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計算機的四個發展階段:
第一個發展階段:1946-2023年電子管計算機的時代。2023年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問世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它由馮·諾依曼設計的。
佔地170平方 ,150kw。運算速度慢還沒有人快。是計算機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ator and calculator)全稱叫「電子數值積分和計算機」。
第二個發展階段:1956-2023年電晶體的計算機時代:作業系統。
第三個發展階段:1964-2023年積體電路與大規模積體電路的計算機時代
(1964-1965)(1965-1970)第四個發展階段:1970-現在:超大規模積體電路的計算機時代。
2樓:匿名使用者
電子管、電晶體、積體電路、大規模積體電路
計算機的發展經歷了哪4代?採用的主要元器件各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1:電子管時代,第一個電腦誕生。
2:電晶體時代,286至486型主機
3:積體電路時代,586發上電腦。事實上我們現在用的也是586型號的。
與686 型號有點爭議。但然雙核應是686那是無疑的。因為以前總是一個核心,現 在是兩個核心了。
4:巨型積體電路時,這個是我們現在的電腦時代。(586型電腦也積體電路的)
計算機的發展歷經了哪幾個階段?每一階段的組成元器件是什麼?
4樓:大鵬和小鳥
電子管階段是上世紀40年代開發運算速度幾十k,第二代是電晶體時代。第三代是簡易積體電路時代多以各種邏輯電路為基礎搭建,這三個時代一共大約具有40多年就進入到現代的大規模積體電路時代,而且規模越來越大。09年已經進入到一千萬億次的計算速度。
計算機發展的四個階段構成計算機的電子元器件分別是什麼?
5樓:匿名使用者
電子管,電晶體,積體電路,超大規模積體電路
計算機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各階段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四個發展階段:
第一個發展階段:1946-2023年電子管計算機的時代。2023年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問世美國賓西法尼亞大
學,它由馮·諾依曼設計的。佔地170平方 ,150kw。運算速度慢還沒有人快。
是計算機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ator and calculator)全稱叫「電子數值積分和計算機」。
第二個發展階段:1956-2023年電晶體的計算機時代:作業系統。
第三個發展階段:1964-2023年積體電路與大規模積體電路的計算機時代
(1964-1965)(1965-1970)第四個發展階段:1970- 超大規模積體電路的計算機時代。
1. 計算機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各階段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7樓:小小小白
第1代:電子管數字機(1946—2023年)
特徵:體積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為每秒數千次至數萬次)、**昂貴,但為以後的計算機發展奠定了基礎。
第2代:電晶體數字機(1958—2023年)
特徵:體積縮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運算速度提高(一般為每秒數10萬次,可高達300萬次)、效能比第1代計算機有很大的提高。
第3代:積體電路數字機(1964—2023年)
特徵:速度更快(一般為每秒數百萬次至數千萬次),而且可靠性有了顯著提高,**進一步下降,產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標準化等。應用領域開始進入文書處理和圖形影象處理領域。
第4代:大規模積體電路機(2023年至今)
特徵:2023年世界上第一臺微處理器在美國矽谷誕生,開創了微型計算機的新時代。應用領域從科學計算、事務管理、過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
8樓:匿名使用者
電子計算機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
1、 計算機發展經過幾個階段?每個階段代表的元器件分別是什麼? 答:四個階段,電子管、電晶體、中小規模
9樓:匿名使用者
計算機發展經過幾個階段?每個階段代表的元器件分別是什麼?
答:四個階段,電子管、電晶體、中小規模積體電路、大規模和超大規模積體電路。
按計算機使用的主要電子邏輯部件劃分,計算機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每個階段的代表有哪些?
10樓:小熊寶寶
1.第一階段 電子管計算機(1946~2023年)
主要特點是:
(1)採用電子管作為基本邏輯部件,體積大,耗電量大,壽命短,可靠性大, 成本高。
(2)採用電子射線管作為儲存部件,容量很小, 後來外儲存器使用了磁鼓儲存資訊,擴充了容量。
(3)輸入輸出裝置落後,主要使用穿孔卡片,速度慢,容易出去使用十分不便。 (4)沒有系統軟體,只能用機器語言和組合語言程式設計。
2.第二階段 電晶體計算機 (1958~2023年)
主要特點是:
(1)採用電晶體制作基本邏輯部件,體積減小,重量減輕,能耗降低,成本下降,計算機的可靠性和運算速度均得到提高。
(2)普遍採用磁芯作為貯存器,採用磁碟/磁鼓作為外儲存器。
(3)開始有了系統軟體(監控程式),提出了作業系統概念,出現了高階語言。
3.第三階段 積體電路計算機 (1965~2023年)
主要特點是:
(1)採用中,小規模積體電路製作各種邏輯部件,從而使計算機體積小,重量更輕,耗電更省,壽命更長,成本更低,運算速度有了更大的提高。
(2)採用半導體儲存器作為主存,取代了原來的磁芯儲存器,使儲存器容量的存取速度有了大幅度的 提高,增加了系統的處理能力。
(3)系統軟體有了很大發展, 出現了分時作業系統, 多使用者可以共享計算機軟硬體資源。
(4)在程式設計方面上採用了結構化程式設計,為研製更加複雜的軟體提供了技術上的保證。
4.第四階段 大規模、超大規模積體電路計算機 (2023年至今)
計算機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哪幾個時代(年份)?所用的電子器件分別是什麼?
11樓:教育仁昌
1、第1代:電子管數字機(1946—2023年),硬體方面,邏輯元件採用的是真空電子管,主儲存器採用汞延遲線、陰極射線示波管靜電儲存器、磁鼓、磁芯;外儲存器採用的是磁帶。軟體方面採用的是機器語言、組合語言。
應用領域以軍事和科學計算為主。
缺點是體積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為每秒數千次至數萬次)、**昂貴,但為以後的計算機發展奠定了基礎。
2、第2代:電晶體數字機(1958—2023年),軟體方面的作業系統、高階語言及其編譯程式應用領域以科學計算和事務處理為主,並開始進入工業控制領域。特點是體積縮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運算速度提高、效能比第1代計算機有很大的提高。
3、第3代:積體電路數字機(1964—2023年),硬體方面,邏輯元件採用中、小規模積體電路,主儲存器仍採用磁芯。軟體方面出現了分時作業系統以及結構化、規模化程式設計方法。
特點是速度更快,而且可靠性有了顯著提高,**進一步下降,產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標準化等
4、第4代:大規模積體電路機(2023年至今),硬體方面,邏輯元件採用大規模和超大規模積體電路(lsi和vlsi)。軟體方面出現了資料庫管理系統、網路管理系統和面嚮物件語言等。
2023年世界上第一臺微處理器在美國矽谷誕生,開創了微型計算機的新時代。
計算機的發展可分為哪幾代,計算機的發展史可分為哪幾代?各自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四代,下面一代一代介紹 計算機的發展史可分為哪幾代?各自的主要特徵是什麼?計算機的發展史分為電子管計算機 電晶體計算機 積體電路計算機 大規模積體電路機和第五代電子計算機五代。各自的主要特徵如下 1 電子管計算機 採用電子管作為基本電子元器件,體積大 耗電量大 壽命短 可靠性低 成本高,儲存器採用水...
計算機的發展階段,計算機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各階段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計算機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 第一代電子計算機 電子管計算機 第一代電子計算機是從1946年至1958年。它們體積大,運算速度低,儲存容量不大,並且 昂貴,使用也不方便。這一代計算機主要用於科學計算,那個時候只有在重要部門或科學研究部門使用。第二階段 第二代電子計算機 電晶體計算機 第二代計...
計算機的發展分為哪階段計算機的發展分為哪四個階段?
1 第一階段 電子管計算機 2 第二階段 電晶體計算機 從1960年到1964年,在計算機中採用了比電子管更先進的電晶體,電晶體比電子管小得多,不需要暖機時間,消耗能量較少,處理更迅速 更可靠。3 第三階段 中小規模積體電路計算機 第三代計算機的特點是體積更小 更低 可靠性更高 計算速度更快。4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