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語出《孟子》許行篇,是孟子斥責許行中的一段話。
這句的譯文是當唐堯的時候,天下還沒有平定。
2樓:匿名使用者
《孟子·滕文公上》
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氾濫於天下。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穀不登,禽獸逼人。獸蹄鳥跡之道,交於中國。
堯獨憂之,舉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澤而焚之,禽獸逃匿。禹疏九河,瀹濟漯,而注諸海;決汝漢,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後中國可得而食也。
當是時也,禹八年於外,三過其門而不入,雖欲耕,得乎?
譯文:在堯那個年代,天下還不太平,大水橫溢,四處氾濫成災。草木茂盛,鳥獸繁殖成群,五穀歉收,禽獸威脅人類安全。
獸蹄鳥跡的痕跡,中原隨處可見。只有堯一人為此憂慮,他選派舜統領治理工作。舜命令伯益掌管火政,伯益放火焚燒山林沼澤的草木,使禽獸逃散藏匿。
禹又疏浚九條河道,疏通濟水漯水而注入大海;挖掘汝水漢水,開掘淮水泗水,疏匯入長江,然後中原地區才能夠耕種天地。在這個時候,禹在外地八年,多次經過自己的家門都沒進去,即使他想耕種,能行嗎?
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是哪一篇文言文
3樓:匿名使用者
《孟子。滕文公上》
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氾濫於天下。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穀不登,禽獸逼人。
獸蹄鳥跡之道,交於中國。堯獨憂之,舉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澤而焚之,禽獸逃匿。
禹疏九河,瀹濟漯,而注諸海;決汝漢,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後中國可得而食也。當是時也,禹八年於外,三過其門而不入,雖欲耕,得乎 "
【參考譯文】"當唐堯的時候,天下還沒有平定。大水亂流,到處氾濫。草木生長茂盛,禽獸大量繁殖,五穀都不成熟,野獸威脅人們。
鳥獸所走的道路,遍佈在中原地帶。唐堯暗自為此擔憂,選撥舜來治理。舜派益管火正,益放大火焚燒山野沼澤地帶的草木,野獸就逃避躲藏起來了。
舜又派禹疏通九河,疏導濟水,漯水,讓它們流入海中;掘通汝水,漢水,排除淮河,泗水的淤塞,讓它們流入長江。這樣一來,中原地帶才能夠耕種並收穫糧食。當這個時候,禹在外奔波八年,多次經過家門都沒有進去,即使想要耕種,行嗎 "
《當堯之時》譯文!
4樓:舊城南憶往
譯文:堯當政時,皋陶是掌管刑法的官。要處死一個人,皋陶三次說當殺,堯帝卻一連三次說應當寬恕。
所以天下人都害怕皋陶執法堅決,而讚美帝堯用刑寬大。四嶽建議:「鯀可以任用。
」堯說「不可!鯀違抗命令,毀謗同族。」過後,他還是說「試用一下吧。
」為什麼堯不聽從皋陶處死犯人的主張,卻聽從四嶽任用鯀的建議呢?那麼聖人的心意,從這裡可以看出來了。《尚書》說:
「罪行輕重有可疑時,寧可從輕處置;功勞大小有疑處,寧可從重獎賞。與其錯殺無辜的人,寧可犯執法失誤的過失。」唉!
這句話完全表現出忠厚之意。
原文: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執法之堅,而樂堯用刑之寬。
四嶽曰「鯀可用」,堯曰「不可,鯀方命圮族」,既而曰:「試之」。何堯之不聽皋陶之殺人,而從四嶽之用鯀也?然則聖人之意,蓋亦可見矣。
《書》曰:「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嗚呼,盡之矣。
出處:出自北宋詩人蘇軾的《當堯之時》。
當堯之時 天下猶未平 什麼意思
5樓:自然而然
堯是個非常好的帝王,即便是在堯當政的時代,天下也不是絕對太平的。
6樓:匿名使用者
在堯在位的時候,天下還不太平。
許行及翻譯
「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出自哪一篇文言文?
文言文翻譯
7樓:文庫精選
最低元開通文庫會員,檢視完整內。
原發布者:北極星工作室。
虛詞(而、之、以等常見18個虛詞)
句式(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狀語後置、固定句型)2落實得分點:關鍵實詞、虛詞,字字落實翻譯: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國爾,苟立異姓,吾當死之。(翻譯:民無道,眾辱我,
8樓:弘雪珊仍來
人之為學,不日進則日退,獨學無友,則孤陋②而難成;久處一方③,則習染④而不自覺。不幸而在窮僻之域⑤,無車馬之資⑥,猶當⑦博學審問⑧,古人與稽⑨,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幾⑩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戶,又不讀書,則是面牆(11)之士,雖子羔、原憲之賢(12),終無濟(13)於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⑨之好學也。」夫以孔子之聖,猶須好學,今人可不勉⑩乎?
【字詞註釋】
①選自《與友人書》,作者顧炎武。②孤陋:學問和見識淺薄。
③方;地方。④習染:沾染上某種習氣。
習:沾染。⑤窮僻之域:
貧困偏僻的地方。⑥資:費用。
⑦猶當:還應當。⑧審問:
詳細考究。⑨古人與稽:與古人相合。
稽:合。⑩庶(sh))幾:
差不多。(11)面牆:對著牆壁,即一無所見的意思。
(12)子羔、原憲之賢:子羔、原憲那樣的賢能。子羔,即高柴,春秋衛人;原憲,字子思,春秋魯人。
二人都是孔子的學生。
(13)濟:接濟。
【詩文翻譯】
人做學問,如果不是每天進步,那就是在每天退步。如果沒有學伴,見解就會片面淺顯,難以學成。在一個環境裡呆久了,會不知不覺染上某些習氣。
如果不幸處於窮鄉僻壤,沒有坐馬車的盤纏,仍要廣泛的獵取學問並詳細考究,看到古人的**考察,以便知道學問的正確與否,這樣一來,差不多得到學問的十分之五六。如果又不岀門去,又不去讀書,則是像一個面牆的人一樣,對學問一無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憲那樣的賢能,對國家還是沒有用處的。孔子說:
「即使只有十戶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這樣講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樣好學罷了。」
連孔子這樣的聖人,仍須努力地學習,今人難道不該以此勉勵自己嗎?
9樓:仲孫子楠御和
孔子觀於周廟。
原文孔子觀於周廟,有敧①器焉。孔子問於守廟者曰:「此謂何器也?
」對曰:「此蓋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
「聞宥座器,滿則覆,虛則敧,中③則正,有之乎?」對曰:「然。
」孔子使子路取水試之,滿則覆,中則正,虛則敧。孔子喟然而嘆曰:「嗚呼!
惡④有滿而不覆者哉!」
(《韓詩外傳》)
註釋:①欹:傾斜。②宥座:座位右邊。「宥」通「右」。③中:這裡指裝水到一半。④惡(wū):**,怎麼。
譯文:孔子參觀周廟,看到欹器。孔子問守廟的人說:
「是這樣的。」孔子讓子路取水來試,果然水滿便傾覆,空了就斜著,裝到一半時就垂直而立。孔子長嘆道:
「嗚呼!怎麼會有滿而不顛覆的呢!」
品悟感想: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得到兩點啟示:
1.做人要謙虛謹慎,不要狂妄自大,驕傲自滿。
2.我們要學習孔子的實踐精神,不能一味聽信傳言,要親自動手驗證。
逆向反思:1.不正的容器,水滿了就會顛覆,所以我們首先要使自己成為正直之士,才能成為飽學之士。
2.世間的知識有許多,我們不必事事躬親,要學會提高效率,利用現成的經驗成果。
10樓:空**聖卿
譯文:莊周家境貧寒,所以就找監河的官去借糧。監河官說:
「好,我將要得到封地的租金,那時我借給你三百錢,可以嗎?」莊周氣得臉都變了顏色地說:「我昨天來的時候,聽到有人在道路中間呼喚。
我到處看,發現車輪印裡有條鯽魚在那兒。我問它:『鯽魚!
』我說:『好,我將往南去拜訪吳越的君主,引西江的水來迎接你,怎麼樣?』鯽魚生氣得臉色都變了,說:
『我失去了我常待著的水,沒有地方安身,我只要一點水就能活了,你竟然這樣說,乾脆不如早點到賣乾魚的店裡去找我吧。!』
希望你能滿意。^^
曹操說的 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王,幾人稱帝?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 假使國家沒有我,還不知道會有多少人稱帝,多少人稱霸呢。孤 古代王侯自謙之稱。曹操當時任丞相,封武平侯,故此自稱。出自兩漢曹操的 述志令 意思是 可能有的人看到我的勢力強大,又生性不相信天命之事,恐怕會私下議論,說我有奪取帝位的野心,這種胡亂猜測,常使我心中不得安寧。此句語出曹操 讓縣自鳴本志...
當朋友對你說了一句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我該怎樣回答他
回答 今天的分別就是為了以後我們能夠多次見面,雖然暫時分別啦!但是,我們的情誼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改變!吃完一席,還有一席。這次的散席也意bai味著下du次的宴席會更好,事實就zhi是這樣,我們也dao不知內道什麼時候我們身邊的人會離容我們而去,也不知道我們要怎樣才能永遠在一起 其實,人生,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