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帝」是「廟號」「年號」「諡號

2022-11-22 04:40:11 字數 5375 閱讀 3716

1樓:殘暴的熊孩子

文帝是一個重要的諡號,從漢朝開始,這個諡號似乎成了王朝第二代的專用名詞,而且,還是太宗這個廟號專配的諡號,明太宗、清太宗本身都是馬背上的皇帝,諡為武帝也不見得差,可是,都視作文帝,因為,文帝中有經天緯地的含義。歷史上諡為文帝包括漢文帝、晉文帝、晉簡文帝、魏文帝、北魏文成帝、獻文帝、孝文帝(只有孝文帝當得起這個諡號,因為孝文帝的廟號是高祖)、南朝宋文帝、南梁簡文帝、南陳文帝、北周文帝、隋文帝、明文帝、清文帝等。

2樓:一品少蟀

諡號,被稱為孝文帝的有漢朝孝文帝劉恆、北魏孝文帝元巨集等

北魏孝文帝是諡號還是廟號

3樓:湛藍隕石的隕石

魏孝文帝拓跋巨集(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獻文帝拓跋弘長子,南北朝時期北魏第六位皇帝,原名拓跋巨集,後改名元巨集。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公元499年(太和二十三年),拓跋巨集病逝,諡孝文皇帝,廟號高祖。

歷史上的廟號,諡號,尊號,年號,廟號是什麼意思?怎麼分開?

怎麼區分廟號,帝號和諡號?

「年號」、「廟號」、「諡號」分別指什麼?

講真,諡號,廟號,年號你能分清嗎

漢王朝皇帝的諡號廟號和年號

4樓:狂風亦寂寞

太祖 高皇帝 劉邦(前256年-前195年6月1日) 前206年~前195年

-- 孝惠皇帝 劉盈(前211年-前188年) 前195年~前188年

-- 前少帝 劉恭(?-前184年) 前188年~前184年

-- 後少帝 劉弘(?-前180年) 前184年~前180年

太宗 孝文皇帝 劉恆(前203年—前157年) 前180年~前157年

-- 孝景皇帝 劉啟(前188年—前141年) 前157年~前141年

世宗 孝武皇帝 劉徹(前157年—前87年) 前141年~前87年 建元 元光 元朔 元狩 元鼎 元封 太初 天漢 太始 徵和 後元

-- 孝昭皇帝 劉弗陵(前95年-前74年) 前87年~前74年 始元 元鳳 元平

-- 廢帝 劉賀(前92年-前59年) 前74年7月~前74年8月

中宗 孝宣皇帝 劉詢(前91年-前49年) 前74年~前48年 本始 地節 元康 神爵 五鳳 甘露 黃龍

高宗(光武帝時除廟號) 孝元皇帝 劉奭(前75年-前33年) 前48年~前33年 初元 永光 建昭 竟寧

統宗(光武帝時除廟號) 孝成皇帝 劉驁(前52年-公元前7年) 前33年~前7年 建始 河平 陽朔 鴻嘉 永始 元延 綏和

-- 孝哀皇帝 劉欣(前25年-前1年) 前7年~前1年 建平 太初元將 元壽

-- 元宗(光武帝時除廟號) 孝平皇帝 劉衎(前9年-5年) 前1年~5年 元始

-- 孺子 劉嬰(5年—25年) 6年~9年 居攝 初始

王莽(前46-23年) 9年~23年 天鳳 地皇

劉玄(?—25年) 23年~25年 更始

劉盆子 25年~27年 建世

世祖 光武皇帝 劉秀(前6年—57年) 25年~57年 建武 建武中元

顯宗 孝明皇帝 劉莊(28年-75年) 57年~75年 永平

肅宗 孝章皇帝 劉炟(58年-88年) 75年~88年 建初 元和 章和

穆宗(獻帝時除廟號) 孝和皇帝 劉肇(79年—105年) 88年~105年 永元 元興

-- 孝殤皇帝 劉隆(105年—106年) 106年1月~106年8月 延平

恭宗(獻帝時除廟號) 孝安皇帝 劉祜(94年-125年) 106年~125年 永初 元初 永寧 建光 延光

-- -- 劉懿(?-125年) 125年3月~125年10月 無

敬宗(獻帝時除廟號) 孝順皇帝 劉保(115年—144年) 125年~144年 永建 陽嘉 永和 漢安 建康

-- 孝衝皇帝 劉炳(143年—145年) 144年~145年 永憙

-- 孝質皇帝 劉纘(138年-146年) 145年~146年 本初

威宗(獻帝時除廟號) 孝桓皇帝 劉志(132年—167年) 146年~167年 建和 和平 元嘉 永興 永壽 延熹 永康

度宗(獻帝時除廟號) 孝靈皇帝 劉巨集(156年—189年) 168年~189年 建寧 熹平 光和 中平

-- 弘農懷王 劉辯(176年—190年) 189年4月~189年9月 光熹 昭寧 永漢(獻帝中平六年十二月,「詔除光熹、昭寧、永漢三號」)

無 孝獻皇帝 劉協(181年-234年) 189年~220年 中平 初平 興平 建安 延康

5樓:匿名使用者

西漢(前206年—8年) 廟號 諡號 姓名 年號 在位時間

漢太祖(漢高祖)[1] 高皇帝 劉邦 - 前206年—前195年

- 孝惠皇帝[2] 劉盈 - 前195年—前188年

- 前少帝[3] 劉恭 - 前188年—前184年

- 後少帝[4] 劉弘 - 前184年—前180年

漢太宗 孝文皇帝 劉恆 前元、後元 前180年—前157年

- 孝景皇帝 劉啟 前元、中元、後元 前157年—前141年

漢世宗 孝武皇帝 劉徹 建元、元光、元朔、元狩、

元鼎、元封、太初、天漢、

太始、徵和、後元 前141年—前87年

- 孝昭皇帝 劉弗陵 始元、元鳳、元平 前87年—前74年

- - 劉賀[5] - 前74年

漢中宗 孝宣皇帝 劉詢

(劉病己) 本始、地節、元康、神爵、

五鳳、甘露、黃龍 前74年—前49年

漢高宗 孝元皇帝 劉奭 初元、永光、建昭、竟寧 前49年—前33年

漢統宗 孝成皇帝 劉驁 建始、河平、陽朔、鴻嘉、

永始、元延、綏和 前33年—前7年

- 孝哀皇帝 劉欣 建平、元壽 前7年—前1年

漢元宗 孝平皇帝 劉衎 元始 前1年—5年

- 孺子皇帝[6] 劉嬰 居攝、初始 5年—8年

注:1. 司馬遷的《史記》中稱劉邦廟號為漢高祖,後世多因循之。實際廟號為漢太祖。

2. 漢朝(包括東漢、西漢)除漢高帝和漢光武帝外,所有皇帝的諡號前都有一個「孝」字,意喻強調孝治天下,如劉恆的諡號漢文帝也可作孝文皇帝或孝文帝。

3. 漢文帝之前是漢高後掌權,期間有兩位傀儡少帝劉恭和劉弘。實質上漢文帝只是正式繼任的漢朝皇帝。

4. 同上。

5. 漢宣帝之前是昌邑王劉賀。昌邑王即位僅27日就被霍光廢黜。

6. 劉嬰為皇太子,號孺子。王莽攝政,稱攝皇帝 。

附:新莽王朝(8年—23年) 諡號 廟號 姓名 在位時間 年號 年期

- - 王莽 8年—23年 初始

始建國天鳳 地皇 8年

9年—13年

14年—19年

20年—23年

東漢(25年—220年) 廟號 諡號 姓名 統治時間 年號 年期

世祖 光武皇帝 劉秀 25年--57年 建武

建武中元 25年—56年

56年—57年

顯宗 孝明皇帝 劉莊 57年--75年 永平 58年—75年

肅宗 孝章皇帝 劉炟 75年--88年 建初

元和 章和 76年—84年

84年—87年

87年—88年

穆宗 孝和皇帝 劉肇 88年--105年 永元

元興 89年—105年

105年—105年

- 孝殤皇帝 劉隆 105年--106年 延平 106年—106年

恭宗 孝安皇帝 劉祜 106年--125年 永初

元初 永寧

建光 延光 107年—113年

114年—119年

120年—121年

121年—122年

122年—125年

- 前少帝[1] 劉懿 125年 - -

敬宗 孝順皇帝 劉保 125年--144年 永建

陽嘉 永和

漢安 建康 126年—132年

132年—135年

136年—141年

142年—144年

144年—144年

- 孝衝皇帝 劉炳 144年--145年 永嘉 145年—145年

- 孝質皇帝 劉纘 145年--146年 本初 146年—146年

威宗 孝桓皇帝 劉志 146年--167年 建和

和平 元嘉

永興 永壽

延熹 永康 147年—149年

150年—150年

151年—152年

153年—154年

155年—158年

158年—167年

167年—167年

- 孝靈皇帝 劉巨集 167年--188年 建寧

熹平 光和

中平 168年—172年

172年—178年

178年—184年

184年—188年

- 後少帝[2] 劉辯 189年 光熹

昭寧 永漢 189年—189年

189年—189年

189年—189年

- 孝獻皇帝

孝愍皇帝[3] 劉協 189年--220年 中平

初平 興平

建安 延康 189年—189年

190年—193年

194年—195年

196年—220年

220年—220年

注:1. 在漢敬宗(漢順帝)之前本來是閻太后(漢安帝太后)擁立的少帝劉懿,劉懿做了半年皇帝即死亡,敬宗趁機即位。現在史書和學者都沒有把劉懿歸於漢朝皇帝一類。

2. 獻帝以前是少帝劉辯,當了四個月皇帝,而且還有許多時間都在避難之中。現在史書和學者都沒有把劉辯歸於漢朝皇帝一類。

3. 此諡為蜀漢昭烈皇帝(劉備)所上。

明朝的廟號,年號,諡號,陵寢 ?

6樓:邢坤鵬

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洪武

興宗康皇帝(懿文太子):朱標

惠宗成皇帝:朱允炆、建文

太宗文皇帝(成祖):朱棣、永樂

仁宗昭皇帝:朱高熾、洪熙

宣宗章皇帝:朱瞻基、宣德

英宗睿皇帝:朱祁鎮、正統、天順

代宗景皇帝:朱祁鈺、景泰

憲宗純皇帝:朱見深、成化

孝宗敬皇帝:朱祐樘、弘治

武宗毅皇帝:朱厚照、正德

睿宗皇帝(興獻王):朱祐杬

世宗肅皇帝:朱厚熜、嘉靖

穆宗莊皇帝:朱載垕(元+土)、隆慶

神宗顯皇帝:朱翊鈞、萬曆

光宗貞皇帝:朱常洛、泰昌

熹宗悊皇帝:朱由校、天啟

思宗烈皇帝:朱由檢、崇禎

恭宗皇帝(福恭王):朱常洵

安宗皇帝(小福王):朱由崧、弘光

紹宗皇帝(唐王):朱聿鍵、隆武

文宗皇帝(唐王弟):朱聿(金+奧)、紹武

禮宗皇帝(x禮王):朱常瀛

昭宗皇帝(x禮王子):朱由榔、永曆

北魏孝文帝是諡號還是廟號

中國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還有廟號 諡號 尊號和年號。這些稱號多見於史書。1.廟號 廟號始於西漢,止於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的名號。一般開國的皇帝稱祖,後繼者稱宗,如宋朝趙匡胤稱太祖,其後的趙光義稱太宗。也有個別朝代前幾個皇帝皆稱祖,如明朝朱元璋稱太祖,其子朱棣稱成祖。清朝努爾...

帝號諡號廟號尊號年號國號

帝號包括諡號 廟號 年號和尊號 廟號 諡號為最高統治者死後追加的稱號,是後人及後世對亡帝的稱呼。自西漢至隋朝的皇帝多稱諡號。自唐朝至元朝的皇帝多稱廟號 尊號,為皇帝在位時期,由臣下給予的尊稱,亦作為帝號。尊號始於唐朝武則天時期,尊號字數不一,常遇事而累加。稱呼時習慣於使用尊號之首的兩個字 年號,為最...

年號,廟號,諡號都有什麼不同

年號是帝王用以紀念的名號,而廟號和諡號都是當一個人死後,對他做出的一生的評價。廟號和諡號的區別,在於廟號只用於帝王,而諡號可以用作帝王 后妃 大臣。以下是年號 廟號 諡號各自的簡介 1 年號,是中國曆代帝王用以紀年的名號,往往也是時運變化的標誌。按慣例,新君即位大多會頒行新年號,稱為改元。年號蘊涵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