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快樂王子白雲
枯礬(又名:煅白礬、炙白礬、煅明礬)是一種非處方藥,主要適用於消痰、燥溼、止瀉、止血、解毒、殺蟲,無溼熱者忌服。取揀淨的白礬,置砂鍋內加熱溶化並煅至枯乾,取出,為不規則的結晶體,大小不一。
無色,透明或半透明,表面略平滑或凹凸不平,具細密縱稜,有玻璃樣光澤。質硬而脆,易砸碎。氣微,味微甜而澀。
以色白、透明、質硬而脆、無雜質者為佳。易溶於水或甘油,不溶於酒精。
2樓:aaa**王
枯礬《綱目》:礬石之用有四:吐利風熱之痰涎,取其酸苦湧洩也;治諸血痛,脫肛,陰挺,瘡瘍,取其酸澀而收也;治痰飲,洩痢,崩、帶,風眼,取其收而燥溼也;治喉痺癰疽,蛇蟲傷螫,取其解毒也。
枯礬-功效與作用
枯礬的功效與作用:枯礬又名煅白礬,枯礬的功效有消痰、燥溼、止瀉、止血、解毒、殺蟲,枯礬的作用是治癲癇、十二指腸潰瘍、子宮脫垂等,枯礬的別名有石涅、礬石、羽涅、羽澤、涅石、礬石、理石、白君、明礬、雪礬、雲
功效與作用
枯礬的功效:
枯礬又名煅白礬,枯礬的功效有消痰、燥溼、止瀉、止血、解毒、殺蟲,枯礬的作用是治癲癇、十二指腸潰瘍、子宮脫垂等,枯礬的別名有石涅、礬石、羽涅、羽澤、涅石、礬石、理石、白君、明礬、雪礬、雲母礬、生礬,枯礬的用藥禁忌有陰虛胃弱,無溼熱者忌服枯礬。
別名:石涅、礬石、羽涅、羽澤、涅石、礬石、理石、白君、明礬、雪礬、雲母礬、生礬。
性味:酸澀、寒、有毒。
歸經:入肺、脾、胃、大腸經。
功效:消痰,燥溼,止瀉,止血,解毒,殺蟲。
主治:癲癇,喉痺,疚涎壅甚,肝炎,黃疸,黃腫,胃、十二指腸潰瘍,子宮脫垂,白帶,瀉痢,衄血,口舌生瘡,瘡痔疥癬,水、火、蟲傷。
用法用量:內服:入丸、散,1~5克。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枯礬有什麼作用?
3樓:戴著紅色禮帽的墾荒者
枯礬的功效有消痰、燥溼、止瀉、止血、解毒、殺蟲,枯礬的作用是治癲癇、十二指腸潰瘍、子宮脫垂等。下列幾種常見病症及用法:
1、枯礬治婦人遺尿不知:礬石(熬)、牡蠣(熬)各三兩,上二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亦治丈夫。
2、枯礬治腸炎:明礬研末,裝入膠囊。每天服二次,每次兩個膠囊,溫開水送下。
3、枯礬治黃腫水腫:明礬二兩,青礬一兩,白麵半斤。三味同炒令赤色,醋煮米糊丸,棗湯下三十丸。
4、枯礬治婦人經水閉不利,藏堅癖不止,中有幹血,下白物:礬石三分(燒),杏仁一分。上二味,末之,煉蜜和丸棗核大,內藏中,劇者再內之。
4樓:非常有面兒
作用有:消痰,燥溼,止瀉,止血,解毒,殺蟲。治癲癇,喉痺,疚涎壅甚,肝炎,黃疸,黃腫,胃、十二指腸潰瘍,子宮脫垂,白帶,瀉痢,衄血,口舌生瘡,瘡痔疥癬,水、火、蟲傷。
①《本經》:"主寒熱洩痢,白沃,陰蝕惡瘡,目痛,堅骨齒。"
②《別錄》:"除固熱在骨髓,去鼻中息肉。"
③《藥性論》:"治鼠漏,瘰癧,療鼻衄,治齆鼻,生含咽津,治急喉痺。"
④《日華子本草》:"除風去勞,消痰止渴,暖水藏。治中風失音,疥癬。和桃人、蔥湯浴,可出汗。"
⑤《本草衍義》:"火枯為粉,貼嵌甲,牙縫中血出如衄者,貼之亦愈。"
⑥《本草蒙筌》:"禁便瀉,塞齒疼,洗脫肛澀腸。敷膿瘡收水。"
拓展資料
枯礬又名煅白礬,取揀淨的白礬,置砂鍋內加熱溶化並煅至枯乾,取出,為不規則的結晶體,大小不一,無色,透明或半透明,表面略平滑或凹凸不平,具細密縱稜,有玻璃樣光澤。
質硬而脆,易砸碎,氣微,味微甜而澀,以色白、透明、質硬而脆、無雜質者為佳,易溶於水或甘油,不溶於酒精,水溶液顯鋁鹽、鉀鹽與硫酸鹽的各種反應,產甘肅、安徽、山西、湖北、浙江等地。
5樓:牛百千葉
付費內容限時免費檢視
回答枯礬粉是枯礬磨碎之後所得到的粉。
枯礬又名煅白礬,為主含含水硫酸鋁鉀(kal(so4)2·12h2o)的白礬煅製品。
別名:石涅、礬石、羽涅、羽澤、涅石、礬石、理石、明礬、雪礬、雲母礬、生礬。
希望本次回答對你有所幫助,祝您生活愉快,給個贊哦!更多2條
6樓:rzwd小黃魚
枯礬功能消痰,燥溼,止瀉,止血,解毒,殺蟲。主治癲癇,喉痺,疚涎壅甚,肝炎,黃疸,黃腫,胃、十二指腸潰瘍,子宮脫垂,白帶,瀉痢,衄血,口舌生瘡,瘡痔疥癬,水、火、蟲傷等。
請問大家,中藥枯礬的***有哪些
7樓:
簡單來說,關於枯礬的***,尚未明確。人們若需要具體瞭解,最好親自到當地正規的藥店或醫院諮詢專業的醫生。
枯礬,無色,透明或半透明,表面略平滑或凹凸不平,具細密縱稜,有玻璃樣光澤。質硬而脆,易砸碎。氣微,味微甜而澀。
以色白、透明、質硬而脆、無雜質者為佳。易溶於水或甘油,不溶於酒精。水溶液顯鋁鹽、鉀鹽與硫酸鹽的各種反應。
枯礬的作用為消痰,燥溼,止瀉,止血,解毒,殺蟲。主治癲癇,喉痺,疚涎壅甚,肝炎,黃疸,黃腫,胃、十二指腸潰瘍,子宮脫垂,白帶,瀉痢,衄血,口舌生瘡,瘡痔疥癬,水、火、蟲傷等。
喉痺,中醫耳鼻喉科疾病咽喉病名詞。是指以咽部紅腫疼痛,或乾燥、異物感,或咽癢不適,吞嚥不利等為主要表現的疾病。古代醫籍中「喉痺」的概念一直較為籠統。
現代中醫喉科對「喉痺」的概念已逐漸統一,系專指急、慢性咽炎,根據**病機的不同,急性咽炎又可稱為「風熱喉痺」或「風寒喉痺」。
最後,病人若服用枯礬後,身體出現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及時就醫進行檢查。
什麼是枯礬粉
8樓:景愛呀
枯礬粉是枯礬磨碎之後所得到的粉。
枯礬又名煅白礬,為主含含水硫酸鋁鉀(kal(so4)2·12h2o)的白礬煅製品。
別名:石涅、礬石、羽涅、羽澤、涅石、礬石、理石、明礬、雪礬、雲母礬、生礬。
藥材基源為礦物明礬石,經加工提煉而成的結晶。
出處:《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採收和儲藏:採得後,打碎,用水溶解,收集溶液,蒸發濃縮,放冷後即析出結晶。
資源分佈:分佈於甘肅、河北、安徽、福建、山西、湖北、浙江等地。
9樓:
枯礬功能消痰,燥溼,止瀉,止血,解毒,殺蟲。主治癲癇,喉痺,疚涎壅甚,肝炎,黃疸,黃腫,胃、十二指腸潰瘍,子宮脫垂,白帶,瀉痢,衄血,口舌生瘡,瘡痔疥癬,水、火、蟲傷等。
10樓:昆陽醫館
把白礬放入鐵鍋內加熱,白礬逐漸由固體變成液體再變成固體,取出研習即成
11樓:匿名使用者
枯礬,又名煅白礬。取揀淨的白礬,置砂鍋內加熱溶化並煅至枯乾,取出,
【性狀】為不規則的結晶體,大小不一。無色,透明或半透明,表面略平滑或凹凸不平,具細密縱稜,有玻璃樣光澤。質硬而脆,易砸碎。
氣微,味微甜而澀。以色白、透明、質硬而脆、無雜質者為佳。易溶於水或甘油,不溶於酒精。
水溶液顯鋁鹽、鉀鹽與硫酸鹽的各種反應。產甘肅、安徽、山西、湖北、浙江等地。
【性味】
酸澀,寒。有毒。
①《本經》:"味酸,寒。"
②《吳普本草》:"扁鵲:鹹。雷公:酸,無毒。"
③《藥性論》:"澀,涼,有小毒。"
【歸經】
入肺、脾、胃、大腸經。
①《雷公炮製藥性解》:"肺、肝二經。"
②《長沙藥解》:"入足太陰脾、足太陽膀胱經。"
③《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陰、陽明經。"
【功能主治】
消痰,燥溼,止瀉,止血,解毒,殺蟲。治癲癇,喉痺,疚涎壅甚,肝炎,黃疸,黃腫,胃、十二指腸潰瘍,子宮脫垂,白帶,瀉痢,衄血,口舌生瘡,瘡痔疥癬,水、火、蟲傷。
①《本經》:"主寒熱洩痢,白沃,陰蝕惡瘡,目痛,堅骨齒。"
②《別錄》:"除固熱在骨髓,去鼻中息肉。"
③《藥性論》:"治鼠漏,瘰癧,療鼻衄,治齆鼻,生含咽津,治急喉痺。"
④《日華子本草》:"除風去勞,消痰止渴,暖水藏。治中風失音,疥癬。和桃人、蔥湯浴,可出汗。"
⑤《本草衍義》:"火枯為粉,貼嵌甲,牙縫中血出如衄者,貼之亦愈。"
⑥《本草蒙筌》:"禁便瀉,塞齒疼,洗脫肛澀腸。敷膿瘡收水。"
⑦《醫學入門》:"治耳卒腫出膿,目赤,目翳,胬肉,口舌生瘡,牙齒腫痛出血,歷久碎壞欲盡,急喉風痺,心肺煩熱,風涎壅盛,作渴洩痢。兼治蛇蠍、惡犬、壁鏡、驢涎,馬汗毒傷。"
⑧《綱目》:"吐下痰涎飲磷,燥溼解毒,追涎,止血定痛,蝕惡肉,生好肉,治癰疽疔腫,惡瘡,癲癇,疸疾,通大小便,口齒眼目諸病,虎犬蛇蠍百蟲傷。"
⑨《醫林纂要》:"生用解毒,煅用生肌卻水。"
【用法用量】內服:入丸、散,0.2~1錢。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注意】
陰虛胃弱,無溼熱者忌服。
①《吳普本草》:"歧伯:久服傷人骨。"
②《本草經集註》:"甘草為之使。惡牡蠣。"
③《藥性論》:"畏麻黃。"
④《本草衍義》:"不可多服,損心肺,卻水故也。"
⑤《本草經疏》:"凡陰虛內熱,火熾水涸,發為咽喉痛者,不宜含此。目痛由陰虛血熱者,亦不宜用。"
⑥《本草匯言》:"洩痢日久,由於脾胃氣虛;婦人白沃,由於中氣下陷;營血不足以致寒熱者,不宜用。"
古礬是什麼中藥.有何用途,
炸油條用的礬是什麼,炸油條時明礬起什麼作用?
一 以前炸油條用明礬,這幾年衛生部已經明令禁止使用。二 健康油條煎炸方法。主料 麵粉 雞蛋。輔料 泡打粉 鹽 花生油。1.麵粉 泡打粉 鹽 雞蛋放入盆中。2.然後將所有材料揉成麵糰,餳發半小時。3.把餳發好的麵糰反覆揉勻。4.擀成長條後按扁。5.用刀切成左右寬的面片。6.然後略微拉長一點。7.將兩根...
草莓芽枯病怎麼治呀?用什麼藥呢,草莓芽枯病有什麼病症?怎麼治
可以噴施吡蟲啉溴氰菊酯或阿維菌素進行防治!請參考,歡迎評價!不好意思看錯了,芽枯看成蚜蟲了 可以用百菌清,甲基託布津,多菌靈或代森聯等農藥。適宜的藥劑有10 多抗黴素可溼性粉劑500 1000倍液,10 立枯靈水懸浮劑300倍液,敵菌丹水溶劑600倍液,從現蕾期開始,7天左右噴1次,共2 3次。溫室...
一將功成萬骨枯 什麼意思,一將功成萬骨枯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形容一個成功的人,他的成功是靠無數鮮血 生命 所輔助,他方能成功。本成語可用來形容一些歷史上有功名的將領 本成語本身並不帶有貶義性.這是唐代曹鬆 己亥歲 中的詩句。全詩如下 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一將功成萬骨枯 這是唐代曹鬆 己亥歲 中的詩句。全詩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