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陶淵明的田園詩是平淡自然的

2021-03-05 09:13:51 字數 5314 閱讀 1828

1樓:井藏天

1;選用的意象多是田園風光的景物;

2;描繪的多是隱逸的田園生活;

3;表達了嚮往隱逸的生活的願望;

2樓:匿名使用者

陶淵明長於詩文辭賦,詩多描繪自然景色及其在農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優秀作品寄寓著對官場與世俗社會的厭倦,表露出其潔身自好,不願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揚「人生無常」,「樂安天命」等消極思想。其藝術特色,兼有平淡於爽朗之勝,語言質樸自然,而又極為精煉,具有獨特風格。是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

並且以美好生活的嚮往為主題

3樓:裴志濤

看內容啊。看他主要關注什麼?都是平常生活看起來不起波瀾的~不是金戈鐵馬,沒有氣勢磅礴。我猜的。

4樓:轉瞬紅顏

我覺得這是需要自己感悟的。

5樓:果嘉悅漫卿

陶淵明的詩,最突出的特點便是平淡自然與深厚醇美的統一。他的田園詩寫的是平淡的田園風光和農村生活,反映的是歸隱後恬淡的心境與情趣。陶淵明的詩,多用白描手法,語言樸素自然,但這並不意味著平淡無味。

在田園詩平淡的描寫中蘊含著對生活和自然的熱愛,表現出他美好的人格和崇高的理想。詩還富有意境,所選的景物多具有鮮明的特徵。他的詩還將深刻的哲理融入詩歌中,使平凡的素材表現出不平凡的意境。

為什麼說陶淵明的田園詩風格平淡 10

6樓:李成宇

陶的田園詩是一種看破紅塵的休閒,是花鳥蟲魚的普通生活,是與政治遠離的平靜悠遠,是沒有跌宕起伏的人生思考,是逃離現實的隱士哲學。

為什麼說陶淵明的詩歌是自然恬淡的,從那些方面體現

7樓:匿名使用者

陶淵明詩歌的風格,蘇軾認為「質而實綺,癯而實腴」,貌似「枯淡」,而中實膏美(《東坡題跋·評韓柳詩》:「柳子厚詩在陶淵明下,韋蘇州上。退之豪放奇險過之,而溫麗精深不及也。

所貴乎枯澹者,謂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實美,淵明、子厚之流是也。若中邊皆枯,澹亦何足道!」惠洪《冷齋夜話》:

「東坡嘗曰:淵明詩初視若散緩,熟視有奇趣。」)秦觀亦云「陶潛之詩長於沖淡」(《韓愈論》:

「昔蘇武、李陵之詩長於高妙,曹植、劉公幹之詩長於豪逸,陶潛、阮籍之詩長於沖淡,謝靈運、鮑照之詩長於峻潔,徐陵、庾信之詩長於藻麗。」)楊時《龜山先生語錄》:「陶淵明所不可及者,沖淡深粹,出於自然。

」曾紘曰:「餘嘗評陶公詩造語平淡而寓意深遠,外若枯槁,中實敷腴,真詩人之冠冕也。」(李公煥《箋註陶淵明集》卷四引)葛立方《韻語陽秋》:

「陶潛、謝朓詩,皆平淡有思致,非後來詩人怵心劌目雕琢者所為也。」吳澄《送袁用和赴彭澤教諭詩序》:「其為詩也衝澹,華而不炫,如絅裡之錦,讀者莫知其藏絢麗之美也。

」(《吳文正集》卷二十一)王世貞《藝苑卮言》卷三:「淵明託旨沖淡,其造語有極工者,乃大入思來,琢之使無痕跡耳。」胡應麟《詩藪外編》卷二:

「元亮得步兵之澹。」葉矯然《龍性堂詩話初集》:「阮、陶二公,抗跡塵寰,神致沖淡,妙寄筆墨之外。

」陶淵明詩文風格多端,題材豐富,但只有田園詩才能前逾古賢、後難繼武,因此,談論陶淵明作品,就應該立足於田園詩,其它題材的作品,如詠史、讀書、行旅、贈答等,雖能豐富陶詩的內涵,卻並不能代表陶詩的卓越品質。陶淵明田園詩感情流露舒緩自如,抒情方式平淡自然,其「素淡」的風味,乃剝落繁華所致,發源於真,歸乎自然,如風行水上,自然成文,非有意為之所能及。之所以會形成此種風貌,應當和他深切膺服老莊美學思想有密切的關聯。

老子從其道論出發,強調無為而無不為,推崇「淡乎其無味」 (《老子》第三十五章)的美學境界,所以會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老子》第十二章)認為浮華絢麗的事物往往使人心智迷亂,被矇蔽而看不到大道之美。

所以老子提倡「樸」:「見素抱樸,少私寡慾。」(《老子》第十九章)「常德乃足,復歸於樸。

」(《老子》第二十八章)莊子承續老子的哲學思考,也崇尚自然質樸的審美趣味。比如寫道:「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莊子·天道》) ,「淡然無極而眾美從之。

」(《莊子·刻意》) 莊子推崇自然樸素之美,反對一切人為的束縛、刻意的雕琢、虛偽的華飾。未經雕飾的原木是樸,沒有染色的白帛為素。樸素是事物的天然本色、原始狀態。

莊子以樸素為美,正是取它的這種含義、「樸素」即未經雕琢飾染的自然之美。《天運》說:「夫鵲不日浴而白,烏不日黔而黑,黑白之樸,不足以為辯」,天鵝自來白,不是因為日日洗澡,烏鴉天生黑,也不是天天日晒的結果,兩者都是出於本然,這就是樸,這才是美。

因此莊子反對「飾羽而畫」(《列禦寇》),在天然美麗的羽毛上再塗以華彩,只會破壞樸素的美。「素也者,謂其無所與雜也。」(《刻意》)素是不受外界薰陶濡染,保持天然本色,猶如沒有染色的白帛。

其實「樸」的觀念在《老子》《莊子》內涵非常豐富,涉及到世界觀,社會觀,人生觀,文藝觀等諸多方面,在此單純從美學觀上加以考察。「樸」的美學要求就是平淡自然,簡單真切,罷黜一切不必要的鋪陳、藻飾、雕琢,因此老、莊都對矯情做作的語言進行了批評。《老子》第八十一章有言: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王弼注曰:「實在質也」,「本在樸也」。

可知老子重視的是質實的內容而不是華美的形式。張鬆如說老子指明的是:「信實之言多尚樸直,故不美;甘美之言多尚華飾,故不信。

」(《老子校讀》)質樸的語言往往可傳達簡潔而準確的內容,「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老子》第四十一章),越簡單的形式往往有越豐富的內容,所以老子提倡「樸」,與他尚真、尚自然的思想相一致。莊子也認為: 「道隱於小成,言隱於榮華。

」(《莊子·齊物論》) 華麗繁縟的語言只會遮蔽言說的真面目,無足取法。基於這種重內容而輕形式的思想,《莊子》一書進而形成了「忘言」的觀點:「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莊子·外物》)言只是達意的一種工具,故「得意」才是目的,而不必在為達到目的而藉助的工具上大作文章。語言都可以完全忘卻,摒棄不用,因而對語言進行藻飾、雕琢更是毫無必要。

綜上所述,老、莊向我們傳達了這樣的文藝觀念:至高的美就是天地自然的本原,質樸無華,不煩繩削。語言所要表達的是大道之美,是真意,因此語言也要有真實樸素的風格,如果可以領悟到大道的意味的話,甚至言說也成為累贅。

陶淵明無疑認可接受了老莊所闡發的美學趣味,所以古今論陶均不離「素淡」,安盤言陶詩「衝澹深粹,出於自然」(《頤山詩話》);徐駿說它「淡泊淵永,復出流俗,蓋其情性然也。」(《詩文軌範》)宋葉夢得《玉澗雜書》寫道:「陶淵明真是傾倒所有,借書於手,初不自知為語言文字也,此其所以不可及。

」他是把自己內心所體驗到的事象或感受,傾其所有,儘性發露,而無意於玩弄語言文字的技巧,這就使得他所描述和表達的事物,獲得瞭如同生活本身那樣的色澤和味道。例如,「方宅十餘畝,草屋**間」,「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眾鳥欣有託,吾亦愛吾廬」等。所有這些描述都帶有著生活、自然的原生形態,沒有任何藝術雕琢的痕跡,本色本香,卻能夠給讀者帶來美好獨特的閱讀體驗。

又如:「藹藹堂前林,中夏貯清蔭。凱風因時來,迴飆開我襟。

息交遊閒業,臥起弄書琴。園蔬有餘滋,舊谷猶儲今。營己良有極,過足非所欽。

春林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戲我側,學語未成音。此事真復樂,聊用忘華簪。

遙遙望白雲,懷古一何深。」(《和郭主簿》其一)詩人描寫的是平常的田園景物和村居生活,前四句生動地描寫了田園夏日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暢適的心境。中間十二句寫平靜的田園生活,讀書、彈琴、飲酒、勞作,與幼子玩耍,這些平常的小事卻給詩人帶來了極大樂趣,它使詩人從仕與隱的困惑和焦慮中徹底擺脫出來,尋找到了心靈的慰藉和真正意義上的解脫。

陶淵明所追求的解脫不是功名富貴,而是在日常的、看來是凡庸的農村田園生活中保持自己的理想、節操,獲得心靈的自由、平靜和安樂。所以,陶詩中所描寫的田園生活不只是寫實,其中蘊含了詩人所追求的一種人生境界,襟懷氣度,這也是陶詩雖然素淡卻韻味悠長的奧祕所在。詩的最後兩句把讀者的思緒引向了風俗淳美的古代社會,使詩的內涵大大增加,整首詩形成了一種渾然一體的不凡意境,百讀不厭。

陶淵明所處的時代是中國文學自覺的時代,宗白華說:「魏晉六朝是一個轉變的關鍵,……從這個時候起,中國人的美感走到了一個新的方向,表現出一種新的美的理想。那就是認為『初發芙蓉』比之於『錯彩鏤金』是一種更高的美的境界。

」《美學散步·論《世說新語》和晉人的美》在藝術創造過程中,陶淵明或許並不排斥審美的加工,而只是加工得舟過水無痕,雁過空無跡。葛洪《冷齋夜話》這樣解釋陶淵明詩作平淡樸素的風格:「大率才高意遠,則所寓得其妙,造語精到之至,遂能如此,似大匠運斤,不見斧鑿之痕。

」明王世貞《藝苑卮言》卷三則說:「淵明託旨沖淡,其造語有極工者,乃大入思來,琢之使無痕跡耳。」

再次需要強調的是,陶詩在平淡自然絕不是人們常說的單調乏味的平淡,只是寡淡無趣,面目可憎,其妙處高處在於寄至味於平淡,有象外之象,境外之境,平卻平得有趣,淡卻淡得有味。例如《移居詩》其一:「昔欲居南村,非為卜其宅。

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懷此頗有年,今日從茲役。敝廬何必廣,取足敝床蓆。

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這首詩只是描述了移居南村及其與鄰里交往的尋常情景,但其中汩汩流淌著至深至濃的人情。

正因為陶詩意味淡而實厚,因此歷代詩論家認為,讀懂陶詩需有兩個基本條件:一是要有一定的人生況味和生活閱歷。黃庭堅《跋淵明詩卷》說:

「血氣方剛時讀此詩,如嚼枯木。及綿歷世事,知決定無所用智。」一是反覆咀嚼,領會其中的蘊涵。

清伍涵芬《讀書樂趣》寫道:「陶淵明詩語淡而味腆,和粹之氣,悠然流露,最耐玩味。……人初讀,不覺其奇,漸詠則味漸出。

」建安文學為中國文壇帶來悲慨蒼涼之美;西晉詩人貢獻了綺麗之美;而陶淵明則開拓了以自然平淡樸素為美的天地。吟詠陶淵明的田園詩,有如一幅趣味盎然的田園生活畫卷,只覺山清水秀,徐風拂面,但看炊煙裊裊,猶聞飛鳥啼鳴,令人憂煩掃盡,陶然忘機,不禁心醉意迷,心馳神往。

[作品講讀]

一、陶淵明《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

1.《歸園田居》是陶淵明的一組著名的田園詩,共五首,約寫於詩人辭去彭澤令歸田的第二年(406)。本篇是其中的第一首,詩歌抒發了辭官歸隱的志向,並通過對恬美幽靜的田園風光的描寫,表達了歸田後恬淡閒適的愉悅心情。

2.全詩可分為三層:前八句為第一層,敘寫自己的稟性志向及誤落塵世的懊悔和最終歸隱田園。以下八句為第二層,描寫了寧靜恬美的田園風光與田園生活的樂趣。

最後四句為第三層,抒寫了清淨閒適的生活情趣和脫離塵俗、返歸自然的欣喜心情。

3.本詩典型地體現了陶淵明田園詩平淡自然、恬靜優美、醇厚雋永的藝術風格。作品採用了景物描寫與情感抒發相結合的表現方法,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對景物的描寫則採用了白描手法,精練傳神地勾勒出生動如畫的藝術形象,創造了恬淡寧靜、淳樸自然、閒適安樂的藝術境界,滲透著作者的思想情感、生活情趣和人生理想。

並且把平淡自然的田園生活與「塵網」、「樊籠」的官場生活相比襯,突出了他的愛憎情感,同時「塵網」、「樊籠」也是象徵手法的使用。此外「羈鳥」、「池魚」句也是比興的運用。此詩語言平淡自然,不假雕飾,但卻以平淡的「田家語」創造出了生動的藝術形象和優美拔俗的藝術境界,正是「質而實綺,癯而實腴」(蘇軾《與蘇轍書》)。

謝靈運的山水詩和陶淵明的田園詩在意境上有何不同

謝靈運的山水詩,和陶淵明的田園詩在易經上有很大的不同之處,陶淵明主要寫農村生活。謝靈運的山水,詩是空靈的,縹緲的,陶淵明的田園詩是現實的,真實的 文學詩歌 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愛國詩人辛棄疾為什麼寫田園詩

辛棄疾 1140年5月28日 1207年10月3日 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 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 人,中國南宋豪放派詞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 蘇辛 與李清照並稱 濟南二安 辛詞其內容上的愛國思想,藝術上有創新精神,在文學史上產生了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以詞唱和的陳亮 劉過等,...

陶淵明的田園詩體現了什麼美學風範

陶淵明所作田園詩詩風平淡質樸 清新自然。所描繪的田園生活恬靜,簡樸,悠然。老莊認為至高的美就是天地自然的本原,質樸無華,不煩繩削。語言所要表達的是大道之美,是真意,因此語言也要有真實樸素的風格。陶淵明深切膺服老莊美學思想,其田園詩秉持 真 的美學精神,以質樸之語寫真淳之情。陶淵明的田園詩描寫了自然恬...