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雨說情感
如圖所示: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漢武帝劉徹即位,張騫任皇宮中的郎官。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欲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應募任使者,於長安出發,經匈奴,被俘,被困十年,後逃脫。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
在歸途中,張騫改從南道,依傍南山,企圖避免被匈奴發現,但仍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匈奴內亂,張騫乘機逃回漢朝,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情況,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張騫在西域有威信,後來漢所遣使者多稱博望侯以取信於諸國。
張騫出使西域本為貫徹漢武帝聯合大月氏抗擊匈奴之戰略意圖,但出使西域後漢夷文化交往頻繁,中原文明通過「絲綢之路」迅速向四周傳播。因而,張騫出使西域這一歷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張騫對開闢從中國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有卓越貢獻,至今舉世稱道。
擴充套件資料
沙漠綠洲絲路是北方絲路的主幹道,全長7000多公里,分東、中、西3段。東段自長安至敦煌,較之中西段相對穩定,但長安以西又分3線:
①北線由長安,沿渭河至虢縣(今寶雞),過汧縣(今隴縣),越六盤山固原和海原,沿祖厲河,在靖遠渡黃河至姑臧(今武威),路程較短,沿途供給條件差,是早期的路線。
②南線由長安,沿渭河過隴關、上邽(今天水)、狄道(今臨洮)、枹罕(今臨夏),由永靖渡黃河,穿西寧,越大斗拔谷(今偏都口)至張掖。
③中線與南線在上邽分道,過隴山,至金城郡(今蘭州),渡黃河,溯莊浪河,翻烏鞘嶺至姑臧。南線補給條件雖好,但繞道較長,因此中線後來成為主要幹線。
南北中三線會合後,由張掖經酒泉、瓜州至敦煌。中段。敦煌至蔥嶺(今帕米爾高原)或怛羅斯(今哈薩克的江布林城)。
2樓:薩心
1、天山北路:西安—敦煌—哈密—烏魯木齊—伊犁—現原蘇聯境內—羅馬
2、西域北路:西安—敦煌—哈密—吐魯番—焉耆—庫爾勒—庫車—阿克蘇—喀什—帕米爾高原—中亞
3、西域南路:西安—樓蘭—且末—尼雅—和田—喀什—帕米爾高原—中
張騫出使西域的路線
3樓:匿名使用者
張騫通西域的路線
4樓:匿名使用者
張騫第一次通西域往返路線是:
長安——隴西——玉門關——大宛——大月氏——陽關——隴西——長安。
張騫出使西域又稱張騫通西域,指的是漢武帝時期希望聯合月氏夾擊匈奴,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各國的歷史事件。
漢武帝建元年(公元前140),欲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應募任使者,於建元三年出隴西,經匈奴,被俘,後逃脫。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歸途中,張騫改從南道,依傍南山,企圖避免被匈奴發現,但仍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匈奴內亂,張騫乘機逃回漢朝,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情況,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張騫在西域有威信,後來漢所遣使者多稱博望侯以取信於諸國。
5樓:月溶溪屏
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地區,把中國的絲和絲織品運往中亞、西亞,直至歐洲
6樓:賀顯華老師
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路線圖
7樓:不雨亦瀟瀟
張騫第二次通西域往返路線是:
長安——隴西——玉門關——大宛——大月氏——陽關——隴西——長安。
張騫出使西域又稱張騫通西域,指的是漢武帝時期希望聯合月氏夾擊匈奴,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各國的歷史事件。
如果歷史沒有張騫的存在,也就沒有後來的「絲綢之路」,也沒有商品往來**,更沒有東西方的文化交流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路線圖
整整過了十一個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鬆了。張騫乘機和他的貼身隨從甘父一起逃走,離開匈奴地盤,繼續向西行進。由於他們倉促出逃,沒有準備乾糧和飲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飢挨餓,乾渴難耐,隨時都會倒在荒灘上。
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獵一些飛禽走獸,飲血解渴,食肉充飢,才躲過了死亡的威脅。
這樣,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終於越過沙漠戈壁,翻過冰凍雪封的蔥嶺(今帕米爾高原),來到了大宛國(今費爾干納)。高鼻子、藍眼睛的大宛王,早就聽說漢朝是一個富饒的大國,很想建立聯絡。但苦於路途遙遠,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願。
因此,當聽說漢朝使者來到時,喜出望外,在國都熱情地接見了張騫。他請張騫參觀了大宛國的汗血馬。在大宛王的幫助下,張騫先後到了康居(今撒馬爾罕)、大月氏、大夏等地。
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樂業,不願再東進和匈奴作戰。張騫未能完成與大月氏結盟夾擊匈奴的使命,但卻獲得了大量有關西域各國的人文地理知識。
8樓:九方夏侯瑤
張騫第二次入西域的終點烏孫國都赤谷城,該遺址目前尚未找到,但考古學家在伊犁河流域發現了烏孫王的墓地。烏孫王墓是一種大型土墩墓。從考古學上看,大月氏與烏孫的文化大致以博格達峰為界,以東是大月氏,屬於蘇貝希文化;以西為烏孫,屬於土墩墓文化。
張騫在烏孫受到了烏孫王的熱烈歡迎,但烏孫王懼於匈奴的勢力,不敢與漢朝聯盟,只是派使者隨張騫回到長安答謝漢武帝。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他本人只到達了烏孫,但他派出了許多副使,到達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條支、奄蔡、身毒、于闐、扜彌等國。因張騫第一次出使時,瞭解到中亞當地無漆、絲,因此第二次出使時帶了大量的絲綢。
這也是絲綢之路上有史可稽的第一批傳往西方的中國絲綢。
2023年,東歐克里米亞半島克赤遺址發現了一批中國文物,其中有一種平紋地暗花的漢代絲綢,即漢代文獻所說的「綺」。綺在魏晉以後改稱為「綾」。張騫副使到達了北高加索庫班河流域的奄蔡,奄蔡之西即為克里米亞。
這裡發現的漢代絲綢,應該就是在張騫時代傳入歐亞草原的。在新疆營盤墓地的7號墓中,也有此種絲綢出土。在義大利龐貝遺址的壁畫中,也可以看到身著透明絲綢的女祭司的形象。
張騫出使西域時間,路線,起點,終點
9樓:純愛沐歌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路線圖
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路線圖
公元前139年,第一次出使西域,聯絡大月支,共同抗擊匈奴。
公元前126年,回到了漢朝。
公元前119年,前往烏孫,第二次出使西域。
古絲綢之路是由張騫出使西域而開闢的,起點為西漢首都長安(今陝西西安),經河西走廊(今大部分在甘肅境內),終點是中亞地區。東漢時期,班超再次打通絲綢之路並延伸至歐洲的羅馬帝國,起點為東漢首都洛陽(今河南洛陽),終點到達波斯灣。
張騫出使西域開創了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簡稱絲路。是指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這條道路也被稱為「西北絲綢之路」以區別日後另外兩條冠以「絲綢之路」名稱的交通路線)。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絲綢都是中國運的)。
其基本走向定於兩漢時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條路線。
10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次:漢武帝建元二年(前139),為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應募任使者,出隴西,經匈奴,被俘。後逃脫,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
在歸途中,張騫改從南道,依傍南山,企圖避免被匈奴發現,但仍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
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內亂,張騫乘機逃回漢朝,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情況,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張騫在西域有威信,後來漢所遣使者多稱博望侯以取信於諸國。張騫對開闢從中國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有卓越貢獻,至今舉世稱道。
第二次:元狩四年(前119)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是聯絡烏孫。
張騫出使西域的路線順口溜
絲綢之路 故事250,絲綢之路張騫故事250字左右
漢武帝建元年 公元前140 武帝欲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應募任使者,於建元三年出隴西,經匈奴,被俘,後逃脫。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歸途中,張騫改從南道,依傍南山,企圖避免被匈奴發現,但仍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 公元前126 匈奴內亂,張騫乘機...
通過絲綢之路運往西域的是什麼?從絲綢之路輸入我國的又是什麼
中國的絲綢 鐵器 漆器 先進的冶鐵技術傳到歐洲 也運往西域 異域的馬匹 瓜果 舞蹈 佛教 伊斯蘭教 教也來到中國。梨 核桃 葡萄 胡蘿蔔 桃這裡面哪些是通過絲綢之路運往西域的?只有冶金技術是從絲綢之路輸入我國的。我不懂,只有冶金技術和漆器是從絲綢之路輸入我國的。絲織品是通過絲綢之路運往 或輸入 漆器...
張騫為絲綢之路做出了什麼貢獻,該路線的開通有什麼重要的歷史意義
張騫奉漢武帝之命,由匈奴人甘父做嚮導,率領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他將中原文明傳播至西域,又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 葡萄 苜蓿 石榴 胡麻等物種到中原,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 絲綢之路 成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樑,沿著這條絲綢之路,中國的絲織品以及冶鐵 鑿井 造紙等技術相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