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士及第與進士出身有何區別,進士及第和進士出身,這兩者之間究竟有什麼差別?

2022-03-20 14:39:26 字數 5750 閱讀 6632

1樓:永恆

頭甲三人,即狀元、榜眼和探花,賜進士及第;

二甲第一名,稱「傳臚」(起初,三甲頭名亦稱傳臚,後僅限於二甲頭名),中二甲賜進士出身;

「賜同進士出身」的背景和故事:

清朝科舉分為三甲。頭甲三人,即狀元、榜眼和探花,賜進士及第;二甲第一名,稱「傳臚」(起初,三甲頭名亦稱傳臚,後僅限於二甲頭名),中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人數最多,賜同進士出身。這裡的「同」實際上表示的卻是「不同」,目的當然是為了給落第秀才一點心理安慰,省得他們一時想不開了上街遊行,破壞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

與此相對應的是「如夫人」:所謂「如夫人」乃小老婆——小老婆當然不是夫人,可為了安慰她,或者為了給她指明一條「光明」前程,大老爺就稱她為「如夫人」:字面上好像是說,你在我這裡「如」同「夫人」一樣,不會受到任何歧視;而實際上不過是點明你只是像夫人罷了,根本就不是夫人,要做夫人,你才「萬里長征」只邁出第一步!

當年曾國藩在道光十八年殿試,只是入圍三甲,成了「同進士」。這事成了他一個心病——要放在今天,算什麼呀?以曾國藩的權勢,弄個什麼碩士博士文憑,那還不撅腚放屁一般容易?

可在滿清,這事兒可開不得玩笑。於是便有了下面的故事:說的是他做兩江總督時,有一天,兩個幕僚無聊時對對聯玩。

一個出上聯「如夫人」,另一個就對「同進士」;一個又把上聯加為「如夫人洗腳」,另一個就對「同進士出身」;一個再加「替如夫人洗腳」,另一個再對「賜同進士出身」……正對得高興,突聽屋子裡一聲爆響,接著就見總督大人鐵青著臉從裡面出來,拂袖而去。兩個幕僚莫名其妙,去問老幕僚。老幕僚一聽,忙說:

「你們二人趕緊收拾行李走人吧。怎麼哪壺不開提哪壺——你們不知曾大人就是『賜同進士出身』?」二人一聽,馬上收拾家當逃之夭夭——他們做夢也沒有想到這權傾天下的曾大人居然也就一個「同進士」!

2樓:匿名使用者

不要聽一樓的,

中國古代科舉考試,最高層次為殿試

殿試共分三甲

一甲稱進士,其中第一名為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二甲稱進士出身

三甲稱進士及第

另外在民進一甲、二甲、三甲統稱為進士

進士本身沒有什麼待遇,但會根據實際派人官職,再根據官職大小拿俸祿,一般來說最初授予的官職都很低,第一名狀元一般實授韓林編修(六品),其它人就更低的,通常情況進士出身比進士及第授予的官職要大,位置也重要一些,以後提升的機會也更多,待遇主要差別就在這裡了,當然以後的升職還要考慮很多因素,比如才能、關係、金錢等,有的狀元一輩子都得不到升遷。這和今天考大學一樣,大學不好也不代表以後在社會上混得不好。

3樓:匿名使用者

進士及第是合格中的優異者可以優先授予重任,進士出身是成績較好需要短期磨練,才能任用。

4樓:

一個比另一個待遇要好!

進士及第和進士出身,這兩者之間究竟有什麼差別?

5樓:顯顯

貢士科舉制度中,生員(秀才)一般隸屬於本府、州、縣學,若考選入京師國子監讀書,則不再是本府、州、縣學的生員,而稱為貢生。意思是把人才貢獻給皇帝。明、清兩代貢生有不同名目。

明有歲貢、選貢、恩貢和納貢。

清有恩貢、拔貢、副貢、歲貢、優貢和例貢。參見「五貢」、「監生」。、中國古代**一級科舉考試中試者之稱。

原指古諸侯推薦給天子的士(見「貢舉」)。漢指郡國薦舉的孝廉。《後漢書·左雄傳》:

「郡國考廉,古之貢士。 」此稱始見於《禮記·射義》:「諸侯歲獻,貢士於天子。

」唐、宋時,以州(府)、縣科舉考試(鄉貢、鄉舉)中試者稱鄉貢士。明、清時,會試中試者統稱貢士。清制稱會試考中者為貢士,再經殿試。

貢士科舉制度中進士出身和進士及第,生員(秀才)一般隸屬於本府、州、縣學,若考選入京師國子監讀書,則不再是本府、州、縣學的生員,而稱為貢生。意思是把人才貢獻給皇帝。明、清兩代貢生有不同名目。

明有歲貢、選貢、恩貢和納貢。

《尚書大傳》曰:古諸侯之於天子有功者,天子賜其車服,號曰命諸侯。邳州(古下邳)歷史上曾建置為邳國、下邳國、下邳郡、都治和郡治以及東徐州、南兗州、東揚州治所,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軍閥混戰三國魏國時期徐州治所由下邳城遷至彭城。

北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改東徐州(治所下邳城)置邳州,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彭城置徐州,因此在建制置歷史行政意義上,今天的徐州市古置彭城、武安州,今天的邳州市古置下邳城、東徐州。周天子分封諸侯,周文王之子伯鄭,受封於古毛國西河郡(今陝西岐山、扶風一帶)。

意思是把人才貢獻給皇帝。明、清兩代貢生有不同名目。明有歲貢、選貢、恩貢和納貢。清有恩貢、拔貢、副貢、歲貢、優貢和例貢。 京城三年考一次,大約是在鄉試的隔年。

先舉行會試進士出身和進士及第,由禮部主持,所以叫做部試,考中的就叫貢士,每科的貢士是從全國赴京的舉人中間選300外名,競爭就更加激烈了。

6樓:

進士出身與進士及第的區別就現在與一個是自己考上的,一個是家族留下來的

7樓:張小爽歪歪

進士及第應該是進到進士階層了,進士出身可就是剛剛考入還沒正式入職

8樓:

進士及第是指考上了這個功名,進士出身指的是這個人早就是進士了

9樓:

我個人覺得進士及第是指考上了這個功名,進士出身指的是這個人早就是進士了

10樓:

一個還不是進士即將是,一個一直就是的呢出身不同

11樓:匿名使用者

有些微不同,不能視為完全相同,就是檔次不一樣而已。

12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差別就在一個是科班出身一個不是科班出身的人才。

13樓:一個人挺好

區別就在於他們是出身不同,一個是自己考,一個是家族很有名。

14樓:孫麗

一個就是需要你去考的額,另一個就是你的很厲害出身就是了

進士及第和進士出身意義上有何不同

15樓:匿名使用者

明清殿試之一甲三名稱賜進士及第,也就是隻有殿試前三名:狀元, 榜眼 ,探花能叫及第

16樓:加勒比時代

古代科舉在明朝時,殿試錄取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為狀元(鼎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二、三甲第一名皆稱傳臚,一、二、三甲統稱進士。

一甲即授官職,二、三甲參加翰林院的考試,學習三年後再授官職。

進士及第 進士出身 同進士出身 有什麼不一樣麼

17樓:匿名使用者

進士中國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意為可以進授爵位之人。此稱始見於《禮記·王制》。隋煬帝大業年間始置進士科目。唐亦設此科,凡應試者謂之舉進士,中試者皆稱進士。

元、明、清時,貢士經殿試後,及第者皆賜出身,稱進士。

且分為三甲:一甲3人,賜進士及第;

二、三甲,分賜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

【進士】是科舉考試的最高功名。《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讀書畢竟中進士是個了局。

」貢士參加殿試錄為三甲都叫進士。據統計,在我國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度史上,考中進士的總數至少是98749人。古代許多著名作家都是進士出身,如唐代的賀知章、王勃、宋之問、王昌齡、王維、岑參、韓愈、劉禹錫、白居易、柳宗元、杜牧等,宋代的范仲淹、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蘇軾等。

考中進士,一甲即授官職,其餘二甲參加翰林院考試,學習三年再授官職。

18樓:芭蒔圈小懶

肯定不一樣啊。明清科舉分為三甲。頭甲三人,即狀元、榜眼和探花,賜進士及第;二甲第一名,稱「傳臚」(起初,三甲頭名亦稱傳臚,後僅限於二甲頭名),中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人數最多,賜同進士出身。

這裡的「同」實際上表示的卻是「不同」,目的當然是為了給落第貢士(非舉人,舉人是鄉試合格者,只有經過會試合格,才能進行殿試)一點心理安慰,省得他們一時想不開了上街遊行,破壞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

19樓:匿名使用者

字面理解進士及第是考上了;進士出身是畢業了有了進士學歷;同進士出身相當於進士學歷。

同進士出身和進士出身有什麼區別

20樓:

同進士出身簡單的來說就是皇帝賜予的一個等同於進士的身份,不是考試獲得的

21樓:木木學姐吖

回答稍等

進士出身屬於第二檔次,所謂的進士「二甲」了。人數大概在四五十人左右。這群人則被稱為「進士出身

官就是正職,即長官;員是**直接任命的**;僚就是副職,即僚屬;吏就是辦事員。

進士屬於「國家幹部」朝廷命官

而吏吏卻只好算作「以工代幹」。他們是官府中的「服役人員」,其身份與衙役(更夫、捕快、獄卒之類)並無區別,只不過更夫、捕快、獄卒或服勞役,或服兵役

您看這樣可以嗎?

更多5條

22樓:無→忍

進士是前二甲才有的,你要是考中三甲了,就是同進士出身

進士要比同進士厲害 ,ls亂說

23樓:棍霸甲天下

同進士出身「同」就是如同相當,皇帝賜的身份,相當進士出身

進士及第與進士出身有何區別?

24樓:忘情

1、定義不同

進士及第:科舉殿試及第者的稱謂。科舉殿試時錄取分為三甲:

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三者合稱「三鼎甲」;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

進士:通過殿試之後可以被授予官職的人。

2、待遇不同

進士本身沒有什麼待遇,但會根據實際派人官職,再根據官職大小拿俸祿,一般來說最初授予的官職都很低,第一名狀元一般實授韓林編修(六品),其它人就更低的,通常情況進士出身比進士及第授予的官職要大,位置也重要一些,以後提升的機會也更多。

3、做官方面不同

古代有遇缺先補的原則。實際上,科舉考試雖然並不如現代的高考那麼頻繁,但是這種選拔人才的速度對於封建王朝來說,還是顯得太快。因此就常常出現,雖然是堂堂的的兩榜進士,卻賦閒在家的現象。

此時,「進士出身」的優勢就凸顯出來。最直接的表現就是「遇缺先補」,只要有空缺的職位,「進士出身」比「進士及第出身」要有優勢。

古代能考進士的條件:

1、家世清白

2、素個秀才,咳,秀才泛指讀書人

3、參加鄉試,考中稱為舉人,第一名稱解元

4、成為舉人後,參加會試,考中稱為貢士,第一名稱會員

5、成為貢士後,參加殿試,考中了就稱為進士了,分三甲,(三甲鼎)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

6、進士是功名的盡頭,一般是不可以重考的

25樓:匿名使用者

進士中國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意為可以進授爵位之人。此稱始見於《禮記·王制》。隋煬帝大業年間始置進士科目。唐亦設此科,凡應試者謂之舉進士,中試者皆稱進士。

元、明、清時,貢士經殿試後,及第者皆賜出身,稱進士。

且分為三甲:一甲3人,賜進士及第;

二、三甲,分賜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

【進士】是科舉考試的最高功名。《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讀書畢竟中進士是個了局。

」貢士參加殿試錄為三甲都叫進士。據統計,在我國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度史上,考中進士的總數至少是98749人。古代許多著名作家都是進士出身,如唐代的賀知章、王勃、宋之問、王昌齡、王維、岑參、韓愈、劉禹錫、白居易、柳宗元、杜牧等,宋代的范仲淹、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蘇軾等。

考中進士,一甲即授官職,其餘二甲參加翰林院考試,學習三年再授官職。

進士人拿著望遠鏡看遠處,身邊有一頭大豹子成語

答案是 以管窺來豹源 或管中窺豹 bai以管窺豹 金山詞霸 拼 音 du y gu n ku b zhio 解 釋 用竹管看 dao豹,只能見其身上的一斑.比喻目光狹隘,見識短淺.語本南朝宋劉義慶 世說新語 方正 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一個臥著的豹還有個人拿著望遠鏡望打個成語 隊長的,聯軍和盟軍...

副詞與連詞的區別,連詞與副詞有何區別?

只有連線詞 bai 連詞 才能連線句子du 除了句子,zhi它們還能連線單 詞和短語 dao 比如,my brother andi went shopping yesterday.連線單詞專brother以及 還有些副詞與連詞相似,如例子中的 卻 然而 都表示轉折的語義。但 然而 只能放在專後一個分...

協作與協調有什麼區別,合作與協作有何區別

協作 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任務 大橋合龍需要好幾個部門密切協作。協調 配合得當 動作協調 上下級通氣,甲乙方協調。和諧一致 而這時她和整個舞臺取得了最美妙的協調。協作意義更大。協作是合作幫助的意思,協調是指揮領導的意思,當然有區別了。協作是配了別人的工作,協調是做中間派,在兩個人或部門中間讓他們好好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