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發明了數學,是誰發明了語文,是誰發明了學校

2022-04-01 06:15:25 字數 2818 閱讀 9277

1樓:自由行走的靈魂

迄今為止也沒有明確的證據證明到底是誰發明了數學還是語文,但是有一些傳說或者是有一些觀點,或者是說法

2023年去世的伊朗數學家瑪麗亞姆·米爾扎克哈尼,是第一位獲得數學領域最高獎——菲爾茲獎的女性。她形容研究數學 「就像是一個人迷失在叢林中,試圖用你所學到的一切,去找到一條出路」。

她雖然只活了40歲,但應該說是一位幸運兒,比大多數人在「數學叢林」裡都走得深,最後還摘取了數學上的桂冠。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人類似乎也是大自然的幸運兒,是唯一能穿越「數學叢林」的動物。但這種能力來自何方?為何會發展起來?

發展起來是為了什麼目的?……要回答這些問題,不僅涉及到神經科學的一些熱門話題,還迫使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什麼是數學?」「數學是發現還是發明?

」等有關數學本質的問題

通過「建模」與世界打交道

大自然是一個複雜多變、險象環生的處所,棲息地的變化、掠食動物的襲擊、食物的匱乏……一個有機體的生存取決於它感知周圍環境的能力。但不管是野牛估量獅群的數量和塊頭,以便做出戰鬥/逃跑的決定;還是椋鳥在空中時刻與鄰伴維持適當的距離,以便保持隊形;或者羊群循著水草豐茂的路線覓食……所有這一切活動,按倫敦大學神經學家卡爾·菲力斯頓的說法,都意味著在做數學。

「因為數學有一種簡單、節儉和對稱的性質,如果你把它當作一種語言,會比其他描述世界的方法更勝一籌。從海豚到黏菌,幾乎所有生命都能從數學上去理解這個世界,以便為自己的生存服務,」 他說。

現在不是有很多「建模」比賽嗎?為一個複雜過程,建立一個相對簡單的數學模型,然後輸入引數,看看不同情況下的執行結果。那麼,菲力斯頓的話其實意思就是:

任何形式的生命都需要通過對其生存的環境進行「建模」,才能發揮作用。

菲力斯頓的這個看法可追溯到2023年代,當時控制論提出一項原則:為了提供有效的控制,一個機器人必須先對自己與環境的作用,建立一個數學模型,才能據此行動。此後的人工智慧研究,差不多都遵循了這條原則。

今天,人類能在人工智慧領域取得這麼大的成就,也要歸功於這條原則。

既然機器人是通過「建模」與外部世界互動的,那麼一個合理的推測是:生物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通過「建模」跟世界打交道的。

舉個例子。當一頭野牛注意到一頭獅子在逼近時,它就會本能地調動一個叫「逃跑/戰鬥」的決策機制,根據自己對獅子塊頭、距離遠近以及對自己力量的估計,決定是逃跑還是戰鬥。這個決策機制,從功能上說,可看作是一個數學模型,輸入「獅子塊頭」「距離」「自己的力量」等引數,輸出「逃跑」或「戰鬥」的結果。

任何一項引數改變,都可能導致輸出結果不同。

發展出精確的數感為了糾正感官的偏差

既然是數學模型,當然就要對現實做些簡化,不可能面面俱到。尤其對於生命來說,當危險臨近時,迅速行動才是主要的,準確倒退居次要。譬如上述「逃跑/戰鬥」的模型中,考慮那三項因素大致就差不多了,至於「獅子毛色如何」,「天空會不會下雨」等因素,都可以不考慮。

考慮因素太多,決策就慢下來,進而影響行動速度。

正是我們這種與世界打交道的方式,決定了我們的感官存在這樣那樣不盡人意的偏差。

以心理學上反映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間關係的韋伯-費希納定律為例。這條定律說:我們辨別兩個感覺差別的能力,隨感覺強度的增加而減弱。

比如用手提重物,你很容易區分1千克和2千克,但要辨別21千克和22千克,就不那麼容易了。對於亮度、音量等的辨別能力也同樣如此。

讓我們自豪的是,儘管人類和其他動物的感官都有著同樣的偏差,但人類已經發展出識別和糾正偏差的能力。最明顯的是,我們發明了數:這是一種符號系統,它讓我們立即判斷出(21與22)和(1與2)差距是一樣的。

相對於學校而言,肯定不能說是誰發明了學校,學校一開始肯定是零散的,後來才發展成其中的,一開始可能是一個老師帶一個學生,後來呢,一個老師可能帶幾個學生,等到學生越來越多,要的老師也逐漸增多,而且同時上課不現實,可能就需要分學科,這樣逐步的就發展成了學校

2樓:匿名使用者

對於這些問題,公說公有理 ,婆說婆有理。

外國人會說數學是他們先發明的。例如他們說數學源於古希臘的哲學。

但我認為是源於中國的黃帝時代。一個稱為「隸首」的人開始了記法和用法。

當然,毫無疑問語文源自中國。在清朝廢除科舉制度後,用「國文」「國語」來代替。

目前稱為語文。

當然,學校是在孔子提出「學而優則仕」開始設立的。

可以說,孔子是發明學校的先聖。

《語文與數學》的作者是誰和背景資料?

誰會下面的語文數學題?????

3樓:匿名使用者

語文:(1)諱疾忌醫

(2)百發百中

(3)防微杜漸

數學:1、=(123*2+132*4)/6=129cm2、=3*80-67-76=97下

3、=24*3-(26*3-28)=22千克

4樓:蘇漸漓

1諱疾忌醫 2百發百中 3防微杜漸數學1 (123*2+132*4)=129cm2 設第三次跳了x下 (67+76+x)/3=80 由此可得x=97

3 甲+乙+丙=24*3 乙+丙+丁=26*3 已知丁=28 可知 乙+丙=50

所以 甲+50=24*3 甲=22kg

5樓:於燕樺

(1)諱疾忌醫 (2)百發百中 (3)防微杜漸

1.123+132/4+2=255/6=42.52.設第三次至少要跳x下。67+76+x/3=80143+x=240

x=97

答:第三次至少要跳97下。

(3)設甲隊採茶xkg,則乙,丙兩隊採茶(24-x)kg。

24-x+28=26

x=24+28-26=26

答:甲隊採茶26kg。

是誰發明了數學?數學是誰發明的?

數學,起源於人類早期的生產活動,為古中國六藝之一,亦被古希臘學者視為哲學之起點。數學的希臘語 0 2 0 9 mathematik s 意思是 學問的基礎 源於 0 4 m thema 科學,知識,學問 數學最早用於人們計數 天文 度量甚至是 的需要。這些需要可以簡單地被概括為數學對結構 空間以及時...

誰發明了數學數學是誰發明的?

一種傳說認為中國數學的創始者是黃帝,最早的數學知識和數學工具都是在黃帝時代發明的。例如漢代的一本數學著作 數術記遺 中說,是黃帝發明了數的記法和用法。也有的書中說,最早的算數是黃帝時代一個叫 隸首 的人創作的。又相傳黃帝的老師 大撓 發明了 甲子 所謂 甲子 就是用甲乙丙丁等十個 天干 與子醜寅卯等...

是誰發明了雨傘

雨傘的發明是出於偶然嗎?是怎樣發明出來的?發明的故事是怎樣的?傳說魯班妻子云氏也是一位巧匠。玉屑 上還記述,她是雨傘的發明者,第一把雨傘就是她送給丈夫出門給人家蓋房屋時用的。傘 字早有出現,她大概是造出了能撐合的傘.是誰發明的雨傘?對這個問題一直眾說紛芸。有的說,埃及人最早使用雨傘,早在公元前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