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軍交戰,群眾爭相圍觀,為何大將要射死他們,結果取勝了

2022-05-11 06:45:19 字數 6461 閱讀 7376

1樓:九五是寵兒

這兩支軍隊,分別是尉遲迥的軍隊和韋孝寬的軍隊,尉遲迥是要保衛北周皇帝的,所以贏得老百姓的擁戴,這些老百姓看到尉韋孝寬的軍隊打了敗仗,紛紛嘲笑韋孝寬,韋孝寬惱羞成怒下令射殺老百姓,老百姓四處逃竄,衝亂了尉遲迥軍隊的戰鬥隊形,韋孝寬抓住這個時機,打敗尉遲迥,贏得了最終的勝利。

北周末年皇帝年幼無知,楊堅仗著自己是皇親國戚,所以大權在握,把持朝政。楊堅就心想我現在要權力有權力,為啥我不自己做皇帝呢,於是楊堅開始策劃謀反,但凡是北周皇室成員,全部被楊堅給殺害了,楊堅以為這樣就沒事了,安定之後準備登基為帝,但是令他沒想到的是,一向對楊堅唯命是從的尉遲迥,居然敢舉兵反對楊堅篡位。

尉遲迥是北周名將,他無論是在朝廷內,還是在民間,都有很高的威望,老百姓一聽到尉遲迥要組成大軍保衛北周皇帝,紛紛響應,很快就組成了十幾萬大軍。楊堅這邊坐不住了,就派大將韋孝寬前去應戰,尉遲迥和韋孝寬兩軍對決,由於尉遲迥作戰經驗豐富,韋孝寬根本打不過尉遲迥。

老百姓一看,尉遲迥打韋孝寬完全就是大人打小孩兒,韋孝寬毫無招架之力,老百姓們紛紛出門嘲笑韋孝寬,韋孝寬惱羞成怒下令射殺老百姓,老百姓慌亂之下四處逃竄,他們都往尉遲迥軍隊方向逃,衝亂了尉遲迥軍隊的隊形,韋孝寬趁機擊破尉遲迥的軍隊,獲得大勝。

北周名將尉遲迥,也因為這場戰鬥而死去。

2樓:不喜歡吃烤包子

因為老百姓看到尉韋孝寬的軍隊打了敗仗,紛紛嘲笑韋孝寬,韋孝寬惱羞成怒下令射殺老百姓。

3樓:是愛吃的小魚兒呀

因為群眾會影響到士兵的發揮。他們只是圍觀,而沒有上來幫助。沒有多大作用,所以就殺了他們。

4樓:

因為這些群眾是殭屍將士們的家屬,為了讓將士們安心打仗,所以才殺死他們。

5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這些群眾會影響將士們的軍心,所以才要殺死他們。

6樓:職場達人陶陶

因為這些群眾擾亂了戰場,大將為了取得勝利,只好殺掉他們。

許昌三國時期誠信小故事,最好有關曹操的,快!

請問真實歷史上的關羽是怎麼死的?

7樓:且看歷史那些事

在真正的歷史上,關羽的死其實和《三國演義》中的狀況差不太多,無非就是得罪了東吳孫權呂蒙、平時對待下屬動不動喊打喊殺、再加上劉備此時的雄起,更是在關羽悲慘的結局上火上澆油。當時劉備成功奪取益州,關羽一人獨自鎮守荊州,眼看劉備馬上就能按照諸葛亮隆中對的計劃進行下一步,可是就在這個節骨眼兒上,關羽出了岔子。

關羽得知劉備奪取益州後好長一段時間沒有動靜,早就忍不住了。直到劉備準備要往西北進發,關羽就徹底坐不住了。關羽心想,若自己從南部往北打,能與大哥匯合。

這樣激動人心的場面,關羽想想就按耐不住,即刻動兵北上伐曹。荊州的兵都是一些精兵,都是跟著劉備從最開始打下來的精銳,不但荊州是劉備的後方保障,在荊州的這些精銳更是劉備的心安所在。

而關羽一出發,曹操就看出了破綻。也就是孫劉聯盟的不穩靠,孫劉聯盟看似因為聯姻又再加上一層枷鎖,但是實際上是「外親內疏」。曹操看準了這一點,便從中作梗,攛掇東吳偷襲荊州,這樣關羽也就兩頭顧不住,最終很有可能就命喪黃泉。

曹操的這個想法非常的準確,即使孫權顧全大局,但是耐不住有個呂蒙。呂蒙死都想收回荊州,完成周瑜的夢想。

於是呂蒙便不顧孫權的命令,白衣渡江,偷襲荊州,又不顧陸遜的阻攔,前去追殺關羽,最終關羽被呂蒙手下的馬忠所殺。關羽其實逃亡的時候還是有機會能夠躲避呂蒙的,可是關羽恰巧因為自大而中了呂蒙的埋伏,這就怪不得他人了。關羽兵敗時,其手下叛變東吳,逃亡時,向劉封求助,可是之前關羽得罪過劉封,所以劉封自然不願意幫助關羽,就這樣,走投無路,只能兵敗麥城,命喪黃泉。

8樓:匿名使用者

219年10月,魏王曹操欲遷都避其鋒芒,司馬懿、蔣濟等勸阻,並建議挑撥孫權攻打關羽。同時孫權因一向對關羽不滿,又對荊州覬覦已久,主動向曹操請纓攻打關羽後方。呂蒙再度受命偷襲荊州,荊州守將麋芳、士仁不戰而降,以致關羽只知後方生變,不知荊州已輕易陷落。

同時關羽和前來救援的徐晃作戰失利,解除對樊城的包圍南撤,但水軍仍然控制漢水。關羽如昔試圖和平解決與昔日盟友孫權間的紛爭,使者反遭呂蒙利用動搖關羽軍心,關羽軍隊漸漸解散,唯有退至麥城。12月,試圖詐降以乘機回蜀,被呂蒙看破,在途中被潘璋手下馬忠擒獲,於臨沮被斬。

後劉禪追諡關羽為壯繆侯。

9樓:植禕然

關羽的部下糜芳、傅士仁叛降孫吳,關羽兵敗失荊州,又遭吳將呂蒙、陸遜伏擊,關羽與兒子關平敗走麥城,被孫權捉住,殺害於漳鄉,最終是壯別人間。

10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都怪關羽,他實在是惹了太多的人,關羽說回來後要殺了傅士仁和糜芳,既然關羽要殺他們,他們為什麼要回去救荊州,等關羽敗到麥城他還是驕傲不走大路,還招惹了孟達和劉封,人家為什麼要幫你。。都是關羽驕傲

11樓:在陽澄湖學習理財的木星

關羽是從沙場上戰死的

12樓:匿名使用者

兵走麥城被殺死...太自負了

13樓:虎子

氣死的強迫人圖兔兔啦咯啦咯

14樓:樂正孤晴

是被曹操孫權。兩邊進攻。敗走麥城。而死。當時科技不發達。劉備可能都不知道。等知道了再去救援。已經晚了。

關羽敗走麥城原文是麼?

為什麼官渡之戰曹操會勝利?

15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2010·咸寧)曹操軍隊以少勝多、大敗袁紹軍隊的官渡之戰發生於200年。

(2016·宜昌)公元200年,曹操軍隊奇襲袁紹軍隊在烏巢的糧倉,繼而以少勝多擊潰袁軍主力的戰役是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公元199年,袁紹挑選精兵十萬,企圖南下進攻許都,官渡之戰序幕由此拉開。

公元199年,袁紹挑選精兵十萬,企圖南下進攻許都,官渡之戰的序幕由此拉開。公元200年,曹操發起攻擊,擊敗袁軍,順利退回官渡;當時曹操兵少糧缺,士卒疲乏,曹操聽取許攸奇襲烏巢,擊潰袁軍主力。

16樓:匿名使用者

戰略戰術得當,唯才是舉,敢作敢為,充分分析了袁紹的性格,再就是袁紹的失誤了。袁紹任人唯親,又感情用事,不聽勸諫,狂妄自大,給曹操以可乘之機

17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三場戰役是三國時期東漢末年的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

劉秀皇帝是個好皇帝嗎?

18樓:靜靜的塞頓河

劉秀當然是個好皇帝,而且還是個最好的皇帝。

劉秀的成功也證明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道理:那就是老實人或者是好人,也一定能夠創造出偉大的業績來,這也是給那些非「壞男人」不嫁,瞧不上好好男人的可憐女人的最直接的回擊。

19樓:二十四橋明月夜

好像很多人都認為他是一個好皇帝我也不多說就說我知道的,首先他能當皇帝就是世家大族推上去的,他手上沒啥皇權就說一個度田令才只是丈量土地還沒分了就一大堆人造反最後不了了之了,想象一下經歷了西漢末年,王莽新朝再到劉秀時期土地兼併到達什麼程度,百姓生活得有多麼苦,他解放奴隸解放的別人的奴隸不是自己的結果人家幫他打完天下瞬間就賣了,他稅負三十稅一,是低但是百姓都沒土地,只能依附於貴族,他不敢對貴族下手還要清茶人口收百姓的人頭稅和徭役。

20樓:世界總管元太祖

個人非常推崇劉秀,並認為劉秀是我國歷史上最好的一位皇帝。

21樓:匿名使用者

還好吧!不能算太好,但是也不壞

22樓:匿名使用者

怎麼說呢?他既是是好皇帝又不是好皇帝

曹操是什麼朝代的人?

23樓:貞觀之風

東漢末年時代人,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曹操(155年-220年)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

曹操曾擔任東漢丞相,後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去世後諡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24樓:為正義而奮鬥者

曹操是東漢末年人。

(一)曹操出生於東漢永壽元年。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人,出生於公元155年。公元155年,是農曆乙未年,是漢桓帝繼任東漢皇帝第一年,年號為東漢永壽元年。

東漢末年,曹操在與黃巾軍作戰中起家,漢獻帝初平二年據有兗州,並收編青州黃巾,用其精銳建成「青州兵」。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曹操將漢獻帝迎到許都,自任丞相,在諸侯爭戰中佔據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他收降了張繡,擊殺了呂布,在官渡之戰中戰勝了袁紹,統一了北方。

建安十三年,在赤壁被孫劉聯軍打敗,退回北方。以後又打敗關中的韓遂、馬騰。他在北方大興屯田,興修水利,實行鹽鐵專營,使轄區的社會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

在政治上,他任人唯賢,唯才是舉。在軍事上,他戎馬一生,身經百戰,精通兵法,在戰略戰術及軍事理論上都有建樹。

(二)曹操卒於漢獻帝劉協年號的建安二十五年。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病逝在洛陽,終年六十六歲。當年十月,魏王曹丕取代漢朝,自立為皇帝,國號魏,東漢歷史結束。

25樓:影月琉璃

曹操是東漢末年的人。

人物介紹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洓國譙郡(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曹操是一個性格複雜的人物,人們對她褒貶不一,有人把它定位為奸雄,稱他是三國中的「奸絕」,但是他的很多功績是不能抹殺的。

曹操消滅了北方割據勢力,統一了北方,實行了一系列政策恢復生產,維護社會秩序,為曹魏立定奠定了基礎。在文學方面,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及建安七子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曹丕篡位後,曹操被尊稱為「大魏武皇帝」廟號,「魏太祖」。

26樓:szsz歷史

魏晉南北朝,又稱三國兩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政權更迭最頻繁的時期,主要分為三國、西晉、東晉和南北朝時期,由於長期的封建割據和連綿不斷的戰爭,使這一時期中國文化的發展受到特別的影響。其突出表現則是玄學的興起、佛教的輸入、道教的勃興及波斯、希臘

27樓:琅琅

生在東漢末年間,但他和劉備、孫權三人合闢了三國,後稱魏。

28樓:國平

他是壞蛋,我們不能相信他。

29樓:歐奇穎

曹操漢朝(東漢未年)的人

30樓:我心陶醉

曹操是東漢末年時的人

31樓:匿名使用者

準確的說,應該是漢朝(東漢)人。

為什麼「的盧」馬騎則妨主?

32樓:神韻天空

的盧也是三國時期的一匹名馬。雖然不及赤兔馬那麼聲名顯赫,可的盧的知名度卻因為辛棄疾一首詞中的「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而大為提高。不過辛棄疾自然不是亂給它吹牛的,的盧馬的確有其驕人之處。

而其在三國曆史中最顯眼的一處便是揹負劉備跳過闊數丈的檀溪,這一跳便奠定了其三國名馬的地位,也使劉備對其更是刮目相看。

這匹馬原為劉表手下降將張武所有,後來張武造反,走投無路的劉備正好以同為皇室宗親的身份與劉表認了親戚並投靠劉表,這個時候便主動請纓親征。等到短兵相接,劉備望見張武坐騎「極其雄俊」,大為讚賞贊曰:「此必千里馬也」,趙雲即時領會了主公的意圖,挺槍而出,「不三回合」,便斬將奪馬。

等到凱旋班師,劉表見了這匹馬,也禁不住讚不絕口。劉備正愁無一報答劉表,於是欲將此馬送給劉表。不料,劉表謀士蒯越認為此馬「眼下有淚槽,額邊生白點,名為『的盧』,騎則妨主。

」還說「張武騎此馬而亡」就是證明,嚇得劉表趕緊找藉口還給了劉備,於是這匹戰馬又跟隨了劉備。劉表的幕賓伊籍將此馬「妨主」的訊息透露給了劉備,劉備卻不予採納。後來蔡瑁欲設計謀害劉備,伊籍又向劉備報信,劉備慌忙從酒席中逃走,騎上的盧卻是慌不擇路走錯了路,結果便來到了檀溪。

前是闊越數丈的檀溪後是追兵,劉備在這個時候才想起伊籍的盧妨主的勸告,一邊瘋狂地抽打著的盧一邊大叫:「的盧,的盧!今日妨吾!

」那馬忽然從水中湧身而起,一越三丈,飛上對岸,完成了的盧最富傳奇意義的演出。這之後劉備更加不相信「的盧妨主」的預言了,對這匹救命的寶馬無限珍愛,後來出兵入蜀之際因見龐統坐騎老弱,為了顯示自己對龐統的重視而將自己珍愛的寶馬的盧贈送給了龐統。誰知龐統無福消受,剛騎上的盧便被敵人當作劉備在落鳳坡被亂箭射死,從此後的盧馬也失去了蹤跡。

其實關於妨主這一說,有許多都是讓人難以相信的。戰亂時期弱肉強食,馬的主人頻繁死亡應該說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特別是名馬,人人慾佔為己有,於是也就只有靠不斷地將馬的主人擊殺的手段而達到目的了。

所以按照這個意義來說,被稱為「妨主」的名馬卻往往是最好的馬,正是因為大家的互相爭鬥才會導致「妨主」的事情發生,而無論怎麼說馬都是很無辜的。的盧馬可以一躍三丈從水中飛起已經足以證明其非凡的能力,就其這一躍就應該將其算在「佑主」馬的行列之中了,在遊戲中擁有它也足以在戰敗後安然脫身了。

為什麼古代打仗會有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的說法

因為古代打仗是十分嚴肅一件事情,雙方在交戰前會有很多禮節,而不斬來使則是出於對雙方的尊重。這個說法,應該是古代時候,兩軍交戰,一直流傳下來的一個傳統。這樣的做法可以讓兩軍相互信任,這樣在那些文官記載的時候,也會讓他們名垂千史。兩軍交戰。不斬來使 這是一個約定俗成的規定,戰爭的殘酷性是不可避免的,但是...

古代兩軍對壘的時候,主將單挑的結果會決定大戰的勝負嗎

不會決定大戰的勝負。如果能決定勝負,那麼呂布不就是常勝將軍了。戰爭勝負還是取決於敵我的實力,排兵佈陣等方面。會。如果一方主將被另一放主將斬殺,則會影響到軍隊士氣,另一方也會乘勝追擊,從而決定了戰鬥的勝負。歷史上並不會決定大戰的勝負,但是在電視上會這樣演,一般主將的周圍都是會有很多的兵士,很少有人單挑...

《三國演義》中關羽在兩軍陣前斬殺的武將是誰

各位拉倒吧!在正史中沒有關羽陣斬的第一個武將的記載,但題主問的是 三國演義 中的事,在演義中,關羽陣斬的第一個武將無論如何也排不到華雄。早在第一回中,關羽就陣斬了第一個武將,那就是黃巾軍的程志遠,原文是這樣描述的 程遠志大怒,遣副將鄧茂出戰。張飛挺丈八蛇矛直出,手起處,刺中鄧茂心窩,翻身落馬。程遠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