歸田。
3、歸田時期(42-63歲)
陶淵明歸田之後,即在家鄉過著躬耕隱居的生活,並親自參加了農業勞動。親自撰寫《五柳先生傳》這一著名的文章,用以明志。
這使他改變了鄙視勞動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認識了勞動的價值;也在與農民的共同勞動和交往中,對他們產生了親切的感情。
在他晚年,生活貧困,「老至更長飢」,但他不受「嗟來之食」,拒絕權貴的饋贈,表現出君子固窮的志氣。
找一下的金色的魚鉤縮寫,找一下450字的金色的魚鉤縮寫
1935年秋天,紅四方面軍進入草地,許多同志得了腸胃病,我和兩個小同志病得實在跟不上隊伍了,指導員派炊事班長照顧我們,讓我們走在後面。炊事班長快四十歲了,因為全連樹他歲數大,對大家特別親,大夥都叫他 老班長 我們在路上把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長就給我們做魚湯,儘管這魚湯們有放作料,可是我們任為沒有比這魚...
大家幫忙找一下這些詩句的出處吧
唯有香如故 卜運算元 宋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輾作塵,只有香如故。註釋 陸游一生酷愛梅花,寫有大量歌詠梅花的詩,歌頌梅花傲霜雪,凌寒風,不畏 不羨富貴的高貴品格。詩所塑造的梅花形象中,有詩人自身的影子,正如他的 梅花絕句 裡寫的 ...
急用,請幫忙找一下適合朗誦的激昂奮進的鋼琴曲,為類似百日誓師大會的稿子用
馬克西姆的克羅埃西亞狂想曲,出埃及記 班得瑞的宋家王朝 都是很激昂很好聽的曲子,聽了你的問題,我又想起了一年前備戰中考的日子現在我如願以償考上了理想的高中 也祝你好運 愛的紀念 理查德克萊德曼的!很適合 格里格的a小調鋼琴協奏曲,原版的和馬克西姆彈得那個都可以,你試試,感覺非常適合你的要求 ch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