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ln是指樑的淨跨長度。一般情況下 等於軸線間距減去兩邊柱子的半寬 若是連續次樑則是軸線間距減去兩邊支座半寬,中間跨去樑的淨長。
有以下兩種情況:
1、kl(框架樑)邊支座負筋長鋼筋一排ln=1/3淨跨長,二排ln=1/4淨跨長;中間跨一排ln=左右兩跨較長跨淨跨長的1/3,二排ln=1/4淨跨長;
2、l (支樑)邊支座負筋長鋼筋ln=1/4淨跨長,中間跨一排ln=左右兩跨較長跨淨跨長的1/3;二排ln=左右兩跨較長跨淨跨長的1/4。
支座負筋,指位於樑支座上部承受負彎矩作用力的縱向受力鋼筋,俗稱扁擔筋、壓樑鐵。有些地方稱之為蓋筋。支座有負筋,是相對而言的,一般指樑的支座部位用以抵消負彎矩的鋼筋,俗稱擔擔筋。
2樓:匿名使用者
ln是指淨跨度,一般就是構件長度減去節點長度所得,例如板淨跨就是兩個樑的軸線長度減去樑部分佔的長度就是了,中間跨取相鄰兩跨的大值計算。這在平法裡面有說明的,你參照04g101-3
3樓:贛林茂盛
kl(框架樑)邊支座負筋長鋼筋一排ln=1/3淨跨長,二排ln=1/4淨跨長;中間跨一排ln=左右兩跨較長跨淨跨長的1/3,二排ln=1/4淨跨長。
l (支樑)邊支座負筋長鋼筋ln=1/4淨跨長,中間跨一排ln=左右兩跨較長跨淨跨長的1/3;二排ln=左右兩跨較長跨淨跨長的1/4.
支座負筋的計算方法
4樓:angela韓雪倩
端支座負筋長度:
第一排鋼筋長度 = 本跨淨跨長/ 3 + 錨固(相鄰兩跨都有負筋時取長跨淨跨長/ 3 +錨固);
第二排鋼筋長度 = 本跨淨跨長 / 4 + 錨固(相鄰兩跨都有負筋時取長跨淨跨長/ 4+錨固)。
注:1、錨固長度同樑上部貫通筋錨固;
2、 當樑的支座負筋有三排時,第三排鋼筋的長度計算同第二排。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
第一排鋼筋長度 = 2 * ln/3 + 支座寬度;
第二排鋼筋長度 = 2 * ln/4 + 支座寬度。
注意:當中間跨兩端的支座負筋延伸長度之和≥該跨的淨跨長時,其鋼筋長度:
第一排為:該跨淨跨長+(ln/3+前中間支座值)+(ln/3+後中間支座值);
第二排為:該跨淨跨長+(ln/4+前中間支座值)+(ln/4+後中間支座值)。
其他鋼筋計算同首跨鋼筋計算。ln為支座兩邊跨較大值。
樓板的支座負筋長度怎麼算的?
5樓:愛做作業的學生
1、端支座負筋長度:
第一排鋼筋長度 = 本跨淨跨長/ 3 + 錨固(相鄰兩跨都有負筋時取長跨淨跨長/ 3 +錨固)。
第二排鋼筋長度 = 本跨淨跨長 / 4 + 錨固(相鄰兩跨都有負筋時取長跨淨跨長/ 4+錨固)。
注:錨固長度同樑上部貫通筋錨固; 當樑的支座負筋有三排時,第三排鋼筋的長度計算同第二排。
2、中間支座負筋長度:
第一排鋼筋長度 = 2 * ln/3 + 支座寬度。
第二排鋼筋長度 = 2 * ln/4 + 支座寬度。
注意:當中間跨兩端的支座負筋延伸長度之和≥該跨的淨跨長時,其鋼筋長度:
第一排為:該跨淨跨長+(ln/3+前中間支座值)+(ln/3+後中間支座值)。
第二排為:該跨淨跨長+(ln/4+前中間支座值)+(ln/4+後中間支座值)。
其他鋼筋計算同首跨鋼筋計算,ln為支座兩邊跨較大值。
擴充套件資料
樑支座上部縱向受力鋼筋,有貫通與非貫通之分。一般結構構件受力彎矩分正彎矩和負彎矩,抵抗負彎矩所配備的鋼筋稱為負筋,通常指板、樑的上部鋼筋,有些上部配置的構造鋼筋習慣上也稱為負筋。當樑、板的上部鋼筋通長時,大家也習慣地稱之為上部鋼筋。
支座負筋指位於樑支座上部承受負彎矩作用力的縱向受力鋼筋,俗稱扁擔筋、壓樑鐵。有些地方稱之為蓋筋。支座有負筋,是相對而言的,一般指樑的支座部位用以抵消負彎矩的鋼筋,俗稱擔擔筋。
端支座負筋和中間支座負筋就是樑兩端的和中間的鋼筋。
6樓:旁人
樓板的中支座負筋長度和邊支座負筋(或構造負筋)長度,設計規範有明確的規定,gb50010-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第9章結構構件的基本規定:
9.1.4 採用分離式配筋的多跨板,板底鋼筋宜全部伸入支座;支座負彎矩鋼筋向跨內延伸的長度應根據負彎矩圖確定,並滿足鋼筋錨固的要求。
(單層配筋時支座負筋自樑邊深入板內的長度為板淨跨長的1/4,這是gb50010-2002上的大樣,設計人都沿襲這個規矩標出了具體尺寸)
(ⅱ)構造配筋
9.1.6 按簡支邊或非受力邊設計的現澆混凝土板,當與混凝土樑、牆整體澆築或嵌固在砌體牆內時,應設定板面構造鋼筋,並符合下列要求:
2 鋼筋從混凝土樑邊、柱邊、牆邊伸入板內的長度不宜小於l0/4,砌體牆支座處鋼筋伸入板邊的長度不宜小於l0/7,其中計算跨度l0對單向板按受力方向考慮,對雙向板按短邊方向考慮。
總之,結施圖上有標註尺寸,而平法圖集上面沒有的(樓上朋友說的不對),施工者不要去自行做主以免責。
求助 樑中間跨支座負筋計算遇到的問題
7樓:匿名使用者
遇到連續樑的時候,不管是幾跨,本跨樑的上述負彎矩鋼筋長度應按與其相鄰樑的跨度取值,這從連續樑的內力分析圖上就可看出。像您這種情況,大概要將中間跨的負筋,直接通入兩側端跨樑的支座內了。因為端跨這一側負筋,是要按與其相鄰的中間跨取值的,另一側也要配負筋。
樑跨度相差太懸殊了,但端跨樑的架力筋就可以取消了。
8樓:匿名使用者
你沒聽說對一個具體的建築而言,計算鋼筋量是尊重個體設計.而不是死搬硬套.
另外象你說的這種型別,外跨較小.可以修正成外跨滿配而中間跨按1/3就行了.
9樓:狄珈藍勳
另外一邊按400~800配,大跨一邊滿足1/3跨度就行了!
10樓:匿名使用者
你只要照67lzq說的做就對了。
鋼筋支座長度是怎麼計算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4950mm的總跨度,半跨度為2475mm,支座應該算多長?按什麼比例計算?是怎麼計算的?
支座是設計給的
12樓:匿名使用者
1、上部貫通筋
上部貫通筋(上通長筋1)長度=通跨淨跨長+首尾端支座錨固值
2、端支座負筋
端支座負筋長度:第一排為ln/3+端支座錨固值
第二排為ln/4+端支座錨固值
3、下部鋼筋
下部鋼筋長度=淨跨長+左右支座錨固值
注意:以上三類鋼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錨固問題,分三種情況:
支座寬≥lae 且≥0.5h + 5d ,為直錨,取max {lae,0 . 5hc + 5d }
鋼筋的端支座錨固值=支座寬≤lae 或≤0.5hc + 5d ,為彎錨,取max {lae,支
座寬度一保護層+15d }
鋼筋的中間支座錨固值=max { lae,0 . 5hc + 5d }
、中間支座負筋
中間支座負筋:第一排為ln/3+中間支座值+ln/3;
第二排為ln/4+中間支座值+ln/4
注意:當中間跨兩端的支座負筋延伸長度之和≥該跨的淨跨長時,其鋼筋長度:
第一排為該跨淨跨長+(ln/3+前中間支座值)+(ln/3+後中間支座值)
第二排為該跨淨跨長+(ln/4+前中間支座值)+(ln/4+後中間支座值)
其他鋼筋計算同首跨鋼筋計算。
13樓:村裡唯一的希望喲
鋼筋長度計算公式 :
1、上部貫通筋上部貫通筋(上通長筋1)長度=通跨淨跨長+首尾端支座錨固值 。
2、端支座負筋端支座負筋長度:第一排為ln/3+端支座錨固值; 第二排為ln/4+端支座錨固值 。
3、下部鋼筋下部鋼筋長度=淨跨長+左右支座錨固值以上三類鋼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錨固問題,那麼總結一下以上三類鋼筋的支座錨固判斷問題:支座寬≥lae且≥0.5hc+5d,為直錨,取max。
鋼筋的端支座錨固值=支座寬≤lae或≤0.5hc+5d,為彎錨,取max。鋼筋的中間支座錨固值=max 。
4、腰筋構造鋼筋:構造鋼筋長度=淨跨長+2×15d 抗扭鋼筋:演算法同貫通鋼筋 。
5、拉筋拉筋長度=(樑寬-2×保護層)+2×11.9d(抗震彎鉤值)+2d 拉筋根數:如果我們沒有在平法輸入中給定拉筋的布筋間距,那麼拉筋的根數=(箍筋根數/2)×(構造筋根數/2);如果給定了拉筋的布筋間距,那麼拉筋的根數=布筋長度/布筋間距。
6、箍筋箍筋長度=(樑寬-2×保護層+樑高-2×保護層)*2+2×11.9d+8d 箍筋根數=(加密區長度/加密區間距+1)×2+(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區間距-1)+1 。
注意:因為構件扣減保護層時,都是扣至縱筋的外皮。
14樓:匿名使用者
支座一排盡跨三分之
一、二排四分之一
15樓:匿名使用者
框架還是非框架,抗震等級?還是非抗震設計,這個不講清楚沒辦法說的,最好是對應圖紙所依據的圖集來看!
板的支座負筋和分佈筋怎樣計算,板支座負筋分佈筋間距是多少
負筋根數 布筋範圍 扣減值 布筋間距 1分佈筋長度 負筋佈置範圍長度 負筋扣減值 負筋分佈筋根數 負筋輸入介面中負筋的長度 分佈筋間距 1板支座負筋在計算設定裡修改板中間支座負筋標註是否含支座。淨長 彎折 伸入支座長度 板分佈筋不用佈置。板分佈筋是在計算板負筋和跨板受力鋼筋的時候,在軟體的計算設定裡...
關於分佈筋和支座負筋的問題,分佈筋,附加筋和支座負筋的概念和區別
樓板上的分佈筋一般垂直於受力主筋,用以固定主筋 起到構造作用。對板的負筋,當雙向佈置時,縱橫向重合的部分不再設定分佈筋,當單向佈置 或在縱橫向負筋不重合的部位,設定分佈筋。樑的架立筋一般用於固定箍筋 保證箍筋間距,應和樑的負筋方向一致,也就是說,在樑的支座間鋼筋要形成一個整體的骨架,當負筋的數量不足...
板鋼筋裡什麼叫溫度筋,分佈筋,麵筋,底筋,負筋
底筋 板鋼筋中最下面的一層鋼筋,是主要受力筋 麵筋 負筋 基本一樣,都在板鋼筋的最上面一層,是抵抗負彎矩力的 溫度筋 一般設於結構物的最頂層,位置相當於麵筋,但它是抵抗因溫度變化產生的應力的鋼筋 分佈筋 就是起穩定受力鋼筋位置的鋼筋 1溫度筋 依據gb50010 2010,9.1.8條所示,在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