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抒孤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北半球在每年7月22-24日之間,南半球在每年1月20-21日之間,太陽位於黃經120°。大暑期間,漢族民間有飲伏茶,晒伏姜,燒伏香等習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其氣候特徵是:
「鬥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同時,很多地區的旱、澇、風災等各種氣象災害也最為頻繁。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也是干支歷未月的下半月;
平靜書齋
到達時間在公曆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120°時。但在農曆上的具體日期每年並不固定,此因農曆是陰陽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解見小暑」。《通緯·孝經援神契》:「小暑後十五日鬥指未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極熱之中,分為大小,初後為小,望後為大也。」
這時正值中伏前後,中國大部分地區為一年最熱時期,也是喜熱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
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世上螢火蟲約有二千多種,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卵於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溼;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溼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2樓:金佑申
大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太陽位於黃經120°。大暑期間,漢族民間有飲伏茶,晒伏姜,燒伏香等習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
」其氣候特徵是:「鬥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同時,很多地區的旱、澇、風災等各種氣象災害也最為頻繁。
3樓:sd康明斯發電機
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其氣候特徵是:「鬥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
」大暑正值中伏前後,在我國很多地區,經常會出現攝氏40度的高溫天氣.大暑時節是喜溫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也是雷陣雨最多的季節,有諺語說:「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意謂在夏天午後,閃電如果出現在東方,雨不會下到這裡,若閃電在西方,則雨勢很快就會到來,要想躲避都來不及.
人們也常把夏季午後的雷陣雨稱之為「西北雨」,並形容「西北雨,落過無車路.」「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
大小暑什麼意思
4樓:
是節氣,我國古代農民規定的。請採納
入伏和大署,小暑是什麼關係?
什麼是大署
5樓:匿名使用者
大暑(great heat)
大暑----[great heat] 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
「大暑」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太陽到達黃經12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
」這時正值「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大部分地區的旱、澇、風災也最為頻繁,搶收搶種,抗旱排澇防颱和田間管理等任務很重。
我國古代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世上螢火蟲約有二千多種,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卵於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溼;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溼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禾到大暑日夜黃」,對我國種植雙季稻的地區來說,一年中最緊張、最艱苦、頂烈日戰高溫的「雙搶」戰鬥已拉開了序幕。俗話說:「早稻搶日,晚稻搶時」、「大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籮」,適時收穫早稻,不僅可減少後期風雨造成的危害,確保豐產豐收,而且可使雙晚適時栽插,爭取足夠的生長期。
要根據天氣的變化,靈活安排,晴天多割,陰天多栽,在7月底以前栽完雙晚,最遲不能遲過立秋。「大暑天,三天不下幹一磚」,酷暑盛夏,水分蒸發特別快,尤其是長江中下游地區正值伏旱期,旺盛生長的作物對水分的要求更為迫切,真是「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棉花花鈴期葉面積達一生中最大值,是需水的高峰期,要求田間土壤溼度佔田間持水量在70%~80%為最好,低於60%就會受旱而導致落花落鈴,必須立即灌溉。
要注意灌水不可在中午高溫時進行,以免土壤溫度變化過於劇烈而加重蕾鈴脫落。大豆開花結莢也正是需水臨界期,對缺水的反應十分敏感。農諺說:
「大豆開花,溝裡摸蝦」,出現旱象應及時澆灌。
黃淮平原的夏玉米一般已拔節孕穗,即將抽雄,是產量形成最關鍵的時期,要嚴防「卡脖旱」的危害。
「稻在田裡熱了笑,人在屋裡熱了跳。」盛夏高溫對農作物生長十分有利,但對人們的工作、生產、學習、生活卻有著明顯的不良影響。一般來說,在最高氣溫高於35℃的炎熱日子裡,中暑的人明顯較多;而在最高氣溫達37℃以上的酷熱日子裡,中暑的人數會急劇增加。
特別是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的長江中下游地區,驕陽似火,風小溼度大,更叫人感到悶熱難當。全國聞名的長江沿岸三大火爐城市南京、武漢和重慶,平均每年炎熱日就有17~34天之多,酷熱日也有3~14天。其實,比「三大火爐」更熱的地方還很多,如安慶、九江、萬縣等,其中江西的貴溪、湖南的衡陽、四川的開縣等地全年平均炎熱日都在40天以上,整個長江中下游地區就是一個大「火爐」,做好防暑降溫工作尤其顯得重要。
另外,夏季多種作物害蟲活躍,在高溫下施藥防治更要特別注意個人防護,避免發生中毒事故。
暑是炎熱的意思。表明它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
一般說來,大暑節氣是華南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是華南西部雨水最豐沛、雷暴最常見、30℃以上高溫日數最集中的時期,也是華南東部35℃以上高溫出現最頻繁的時期。
大暑前後氣溫高本是氣候正常的表現,因為較高的氣溫有利於大春作物揚花灌漿,但是氣溫過高,農作物生長反而受到抑制,水稻結實率明顯下降。華南西部入伏後,光、熱、水都處於一年的高峰期,三者互為促進,形成對大春作物生長的良好氣候條件,但是需要注意防洪排澇。華南東部這時高溫長照卻往往與少雨相伴出現,不僅會限制光熱優勢的發揮,還會加劇伏旱對大春作物的不利影響,為了抗禦伏旱,除了前期要注意蓄水以外,還應該根據華南東部的氣候特點,改進作物栽培措施,以趨利避害。
炎熱的大暑是茉莉、荷花盛開的季節,馨香沁人的茉莉,天氣愈熱香愈濃郁,給人潔淨芬芳的享受。高潔的荷花,不畏烈日驟雨,晨開暮斂,詩人讚美它「映日荷花別樣紅」,生機勃勃的盛夏,正孕育著豐收。
大暑日期的計算 [y*d+c]-l
公式解讀:y=年數後2位,d=0.2422,l=閏年數,21世紀c=22.83,20世紀=23.65。
舉例說明:2023年大暑日期= [88×0.2422+22.83]-[88/4]=44-22=22,7月22日大暑。
例外:2023年的計算結果加1日。
6樓:匿名使用者
世上沒有「大署」,只有「大暑」!
大署是什麼意思?
7樓:匿名使用者
定義: 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二節氣,在7月23日或24日;表示天氣酷熱,最炎熱時期到來。 每年7月23日或24日太陽到達黃經120°時為「大暑」節氣。
「大暑」與「小暑」一樣,都是反映夏季炎熱程度的節令,「大暑」表示炎熱至極。《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
」 這時正值「中伏」前後,全國大部分地區進入一年中最熱時期,也是喜溫作物生長最快的時期,但旱、澇、颱風等自然災害發生頻繁,抗旱排澇防颱和田間管理等任務很重。 大暑由來 我國古代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
」世上螢火蟲約有二千多種,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卵於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溼;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溼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我們知道,在高氣壓系統控制下,高壓產生的下沉氣流。在下沉過程中增溫,使天空晴朗少雲,太陽輻射強烈。
在7月底到8月初,正是西太平洋副熱帶暖高壓的活躍期,它時常盤踞在我國東部地區,強盛的時候,可西進控制到我國西南地區東部,如四川東部、重慶等地。同樣,在夏季,我國大陸許多地區常常受大陸高壓控制,同樣是下沉增溫,晴空少雲,滾熱的地面,烘烤著大氣,使氣溫居高不下。可見高壓系統是高溫天氣產生的基本條件,高壓的維持意味著高溫天氣的持續。
一般來說,在日最高氣溫高於35℃的炎熱日子裡(氣象上稱為「炎熱日」),中暑的人明顯增多。而當日最高氣溫達37℃以上時(氣象上稱為「酷熱日」),中暑的人數會急劇增加,特別是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的長江中下游地區,驕陽似火,風小溼度又大,更令人感到悶熱難當。長江沿岸的「三大火爐」--南京、武漢和重慶,每年的「炎熱日」平均達17~34天之多,「酷熱日」也有3~14天。
其實,比「三大火爐」更熱的地方還很多,如安慶、九江、萬州等,其中江西的貴溪、湖南的衡陽、重慶的開縣等地,全年平均「炎熱日」都在40天以上,整個長江中下游地區就是一個大「火爐」,因此,做好防暑降溫工作顯得尤其重要。 根據大暑的熱與不熱,有不少**後期天氣的農諺有:如短期預示的有「大暑熱,田頭歇;大暑涼,水滿塘」;中期預示的有「大暑熱,秋後涼」;長期預示的有「大暑熱得慌,四個月無霜」、「大暑不熱,冬天不冷」、「大暑不熱要爛冬」等。
在炎熱少雨季節,滴雨似**。蘇、浙一帶有「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伏裡多雨,囤裡多米」「伏天雨豐,糧豐棉豐」「伏不受旱,一畝增一擔」的說法。如大暑前後出現陰雨,則預示以後雨水多。
農諺有「大暑有雨多雨,秋水足;大暑無雨少雨,吃水愁」的說法。 一般說來,大暑節氣是華南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是華南西部雨水最豐沛、雷暴最常見、30℃以上高溫日數最集中的時期,也是華南東部35℃以上高溫出現最頻繁的時期。大暑也是雷陣雨最多的季節,有諺語說:
「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意謂在夏天午後,閃電如果出現在東方,雨不會下到這裡,若閃電在西方,則雨勢很快就會到來,要想躲避都來不及。人們也常把夏季午後的雷陣雨稱之為「西北雨」,並形容「西北雨,落過無車路。」「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說明了雷陣雨,常常是這邊下雨那邊晴,正如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詩句: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小暑和山藥有什麼區別,小暑和大暑有什麼區別?
小暑,又叫牛蒡。它與山藥屬於同一顆植物。牛蒡是地上莖,而山藥是肉質根。他們兩個的區別從不同方面如下 1 從外 牛蒡較細長,體型較小,山藥較粗壯,體型較大。2 從食用口感上看。山藥口感較糯軟,吃起來有黏黏的感覺,而牛蒡比較香脆 嫩滑,稜骨分明。3 生長環境上。山藥生長在潮溼的地下,不太需要充足的陽光,...
小暑大暑立秋處暑代表什麼如題謝謝了
1 小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夏天的第五個節氣,表示季夏時節的正式開始 太陽到達黃經105度時叫小暑節氣。2 大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表示夏天最熱的時候到了,太陽位於黃經120 大暑期間,中國民間有飲伏茶,晒伏姜,燒伏香,喝羊肉湯等習俗。3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也是秋季的...
小暑大暑處暑分別是什麼時候分別有多少天
小暑 每年7月6日 7月8號,大暑 每年7月22日 7月24日,處暑 每年8月22日 8月24日,各有三天。小暑,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也是干支歷午月的結束以及未月的起始 公曆每年7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05 時為小暑。大暑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時值每年公曆7月22 24日,當太陽到達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