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怎樣分辨「還」和「返」,如何用文言文表達「還」 「還是」 「或是」?

2022-10-18 04:11:27 字數 5809 閱讀 4094

1樓:閱讀與表達

文言文中「還」和「返」是近義詞,都有歸還(物品)、迴歸、返回某處的意思。如:

送兒還故鄉。——《樂府詩集 • 木蘭詩》

便要還家。——晉 • 陶淵明《桃花源記》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唐· 崔顥《黃鶴樓》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晉· 陶淵明《歸園田居》

但在引申借用過程中,「還」被引申作副詞,讀 hái,這是「返」所沒有的義項,表示行為動作或狀況不變,跟「仍舊、依然」相當,如:

白頭還戍邊。——唐· 杜甫《兵車行》

2樓:消費e家

「還」在文言文中是歸還的意思,你借了別人的東西需要歸還

「返」在文言文中是返回,是你從一個地方出發再返回來

3樓:開因夢

「還」就是返回。 《爾雅·釋言》「還,復,返也。;宋文天祥《後指南錄·後序》「予羈縻不得還,國事遂不得收拾。還的本義是返回原處,後來引申為恢復,後又引申為把財物交還給原主。

「返」就是迴歸。」《古今韻會舉要·阮韻》「返,還也。通作反。唐崔顥《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返的本義是迴歸,後來引申為(1)歸還(2)迴轉。

4樓:宇竹豐

一、還 hái

【釋義】 ①仍然;仍舊:。②更加,③表示超出預料:4尚且,5又,,再,

還 《動》 huan 還,復也。――《說文》

還,返也。――《爾雅·釋言》

還而不入。――《詩·小雅·何人斯》

還xuán 1.旋轉;迴旋。 2.迅速;立即。 3.敏捷貌er二、返字本作"反"

福祿來反。――《詩·周頌·執競》

而反其侵地。――《國語·齊語》

返 fǎn

⒈歸,回:~家。~老還童。流連忘~。

⒉【返工】工作沒有做好,再重新做。

5樓:程偉

也文言文的還哈迴歸每篇文章都會有不同的解答。。

如何用文言文表達「還」、「還是」、「或是」?

6樓:匿名使用者

①《動bai>返回;回還。du《與陳伯之書》:「zhi不dao

遠而專~,先典攸高。屬」《信陵君竊符求趙》:「以是知公子恨之~返也。」

⑥《副》再;又。《勸學》:「雖有槁暴,不~挺者。」《扁鵲見蔡桓公》:「居十日,扁鵲~見。

①《數》第二次。《滕王閣序》:「勝地不常,盛筵難~。」

②《動》更換。《呂氏春秋•慎人》:「孔子烈然~瑟而弦,子路抗然執幹而舞。」

②《動》退回;返回。《捕蛇者說》:「~而甘食其土之有。」

⑧《副》反倒;反而。《兵車行》:「信知生男惡,~是生女好。」《師說》:「今其智乃~不能及。」

⑦《連》或者;還是。表示選擇關係。《史記•李將軍列傳》:「豈吾相不當侯也?~固命也?。」

文言文中的'還'是什麼意思?

7樓:血染不周山

還還 hái

【釋義】 ①仍然;仍舊:你還那麼年輕|都三月份了,天氣還這麼冷。②更加:

他比我還胖|今年夏天比去年還熱。③表示超出預料:他還真有兩下子|你還真有辦法。

④差不多,過得去:畫得還可以|收成還不錯。⑤尚且:

我自己還不會,怎麼教你?|孩子還知道愛護花草,何況大人?⑥表示加強反問語氣:

這還不行嗎?|我不去了還不行嗎?⑦再,又:

還有件事跟你說|努力工作,還要注意休息。

關於這個字的更多的資訊:

還 《動》 huan

(形聲。從辵(表示與行走有關),瞏聲。本義:返回)同本義

還,復也。――《說文》

還,返也。――《爾雅·釋言》

還而不入。――《詩·小雅·何人斯》

吾其還也。――《左傳·僖公三十年》

勢還不遠,可先為起第。――《資治通鑑》

既罷,還內。

還部白府君。(回到府裡報告太守。府君,太守。)――《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送兒還故鄉。――《樂府詩集·木蘭詩》

便要還家。――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復還終業。――《後漢書·列女傳》

自南海還。――清·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又還(還)hái

⒈仍舊,依然:他身體~健康。工作~是幹勁沖天。

⒉更:今年比去年~好。

⒊再,又:~來一個。既要增加產量,~要提高質量。

⒋尚可,勉強過得去:這篇文章~可以。他工作得~不算慢。

⒌尚且:這些老同志幹勁~這樣大,我們年青人更應加油幹呀!

⒍用來加強語氣或〈表〉未料到的:這~了得。她~真有辦法。

⒎①〈表〉比較好:~是這個辦法好。

②連詞。用於問句,〈表〉選擇:是去文化宮,~是去博物館?

⒏見huán。

還(還)huán

⒈返回:~故鄉。她~家了。

⒉恢復:~原。

⒊回答,對付:~禮。以眼~眼。以牙~牙。

⒋交還,歸還:~地於民。借錢~錢。

還xuán 1.旋轉;迴旋。 2.迅速;立即。 3.敏捷貌

8樓:匿名使用者

還(xuan二聲)走:轉身就跑。還,通「旋"

古詩中的「返」和文言文中的「反」為什麼不一樣?

9樓:無為頑童

古文中的"返″和文言文中的"反"為什麼不一樣,"反"是古字,"返"是今字,簡稱這兩個字是古今字。

10樓:皇馬飛俠

兩個字通用,作「返回」講時寫哪個都可以。

古文中「雖」怎麼分辨是即使還是雖然?

11樓:文以立仁

區別在於「條件」不同。雖然是真實條件,即使是假設條件。

分別舉例:

真實條件的,如「梁園雖好,不是久戀之家」,梁園好是真實的,這裡翻譯成「雖然」:梁園雖然很好,但它不是可以久住的地方。

假設條件的,如「雖死猶生」,死是假設條件(不管他真的死了沒有),就要理解為「即使」或「縱然」:這樣高尚的人即使死了,他的精神還跟活著一樣。

這很容易辨別。如「雖人有百口,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手有百指」是不可能的,因此是假設條件。

12樓:清爽小帥哥

要聯絡前後句的

古文裡面大多數都翻譯成即使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如何分辨文言文中"而「的用法,詳細解釋謝謝!!

13樓:雪晨布才

「而」在古漢語(文言文)中用法是比較複雜的,它有兩個讀音ér和néng;它在有的句子裡可以是實詞,在另一個句子裡又可以是虛詞;作實詞可以是名詞,可以是動詞,可以是代詞;作虛詞時可以是連詞,可以是助詞。它的意思和用法大概有二十幾個。

下面我把古漢語首選的工具書——《辭源》上的解釋作依據,補充一些中學課本文言文課文中的句子作例句。一併打給你。

表修飾一般用在形容次後面:「吾恂恂而起」

而 一、ér

一頰毛,象毛之形。凡鱗毛之下垂者也稱而。例如:

《周禮·考工記·梓人》:「凡攫殺援噬之類,必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鱗之而。」[譯]:

「凡是捕殺他物持物而咬這一類的,一定深雕它的爪,突出它的眼睛,振起它的鱗與頰毛。」

二代詞。通「爾」汝,表示第二人稱。可譯為「你(的)」、「你們(的)」。例如:《項脊軒志》:「某所,而母立於茲。」[譯]:「這兒,你的母親曾經站立過」。

三連詞。

⒈表示並列關係,所連兩項在意思上不分主次、輕重,而是並列、並重的關係,可譯為「和」、「及」、「又」、「並且」或不譯。例如:《兩小兒辯日》:

「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譯]:「這不是遠的小近的大嗎?」

⒉表示承接關係,所連兩項在時間、動作或事理上承接,可譯為「就」、「然後」、「來」、「便」等,或不譯。例如:《論語·為政》「溫故而知新」 [譯]:

「溫習學過的知識進而知道新的道理」。

⒊表示遞進關係,後項意思比前項意思更近一層,可譯為「而且」、「並且」等。例如:《論語·學而》「學而時習之」 [譯]:「學了知識而且按一定的時間去複習」。

⒋表示修飾關係,前項修飾後項,連線狀語和中心語,可不譯。

例如:《愚公移山》:「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譯]:「河曲有個智叟笑著勸阻愚公說」。

⒌表示轉折關係,所連兩項在意思上相對或相反,可譯為「卻」、「但是」、「可是」等。例如:《狼》:

「後狼止而前狼又至」 [譯]:「後面跟他的狼停住了,可是前面的那隻狼又追上來了」。

⒍表示假設關係,常連線分句中的主語和謂語,可譯為「如果」、「假如」、「倘若」等。例如:《少年中國說》:

「使舉國之少年而果為少年也」 [譯]:「假使全國的青年人如果真的都成為有為的青年」。

⒎ 因而、所以。例如:《荀子·勸學》:「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譯]:「玉石在山上所以草木潤澤,深水潭生長珍珠因而山崖上草木不枯萎。」

⒏ 如果。例如:《論語·八佾》:「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 [譯]:「如果說管仲懂得禮,那還有誰不懂得禮呢?」

四助詞,跟「上」、「下」、「來」、「往」等方位詞連用,表示時間或範圍等,可譯為「以」。例如:《圖畫》:

「故中國之畫,自肖像而外,多以意構。」 [譯]:「所以中國的畫,在肖像畫以外,多半用想象構成圖畫的內容」。

⒈相當於「之」。例如:《論語·憲問》:「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譯]:「君子以說的多做的少為恥。」注:「言而」即「言之」。

⒉表語氣。略近於「兮」。例如:《論語·微子》:「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譯]:「算了吧,算了吧!現在黨政的那些人危險極了!」

五 通「如」、如同、好像。例如:《詩經·小雅·都人士》:

「彼都人士,垂帶而厲。彼君子女,捲髮如蠆。」[譯]:

「那些都城的人士,衣帶下垂飄左右,那些貴族的女兒,發如蠍尾翅在首。」

二、néng ㄋㄥ

六通「能」。

⒈能夠。例如:《墨子·非命下》:「桀、紂、幽、厲,……不而矯其耳目之欲。」[譯]:「桀、紂、幽、厲,……不能夠改正他聲色的慾望。」

⒉能力。例如:《莊子·逍遙遊》: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譯]:「所以,那些才智足以勝任一個官職,品行合乎一鄉人心願,道德能使國君感到滿意,能力足以取信一國之人的人,他們看待自己也像是這樣哩!」

文言文「中道而反」的反什麼意思

14樓:達興老師聊教育

文言文「中道而反」的反意思為:返回

出處:魏·劉向《魏王欲攻邯鄲》魏王欲攻邯鄲,季樑聞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頭塵不去。

白話釋義:魏王準備攻打邯鄲,季樑聽到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來,來不及舒展衣服皺摺,顧不得洗頭上的塵土。

反拼音: fǎn

釋義:1.顛倒的;方 向相背的。與「正」相對:~面。~作用。

2.指反革命、反動派:肅~。

3.反抗;反對:~ 法西斯。~封建。

4.翻**~復。~敗為勝。

5.推及:舉一~三。

6.回;還:~擊。~問。

7.副詞。反而:畫虎不成~類犬。

8.古同「返」,返回。

漢字演變:

1.反光[fǎn guāng]

使光線反射:~鏡。白牆~,屋裡顯得很敞亮。

2.造反[zào fǎn]

指對原有的統治秩序從根本上加以反對和破壞。

3.反抗[fǎn kàng]

用行動反對;抵抗:~精神。~侵略。**有壓迫,**就有~。

4.反差[fǎn chā]

景物或攝影畫 面、電視螢幕等上面不同部分的明暗差異程度。

5.反駁[fǎn bó]

論證的一種特殊 方式,即用一個論證去推翻另一個論證,也就是用確鑿的事實或正確的觀點證明某種言論是虛假的。

影響,用怎麼文言文表達,如何用文言文表達 我現在究竟該怎麼辦

應該就某句子來直接意譯。如果逐字求譯將會失去文言文字來很美的意境。如何用文言文表達 我現在究竟該怎麼辦 文言文表達 我現在究竟該怎麼辦 用 如之奈何?明 施耐庵 水滸傳 第43回 倘或被眼疾手快的拿了送官,如之奈何?譯文 如果被眼疾手快的拿去送了官府,我該怎麼辦?用文言文怎麼表達 怎麼會 文言文的意...

如何分辨文言文中的各種句式?請舉例

常見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 初中階段常見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種 判斷句 省略句 被動句 倒裝句。一 判斷句 對客觀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構成判斷與被判斷關係的句子,叫判斷句。通常由以下幾種方式構成 1.以虛詞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斷句,如借用 者 也 等詞構成。l 陳勝者,陽城人也 陳涉世家 2 夫戰,勇...

所有用文言文怎麼表達,文言文中如何表達全部?

皆 具 舉 鹹 額 暫時只想到這些 不好意思哈 文言文中如何表達 全部 在句子中做結構助詞時,表達都這種情況。俱 讀音 j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出自 荀子 勸學 鹹 讀音 xi n 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 出自晉朝陶淵明 桃花源記 皆 讀音 ji 仲尼先飯黍而後啖桃,左右皆掩口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