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姓氏的由來,羅卓這個姓氏的由來

2022-09-29 12:50:26 字數 5465 閱讀 3021

1樓:匿名使用者

何氏家族起源於黃帝姬氏,就是說我族之最早祖先是黃帝。自黃帝姬氏起始傳三十五代到厥祖,因以韓原封地采邑,以國為姓,即改姬姓為韓姓曰韓厥,成為韓氏始祖,自韓始祖起又傳十七代到瑊祖,瑊祖曾任韓國公族大夫之職,與韓非同秉國政,參與管理國家大事。直至公元前230年,韓國終被秦國所滅,秦始皇下令殺六國後裔,瑊祖被迫攜妣姜氏隱居江蘇南京廬江府(今安徽省廬江縣)借撐船以度日。

某日有人來問祖姓氏,時逢天寒地凍,冰封河畔,祖本想以「寒」喻「韓」,然而來人並未領悟,以為瑊祖姓何而離去。時候方知來人正是追殺六國後裔之秦吏,瑊祖大驚:我能倖免於死得此「河」字赦也,莫非上天使然?

遂改韓姓為何姓,從此韓瑊祖便成為何氏始祖也!

瑊祖:何氏始祖,祖為韓國釐王之子,桓王胞弟,安王叔父。

2樓:支旭堯

一、 出自「姬」姓。為「韓」氏音化而成,據《元和姓纂》所載,周成王分封其第叔虞於韓。其孫韓王安,原居韓邑 ( 一說在山西河津縣 ) 為秦國所滅。

子孫分散於江淮之間。江淮方言,音「韓」變「何」,逐為「何」氏。

二、據《五代史》,吐谷渾族有「何」氏。又據《唐書》所載,「何」氏為「昭武九姓」之一。隋唐時期,祁連山北邵武城 ( 今甘肅省臨澤縣 ) 有康國,後為匈奴擊敗,遷至中亞,建立了安,曹,何,康,石,米,史,火尋,戊地等九個小國。

唐高宗永徽年間,「昭武九姓」先後歸附內地,其中有「何」氏。

三、 漢代有「何」苗,本為「朱」氏,冒姓「何」氏,見於《漢書.五行志》所載,其後子息皆為望族。

四、又據《蘭州府志》所載,元代有吐蕃宣慰使鎖南,其子鎖銘,餘明代官拜河州衛指揮同知,朱明王朝賜姓何氏。

羅卓這個姓氏的由來

何氏家族的**是什麼?

姓氏何的由來?

3樓:明月侃武俠

何姓起源於韓姓,而韓姓**於姬姓,姬姓又**於黃帝,所以如果追根溯源的話,黃帝應該是何姓的始祖。

黃帝后代的一支姬姓建立了西周,西周實行分封制,周成王弟弟的後人被分封到韓原(現在山西省汾水以北,河津與稷山一帶),世稱「韓武子」,名韓萬,他的三世孫名韓厥,按照周王朝的冊封,自厥起,他和他的後代才是真正的韓姓,因此,韓厥該是韓姓始祖。

到了公元前230年,也就是韓王安在位的第九個年頭,韓國被秦國所滅,子孫們散落到全國各地,因為「韓」、「何」諧音,加之古代地方的音變,隨著歷 史的變遷,社會的發展,久而久之,人們就逐漸地把「韓」讀 成了「何」。

參考資料中國姓氏起源及分佈.光明網[引用時間2018-4-10]

4樓:靠譜的星爺

何姓**

⒈源出於音訛,是「韓」的誤讀

何,作為姓,源出於音訛,是「韓」的誤讀,因此,韓厥既是韓姓始祖,也是何姓的第一始祖。唐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 何、韓原本是同姓,是唐以後的有姓氏書及姓氏學者的共識。唐朝林寶的《元和姓纂》、宋代鄭焦的《通志·氏族略》以及《廣韻》、《氏族大全》、《古今姓氏書辯證》、明代的《萬姓通諳》、《氏族博考》、《姓(角崔凹)》,直至近人岑仲勉、孫望的《元和姓纂》四校記,無不記載「何氏為韓氏」,何韓為一家。

⒉少數民族中的何姓

在我國漢唐時期的西域地區,有月氏人建立的康居政權,原居祁連山北的昭武城,後被匈奴人打敗,西越蔥嶺,建立了康國,並日益強大起來,西域的米、史、曹、何、安、小安、那色波、烏那昌、穆等政權先後歸附了康國,均以昭武為姓,以示不忘其本。史稱「昭武九姓」,而「何」則是其中之一。

南朝梁代和後來的隋朝就有幾位來自西域的三位何姓先人:一是何細胡,樑代西域人,通商人蜀,定居郫縣(今四川郫縣),事武陵王紀,主知金帛,因致鉅富,號為「四川大賈」。二是何妥,隋朝人,說是何細胡之子,字棲風,少機警,有才名,隋初累官國子祭酒,著有《周易講疏》、《孝經義疏》等文集。

三是何稠,隋人,何妥的侄兒,字桂林,少有才思,隋開皇年間官至太府丞。他博覽典籍,多識舊物,製作絕巧。隋遼東之役,宇文愷渡遼水造橋不成,何稠造橋兩日而就,又築行殿,令高麗人驚為神功。

5樓:施遠板嬋

張、王、李、趙、錢、孫……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姓氏。這些姓氏是如何產生的呢?

在上古三代,姓和氏不是一碼事。氏是從姓那兒派生出來。從漢代開始,姓氏混而為一。現代我們中國人的姓,大部分是從幾千年前代代相傳下來的。考其來歷,大致可分為12種類別:

1)以姓為氏。姓作為氏族公社時期氏族部落的標誌符號而產生,其後人有的便直接承襲為氏。母權制氏族社會以母親為姓,所以那時許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姒、姚等。

2)以國名為氏。如我們所熟悉的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齊、魯、晉、宋、鄭、吳、越、秦、楚、衛、韓、趙、魏、燕、陳、蔡、曹、胡、許等,皆成為今天常見姓。

3)以邑名氏。邑即采邑,是帝王及各諸侯國國君分予同姓或異性卿大夫的封地。其後代或生活在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繼之為氏。

如周武王時封司寇岔生采邑於蘇(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岔生後代便姓蘇。據統計,以邑為氏的姓氏近200個。一些複姓由於漫長的歷史演變,至今已不復存在。

4)以鄉、亭之名為氏。這類情況不多,今日常見姓有裴、陸、閻、郝、歐陽等。

5)以居住地為姓。這類姓氏中,複姓較多,一般都帶邱、門、鄉、閭、裡、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環境的居住地點。

6)以先人的字或名為氏。出自此條的姓氏很多,據統計有五六百個,其中複姓近200個。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開,其後代以林性傳世。

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孫以祖父字為氏,漢代時改皇父為皇甫。

7)以次第為氏。一家一族,按兄弟順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後代相沿為氏,表示在宗族中的順序。

但也有例外。魯莊公之弟莊父、排行老二,本為仲氏、仲孫氏,因他有弒君之罪,後代便改姓孟,或姓孟孫。

8)以官職為氏。如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等。一些以官職為姓的姓氏,丹從字義上看,也可以分辨出來,如籍、諫、庫、倉、軍、廚等。

9)以技藝為氏。如巫、卜、陶、匠、屠等。

10)古代少數民族融合到漢族中帶來的姓。

11)以諡號為氏。

12)因賜姓、避諱而改姓

6樓:聽風之小豬

國姓出自姬姓,以祖字為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354位。據《元和姓纂》載,春秋時期鄭國國君鄭穆公有個兒子公子發,字子國。

子國的兒子公孫僑字子產,在鄭國執政三十多年,是春秋時著名政治家。子產的兒子以祖父的字命氏,稱國氏。

明朝皇帝姓朱,國姓其實就是朱;

鄭成功被稱為國姓爺是因為皇帝賜他姓朱。

鄭成功(1624.8.26-1662.

6.23),本名森,又名福鬆,字明儼、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漢族,明末清初軍事家,抗清名將,民族英雄。

其父鄭芝龍,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時監生,因蒙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並封忠孝伯,世稱、「鄭賜姓」、「鄭國姓」、「國姓爺」,又因蒙永曆帝封延平王,稱「鄭延平」。

7樓:匿名使用者

何韓本一家:唐代大詩人韓愈曾寫道:「何與韓同姓為近」,不僅如此,許多姓氏書也都記載:「何氏為韓氏」,之所以如此,還得從韓國的歷史說起。

公元前230年,強盛的秦國大舉進攻已日漸沒落的韓國,韓王安被俘,韓國的地盤被納入秦國的版圖。然而,也正是秦的統一,為「何」姓的誕生提供了歷史機緣。

韓國滅亡之後,王公子孫們不得不四處流浪,飄落到了四處八方。而由於當時地理、交通等條件的制約,韓氏的後人們大多流落到了與韓國鄰近的江淮等地。因為「韓」「何」諧音,又加上古代地方的音變,慢慢地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就逐漸把「韓」讀成了「何」,何姓就此誕生。

所以,歷代姓氏書都把「何」姓**放在「音訛」一類,而說「韓氏為何氏」,也就沒什麼奇怪了。直到今天的《辭源》、《姓氏辭典》、《百家姓新編》以及《中國姓氏起源》等書也都主此說,直錄無異。

歷史上姓何的名人有那些?何姓的由來?

何姓的來歷……

8樓:匿名使用者

何姓是以訛詐產生的姓字。秦滅六國後,韓姓子孫散居各地,其中一支流落在江淮一帶。按當地人的中音,「韓」字被讀成「何」音,後來以讀者誤寫成「何」,沿襲下來便成了何氏。

此外,漢代何苗,本姓朱,冒姓何,子孫沿襲形成何氏的另一支。何姓始祖何太郎生於唐昭宗景富元年,後南下福建寧化做官。3世何十郎任江西贛州節推。

到明代還有從廣東遷入贛南的。何姓也是唐至五代南遷到石城的15個開基大姓之一。回

中國姓氏來歷是什麼?

9樓:艾小呆的我

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和關注生命起源的初始宗教觀念。

早在原始氏族社會,中華先民出於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和關注生命起源的初始宗教觀念,即藉助圖騰崇拜、生殖崇拜、祖先崇拜、英雄崇拜等多種形式。

繪製、使用了標誌各自氏族的符號和圖形徽記,用以表達和認知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以及人類自身發展、族群差異的相互關係,從而孕育了中華姓氏的原始雛形。

這些姓氏的原始雛形,既有崇尚自然、萬物有靈的天體物象、山川地貌;也有無生物、動植物的圖騰崇拜;也有祖先崇拜、英雄崇拜的神話史詩;同時也有民族宗教信仰和民風習俗文化內涵,舉凡與人類生育、生存、生活、生產有關的萬事、萬物、萬類、永珍,都曾被作為姓氏的雛形。

故曰「因生賜姓」,從而使中華姓氏具備了多元並起、多元一體的歷史淵源,也體現出異彩紛呈、品類繁多、內涵豐富的姓氏文化特色。

10樓:第n次抗日戰爭

在上古三代,姓和氏不是一碼事。氏是從姓那兒派生出來。從漢代開始,姓氏混而為一。現代我們中國人的姓,大部分是從幾千年前代代相傳下來的。考其來歷,大致可分為12種類別:

1)以姓為氏。姓作為氏族公社時期氏族部落的標誌符號而產生,其後人有的便直接承襲為氏。母權制氏族社會以母親為姓,所以那時許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姒、姚等。

2)以國名為氏。如我們所熟悉的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齊、魯、晉、宋、鄭、吳、越、秦、楚、衛、韓、趙、魏、燕、陳、蔡、曹、胡、許等,皆成為今天常見姓。

3)以邑名氏。邑即采邑,是帝王及各諸侯國國君分予同姓或異性卿大夫的封地。其後代或生活在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繼之為氏。

如周武王時封司寇岔生采邑於蘇(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岔生後代便姓蘇。據統計,以邑為氏的姓氏近200個。一些複姓由於漫長的歷史演變,至今已不復存在。

4)以鄉、亭之名為氏。這類情況不多,今日常見姓有裴、陸、閻、郝、歐陽等。

5)以居住地為姓。這類姓氏中,複姓較多,一般都帶邱、門、鄉、閭、裡、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環境的居住地點。

6)以先人的字或名為氏。出自此條的姓氏很多,據統計有五六百個,其中複姓近200個。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開,其後代以林性傳世。

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孫以祖父字為氏,漢代時改皇父為皇甫。

7)以次第為氏。一家一族,按兄弟順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後代相沿為氏,表示在宗族中的順序。

但也有例外。魯莊公之弟莊父、排行老二,本為仲氏、仲孫氏,因他有弒君之罪,後代便改姓孟,或姓孟孫。

8)以官職為氏。如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等。一些以官職為姓的姓氏,丹從字義上看,也可以分辨出來,如籍、諫、庫、倉、軍、廚等。

9)以技藝為氏。如巫、卜、陶、匠、屠等。

10)古代少數民族融合到漢族中帶來的姓。

11)以諡號為氏。

12)因賜姓、避諱而改姓

姓氏「擺」的由來,姓氏的由來?

擺 回族中的擺姓,早期見於唐天寶元年 742年 進入中國,在長安 西安 縣子午巷 化覺巷 任掌教的西域回部人擺都而的。及至元代,在至元二十九年 1292年 任定遠大將軍 貴赤親軍都指揮使司達魯花赤的明安,其子便姓擺,名言太。擺姓回族主要分佈在西北地區 還有這個姓兒啊?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長見識了 老...

姓氏薛的由來,薛姓氏的由來

姓氏源流 薛 xu 姓源出有三 1 出自任姓,為黃帝之子禺陽第十二世孫奚仲之後,以國名為氏。相傳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分別得十二個姓,其中一支叫禺陽的,被封於任地 約今山東省濟寧 得任姓。據 新唐書 宰相世系表 和 通志 氏族略 等所載,黃帝之子禺陽封於任,其十二世孫奚仲為夏車正,禹封其於薛國 今山東...

「朱」這個姓氏的由來?「朱」這個姓氏好麼

朱姓 有九 1 源於姬姓,出自古代邾氏族集中生活之地邾,屬於以國名為氏。邾 蜘蛛的傳人。今日絕大部分朱氏宗族,他們的祖先起初本不姓 朱 而是姓 邾 早在遠古時代,今山東半島上生活著一支氏族。他們因種種說不清的原因而崇拜蜘蛛,認為全氏族成員都是這種神聖的蜘蛛的後裔,並受其庇佑。於是,他們把蜘蛛當作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