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很多名人去世,人們都很喜歡在網路上宣傳緬懷

2022-04-14 14:29:04 字數 6177 閱讀 9449

1樓:猴54222祭籃

‍‍一些人是認可這些人的貢獻,所以緬懷他的。還有大部分人只是為了刷一波存在感,盲目跟風的,可以藉助偉人的影響力來推銷一下自己,病態的自我營銷。‍‍

2樓:

‍‍刷存在感。不單單只是刷霍金。這些人除了霍金啥都刷,前陣子小紅莓樂隊主唱過世也在那裡刷,最後一批90後刷已滿18歲,有的70後80後甚至00都在刷,這不是刷存在感是什麼,新電影一出來,不管看沒看過,先上圖刷一波再說。‍‍

3樓:尓康

‍‍網際網路下的存在感。就像前陣子霍金去世,可我們老百姓誰認識他。又能幫助我們平民百姓什麼?

朋友圈,新聞社交圈,都在發霍金一路走好,天才走好。就是跟一下風吧。說的有些直白,不受待見。‍‍

4樓:影子

‍‍一種是發自肺腑的尊敬,對他的離開表示沉痛,想通過朋友圈來發表自己的情感。而另一種則是跟風人群。‍‍

5樓:匿名使用者

‍‍最近霍金去世, 李敖去世,各種關於他們的話題極其活躍。有人藉此蹭熱度確實也熱了,然後又有人出來指責其蹭熱度秀下限也熱了,其實都是蹭熱度。‍‍

6樓:沉夜孤星

‍‍每年都會聽到有名人去世,然而網上緬懷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只要是有人去世,都會在網路上寄託自己的哀思以表對死者的懷念,這也成為了我們現在生活中的一種表達自己的方式。‍‍

7樓:鄢從雪

‍‍刷存在感,從眾心理。人是社交群體動物,為了保證自己和別人合拍,為了不使得自己孤獨,常常效仿別人的行為,刷一刷存在感。‍‍

8樓:來自桃花澗溫柔的春風

這裡存在著不同的因素。所以會有不同的看法。

你會在社交網路上悼念名人嗎?

9樓:

這裡的名人應該不能一概而論,有走流量的今明日「名人」,也有走心的實至名歸的名人,但不論是哪一種我都不傾向在網路上的悼念,這並不是因為社交**有什麼不好,而是使用社交**進行悼念,不像是紀念和哀悼,更像是來自五湖四海的網友將「紅白事社交「搬到了線上,總有人不過是藉著名人的仙逝為自己找關注,而夾雜在一群目的不純的悼念中,那些真心實意的悼念也難免變得不倫不類,而社交**方式的悼念本身就帶著一種輕浮,流於表面的不莊重,死亡是應該敬畏的事情,輕飄飄的在網路上為別人「點蠟燭」很難讓我信服這是對一位逝者的敬意

再加上無處不在的鍵盤俠,悼念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變成了八卦和扒黑,而我實在是不想讓名人在逝去之後還要成為某些人惡趣味的談資

在社交**上悼念未必出於真心,不在社交**上悼念也不代表自私冷漠,我只是覺得那些發自內心的尊敬,從來都不在嘴上,而是在心裡

10樓:

不會。《無問西東》中陳鵬說過:逝者已逝,生者如斯!

在這個光怪陸離的時代,用機器表達的情感都太過於冰冷,發自內心的才是最真摯的。

如果對於一個陌生的人而言,我寧願想過好自己的每一天。如果是對我敬佩的人,我想我會用我對他的敬佩之情來影響我以及我身邊的人一生,而不是用朋友圈去消費他。

11樓:今春看又過

可以的,不是每一個名人,也不是因為是名人就悼念,而是在自己心目中有感染力而振撼的。

12樓:

我個人不是很願意,即使是我喜歡已久的。

畢竟逝者安息,我不願意消遣逝者,讓他們成為網路上,為了點贊量**量而生的消費品。

而且我一直想問一下那些大v或是普通網友們,你們在網路悼念之前,真正瞭解過這些名人嗎?你們悼念之後,會依舊發自內心的為他們感到惋惜或是悲傷嗎?

想必多數人還是該吃吃、該喝喝,因為這些死亡本質上與他們無關,這種虛偽的悼念除了表達1s鐘的哀痛以外,對他們的生活不會產生任何影響。

現在的社會,膚淺而浮躁,能有多少人真正為了敬仰的名人、或是大型事故的罹難者去悲痛呢?大多數人總是覺得,**是他們的義務,而哀悼不是

已經數不清有多少不知名的名人,去世的當天在網路上火了一次,之前亦或是之後,甚至鮮有人知曉他們的姓名。

當今再難出現如當年魯迅先生仙逝時萬人空巷的場景了。

請務必讓逝者安息,少一些凡世喧囂

13樓:nanami醬

基本不會。

其一,不想自己的情感被某些不明所以的網友噴;

其二,在社交網路上悼念更像是譁眾取寵,逝者安息,何必再去打擾呢;

14樓:中學語文郭老師

僅限我所熟知的名人。——因為我不想鬧笑話被當成梗。

15樓:小小一個小明

一般不會。

就算寫了再煽情的話,又能怎麼樣,我朋友圈都是親人,這些老人家,有可能對我本身這條心情完全不能理解,最後反過來問了一大堆事。

其實,我感覺,名人過世後,有很多人,從來沒有關注過這個名人的,都跟風上來悼念他。就好像有點「蹭熱度」。因為,這個名人身前有什麼成就,有的人,可能完全不知道。

舉個最近的例子,霍金去世,有多少人都跟風悼念。但是,這些人,有可能連霍金的英文名都不知道怎麼寫,或者是拼錯了,你說搞笑不搞笑。

而這種名人過世後,生前對名人不認識,又跟風悼念的,覺得吧!反正人家都離去了,就讓他安靜的離去吧,在內心祈禱和緬懷就好了。

當然,要發個心情悼念下,也沒啥問題,只是希望別鬧出什麼烏龍而已。

像之前科比退役,多少傻孩子跟風搞笑,現在都還能看到。

16樓:碩寶兒

以前會,現在一定不會;

對於名人的離世,這種網路悼念本身是一種值得推崇的方式,而且也是我們緬懷和祭奠名人們的一種體現;

但是隨著所謂「鍵盤俠」的出現,著實讓人不得不把很多話往心裡憋呀。

17樓:細長的茄子

不會因為我不怎麼追星,而且社交網路只是私人的空間而已,名人離我的距離真的很遠,悼念也是在心裡默默的悼念,因為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沒必要讓別人知道。

18樓:海苔加檸檬

會的,首先,「悼念」,既是「哀悼」,也是「懷念」,我個人認為悼念其實是一種銘記。

最近有太多名人去世了,從相聲大師常寶華、小提琴家盛中國,到評書大師單田芳,再到老藝術家朱旭,「吉祥三寶」的爸爸布仁巴雅爾、又到搖滾歌手臧天朔、相聲大師師勝傑、最後到口琴教育家黃毓千。

在我未看到社交網路的悼念行為之前,有的我甚至不知道他們是誰,但我看到以後,去簡單瞭解他們的生平,我發現這裡有很多人的作品曾伴隨我的童年,帶給我數不盡的快樂。我在懷念往昔時,也會想起他們。

其次,所謂「名人」,必然是「師出有名」,其「名」在他們的作品。

社交網路的悼念,會讓更多人知道他們的作品,認識他們的價值。

從我自身而言,我會有興趣瞭解那些我曾經錯過的經典作品,比如說單田芳老師的《隋唐演義》的評書,

再比如說師勝傑老師的《婆媳之間》等一系列經典作品(我已經掉進相聲的坑了,估計10月的小長假是爬不出來了),我從心裡非常感謝社交網路讓我有機會知道這些優秀的人的精彩的作品。

最後,排除「社交網路」這一工具,悼念本身是一種情懷。

我們只要真誠祈禱與祝願,無關乎他人、陳述自己的想法,「萬事皆安」

19樓:黎優

會。網路也好現實生活中也罷,這只是一個表達感情的平臺而已。無論這個人生前是做什麼的,亦或是你對他是否熟悉,悼念都只是對逝者的緬懷和尊重。

如果尊重是源於內心的,那麼以何種方式在哪進行都無關緊要。

20樓:中天盡好付誰看

不會,因為:

1 共鳴很少,噴子很多,不想給自己添堵

2 有些感情不適合分享,默默懷念就好

3 不想讓親朋好友覺得自己矯情

4 不想把悼念變成博人眼球的方式

斯人已逝,請學會尊重,別再妄加評議和揣測。

有誠意的自然真摯,沒誠意的也勸你善良。

21樓:保羅科林

不會,因為覺得假惺惺的,也就朋友圈裝一下而已,甚至完全不瞭解是誰。這個在余文樂結婚的時候,就在深思了。

22樓:慕秋

這樣的事情我肯定不會去做的。

首先我們不考慮有沒有時間去做這樣的事情吧,在現在這樣的社會下,網路上的世界是比較混亂的,這樣的一個虛擬世界中,沒有什麼法律規定,有很多的鍵盤俠時間太多就喜歡在網路上評判別人,亂說一通,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下,如果我們去做這樣悼念名人的事情,說不定很快就會被這些噴子給亂說一通,什麼樣不好的話都會出現在你面前,這不是誰都能抵抗的。

其次,我們如果真的要悼念他們也不需要去做這樣的事情,這樣流於表面的做法根本就不適合,人家只會覺得你這個人太假了,而不會覺得這樣的做法是真正的在懷念他們。

最後就是這些名人很多其實都離我們太過遙遠了,對於他們的感情也並沒有多麼的深,對於他們的瞭解也太多過於片面,在這樣的條件下去悼念別人,還是在網路上做出這樣的事情,會讓很多人不能理解,讓人誤會,這樣的做法太過不理智了。表達感情有時候還是含蓄一點比較好,有什麼我們的表達方式該去學學古時候的那種了。

23樓:匿名使用者

不會,我看看就好了,真正的悼念與惋惜還是放在心中

24樓:

大部分都是牆頭草罷了

25樓:匿名使用者

不會。在社交網路上悼念是自己表達惋惜方式的一種,這種方式不僅可以表達出自己的情感,也可以讓大家看到,可能還會尋到與你有共鳴的人,但是我更願意的是在心裡消化這種情緒。

惋惜無需別人瞭解共鳴,「生者奮然,死者安息」,消化情緒過後,更好的應該是積極向上,在網路上傳遞積極向上的資訊!

26樓:星座說圈

會的,名人就是名人,他們在某方面肯定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是值得我們肯定的,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我經常在百度上看頭條,我幾乎每天都能看到,名人去世的訊息,當天就會顯出來。

27樓:匿名使用者

系統都有識別分類功能,一旦點選過某個內容,後續就會陸續推送。

經常在微博朋友圈發感恩朋友,父母,緬懷名人去世,這樣的人是什麼人?假嗎?好嗎?

28樓:

這麼表面的東西怎麼知道,看相處,有時候覺得他說話好像很有道理,很懂事,很成熟都有可能是假象,有可能是隻會說別人不會說自己。還是看相處

29樓:夏天走了

這個要看他的出發點是什麼了 ,如果目的不純確實可惡,如果閒來無事只是消磨。懷念一下也是未嘗不可。 作為一個人怎樣去區分好壞不能從片面的角度去考慮。綜合打分要有一個正確的衡量標準

30樓:懶得起名已存在

有真有假,看生活細節能看出。如果是個有品味的人,絕對是真……

為什麼很多名人都在2023年去世了

31樓:英美心裡

是一種巧合。

2023年。好像收名人吶。

真的是名人薈萃。

知名人物真的挺多。

32樓:心夜秋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這些名人很多都是童年記憶中就有的,看到他們的去世,也感嘆自己也老了

33樓:劉岸楓

每年都會死這麼多名人啊,最可惜的是金庸。

34樓:紅衣豬教

陰間工作人員拉活人充死人數

——我是不是說了啥不該說的 ° △ °|||

35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每年都有不少各領域的名人去世,只現在**上發出來的主要是**率比較多的名人,你也聽說過的,其實也不算多。現在資訊傳播的很快,在連續有幾個這類訊息,就會讓你覺得很多。其實吧,很正常。

36樓:匿名使用者

死神是不管你是名人還是普通人,一切有生命的都有死亡的一天。

37樓:匿名使用者

森田童子,李詠,金庸,桃樂絲,藍潔瑛,師勝傑,臧天朔,余光中,布仁巴雅爾,霍金......

真的很突然,尤其是得知前四位去世之後,真的有被震驚到。就好比去年看到linkin park主唱去世了一般......

2018真是個多事之秋。。。

r.i.p......

為什麼有很多名人讓人們警惕人工智慧

這個問題感覺不只是對人工智慧,應該是一個般性問題。首先,名人不等於專家,不是專業領域的話,一些名人的意見和一般人沒有什麼區別。反過來一些網紅之類的名人的智商大概是在普通人以下,這些人的意見更是不足取。其次,即使是專家的話,也有可能因為學派或其它原因,對一個問題有不同看法。比如愛迪生因個人利益反對交流...

為什麼中國古代很多名人後面都要加個子呢

古代的 子 相當於 先生 的意思,也就是現在的老師的意思。在其名字後加子字,是人們對其人的尊重。古代名人哪些末尾帶個之字 古人名字後面帶 之 的,且稱得上名人的有 王羲之 王獻之 王渙之 顧愷之 韓退之 韓愈 還有明代袁巨集道 虎丘 文中所講的江進之。王羲之後代的名字中,尾字都帶 之 但並非都是名人...

為什麼現在社會上的人很多都很虛偽?是為了生存嗎?大家有碰到過真誠的人嗎

現在的我社會很虛偽,很多人彷彿時戴上了面具。因為怕別人看不起所以越來越裝,虛榮心的過!有,她變成我的好友。走上社會才覺得他人虛偽?為什麼不珍惜曾經的好友?生死如戲,靠演技 心誠則能交到心誠的人 為什麼這個社會上的人都這麼愛算計人,提防人?如果大家都以真誠相待豈不是更好嗎 如果所有人都像bai 你這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