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彈和魚雷,誰的技術含量更高,魚雷和導彈,誰更難製造?

2022-03-19 01:05:35 字數 4239 閱讀 2712

1樓:匿名使用者

兩相比較,有相通之處,但顯然導彈的技術含量更高。

魚雷是一戰時期大規模使用的戰術**,主要針對敵方水面艦艇以及潛艇,其**平臺也只有飛機、水面艦艇和潛艇。由於水介質的特性,魚雷及其**平臺僅能使用聲波探測、攻擊敵方,使用條件受水壓限制。同樣受制於水的特性,在魚雷導航、探測技術發展出線導、主被動聲自導與尾流自導後,至今未再有突破性的發展。

導彈則不同,導彈可分為戰略**和戰術**,幾乎涵蓋所有目標:包括城市、軍事設施、地面裝甲車輛、艦艇及大氣層內外飛行器、衛星,其發射平臺也從單兵到車輛、發射井、水面艦艇和潛艇、飛機等。導彈及其**平臺使用的探測、引導電磁頻譜覆蓋可見光到超短波,導彈飛行中的速度、溫度以及加速度變化遠大於魚雷,其材料、導航、控制技術的複雜程度也超過魚雷及水聲技術,導彈及反導技術發展的驅動力及背後所依託的體系更是魚雷所無法比擬的。

目前能自主研發、製造先進魚雷的國家有美國、俄羅斯、中國、法國、英國、日本、義大利、瑞典、德國,其他能製造魚雷的國家有印度、以色列、印度尼西亞(組裝)、伊朗和朝鮮。

目前能自主研發、製造洲際彈道導彈的國家有美國、俄羅斯、中國、法國、印度,具備能自主研發、製造大氣層內外反導體系的國家僅有美國、俄羅斯、中國。其技術差距可見一斑。

2樓:種樹防塵

魚雷的技術難度更高,世界上能獨立研發製造魚雷的國家很少。

3樓:五戒之印

魚雷的製造相對於導彈要難一些。主要是制導問題。導彈採用雷達、鐳射、紅外等制導,制導方式在空氣中,反應快衰減小,制導相對準確簡單。

魚雷採用聲納、磁等,干擾大,衰減大、定位誤差大,距離短。 其次就是動力不僅要充足,還要小,不需要空氣,陸地上通用的動力系統都不適用,要重新單為魚雷開發新的動力系統。雷達自身的定位也是大問題,由於水的阻隔,控制端很難快速準確地掌握魚雷的位置,從而進行較正調整。

真正能夠獨立設計製造魚雷的國家,目前世界上不超過12個。

4樓:匿名使用者

毫無疑問是魚雷。

別說直航普通魚雷已經比導彈高,制導魚雷更加高。

主要是魚雷航行所處的環境非常惡劣,從動力到定深,從引信到彈頭、從材料到製造工藝,都比導彈要求高出一大截。

魚雷是**中最尖端技術。

中國洲際導彈、人造衛星上天20餘年後,也就是90年代中期,才具備獨立研發魚雷的技術。

世界上會製造導彈的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會獨立研發製造魚雷的只有蘇美英法中日德意荷瑞十個,其餘使用魚雷的國家只能從他們那兒購買成品/技術或者組裝。。

中國在和蘇聯敵對之後,魚雷想自己做,但是隻能按照蘇聯提供的圖紙造,克服了很多困難才勉強山寨出了魚-2魚雷。其中僅僅定深彈簧這個小東西就花了3年,用了大量昂貴的鈹青銅才做出幾個小小的彈簧。

5樓:匿名使用者

導彈和魚雷,技術含量都非常高!沒有最高,只有更高!(只是追求有沒有的問題,那是技術含量低的狀態,不在討論之列了。)

因為分屬不同的領域,所以,拿它倆來對比,有點關公戰秦瓊的味道了……導彈在空中飛,魚雷在水裡遊,不同的作戰環境,不同的技術需求。沒有超強的技術,就做不出效能先進的導彈和魚雷。

6樓:孟勇的詩園

魚雷的技術更高!連朝鮮都可以製造導彈,但是魚雷全世界都沒有幾個國家能製造!

7樓:匿名使用者

導彈的打擊原理是通過對艦艇水面以上部位進行打擊,穿透裝甲層對艙內的人員及裝置造成傷害。而魚雷是卻撕裂艦艇的裝甲,致使海水大量湧入,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同等強度的炸彈在水下的威力比在空氣中大的多。

魚雷在撕裂**船體材料同時,瞬間產生氣泡和衝擊波,破壞力遠高於同級別的反艦導彈。

作為現代海戰的產物,無論是傳統的魚雷還是先進的反艦導彈都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反艦導彈強大的機動性讓戰場多出了無數可能,而就威力而言,魚雷無疑更勝一籌。

8樓:我是

樓上的,你說錯了,魚雷的技術難度遠遠超過導彈,因為導彈可以採用高拋彈道,就像往空中扔石塊一樣,什麼角度什麼速度打中什麼地方是可以算出來的,

而魚雷是在水中,不像導彈一樣可以脫離介質,他必須在水中保持一定速度,一定深度,還要能線導加聲自導,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也就是說,給幾個大學生一臺火箭發動機,一些推進燃料,一些管子和相關的裝置,他們做出射程百來公里的地地導彈沒有問題,

給他們同樣的裝置弄魚雷門都沒有,不是浮出水就是一頭栽下去,要麼就是水下深度s型,控制不了。

9樓:

各有各的頂尖技術領域,不是太好比較。但是硬要比較的話,當然是導彈技術含量高。我舉個簡單的例子:

潛艇能在水中潛射導彈,導彈被潛射後能飛出水面,魚雷不能,單從潛射導彈這個例子就可以看出來導彈需要的技術更高,更顯而易見的:洲際導彈。洲際導彈射程8000公里以上,魚雷完全做不到,洲際導彈的圓概率誤差在300米左右能搭載核彈頭,雖說魚雷也能搭載核彈頭(mk-45),但射程遠遠不及洲際導彈,何況洲際導彈為了減小誤差會裝配星光漂移慣性制導系統和全球定位系統,魚雷根本沒有,綜上,導彈技術含量更高。

10樓:我還真不會游泳

這個很難比,就像摔跤和拳擊雖然都是格鬥技術,但兩人相遇誰贏都有可能。

不過相對來說,魚雷是在水中使用的,這就要比在空氣中使用的導彈研發難度要高一點,畢竟設計時要考慮的問題比較多。

11樓:利秀豔

魚雷技術已經很成熟,很久沒有因技術上的革新,但是不排除會出現新的戰略性需要和變革。

導彈的技術含量一直是最高的,一旦有任何新技術新材料都會馬上應用到新式導彈的開發和改良上。

因為導彈的應用範圍遠大於魚雷,可以說是上天入地。

12樓:一顆大楊樹

魚雷含量高,分析如下:

1、以飛行介質來說,魚雷在水中,導彈在空氣中。

魚雷是在水中前進的,導彈主要是在空氣中前進。這就導致魚雷速度慢,最快的超空泡魚雷也不過200節(370.4公里)而導彈速度則很快,最慢的亞音速導彈,也有近1000公里的速度。

換句話說,介質密度大的自然就困難。例如伊朗、以色列能研發導彈,但是肯定造不了魚雷。

2、以威力來說,魚雷威力大。

以法國飛魚反艦導彈為例,該導彈彈頭重156公斤。

中國魚6(美國mk-48),魚雷彈頭重650磅(294公斤)魚6魚雷彈頭是飛魚導 彈 彈 頭 藥含量的1倍。

**裡面,越重越大的造起來越困難!

3、國家來說,能造導彈的比比皆是!除了各大國外,還有不是小國,例如朝鮮、以色列、伊朗等。但是能造魚雷的只有10個!美國,德國,義大利,瑞典,日本,俄羅斯,中國。韓國

魚雷和導彈,誰更難製造?

13樓:繼鳳

相對來說,魚雷更難製造。

世界上掌握造導彈的國家很多,但是掌握造魚雷的國家卻很少,尤其現代化的重型魚雷,基本就是五大常任理事國能玩的轉。

而且在軍隊魚雷的保密級別要比導彈高的多,足以提現魚雷的重要性。

為什麼魚雷殺傷力那麼大?現代戰爭中魚雷和反艦導彈哪個重要?

14樓:漂移的賽車

首先你應該明白魚雷和反艦導彈的大小是截然不同的。反艦導彈要比魚雷大的多。魚雷是在水中通過高速航行來攻擊敵方艦艇的水面以下部分的。

而反艦導彈可以攻擊艦艇水面以上的所有地方,可以實現真正的精確打擊。

反艦導彈的體積大也就使得反艦導彈的戰鬥部能都裝更多的炸藥,使得其威力一定要比魚雷大的多。你所說的大河戰列艦那是二戰時候,二戰並沒有出現導彈。攻擊艦艇只有用炸彈和魚雷。

魚雷由於要在水中航行,所以它的速度肯定要受到水的阻力的影響,而反艦導彈一般是從空中(我國的東風反艦導彈是從大氣層)以重力加上火箭推力的速度對敵方的艦艇進行攻擊,所以威力可想而知。攔截起來的難度也是非常不容易,因為速度太快了。而魚雷速度不快,隱蔽性也不好,容易被敵方發現,使用導彈進行攔截。

所以可以說現在戰爭中反艦導彈一定會是攻擊的主力軍。

魚雷的好處就是可以攻擊敵方船隻的水下部分,如果擊中可以使得敵方的船隻快速的沉沒。

現在的反艦導彈只要擊中,敵方的艦艇基本也就沉沒了,除了一些大型的水上艦艇可以承受住攻擊而不沉沒。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帶來幫助。

15樓:鐵血觀世界

對於一款大型水面艦艇來說,其火力輸出主要有三大板塊。第一是魚雷發射系統,第二是反艦導彈、防空導彈發射系統,而第三則是近防炮系統。相比最後一個板塊來說,魚雷發射系統和垂髮系統的殺傷力最為強大。

16樓:哈王王

魚雷炸的是船底,炮彈打的是甲板。我是這麼理解的

17樓:匿名使用者

**在水中 產生的衝擊力比在空氣**產生的衝擊力大 所以魚雷更厲害……

林志穎和韓寒都喜歡賽車,誰的賽車技術更高

我認為韓寒的賽車技術更高一點兒,雖然韓寒和林志穎開的是不同領域的車,但是我覺得韓寒更加專業。這樣說未免有些膚淺,畢竟領域不同,可比性就不一樣啦,所以對於這個問題,不同的人有各自不同的看法,這取決於你所看的角度。如果你更喜歡韓寒,你可能覺得韓寒的技術更高,倘若你喜歡的是林志穎,你可能會覺得林志穎的賽車...

佛祖和上帝,誰的法力更高,佛祖和上帝哪個的法力更高?

創世紀1 1 起初神創造天地。釋迦摩尼只是個依靠上帝的創造而存在的人。洪秀全是什麼?他是背離神道的,是個不稱職的信徒 上帝並沒有法力,因為根據律法,不可使用法術 佛祖和上帝哪個的法力更高?佛祖法力高於上帝。佛祖融入整個宇宙能量,而上帝只擁有某一天體的能量。上帝不理解佛的思想,但是佛說他理解上帝。為什...

司馬師和司馬昭,誰的能力更高

司馬昭的名氣較大,因為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然而,若論兩人才能優劣,司馬昭遠不如其兄。當年司馬懿處心積慮要除曹爽奪大權 他辦事極為祕密,只讓司馬師參與他的活動。宣帝 司馬懿 之將誅曹爽,深謀祕策,獨與帝 司馬師 潛畫,文帝 司馬昭 弗之知也。晉書?景帝紀 而司馬師為了助父奪權,陰養死士三千,散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