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九更相當於現在的幾點,四更天相當於凌晨幾點??????

2022-10-17 12:06:25 字數 4382 閱讀 6127

1樓:變瘦變美找我

早上11到13點。

另外補充:

一更 夜從黃昏始 19-21點 一更在戌時,稱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

這個時候,人還在活動著。 二更 定昏人不靜 21-23點

二更在亥時,名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 咣、咣——兩聲大鑼帶著兩聲梆子點兒,習俗上這就稱謂是「二更二點」。

比起一更,二更的天色已經完全黑去,此時人們大多也都洗洗睡啦。

三更 23-次日凌晨1點 三更在子時,名夜半,又名子夜、中夜等。這是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也是夜色最深重的一個時辰。這無疑是一夜中最為黑暗的時刻,這個時候黑暗足以吞噬一切。

而傳說中的鬼,便在這個時候出來活動了。

四更 1-3點 四更在丑時,名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雖說,三更過後天就應該慢慢變亮,但四更仍然屬於黑夜,且是人睡得最沉的時候,於是在這伸手不見五指的夜裡,就有賊人趁著這黑夜開始搗起了亂。所以四更也可稱為是「狗盜」之時。

五更 3-5點 五更在寅時,稱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這個時候,雞仍在打鳴,而人們也逐漸從睡夢中清醒,開始迎接新的一天。 俗話有「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

六更 5-7點

七更 7-9點

八更 9-11點

九更 11-13點

十更 13-15點

十一更 15-17點

十二更 17-19點

親,如果滿意請採納

2樓:灝涳漸瀚

晚上戌時為一更

晚上7時至9時為「戌時」

亥時為二更

晚9時至晚11時為「亥時」

子時為三更

前半夜11時至1時為「子時」

四更天相當於凌晨幾點??????

3樓:舞璇瀅

四更天相當於當地時間凌晨二時二十四分左右。

四更在醜正二刻。丑時為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名雞鳴,又名荒雞。四更天,在古代夜間五更記時法中屬丁夜。

丑時(01時至03時):雞鳴,又名荒雞,牛在這時候咀嚼白天沒消化的食物。牛吃完草,準備耕田。

從字面上來看,「雞鳴」確有「雞叫」之意,但它在十二時中卻是特指夜半之後、平旦以前的那一時段,即深夜過後的1~3時,以地支來稱其名則為丑時。

擴充套件資料

古代打更的計量時間方法:

古代人的智慧絲毫不輸於現代,他們可以藉助外物如燃香、滴水、流沙等方法計量時間。除了藉助於外物,還有一些很有技術含量的方法如依靠天上的星辰,這個不是一般人能夠掌握的。

由此可見,打更也是一門技術活。

4樓:ygj地方的

01:00-03:00為四更,

古代的更是按時間算的。

19:00-21:00為一更,

21:00-23:00為二更,

23:00-01:00為三更,

01:00-03:00為四更,

03:00-05:00為五更。

拓展資料:

十二時辰制

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昳。(13時至15時)。

【申時】晡時,又名日鋪、夕食等:(15時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17時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21時至23時)。

5樓:匿名使用者

四更是1-3點

五更是最後一更,已到寅時,即黎明前的三點至五點鐘我國古代還有把夜晚分為五個時段的方法,叫五夜或五更,情況如下。

五更與現今時間比較表

夜間時辰 五 夜 五 更 時 間

黃 昏 甲 夜 一 更 19—21

人 定 乙 夜 二 更 21—23

夜 半 丙 夜 三 更 23—1

雞 鳴 丁 夜 四 更 1—3

平 日 戊 夜 五 更 3—5

我國古代紀時,還有更細的分法。最初分一晝夜為100刻。這辦法一直沿用到東漢,許慎《說文解字》:

"漏以銅壺盛水,刻節,晝夜百刻。"後來由於晝夜100刻與分為十二時辰不能相配,使用不便,曾改分為120刻,96刻,108刻。但大多使用百刻制,到清代才改為96刻制"和十二時辰配合使用。

定寅時歌裡的,正九五更三點徹, 二八五更四點歇。是什麼意思?能否解釋一下,謝謝

6樓:匿名使用者

正月和九月在五更三點的時候是寅時,二月和八月在五更四點是寅時,定寅時歌后面幾句意思以此類推

古時候說的兩更天,是現在的幾點啊?

7樓:匿名使用者

正確答案:

刻:古代漏壺計時,一晝夜100刻,一刻合現在14分24秒(將近15分鐘)。

更:古人將一夜分成五更,從晚上七點開始起更,一更約兩個小時。

戌:7--9 pm:初更(一更)

亥:9-11pm:二更

子:11pm-1am:三更(半夜三更指此)

醜:1--3 :四更

寅:3--5: 五更

鼓:古代夜時擊鼓報更,有多少更就擊多少次鼓。四鼓就是四更。

點:古人一更又分五點。一點合現在24分鐘。三更四點,就是半夜12時36分。

時:古人天干地支記時:

子:23--1,三更

醜:1--3 ,四更

寅:3--5, 五更

卯:5--7

辰:7--9

巳:9-11

午:11-13

未:13-15

申:15-17

酉:17-19

戌:19-21, 初更

亥:21-23, 二更

旅館的房間號:古時多以千字文記旅館的房間號,頭一句是「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所以總是有人說某某住在「天字第一號」房間。

記時的只有地支,沒有天干。

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古代主要是用它來記年月的,商代就有了,那時王子生下來就以時間命名,什麼「武丁」,「太甲」之類。

8樓:花無缺

夜裡的時間還分為更和點。一夜等分為五更,一更也等於現在的兩小時。

一更: 19-21點

二更: 21-23點

三更: 23-次日凌晨1點

四更: 1-3點

五更: 3-5點

又將更分為五點,古時一點合現在24分鐘,例如古代人說三更兩點就是指夜間11點48分。

古人還將一晝夜分為100刻,一刻合現在14分24秒。

鼠 牛 虎 兔 龍 蛇 馬 羊 猴 雞 狗 豬

子 醜 寅 卯 辰 己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3-1 1-3 3-5 5-7 7-9 9-11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9樓:匿名使用者

更點———古代把晚上戌時作為一更,亥時作為二更,子時作為三,丑時為四,寅時為五更。

二更是亥時,21~23時。

10樓:馬纓杜鵑

你好。二 更: 21—23

刺史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刺史相當於現在什麼官位?

刺史,又稱刺使,職官。刺 是檢核問事的意思,即監察之職。史 為 御史 之意。大致相當於現在的省長或者市長,是一郡或一州的最高行政長官。這個官職隨著朝代不同,含義不同,在宋朝就被廢除。不同朝代有不同的管轄範圍,比如,秦制,每郡設御史,任監察之職,稱監御史 監郡御史 刺史制度在西漢中後期得到進一步發展。...

進士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進士相當於現在的什麼

參加縣或者府一級考試通過的,成為秀才 秀才參加省一級 或者其他行政單位名稱,各個朝代不一樣 考試通過的,是舉人,這場考試叫做 鄉試 所有舉人蔘加全國考試,通過之後就是進士 進士考試的殿試第一名,才可以稱為狀元。所以對應到現在 小學 初中生算是童生 初中畢業一般會有一次全縣或市聯考,考入高中,所以高中...

知州相當於現在什麼官,知府 知州相當於現在的什麼

知府,也稱太守,是古代的一個官名。在宋代是一個地方 州府的最高行政長官,相當於今天的一個地級市的市委書記或者市長一職。知府掌管一府的政令,在宋代應該是四品官職。影視劇中常見的某某知府大人指的就是這個知府,知府在古代算是一個品級比較高的這麼一個 知州,在宋代全稱為 權知某軍州事 一個州的臨時行政長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