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陶淵明討厭官場的紛亂可恐和對黑暗現實的反感。自然的美好景象以詩人的思想情感融為一體。在陶淵明的心理,自然指人的質樸真實。
他無法忍受官場對人心的傷害。追求真我,以儲存他的社會政治理想和人格價值,他即表現了他救世不得的痛苦和迴歸田園的無奈。
2樓:匿名使用者
他在官場失意`將情寄於山水可以抒發自己的感情`並且能在同時與民同樂。
陶淵明在創作的歸園田居其三背景?
3樓:匿名使用者
創作背景。
陶淵明從二十九歲起開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厭惡官場,嚮往田園。他在義熙元年(405年)四十一歲時,最後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澤縣令即辭官回家。以後再也沒有出來做官。
據《宋書·陶潛傳》和蕭統《陶淵明傳》雲,陶淵明歸隱是出於對腐朽現實的不滿。當時郡裡一位督郵來彭澤巡視,**要他束帶迎接以示敬意。他氣憤地說:
我不願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陶淵明天性酷愛自由,而當時官場風氣又極為腐敗,諂上驕下,胡作非為,廉恥掃地。一個正直的士人,在當時的政洽社會中決無立足之地,更談不上實現理想抱負。
陶淵明經過十三年的曲折,終於徹底認清了這一點。陶淵明品格與政治社會之間的根本對立,註定了他最終的抉擇——歸隱。從此他結束了時隱時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終老田園。
歸來後,作《歸園田居》詩一組。
4樓:易卿
晉義熙二年,亦即淵明辭去彭澤令後的次年,詩人寫下了《歸園田居》五首著名詩篇。這是詩人辭舊我的別詞,迎新我的頌歌。它所反映的深刻思想變化,它所表現的精湛圓熟的藝術技巧,不僅為歷來研究陶淵明的學者所重視,也使廣大陶詩愛好者為之傾倒。
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一共有五首,這是其中的第三首。詩人在南山下種豆,「草盛豆苗稀」,很顯然他不善於種田,但是早出晚歸,不辭勞苦,在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溼了衣裳,而他毫不在意,說「但使願無違」。從表面上看,這首詩寫的是田園勞作之樂,但是把這首詩和作者其他的詩結合起來看,作者的「願」其實有它特殊的內涵——要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不想在那汙濁的現實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個農夫也比在官場「為五斗米折腰」強。
5樓:網友
創作背景:公元405年(東晉安帝義熙元年),陶淵明在江西彭澤做縣令,不過八十多天,便聲稱不願「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掛印回家。從此結束了時隱時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終老田園。
歸來後,作《歸園田居》詩一組,共五首。本詩就是其中的第三首。
根據歸園田居你最想想對陶淵明說句什麼話?
6樓:匿名使用者
陶淵明,我想對你說,雖然你理想中的社會沒有戰爭,很和平;人民生活也很安樂,大家按需分配,互相之間沒有競爭。但我認為,這樣的社會因為缺少了必要的競爭,將永遠無法進步。
桃花源中人與人之間很友好,相處很和睦的根本原因,就在於人們沒有追名逐利的本能。因為吃穿住行都一樣,他們之間便不會有互相攀比的心理,也就是說桃花源社會是一個沒有競爭的社會。但是仔細想一想,如果人與人之間不存在競爭,那麼這個社會還能發展,還能進步嗎?
答案是:不能。
我們作一個假設,如果漁人按著原來的記號找到了桃花源,隨後,太守帶著官兵去攻佔這個村子,那麼桃花源裡的人有能力去抵抗外來的侵犯嗎?我想,他們是沒有抵抗能力的。因為根據桃花源中人的生活狀況可以推測,他們既沒有精良的兵器,也沒有指揮作戰的經驗,他們如何和外界經常打仗的官兵較量呢?
這一次他們躲過了太守的侵犯,但他們能永遠躲避嗎?
還有,桃花源裡的人各司其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們每天都做著相同的事:早上起來出去幹活,晚上回來吃飯睡覺。
他們早已習慣了安於現狀,只要現在的生活不愁吃穿,他們就滿足了。你說,這樣的生活有樂趣嗎?
再看我們當下這個社會,人們不僅要滿足自己的吃穿住行,還要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像聽歌、看電影、看比賽之類,都能豐富我們的業餘生活,讓我們享受到生活的樂趣。
更重要的是,我們這個社會的科技水平比較高。如交通,現在的交通工具很發達。陶淵明,在你那個時代,最好的交通工具恐怕就是馬車了吧!
而如今呢,別說汽車、火車、飛機這些常用的交通工具了,像磁懸浮列車什麼的新式交通工具也有很多。還有通訊工具。在古代,只有鴻雁傳書、驛馬送信;現在呢,人們的聯絡不但方式多而且更便捷了。
如果有什麼事,只要發一條簡訊,或打一個**就可以了。如果要傳送檔案,只要通過網際網路,發一個qq郵件或e-mail就行。再如,古代人們照明只點油燈或蠟燭,現在各式各樣的家用電器列舉出來都要好長時間呢!
這些例子,都說明了社會的進步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便捷與快樂;所以,我認為,發展是人類社會的根本,只有社會發展了,人們的生活才能越來越幸福。陶淵明,你是因為有消極的處世態度對待社會問題,才設想出了這麼一個桃花源,其實,這樣的社會,是不利於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的,你說呢?
7樓:帳號已登出
我以為,陶淵明長於詩文辭賦,詩多描繪自然景色及其在農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優秀作品寄寓著對官場與世俗社會的厭倦,表露出潔身自好、不願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揚「人生無常」,「樂安天命」等消極思想的傾向,還需我們認真甄別。其藝術特色,兼有平淡於爽朗之勝,語言質樸自然,而又極為精煉,具有獨特的風格,實在值得我們學習。
二、 「進則朝廷廟堂,退而江湖山野」。對於中國古代的文人來說,心中有著兩個永遠解不開的情結:或是出仕或是歸隱。
仕與隱,對於文人們來說,本來不是什麼非此即彼、魚和熊掌不可得兼的兩難選擇。事實上,自隋開科取士以來,「學而優則仕」已是讀書人的最佳出路,無論他們唱著怎樣的高調,為江山、為社稷也好,為理想、為抱負也罷,但頭懸樑,錐刺骨,鑿壁偷光,囊瑩映雪,發憤苦讀的目的,就是「白首為功名」,期待著有朝一日,能「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宋·辛棄疾《破陣子》),治國濟家平天下」,既光宗耀祖,又兼濟天下,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8樓:網友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兩句詩充分體現出陶淵明的政治思想,詩人遠離鬧市,過著悠然閒適的田園生活,不問政治,不為升遷所困,成為現實主義者。
9樓:情感語錄小靈通
陶淵明隱居,過起瀟灑的避世生活,可以說是他明哲保身,遠離世俗感染的好方法。但個人認為,這也是一種消極的生活態度。
王維的山水田園詩代表作是什麼,王維的山水田園詩有哪些
王維的山水田園詩代表作有 山居秋暝 鹿柴 使至塞上 山居秋暝 原文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譯文 空曠的群山沐浴了一場新雨,夜晚降臨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從鬆隙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
要懷古詩,詠物詩,戰爭詩,山水田園詩,送別詩,邊塞詩,行旅詩
懷古詩念奴嬌 赤壁懷古 蘇軾 宋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詠物詩 詠蟬 唐 駱賓...
為什麼說陶淵明的田園詩是平淡自然的
1 選用的意象多是田園風光的景物 2 描繪的多是隱逸的田園生活 3 表達了嚮往隱逸的生活的願望 陶淵明長於詩文辭賦,詩多描繪自然景色及其在農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優秀作品寄寓著對官場與世俗社會的厭倦,表露出其潔身自好,不願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揚 人生無常 樂安天命 等消極思想。其藝術特色,兼有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