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可持續發展,這一口號喊了有十多年了吧,還挺熱乎,專家學者教授企業成功人士,生態環境經濟生存發展空間,似乎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之感。但爭來論去,無外乎人類的物質世界,而對於精神領域極少涉及,想來是人們越趨實際了罷!
經濟發展固然要可持續,傳統文藝也不能斷子絕孫。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藝術源遠流長、瑰麗燦爛、琳琅滿目,假若斷送在我們手中,那我們可真是千古罪人了。若幾十年後,當為了回答孫輩們何謂京劇而只能去請教歷史專家時,當為了給國外友人解釋何謂peking opera而只能向他們展示《同光十三絕》時,我們難道不應汗顏麼!
當今中國的整個民族文化界「病」了,所謂「病」,就是說衰落了,但還沒死,及時醫治還能緩過來,但若不及時醫治,或若壓根就沒想過要去醫治的話,傳統文化就只能是「遺物」「遺址」「遺蹟」而供人憑弔了。
筆者是個京劇迷,故而僅舉戲曲之京劇為例,管中窺豹地談一談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吧。自四大徽班進京,京劇形成已有二百餘年的歷史,雖稱不上古老,但她吸收了秦腔漢調梆子戲等古老藝術之精華,故而亦應堪稱瑰寶,京劇藝術流派紛呈芳華盡顯。但如今,她病了,還挺嚴重,主要是兩方面:
演員和觀眾。
京劇演員病了。梅蘭芳先生演過一百多出戲,現在梅派「掌門人」———梅蘭芳之子梅葆玖先生能演的有四五十齣戲,年輕一代的梅派演員能演的也就十幾、二十幾出。那麼以後呢,再下一代呢?
再下一代的下一代呢?再不及時醫治恐怕是來不及了!
觀眾病了。藝術載體的多元化,金錢的衝擊,使得傳統藝術立即被通俗藝術擊垮。中國人,特別是青年一代,多迷戀於通俗**,鮮有喜愛民族**者。
今年上半年,原本擬定在北京和上海的京劇「麒」派老生專場演唱會均因售不出票而告流產,再不及時醫治恐怕是來不及了!
那到底如何醫治?
我認為首先必定需要**的支援,其實**已經在行動了,2023年上馬的「拯救民族文化工程」就已表明了**的決心。
其次,演藝界的醫治。得兩條腿走路,一邊搞創新突破,一邊保留傳統保持原汁原味。搞創新,為的是順應形勢吸引觀眾。
一是老戲新唱,前段時間青年旦角張火丁在武漢演唱傳統戲時,加了些新詞:「紅娘」冷不丁地冒出一句「我呀,我找中國女足踢足球去咯」結果觀眾爆滿掌聲不斷,許多青年觀眾追星般湧上舞臺與她合影。二是要多創作些與時俱進的新戲,老百姓愛看的新戲,不能生生世世演這麼幾齣老戲。
保留原汁原味,為的是傳統藝術不至於走了調變了味,目前狀況還是挺讓人擔憂的,演出劇目越來越少,許多優秀的傳統老戲都已失傳了,所以亟需拯救。
再者,觀眾的醫治,得從教育抓起,從青年一代抓起。如今,從許多高校吹來了春風,「第三屆全國高校京劇演唱研討會」也於今年八月召開了。短短數年,京劇在部分高校得到了迅速普及,效果非常好。
以中山大學為例,在廣州市喜歡京劇並參與京劇活動的人數不過200多人,而且以中老年為主;而經過幾年努力,中山大學一個中文系上「京劇選修課」的就有300多人,而且都是青年人,通過一個學期短短十幾節課的教學,同學們就開始向京劇靠攏了,對京劇的看法改變了,學習京劇的熱情越來越高了。然而,京劇在高校的普及面還不廣,開設京劇選修課的高校還不多,我們非常希望我們南京資訊工程大學也能開設這樣的課程!
中國傳統文藝需要可持續發展,但我們要醫治傳統文藝的病態,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五年不行十年,十年不行二十年,總之不能斷送在我們手中。
2樓:
同樓上握手,我也是在南京上的大學,應該說南京的戲曲氛圍在全國來看還是不錯的。
不過就京劇在青年中的普及來說,似乎效果還不是特別明顯。送戲進校當時的影響是比較大的,但是之後能夠因此愛上戲曲,並主動自己掏錢去看戲的學生似乎並不多。就我接觸戲曲以來的經歷來看,真正愛戲、自己主動去看戲的年輕人大多數是因為家庭影響,打小兒就看戲的。
我自己是個例外,但也不是送戲進校宣傳的結果。
當然,送戲到高校的做法肯定是好的,肯定比不做要強。但是在此之外,要思考和要想的事情還有很多,我目前也沒有成熟的想法。
譬如說電視電影的衝擊、流行**的衝擊,這個影響怎麼去估量、怎麼去處理,這種衝擊很大程度上是好的,新的文化載體和藝術形式,簡單去否定它是不對而且也行不通的。而傳統戲曲怎麼在這種衝擊下完成重新定位,是振興戲曲的關鍵問題。
樓上的,抄襲很有意思嗎??
ft,修改答覆以後居然跑到下面來了。
今天的京劇不受絕大多數的年輕人喜歡,我們應該怎麼去傳承呢?
3樓:夏娃視聽
不過我沒看關於京劇的介紹的話,或許會知道京劇距今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了,可以說京劇凝聚了很多老一輩京劇藝術家的心血和汗水,才有了今天的京劇文化,對於這種文化我們不應該摒棄,我們應該傳承下去,應該讓它發揚光大,不應該讓京劇工作者寒心,應該激發經濟的活力,讓京劇使更多的人越來越熱愛,讓年輕人更加喜歡。
4樓:上網一起衝浪
京劇要生存,必須要有相適應的土壤!
面對娛樂多元化的當下,各種綜藝層數不窮,
京劇從百年前的「全民皆唱皮黃調」到今日的「小眾藝術」,與其說是京劇的傳承問題,不如直接歸為京劇的市場流失更為貼切。
我覺得京劇真的是不太受我們年輕人的喜歡,我也就偶爾看待我的爺爺奶奶嘴裡哼唱,
要想保護好京劇,為了京劇更好的傳承,還是要國家大力支援,支援引導,並給予一定的鼓勵。
還有就是要提高京劇的實力,可以創新融合,更加符合市場的發展,有利於京劇的傳承下去。
5樓:好想放假呀
我覺得還是要進行創新,現在絕大多數的傳統文化傳承不下去的原因無非就是墨守成規,然後被新出來的事物所打敗。我們現在處於一個日新月異的社會,每天新出來的事物真的是數以億計,在這麼強勁的競爭環境下,傳統文化要想傳承下去,必須要很快的進行創新。
京劇一直以來都是中國所獨有的一種文化藝術,在中國的文化體系中佔著很大的一部分,其實現在很多的年輕人還是對京劇有一種特殊的感覺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加強這種特殊的感情,我們可以把京劇與其他文化的表達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新的年輕人易於接受的形。國家有關部門也要加強對其的付諸,保障其在發展過程中不會資金不足。
然後,在春晚進行表演也是一種不錯的方式。
6樓:匿名使用者
京劇不受年輕人的喜歡,主要是因為它太枯燥,想要把京劇傳承下去,真的是比較難,現在的年輕人估計除了那些受家裡老人影響會喜歡京劇,如果京劇不是這麼的枯燥,可能會有更多的人喜歡他吧
7樓:
現在京劇越來越淡出恩門的生活了,很多人都不在喜歡聽京劇,只有老人聽京劇。應該在經濟局中融合一些現代的因素,來抓住人們的眼球。
8樓:unicorns獨角獸
人們只是在消費一些古代的概念,而不是文化。
但總有一天人們會醒悟,去現場體驗古代的文化,而不是通過電視螢幕。
9樓:
京劇是我們的國粹,是中華傳統藝術的瑰寶。我認為京劇的傳承主要是要引起年輕人的興趣,這樣京劇可以被新的一代所接受,所宣傳。可以開展京劇大賽呀,社群京劇表演呀,這樣京劇就可以走到人們身邊,同樣就可以得以傳承。
10樓:匿名使用者
節奏問題,其實前三十年京劇之類的傳統戲劇就已經落到只能在各種電視晚會上表演個片段的程度了,那時候的人們就已經沒有整段的時間可以用來欣賞傳統戲劇,而現在年輕人的生活節奏已經快到連電視都跟不上了。所以說京劇必須意識到自己已經不是大眾藝術的現實,而是作為一種文化活化石,滿足於靠少數中老年觀眾支援的小眾地位,如果沒有這種覺悟,還是不要入這行比較好。
11樓:冷侃娛文
在那個還沒有電視、電影的時代,聽戲就和我們現在看電影、電視一樣平常大家聚在一起討論京劇的,劇情啊、唱腔啊
今天呢?大眾**的普及,以及人們需求的多元化,使得人們不再需要一個字唱十分鐘的京劇啦(雖然有些誇張)
因為京劇的樣式變化太少,導致京劇不再適應快時代的節奏但是,舞臺空了總要有人來撐,例如王佩瑜老師,一個年輕的老生,這樣苦撐著
雖然我什麼也不懂,也不會欣賞,但我知道,國粹是不能消失的!
12樓:匿名使用者
對於京劇這類具有文化特點的藝術,我們必須持著保護的態度,傳承我們的國粹。但是,在保護之前我們首先要先了解它、喜歡它這樣才能使得藝術文化更好的傳承下去。
平時生活中,只要我們這些喜歡京劇的群體們,多多宣揚、並定期舉辦類似表演,才能讓更多的人知道它,讓我們的下一代人知道它,最終把這美好的東西傳承下去。
如何繼承和發展中國傳統的京劇藝術
13樓:匿名使用者
如何破解,怎麼由破而立,最終形成有利於京劇藝術繼承發展的局面,作為國家京劇院和院團的組織領導者,要尊重京劇藝術規律,把握時代審美特徵,體貼人民群眾的審美選擇,觀照演出市場的規律。因此,我們要把京劇藝術的傳承創新,京劇文化的傳播弘揚,京劇市場的拓寬擴大,積極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推進京劇藝術繁榮發展,作為振興京劇的重要載體。把劇目建設、人才建設、市場建設作為振興京劇的重要手段。
不妨說說劇目。劇目是京劇藝術得以儲存、傳承和發展的最終形式載體。對於劇目,我們要有「三三三」思路,即「三性、三於、三精」。
「三性」就是劇目創作要堅持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三於」就是劇目建設要善於繼承、精於借鑑、勇於創新。「三精」就是精創新編歷史劇和現代戲,精排優秀保留劇目,精演經典傳統劇目。
人才是京劇藝術得以儲存、傳承和發展的生命載體。我們要建立完善京劇人才健康發展和脫穎而出的執行機制。京劇藝術的發展歷程留下了許多前輩大師的紮實足跡,弘揚其風範,彰顯其風格,研究其規律,是京劇傳承的重要內容。
尊前賢,啟後人,讓後輩晚生尊師重學,傾其情,盡其力,在先輩的道路上繼續前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對京劇藝術的承前啟後,繼往開來。
有什麼辦法可以讓京劇傳承下去嗎?
14樓:玉火花
現在京劇發展其實不是很好,受眾小,從清朝那種十分盛行的時代已經遠遠過去了。現在的年輕人不像百年前那樣,可以耳濡目染聽到看到瞭解到京劇的種種,有的時候,不是我們不瞭解,是現在的社會環境不會讓我們怎麼接觸到京劇。京劇也可以和那些綜藝節目產生聯絡,我們可以在各大平臺開新節目,元素有有關於京劇的,年輕人感興趣的就可以了。
再者,人們都說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所以,京劇傳承也要從娃娃抓起,所以說,我們可以讓小學初中的課程裡新開一門京劇課,儘可能的去培養孩子興趣。在未來高考中,也可以增加關於京劇的藝考生,會增加更多的家長讓孩子學習京劇的可能性。
再者,就是要創新了,因為京劇的曲目有點老套,真的是不太受現在年輕人的喜歡了,那麼就應該去創新,增加新的曲目,讓更多人瞭解它,喜歡它,接著,會去傳承它,這是一個過程,在現在京劇發展局勢不好的情況下,我們應該慢慢的去改變現在京劇老套,取之精華去其糟粕。那麼,京劇就會繼續傳承下去。
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如何擺脫窘境,傳承發展珠算這一文化遺產
珠算這一文化遺產的傳承,要藉助於科學技術和現代傳媒工具。要通過教育這一途徑進行選擇與傳遞 要對珠算進行繼承基礎上的發展與創新,創新內容與形式。珠算在我國已經有一千八百年的歷史了,它是人們在實際生產生活中創造發明的科技產物,一個算盤革新了籌算的歷史,大大提高了計算能力和時間,通過珠算,人們又演變出手算...
如何發展鄉村旅遊,如何發展鄉村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
鄉村旅遊的特點 1 獨特的活動物件 我國鄉村地域廣大遼闊,種類多樣,加上受工業化影響較小,多數地區仍保持自然風貌,風格各異的風土人情 鄉風民俗,鄉村旅遊活動物件具有獨特性特點,古樸的村莊作坊,原始的勞作形態,真實的民風民俗,土生的農副產品。這種在特定地域所形成的 古 始 真 土 具有城鎮無可比擬的貼...
民族文化該如何傳承,中國民族文化應該如何傳承?
參加黔東南州民漢雙語培訓感想 在這次民漢雙語 少數民族語言和漢語 的培訓中,老師們講述了民族文化的歷史和發展,特別是提到了民族文化對民族村寨 對鄉 鎮 及對我國都有較大的影響。就如 民族文化與區域經濟 裡提到的他所潛藏的價值,已經被商界逐步看好,被握有這種文化的民族看好,人們已經知道了將他做成旅遊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