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早晨知道真道理,就是當晚死去也值得。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
2樓:匿名使用者
【朝聞夕死】
早晨聞道,晚上可死去。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語本《論語·里仁》:「朝聞道,夕死可矣。」
3樓:俺夢見蝴蝶啦
《論語》有言,「朝聞道,夕死可矣!」。是說即使早上才知道真理,晚上就死去了又有什麼呢?
我不敢苟同。
正如盧梭所說的一樣:「我承認,經驗總是有用的。但是,只有我們前面還有光陰時,它才有用。死到臨頭了,難道還去學習怎麼生活嗎?」
所以,「有時擁有知識反而沒有矇昧無知好。」「對於老年人來說,唯一應該學習的,就是學習怎麼死亡。」
他還說「逆境當然是位出色的老師,但是,他索取昂貴的學費,而從中獲取的收益得不償失。而且,沒等從這晚到的教學中學有所成,運用它們的機會轉瞬即逝。」
那麼,真的「朝聞道,夕死可矣」嗎?如果學了卻沒有機會用,學習的意義又何在呢?
4樓:斐明豔
可惜可惜呀。孔子一生在尋求真道。但到死是也沒有找到陳道。究竟什麼是真道呢?真到就是。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
孔子的一句 意思是 早上知道道理晚上就可以死,原話怎麼說來的
5樓:稗官雕龍
《論語。里仁第四》: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6樓:秋月華美
本人的見解是:就算晚上就要死去,早上也要把不明白的道理搞懂。
請教 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7樓:小肉丸子
現在的一般解釋是「如果早上明白了人生的意義,那麼,就算晚上會死去,也是值得的」
8樓:yiyuanyi譯元
早晨得知真理,要我當晚死去,都可以。
9樓:james雅各
如果早上瞭解到真道,死而無陷了。
朝聞道,夕死可矣。死掉了當然不可以,這不是孔子原意,正解是什麼?
10樓:匿名使用者
一個人如果真正得了道,早晨得了道,晚上死了都合算,人生就是怕不聞道。
11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的原意是教育別人的,當然不包括他,要不別人何以聞道呀!
朝聞道,夕死可矣.什麼意思
12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如果早晨悟知了道,就是當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出自:春秋 孔子《論語 里仁篇》
原文選段: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釋義:孔子說:「人們的錯誤,總是與他那個集團的人所犯錯誤的性質是一樣的。所以,考察一個人所犯的錯誤,就可以知道他有沒有仁德了。」
孔子說:「如果早晨悟知了道,就是當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孔子說:「士有志於(學習和實行聖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為恥辱,這種人,是不值得與他談論道的。」
13樓:匿名使用者
語出《論語。里仁第四》:子曰:
朝聞道,夕死可矣。 《論語》這篇講的是 里仁。『仁』是孔子的思想核心,唯有仁者愛人,這就是他一輩子奔走呼號的政治理想。
可見孔子諸侯能否採納他的仁政很是看重。
「朝聞道,夕死可矣。」這裡的這個『聞』字,應該是跟《出師表》中 「不求聞達於諸侯」裡的『聞』字一個意思。這裡的聞指的是:出名 被統治者重用。
孔子剛說完 「朝聞道,夕死可矣」似乎覺得還不能夠說服眾門人,於是乎接著說道:「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為足與議也」 這『道』字就出在這裡。
「士志於道」中的』道『跟「朝聞道」是一樣的意思 這裡的 道 指的是政治理想即 仁政 。
綜合上述 ,我們可以 很容易的就知道 「朝聞道,夕死可矣。」的意思說的是:如果在一個國家裡,如果一個人早上能達成了一直堅持的理想。
實施了自己的政治主張(仁政),那麼他就算晚上死去那也是值得的。
在這裡絕對不能簡簡單單的把「聞道」二字看作等閒的「明白道理」那就未免差之毫釐謬之千里了。
14樓:神指破蛋
「道」指的是儒家的「仁義之道」,「死」是動詞的為動用法,意思是「為……而死」。 懂得了仁義的道理,就應該用自己的一生去實踐它 ,有時為了捍衛之,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今天我們談論人生觀、價值觀時常說 「為真理而死」、「為正義事業而死」、這正是「朝聞道,夕死可矣」這句話在新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的深刻內涵。
15樓:匿名使用者
劉先銀逐字逐句悟《論語》4•8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孔子說:「早上聽到道,晚上把過去做錯的事都否定掉就可以不遺憾了。」現在知道了道理,那麼就讓過去做錯的事情就過去吧,從現在開始就按照「道」來做。
16樓:tl棠梨
「朝聞道,夕死可矣 」這是一個含有折理的語句,意思是,早晨明白了道理,那怕晚上就死去,也沒有遺憾的。教育人們,不要認為自己年歲大了,再學也沒用了,千萬不能有這種想法,學無止境,聞道貌岸然有先後,即使自已年歲大了也不要放棄學習。
孔子說「朝聞道 夕死可矣」是什麼意思?
求論語中的一些語句,**等,要加註解的,快點,急!
17樓:想知道風往哪吹
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註釋】孔子說:君子講話要謹慎,做事要勤敏。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註釋】孔子說:父母的年紀,不可不時時記在心裡,一方面因父母壽高而高興,另一方面又因此而有所憂慮。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註釋】孔子說:不必擔心沒有職位,只擔心沒有任職的能力;不擔心沒人瞭解自己,只希望自己有真才實學值得為人們所知道。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註釋】孔子說:早晨得知真理,就是當晚死去也是值得的。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註釋】孔子說:我不曾見到真正喜愛仁的人和真正厭惡不仁的人。真正喜愛仁的人,沒有什麼能讓他超過對仁的喜愛;真正厭惡不仁的人,他對待仁,能不讓不仁的東西加在自己身上。
有誰能真正花一天時間把力量用在仁上麼?我沒見過力量不夠的人,或許有這樣的人,但我從未見過。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註釋】孔子說:「不仁的人不能夠長期處在貧窮中,也不能夠長期處在安樂中。仁者實行仁德以安身立命,智者實行仁德以謀取大利。」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註釋】孔子談起季孫氏,說道:季孫氏在自家廟庭中使用只有天子才能使用的八列舞隊,如果連這個都能忍受,那還有什麼不能忍受的呢!
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勤,如之何?
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勤。
【註釋】季康子問:「讓人民敬重、忠誠並勤勉辦事,該怎樣做?」
孔子說:「以嚴肅的態度面對,他們就會敬重;敬老愛幼,他們就會忠誠;提拔正直善良的人,教育能力不足的人,他們就會勤勉辦事。」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註釋】孔子說:不怕別人不瞭解自己,就怕自己不瞭解別人。
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註釋】自禽向子貢問道:「老師每到一個國家,一定聽得到它的政事。是求來的呢,還是別人主動給予的呢?」
子貢說:「老師是憑著溫和、善良、恭敬、儉樸、謙讓五者得到的。咱們老師獲聞各國政事,與別人都不同吧?」
希望滿意。
刨根問底 為什麼說孔子真偉大,孔子為什麼說「是禮也」
因為孔子的思想,一直延伸到現在,還被所有人在傳頌,這就是偉大!孔子為什麼說 是禮也 指凡遇到不懂的事,都問別人,向別人請教。後指遇事多做調查研究。那當然了 論語 中說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在那個時代,不發問,就無法獲取知識。因為是文人啊,講禮節 為什麼說孔子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教育家 為什麼說孔子...
現在才知道道理,就是如果你身邊的朋友,又或者是同學或者是
很正確 做任何事情 一定要仔細分析利害關係 害人之心不可有 防人之心不可無 你才知道嗎,兩耳不聞窗外事,不多管閒事才是硬道理 假如,一個非常討厭的同學或者同事,總是瘋狗一樣處處針對你,例如方面諷刺你罵你,挑釁的肢體接觸你會怎 跟瘋狗一般見識,你就成瘋狗了。所以做好自己讓周圍人認可你,自然有人幫你。望...
為什麼說人最愚蠢的行為就是逢人講道理
看過一個問題 什麼樣的人會讓你最反感?太多的人選擇了一個答案 到處講道理的人。俗話說 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以理服人,不應該是最正確的為人處事方式嗎?我覺得,太多事並非如此,恰恰相反,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只有兩面,也不能簡單採用一刀切的方式輕鬆判定,而是太多場合需要講感情,而非講道理。一個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