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石窟是自然形成的嗎,傳說洛陽龍門石窟是怎樣來的?

2022-11-17 21:45:22 字數 3617 閱讀 9567

1樓:仁者悲

龍門石窟是南北朝時期的北魏開鑿的。

北魏的統治者是鮮卑族,本是北方少數民族,其經濟和政治文化都不太發達。

北魏孝文帝即位後,認為要鞏固統治,必須要吸收中原文化,改革落後風俗。而遷都洛陽是他的改革措施的一部分。龍門石窟和雲岡石窟都是在北魏遷都洛陽之後開鑿的。

到魏孝明帝即位時,由於年紀太小,有母親胡太后臨朝。胡太后專橫奢侈,相信佛教,認為佛法能減輕她的罪過。她在皇宮旁邊造起一座氣勢巨集偉的永寧寺。

寺裡供奉的佛像有用金子塑的,也有用白玉雕的,高的一座有一丈八尺。寺的旁邊又建造了一座九十丈高的九層寶塔。每到夜深人靜的時候,風吹動塔上的鈴,發出的聲音,十里以外都聽得到。

寺裡有一千間僧房,都用珠玉錦繡裝飾,叫人看了眼花繚亂。據說從佛教傳到中國以後,像這樣華麗的寺院,還從來沒有過。

北魏的統治者,還動用大量人力物力,開鑿石窟,建造佛像。在建都洛陽之前,他們花了三十多年時間,左雲岡(在今山西大同市武周山)開鑿大批石窟,有大小佛像十萬尊以上。從宣武帝到胡太后,又在洛陽伊闕的龍門山開鑿石窟,建造佛龕。

前前後後開鑿了二十四年,花了八十多萬人工。這些石窟和佛像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高度的雕塑藝術水平,但它也大大加重了當時勞動人民的負擔。

2樓:陰奇山秋雙

龍門石窟位於中國中部河南省洛陽市南郊12.5公里處,龍門峽谷東西兩崖的峭壁間。因為這裡東、西兩山對峙,伊水從中流過,看上去宛若門厥,所以又被稱為「伊厥」,唐代以後,多稱其為「龍門」。

這裡地處交通要衝,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是文人墨客的觀遊勝地。又因為龍門石窟所在的巖體石質優良,宜於雕刻,所以古人選擇此處開鑿石窟。

3樓:

那是民間傳說,實際是人工開鑿的。龍門石窟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4年),直至北宋,現存佛像十萬餘尊,窟龕二千三百多個。2023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參考以下

4樓:匿名使用者

不會吧。那個石窟。天然形成的話也太神奇了。是人工的。

5樓:擺肚**

以上回答都是相當準確,不過你還是親自去看看,自然會明白!

6樓:凌箐晗

是的 就是碳酸鈣那一系列變化

7樓:

我做為洛陽人鄭重地告訴您:絕對不是。您說這話真讓開鑿龍門的民工們太傷心了。

8樓:洪肆

你做夢的時候

自然形成是有可能的

9樓:紙船

你娃是不是真不知道啊,當然是自然形成的了

傳說洛陽龍門石窟是怎樣來的?

10樓:wu就是這麼無聊

相傳遠古時期,洛陽南面有一大片煙波浩淼的湖水,周圍青山蒼翠,芳草萋萋。人們在山上放牧,在湖裡打魚,過著平靜的生活。

村裡有個勤勞的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聽到從地下傳出「開不開」的奇怪聲音,回到家,便把這件事告訴給母親。母親想了想,便告訴他,如果再聽到的話就回答:「開!

」誰知一聲未了,天崩地裂,龍門山傾刻從中間裂開,洶湧的湖水從裂口傾出,奔騰咆哮地繞過洛陽城,一瀉千里流向東海。水流之後,無數清泉從山崖石罅中迸出,蓄為芳池,瀉為飛瀑。兩山的崖壁上則出現了無數蜂窩似的窟隆,窟隆內影影綽綽全是石像,有的眉清目秀,有的輪廓不清,千姿百態,蔚為奇觀。

從此,龍門石窟便名揚天下了。

其實,龍門石窟的產生自有其歷史緣由,但這則神話傳說,卻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也讚美了龍門石窟巧奪天工,精妙絕倫的雕刻藝術。

龍門石窟是怎樣建成的?

11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龍門石窟longmengrottos位於洛陽市區南面12公里處,是與大同雲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齊名的我國三大石窟之一。

龍門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這裡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北流。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闕,所以古稱「伊闕」。現「伊闕」,自古以來,已成為游龍門的第一景觀。

唐詩人白居易曾說過:「洛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

龍門石窟始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千都洛陽(公元494年)前後,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後來,歷經東西魏、北齊、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密佈於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1000多米,現存石窟1300多個,佛洞、佛龕2345個,佛塔50多座,佛像10萬多尊。

其中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釐米。另有歷代造像題記和碑刻3600多品,這些都體現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很高的藝術造詣。

其中以賓陽中洞、奉先寺和古陽洞最具有代表性。

龍門石窟的來歷

12樓:石小希

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南北長達1公里,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2800餘品。

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範。

龍門石窟延續時間長,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2023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13樓:匿名使用者

換個環境斤斤計較急急急急急急

龍門石窟的歷史及簡介

14樓:山裡有隻大狗熊

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南十三公里處,它同甘肅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並稱中國古代佛教石窟藝術的三大寶庫。龍門石窟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4年),之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直至北宋。

2023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現存佛像十萬餘尊,窟龕二千三百多個,碑刻題記二千八百餘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範。

奉先寺中的盧舍那佛,據說是仿照武則天雕塑的。

魏窟—公元495年魏宗室丘慧成開始在龍門山開鑿古陽洞,500--523年魏宣武帝、魏孝明帝連續開鑿賓陽洞的北中南三個大石窟,石陽洞和賓陽洞的修建共費人工80萬以上,還開鑿了藥方洞和東魏時開鑿的蓮花洞等石窟。

北朝石窟都在龍門山,古陽洞自慧成至東魏末50多年的營造,表現出列多的中國藝術形式,大佛姿態也由雲崗石窟的雄健可畏轉變為龍門石窟的溫和可親。以賓陽中洞主佛為代表的佛像,人物面部含著微笑,龍門石窟比雲崗石窟表現出更多的中國藝術佛像。

唐窟—最盛期是唐朝,佔石窟總數的60%以上,武則天執政時期開鑿的石窟佔唐代石窟的多數,與她長期有洛陽有關。奉先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唐窟,二菩薩70尺,迦葉、阿難、金剛、神王各高50尺(唐代長度)。規模之大,在龍門石窟中稱第一,先後用了四年時間,武則天自己出錢二萬貫。

龍門二十品是珍貴的魏碑體書法藝術的精品。代表了魏碑體,字形端正大方,氣勢剛健有力,是隸書向楷體過渡中的一種字型,有十九品在古陽洞內。

15樓:導演去旅行

龍門石窟 有三個有趣的經典常識 講出來遊客會當你是專家

龍門石窟是什麼時候建的~~~~

洛陽龍門石窟多長時間能玩完,洛陽龍門石窟不是一天才能玩完吧?

龍門石窟的遊覽時間一般為3個小時,如果想多拍些 細細品味,可以安排一天的時間慢慢遊覽。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 規模最大的石刻藝術寶庫,龍門石窟使石窟藝術呈現出了中國化的趨勢,是中國石窟藝術的 里程碑 又經歷天竺 新羅 吐火羅 康國等國家營造,發現有歐洲紋樣 古希臘石柱等,堪稱全世...

龍門石窟對聯,龍門石窟景區內的對聯大全

內容來自使用者 zhangqiao177 粗布淡蔬所需自裕,朝來暮至欣沐其輝行止無愧天地,褒貶自有春秋仁義為本神武為恃,信譽是守鴻業是途!栝柏豫章早有棟樑氣,芝蘭玉樹生於庭階前。大智大勇威震四方,立信立義諾重千斤。崇信義萬里爭投,秉公直千金可託。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情深院抄書桐葉雨,曲欄聯句...

龍門石窟建於什麼時候,龍門石窟是什麼時候建的

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後歷經東魏 西魏 北齊 隋 唐 五代 宋等朝代連內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南北容長達1公里,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2800餘品。其中 龍門二十品 是書法魏碑精華,褚遂良所書的 伊闕佛龕之碑 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範。龍門石窟延續時間長,跨越朝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