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算盤的來歷,算盤的來歷或故事

2022-04-07 11:24:07 字數 5222 閱讀 5661

1樓:匿名使用者

算盤的起源問題直至今天仍是眾說紛壇,莫衷一是。歸納起來,主要有三說。

一是清代數學家梅啟照等主張的東漢、南北朝說。其依據是,東漢數學家徐嶽寫過一部《數術記遺》,其中著錄了十四種演算法,第十三種即稱「珠算」,並說:「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

」後來,北周數學家甄鸞對這段文字作了註釋,稱:「刻板為三分,其上下二分以停遊珠,中間一分以定算位。位各五珠,上一珠與下四珠色別,其上別色之珠當五,其下四珠,珠各當一。

至下四珠所領,故云『控帶四時』。其珠遊於三方之中,故云『經緯三才』也。」這些文字,被認為是最早關於珠算的記載。

但是一些學者認為,此書描寫的珠算,充其量不過是一種記數工具或者只能作加減法的簡單算板,與後來出現的珠算,不能同日而語。

二是清代學者錢大聽等主張的元明說,即算盤出現在元朝中葉,到元末明初已普遍使用。元代陶宗儀《南村輟耕錄》第二十九卷《井珠》,引當時諺語形容奴僕說:「凡納婢僕,初來時日擂盤珠,言不撥自動;稍久,曰算盤珠,言撥之則動;既久,日佛頂珠,言終日凝然,雖撥亦不動。

」後人稱此為「三珠戲語」。把老資格的奴婢比作算盤珠,撥一撥動一動,說明當時的算盤已很普及。宋末元初人劉因的《靜穆先生文集》中有一首以《算盤》為題的五言絕句:

「不作翁商舞,休停餅氏歌。執籌仍蔽簏,辛苦欲如何。」這也是算盤在元代出現的明證。

至於明朝,永樂年間編的《魯班木經》中,已有製造算盤的規格、尺寸,還出現了徐心魯《算珠演算法》、程大位《直指演算法統宗》等介紹珠算用法的著作,因此算盤在明代已被廣泛使用,這是毫無疑問的了。

隨著新史料的發現,又形成了算盤起源於唐朝、流行於宋朝的第三說。其依據是,一,宋代名畫《清明上河圖》中,畫有一家藥鋪,其正面櫃檯上赫然放有一架算盤,經中日兩國珠算專家將畫面攝影放大,確認畫中之物是與現代使用算盤形制類似的串檔算盤。二,2023年在河北鉅鹿縣曾挖掘到一顆出於宋人故宅的木製算盤珠,已被水土淹沒八百年,但仍可見其為鼓形,中間有孔,與現代算珠毫無兩樣。

三,劉因是宋末元初人,他的《算盤》詩,與其說是描寫元代的事物,還不如說是宋代事物的反映更為確切。同樣,陶宗儀的「三珠戲語」所見元人諺語中已有算盤珠之說,也反映出「是法盛行於宋矣」(《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演算法統宗」條)。四,元初的蒙學課本《新編相對四言》中,有一幅九檔的算盤圖,既然在元初已為訓蒙內容,可見已是尋常之物,它的出現,至少可上推到宋代。

此外,宋代的算盤從形制看已較成熟,沒有新生事物常有的那種笨拙或粗糙。因此,較多的算學家認為,算盤的誕生還可上推到唐代。因為宋以前的五代十國時期戰亂不斷,科技文化的發展較為滯緩,算盤誕生於此時的可能性較小。

而唐代是中國歷史上的盛世,經濟文化都較發達,需要有新的計算工具,使用了兩千年的籌算在此時演變為珠算,算盤在這時被髮明,是極有可能的。

2樓:匿名使用者

作文不用寫了。 - - .... 分給我吧。

算盤的來歷或故事

算盤的來歷是什麼?

3樓:不曾明瞭

算盤究竟是何人發明的,無法考察。但是它的使用應該是很早的。東漢末年,數學家徐嶽《數術紀遺》載:

「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北周甄鸞注云:「刻板為三分,位各五珠,上一珠與下四珠色別,其上別色之珠當五,其下四珠各當一。

」漢代即有算盤,但形制與現今不同 。不過,中樑以上一珠當五,中樑以下各珠當一,則與現代相同,又據徐嶽說,他的老師劉洪曾問學於道家天目先生,天目先生解釋了14種計算方法,其中一種就是珠算,可見至遲在東漢已經出現算盤。

有些歷史學家認為,算盤的名稱,最早出現於元代學者劉因(1249——2023年)撰寫的《靜修先生文集》裡。在《元曲選》無名氏《龐居士誤放來生債》裡也提到算盤。公元2023年,楊輝在《乘除通變算寶》裡,2023年朱世傑在《算學啟蒙》裡都記載了有關算盤的《九歸除法》。

公元2023年,吳敬在《九章詳註比類演算法大全》裡,對算盤的用法記述較為詳細。

中國古代算盤的來歷介紹 古代算盤帶來了哪些影響

4樓:匿名使用者

算盤是中國傳統的計算工具。中國人在長期使用算籌的基礎上發明的,是中國古代的一項偉大、重要的發明,在阿拉伯數字出現前是全世界廣為使用的計算工具。值得注意的是,算盤一詞並不專指中國算盤。

從現有文獻資料來看,許多文明古國都有過各自的與算盤類似的計算工具。古今中外的各式算盤大致可以分為三類:沙盤類,算板類,穿珠算盤類。

關於算盤的來歷。一說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末三分時期,關羽所發明,據說我國當時就有了"算板"。古人把10個算珠串成一組,一組組排列好,放入框內,然後迅速撥動算珠進行計算。

但據公開資料顯示,珠算一詞最早見於東漢徐嶽所撰的《數術記遺》,其中有云: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北周甄鸞為此作注,大意是:

把木板刻為3部分,上、下兩部分是停遊珠用的,中間一部分是作定位用的。每位各有5顆珠,上面一顆珠與下面四顆珠用顏色來區別,後稱之為檔。上面一珠當五,下面四珠每珠當一。

而今天的解釋是:算盤為長方形,木框中嵌有細杆,杆上串有算盤珠,算盤珠可沿細杆上下撥動,通過用手撥動算盤珠來完成算術運算。

算盤的由來

5樓:幸運草坪

公元前550年中國人發明了算盤,用於計算,也是自古以來商業上廣泛應用的計算工具,後來傳到世界各地,到12世紀才逐漸被現代阿拉伯數字所取代。到20世紀前蘇聯和遠東地區很多人仍然使用算盤,生塑算盤代替木竹算盤。目前世界上電子計算器和電子計算機有代替算盤的趨向,但因為算盤**低廉,所以,用電子計算機在全世界完全代替算盤,至少還需要十年。

我國古代人民發現,將小竹棍按一定的規則擺成各種形狀,就能表示一切的自然數,能夠很大的提高計算速度,於是又發明了算籌。算籌輕巧靈便,用它不僅可以進行加減乘除法運算,還能進行乘方、開方和其它代數運算,計算程式與現在算盤的運算,還能程式基本相同。它是我國古代人民一項極為出色的創造。

算籌也有不足之處。運算時需要經常改變它的形狀,遇到很複雜的計算問題,常常是心算己經得出某一步驟的結果,而手中的算籌仍在慢慢擺放,給人一種得心不應手的感覺。所以,大約在15世紀,算籌就被更快速的計算工具算盤所取代了。

在世界各種古算盤中,我國的算盤是最先進的。它用竹籤串聯一粒粒算珠代替一根根零散的算籌,用快速的撥珠代替緩慢的〃運籌〃,因而既便於演算,又便於攜帶,算起來又快又準。尤其是通常的加減運算,用算盤甚至比用電子計算器算得還快!

算盤已經基本具備了現代計算器的主要結構特徵。例如,撥動算盤珠,也就是向算盤輸入資料,這時算盤起著〃存貯器〃的作用;運算時,珠算口訣起著〃運算指令〃的作用,而算盤則起著〃運算器〃的作用,.....當然,算盤珠畢竟要靠人手來撥動,其運算速遠遠比不上電子計算器,而且也根本談不上〃自動運算〃。,因此人類便一直想發明一種「神奇的機器」,這個重擔自然而然地落在數學家身上。

算盤的由來

算盤的來歷?

6樓:雪月森林

關於算盤的來歷,一說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末三分時期,關羽所發明,據說我國當時就有了"算板"。古人把10個算珠串成一組,一組組排列好,放入框內,然後迅速撥動算珠進行計算。

據公開資料顯示,「珠算」一詞最早見於東漢徐嶽所撰的《數術記遺》,其中有云:「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大意是:

把木板刻為3部分,上、下兩部分是停遊珠用的,中間一部分是作定位用的。每位各有5顆珠,上面一顆珠與下面四顆珠用顏色來區別,後稱之為「檔」。上面一珠當五,下面四珠每珠當一。

而今天的解釋是:算盤為長方形,木框中嵌有細杆,杆上串有算盤珠,算盤珠可沿細杆上下撥動,通過用手撥動算盤珠來完成算術運算。

7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是算盤的故鄉,在計算機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盤不僅沒有被廢棄,反而因它的靈便、準確等優點,在許多國家方興未艾。因此,人們往往把算盤的發明與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相提並論,認為算盤也是中華民族對人類的一大貢獻。然而,中國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算盤的呢?

從清代起,就有許多算學家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研究,日本的學者也對此投人不少精力。由於缺少足夠的證據,算盤的起源問題直至今天仍是眾說紛壇,莫衷一是。歸納起來,主要有三說。

一是清代數學家梅啟照等主張的東漢、南北朝說。其依據是,東漢數學家徐嶽寫過一部《數術記遺》,其中著錄了十四種演算法,第十三種即稱「珠算」,並說:「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

」後來,北周數學家甄鸞對這段文字作了註釋,稱:「刻板為三分,其上下二分以停遊珠,中間一分以定算位。位各五珠,上一珠與下四珠色別,其上別色之珠當五,其下四珠,珠各當一。

至下四珠所領,故云『控帶四時』。其珠遊於三方之中,故云『經緯三才』也。」這些文字,被認為是最早關於珠算的記載。

但是一些學者認為,此書描寫的珠算,充其量不過是一種記數工具或者只能作加減法的簡單算板,與後來出現的珠算,不能同日而語。

二是清代學者錢大聽等主張的元明說,即算盤出現在元朝中葉,到元末明初已普遍使用。元代陶宗儀《南村輟耕錄》第二十九卷《井珠》,引當時諺語形容奴僕說:「凡納婢僕,初來時日擂盤珠,言不撥自動;稍久,曰算盤珠,言撥之則動;既久,日佛頂珠,言終日凝然,雖撥亦不動。

」後人稱此為「三珠戲語」。把老資格的奴婢比作算盤珠,撥一撥動一動,說明當時的算盤已很普及。宋末元初人劉因的《靜穆先生文集》中有一首以《算盤》為題的五言絕句:

「不作翁商舞,休停餅氏歌。執籌仍蔽簏,辛苦欲如何。」這也是算盤在元代出現的明證。

至於明朝,永樂年間編的《魯班木經》中,已有製造算盤的規格、尺寸,還出現了徐心魯《算珠演算法》、程大位《直指演算法統宗》等介紹珠算用法的著作,因此算盤在明代已被廣泛使用,這是毫無疑問的了。

隨著新史料的發現,又形成了算盤起源於唐朝、流行於宋朝的第三說。其依據是,一,宋代名畫《清明上河圖》中,畫有一家藥鋪,其正面櫃檯上赫然放有一架算盤,經中日兩國珠算專家將畫面攝影放大,確認畫中之物是與現代使用算盤形制類似的串檔算盤。二,2023年在河北鉅鹿縣曾挖掘到一顆出於宋人故宅的木製算盤珠,已被水土淹沒八百年,但仍可見其為鼓形,中間有孔,與現代算珠毫無兩樣。

三,劉因是宋末元初人,他的《算盤》詩,與其說是描寫元代的事物,還不如說是宋代事物的反映更為確切。同樣,陶宗儀的「三珠戲語」所見元人諺語中已有算盤珠之說,也反映出「是法盛行於宋矣」(《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演算法統宗」條)。四,元初的蒙學課本《新編相對四言》中,有一幅九檔的算盤圖,既然在元初已為訓蒙內容,可見已是尋常之物,它的出現,至少可上推到宋代。

此外,宋代的算盤從形制看已較成熟,沒有新生事物常有的那種笨拙或粗糙。因此,較多的算學家認為,算盤的誕生還可上推到唐代。因為宋以前的五代十國時期戰亂不斷,科技文化的發展較為滯緩,算盤誕生於此時的可能性較小。

而唐代是中國歷史上的盛世,經濟文化都較發達,需要有新的計算工具,使用了兩千年的籌算在此時演變為珠算,算盤在這時被髮明,是極有可能的。

算盤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有關它的起源卻爭論了上百年,無法統一。但願有更多的有志者投入進一步的探索與研究,早日得出科學的結論,以告慰於古人.無愧於後代。

春聯的來歷或故事 概括即可),春聯的來歷或故事 30字概括即可)

據說五代時的後蜀國國君孟昶是個喜歡標新立異的國君,在公元964年歲尾的除夕,他突發奇想,讓他手下的一個叫辛寅遜的學士,在桃木板上寫了兩句話,作為桃符掛在他的住室的門框上。這就是中國最早的一副春聯。春聯,起源於桃符。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燕京時歲記 記載 春聯者,即桃符也。春聯...

關於孟婆湯來歷的故事,孟婆湯的來歷

傳說,忘川河上有一座唯一的橋叫做奈何橋。奈何橋盡頭有個望鄉臺,望鄉臺是最後遙望家鄉和親人的地方。在忘記今生一切的記憶前,在脫胎換骨重新做另一個人之前,你可以在這裡,最後望一眼你的愛恨情仇,你的魂牽夢繞,你今生的最愛的人,你來世還想等待的人。望鄉臺旁邊有個老人,叫孟婆,手裡提著一桶孟婆湯,每個人都要走...

關於國慶的來歷,關於國慶的來歷

國慶 一詞,本指國家喜慶之事,最早見於西晉。西晉的文學家陸機在 五等諸侯論 一文中就曾有 國慶獨饗其利,主憂莫與其害 的記載。我國封建時代,國家喜慶的大事,莫大過於帝王的登基 誕辰 清朝稱皇帝的生日為萬歲節 等。因而我國古代把皇帝即位 誕辰稱為 國慶 今天將國家建立的紀念日為國慶。1949年10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