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宋明理學中的理學派,程(程顥、程頤)朱(熹)的理學派與陸(九淵)王(守仁)心學派並稱
2樓:風鄰晚
他們兩個吸取佛學思想,糅合易,老,莊思想,注入儒學,創立新儒學—理學
周敦頤、張載、陳顥、陳頤、朱熹、陸九淵他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3樓:匿名使用者
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是北宋五子中的四位,剩下一位是邵雍,他們大概是北宋理學發展的先驅。
朱熹與陸九淵相較而言是後輩了,可以說是北宋五子思想即宋**學的繼承者與發展者,他們二人的思想某些方面是對立的。
這些人的名字與宋**學的發展有密切的聯絡。
宋**學是宋代哲學的主流,是儒家哲學的特殊形式。周敦頤為宋**學的開山祖,他將道家無為思想和儒家中庸思想加以融合,闡述了理學的基本概念與思想體系。張載則發展了氣一元論思想,為古代中國辯證法兩一學說的整合者。
二程兄弟是理學的重要代表,他們為北宋的理學思想奠定了基礎。南宋學者朱熹與陸九淵是理學的發展者。朱熹也是理學思想的集大成者,在理學體系的完善與闡發上有特殊貢獻。
他承續了二程的思想,認為理是存在的基礎,物質性的氣是第二性的,「『理在先,氣在後』雖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朱子語類》),理的最高境界為太極。但他又認為理無氣則不存,氣無理亦不能存,二者緊密相關。陸九淵為主觀唯心主義理學派別的重要代表,他的思想多與朱熹對立,二人曾發生激烈的辯論。
他反對朱熹的讀書明理,觀察萬物以窮理的思想,認為這些均屬支離事業,提出「心即理也」的命題。以「宇宙即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為核心,把格物致知的命題變為易簡功夫,主張發明人之本心,反對著述立說與博取群書。(本段出自搜狗百科)
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4樓:吃一塹張易之
第一個淵源 源於子姓,出自唐朝時期江南道觀察使林正,屬於帝王賜姓改姓為氏。辜氏始祖為林正,字達中,生於隋煬帝大業六年(公元610年),原姓林,為殷商比干之子林堅的後裔,閩晉安林氏始祖林祿之十三世裔孫林孝誠(字允謙)之孫。其家世居福建莆...
1557
5樓:永恆卡
宋**學四大派系,合稱關閩濂洛
朱熹與《詩經》有什麼關係?
6樓:匿名使用者
朱熹(xī )(1130-2023年)中國南宋著名思想家。字元晦,後改仲晦,號晦庵。別號紫陽,祖籍徽州婺源(今屬江西),漢族。
其父朱鬆,宋宣和年間為福建政和縣尉,後寓居福建。朱熹出生於福建尤溪,14歲喪父,隨母定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五里夫。紹興十八年(1148)中進士,歷仕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曾任知南康,提典江西刑獄公事、祕閣修撰等職。
後由趙汝愚推薦升任煥章閣侍制、侍講。慶元三年(1197),韓侂冑擅權,排斥趙汝愚,朱熹也被革職回家,慶元六年病逝。嘉定二年(1209)詔賜遺表恩澤,諡曰文,尋贈中大夫,特贈寶謨閣直學士。
理宗寶慶三年(2023年),贈太師,追封信國公,改徽國公。
朱熹是宋**學的集大成者,他繼承了北宋程顥、程頤的理學,完成了客觀唯心主義的體系。認為理是世界的本質,「理在先,氣在後」,提出「存天理,滅人慾」。朱熹學識淵博,對經學 、史學、文學、樂律乃至自然科學都有研究。
其詞作語言秀正,風格俊朗,無濃豔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語看得出都經過斟酌推敲,比較講究。但其詞意境稍覺理性有餘,感性不足,蓋因其注重理學的哲學思想故也。
7樓:匿名使用者
朱熹是詩經的一個讀者.
朱熹的課程理論是什麼??。
8樓:水煮酸菜
1、理學思想
理學又稱道學,是以研究儒家經典的
義理為宗旨的學說,即所謂義理之學。
在宋朝,學術上造詣最深、影響最大的是朱熹。他總結了以往的思想,尤其是宋**學思想,建立了龐大的理學體系,成為宋**學之大成,其功績為後世所稱道,其思想被尊奉為官學,而其本身則與孔子聖人並提,稱為「朱子「。
在元朝、明朝、清朝三代,一直是封建統治階級的官方哲學,標誌著封建社會更趨完備的意識形態。元朝皇慶二年(2023年)復科舉,詔定以朱熹《四書章句集註》為標準取士,朱學定為科場程式。明洪武二年(2023年),科舉以朱熹等「傳注為宗」。
2、理氣論
朱熹的哲學體系以程顥兄弟的理本論為基礎,並吸取周敦頤太極說、張載的氣本論以及佛教、道教的思想而形成。這一體系的核心範疇是「理」,或稱「道」、「太極」。朱熹所謂的理,有幾方面互相聯絡的含義。
理是先於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形而上者。他認為理比氣更根本,邏輯上理先於氣;同時,氣有變化的能動性,理不能離開氣。他認為萬物各有其理,而萬物之理終歸一,這就是「太極」。
/3、格物致知論。
3、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出於《大學》「致知在格物」一語,原無認識論意義,基本上是講對一般道德的體認。明確從認識論的意義上解釋「格物」的第一個人是程頤。他說:
「格猶窮也,物猶理也。猶日窮其理而已矣。」(《二程遺書》)朱熹繼承了二程的說法,並建立了更系統的格物窮理說。
4、人性二元論
在人性問題上,朱熹直接繼承了張載和二程的思想。張載把人性分為「天地之性」和「氣質之性」兩種,認為人性的善惡是稟氣不同所造成的。朱熹對此說十分讚賞,認為這個思想「有功於聖門,有補於後學」,「發明千古聖人之意,甚為有功。」
朱熹的作品
9樓:匿名使用者
《四書章句集註》、《四書或問》、《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西銘解》、《周易本義》、《易學啟蒙》
朱熹 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10樓:月舞天涯
朱熹,或稱朱子,是一位精思、明辯、博學、多產的哲學家。光是他的語錄就有一
百四十卷。到了朱熹,程朱學派或理學的哲學系統才達到頂峰。這個學派的統治,雖然
有幾個時期遭到非議,特別是遭到陸王學派和清代某些學者的非議,但是它仍然是最有
影響的獨一的哲學系統,直到近幾十年西方哲學傳人之前仍然如此。
中國皇朝的**,通過考試製度來保證官方意識形態的統
治。參加國家考試的人,寫文章都必須根據儒家經典的官版章句和註釋。我在第二十三
章又說過,唐太宗有一個重大行動,就是欽定經典的官版章句和「正義」。在宋朝,大
政治家和改革家王安石(1021一2023年)寫了幾部經典的「新義」,宋神宗於2023年以命
令頒行,作為官方解釋。不久,王安石的政敵控制了**,這道命令就作廢了。
這裡再提一下,新儒家認為《論語》、《孟子》、《大學》、《中庸》是最重要的
課本,將它們編在一起,合稱「四書」。朱熹為「四書」作注,他認為這是他的最重要
的著作。據說,甚至在他去世的前一天。他還在修改他的注。他還作了《周易本義》、
《詩集傳》。元仁宗於2023年釋出命令,以「四書」為國家考試的主課,以朱注為官方
解釋。朱熹對其他經典的解釋,也受到**同樣的認可,凡是希望博得一第的人,都必
須遵照朱注來解釋這些經典。明、清兩朝繼續採取這種作法,直到2023年廢科舉、興學
校為止。
正如第十八章指出的,儒家在漢朝獲得統治地位,主要原因之一是儒家成功地將精
深的思想與淵博的學識結合起來。朱熹就是儒家這兩個方面的傑出代表。他的淵博的學
識,使他成為著名的學者;他的精深的思想,使他成為第一流哲學家。爾後數百年中,
他在中國思想界佔統治地位,決不是偶然的。
11樓:羅開線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詩人,教育家,文學家,儒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原和辛棄疾關係僵持,後來辛棄疾主動拜訪朱熹,讓倆人的關係拉近了,從此成為了好朋友。
12樓:匿名使用者
朱熹(1130.9.15~1200.
3.9) 字元晦,南宋徽州婺源(今屬江西省)人。19歲進士及第,曾任荊湖南路安撫使,仕至寶文閣待制。
為政期間,申敕令,懲奸吏,治績顯赫。南宋著名的理學家和教育家,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傑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人們曾用這樣的話讚美他: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乾道三年(1167),偕學生林用中、範念德從福建趕赴嶽麓書院,與張栻會講三月,會講的主要議題是「太極」和「中和」,然後同遊南嶽。朱張會講,盛況空前,學生多達千人之眾,其聲勢為全國之最,史稱湖湘學派自此之後,才去短集長,臻於成熟。
淳熙十二年(1185),他還動員衡州官府重修石鼓書院,提出把書院辦成德行道義之實的教育機構的方針,使書院教育走上正軌。在石鼓書院復興後,應湖南提刑宋若水之請,撰寫了一篇名垂千秋的《石鼓書院記》,由張栻親書,後人鐫製成石碑,置於石鼓書院內,使「石鼓有聲於天下」。他一生三次監南嶽廟,但都只是遙領食俸,並未親臨南嶽。
明萬曆中(1587~1598),與李寬、韓愈、李士真、周敦頤、張栻、黃幹同祀石鼓書院七賢祠,世稱石鼓七賢。
13樓:空月觀夜
朱熹在中國儒家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與孔子、孟子一樣,後世稱為朱子,是一位精通陰陽八卦等各方面的理學家,王陽明的心學也是起源與他的思想,明太祖朱元璋曾經還想與其套近乎,可見他的影響之大。另外,我國明、清兩朝的科舉制度也與他所倡導的「四書」有關,所以那時的許多考題都是直接從這四本書中考的,正因如此,人們對他在現在有很多的爭議,在此便不一一敘述。
14樓:匿名使用者
他是理學家!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學家。字元晦(huì),一字仲晦,號晦庵,別稱紫陽,徽州婺(今江西婺源)人。
他是宋**學的集大成者,也寫過一些好詩,善於寓哲理於形象,以《春日》、《觀書有感》等較著名。
朱熹和王陽明的學說本質上有什麼區別?
15樓:澀錦無弦
朱熹和王陽明的學說本質上有根本和主動力的區別。
一、根本不同
王陽明和朱熹認為的根本有不同之處,就是在於他沒有把心分開兩節,沒有分人心和道心。而是認為此心即是天理,在王陽明看來,就是你當下能夠直接體驗這個心,就能這個能視聽言動的心,便是天地萬物的本體,便是超越時空的宇宙本源。
在朱熹的語境中,天理是外在於我的普遍道德規範,所以人格基礎並不是根植於內心的,即便是被教導成要當聖賢,也只是被動服從於既定的人生價值觀。而在王陽明看來,成為聖賢的潛能和動力,都在於自己的生命之中。
朱熹認為的理是抽象的,無形得超乎個體,而並不是人心從當下能夠體認的,所以要格物窮理,到事物中把心理找出來。
二、主動力不同
王陽明和朱熹對於心學的一個理解,有一個主動力的區別。朱熹認為,天理是外在於我的普遍道德觀規範,所以人格完善的基礎,並不是根植於內心,主動力較低。即便被教導成聖賢,也是被動服從於既定的社會價值觀。
而在王陽明看來,成聖成賢的潛能和動力,都在於生命之中。因此人格完善和自我實現便是與生俱來的責任,因為是金礦,所以必須要成為金子。同時又是自我的一種天賦,權利,而人的主動性,自信心和創造力,也都在這裡顯露無疑。
擴充套件資料
宋明理學家,包括朱熹和王陽明,都有一個共同的追求,那就是去發現宇宙的終極真理。那宇宙的終極真理到底是什麼,如何才能找到它,朱熹和王陽明給出了不同的回答。朱熹認為「性即理」,而王陽明認為「心即理」。
而朱熹和王陽明的學說本質上相同點如下:
2、思想主張:都強調意識(理或心)第一,物質第二,都屬於唯心主義;都是高調的道德主義。 都是儒學的表現形式,都繼承了孔孟「仁」「禮」的思想,都認為世界本原是「理」。
3、根本目的:都要求人們克服私慾,以「仁」的思想規範個人行為,從而維護社會秩序。
4、地位:都是儒學發展的重要階段,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重大成就。都有助於統治者維護(專)(制)統治,都壓制、扼殺人們的自然欲求;理學重視主觀意志力量,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對塑造中華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積極影響。
朱熹表述寫作與生活關係的詩句,朱熹用來形容寫作與生活關係的詩句
問渠抄 那得清如許襲,為有源頭活水來 以方bai 塘作比,形象地du表達了一種微妙zhi難言的讀書感dao受.池塘並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鏡一樣,清澈見底,映照著天光雲影.這種情景,同一個人在讀書中搞通問題 獲得新知而大有收益 提高認識時的情形頗為相似.這首詩所表現的讀書有悟 有得...
與舍友之間的關係怎麼相處,與舍友之間的關係怎麼相處?
對於搞衛生那些,一開始就要輪流做!她不做你可以說說她,誰都不喜歡幹活呀!至於叫你買東西又挑三揀四的,你下次不幫忙買就行了嗎?人要有自己的底線,一味的對別人好,久而久之別人都會覺得理所當然 我覺得吧,這樣的人真的有什麼挺煩的。或許你可以換個寢室?你也別太在意了,能相處就相處,不能就算了,其實你沒必要每...
科學和哲學之間的關係,哲學與科學之間是什麼關係
我把我的哲學看作鐘擺,兩端是科學和藝術。科學是理性的,呆久了我會凍僵 藝術是有感情的,呆久了會燒焦。所以我就在它們之間不停地擺動,親近科學才可信,熱愛藝術才可愛,這就是我的哲學,既可信又可愛。趙鑫珊 科學近代發展較快,推翻了幾千年來的許多繆論,證明了許多事實。在這樣的情況下,許多學科都來標榜自己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